绿林网

学生第二读后感锦集

学生第二读后感锦集

《学生第二》是一本由李希贵著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21-3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生第二》读后感(一):《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

一、谁是第一?

当时之所以在众多书籍中选择了这一本书进行阅读,是因为书名不同寻常,平时我们总说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课堂,还是其他方面,但是李校长却说“学生第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书,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答案。

二、答案探索

答案一:教师。

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教师吴非的一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教师首先是个人,才是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生活需求,当学校重视了,落实了,教师们会真正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但李校长也提到,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教师们似乎又展现出了疲态,那该怎么办呢?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派上了用场,关注精神需求,其实有时候公开的表扬或许看起来比较耗时,但是却是对教师精神世界的关照,让大家认同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付出是被看见的,所以学校的仪式感十分重要。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是第一位的。

答案二:人。

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他的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到图书馆管理员、保安、保洁……他们都是学校的建设者。一位还在发挥余热的图书管理员之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但是这个岗位上的自己却觉得备受冷落,最终,李校长通过为这位教师颁发了书法名家题写的“三朝元老”,还请了市里最好的装裱师傅,这一副字不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而在于真正抵达了人的内心。另外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便是才开学,下午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增多不少,如果只看表面,那么就该扣分,让学生们都长个记心,但是作为中学生的同学们真的愿意迟到吗?再往下追问,了解情况后其实是学生增多,水龙头不够,同学们排不上洗漱的队伍,于是学校修复了坏的水龙头,安装了更多水龙头,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小时工作量似乎就是那么多,那么加工资呢?短期看来工作效率确实高了不少,但是长期下去,工作效率却没有维持高水平,但是当研究人员告诉他你正在参与一项实验,你的工作将对实验产生影响,那么这位工人的工作效率却一直维持在高位,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当人看了,他不再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教育这件事是心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为什么有些老师这样做可以成功,“我”这样做却不行?为什么学生今天迟到的有点多?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我们的内心应该多一点善意,多考虑对方作为“人”所具备的属性与价值。

答案三:管理。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组织和塑造才华。当我们把身边人的才华甚至我们领导的才华组织起来,为我所用,实现我们自己想法的时候,我们才是高明的管理者。”学校里有很多无形的资源,我们看到它们了吗?资源都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吗?

一位教学出色,但是不善管理的教师总想某个一官半职,最终他如愿以偿,但却焦头烂额;一些学校布置了豪华的会客厅,书架上却只摆放着100本左右适合中年级的阅读的书籍,忽略了其他年龄段孩子的阅读需求。学校该花钱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获得检查高等级,还是修建一个几万市内学生都没有的游泳池呢?李校长选择了后者,做事不可太过功利,多一些评判的标准,资源的天平只要学生有需求,便应当向学生倾斜。

项目管理,可以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以项目为导向,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李校长给出参考,以下可以被立项管理:教育质量的管理、安全管理。项目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但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立项的意识。

三、答案总结

谁是第一这个答案或许还可以有更多,但李校长的答案大多是名词,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名词变为动词,从理念变为行动。还是校长那两句假设振聋发聩: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当课堂上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时,当与家长交流时,我真正从这两个角度思考过了吗?拥有正确的行为逻辑指导方向,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过程。

四、经典永流传

最后,李校长罗列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些书和作者”,记录如下,希望在今后能够一一触及这些影响人灵魂的著作。《人性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安娜·卡列尼娜》,李清照的《漱玉集》,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企业管理相关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人物有林清玄、张晓风、余光中、刘墉,《中国人的道德》,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书,如小时候读的《木偶奇遇记》,小画册《奇袭白虎团》,这本书让李老师真正开始了向课外书籍的探索。

有时读书,不能局限自己的眼光总在教育之内,还得跳出所在的圈子,也就是李校长所谓的“擦亮‘第三只’眼睛”,“读得比较完整而又能够促使我行动的大都是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书目包括:《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经受考验》《新组织之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哈佛商业评论》《软战争》《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的视角》《赢在执行》。

最后,还有一本对李校长产生了持续影响的杂志——《人民教育》,虽然屡次投稿不中,但是满满便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学生第二》读后感(二):为教师呐喊!——读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二》

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老师,还是该批评学生?这个情境性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这是本书序言中抛出的问题,自己作为一线教师,我对“学校关注教师”当然是十分关心的。

一、对“学生第二”的理解

“学生第二”是对教育管理者说的,意思很明确:关注教师!

李希贵校长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

作为一线教师,看到这些说法内心是会感到温暖的,也愿意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另外,“学生第二”也可以用另外的理解角度。学校教育既不服务于学生,也不服务于家长,而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是“学生的成长第一”。

二、如何让老师幸福

如何关注老师,让老师幸福?书中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思考和实践。

首先,从理念层面上,不应该把教师理解为悲剧性的职业。书中提到: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悲剧性角色。教师应该是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更直白一些地讲:老师可以自愿奉献、无私付出,但不能被任何人要求这么做。

其次,从物质层面关注教师的需求。李希贵在山东当校长时,特别关注教师的“房子、妻子(个人问题)、孩子、票子、帽子”,被戏称为“五子登科”。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食色性也,老师也是如此。学校管理层应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竭尽全力地为老师谋福利,让老师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书中有个很感人的小例子,学校规定:遇上雨雪天气是不允许怀有身孕的女教师上班的。这样暖心之举,多多益善。

再次,从精神层面关注教师的追求。只关注“五子登科”显然不能长期满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人就会追求更高层面的需求。尊重、信任、理解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学校管理层也要在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层面下功夫。例如:毕业典礼,给最优秀的学生发放毕业证书的不是校长,而是学生最爱戴的老师;校史业绩展廊里,最显著的位置挂着的照片是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过创造性贡献、德高望重的人们……

书中介绍的诸多实践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教职工代表)提案权,优秀的提案权不仅可以获得奖励,而且还会实施。很多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代表拥有审议权和表决权,但是鲜有提案权的真正落实。教师需要发声的渠道,也需要确证自己“主人翁”的地位。教师对民主的渴望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最后,从发展层面关注教师的未来。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给出的最高标准,教师的自我实现才能从质上推动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学校的资源应该往学生和教师流动,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书中提到有些学校有各种高端的会议室,甚至校长专用会议室,但是却没有教师专用阅览室、资料室、评课室等,这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更是校园文化营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设定框子,组织套子,排定程序,先造程式化的教学,再铸程式化的教师,最后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同小异的学生。

同时还要保证教师的时间,一位教师如果既是党员,又是班主任,或者再当点小干部,面对着这么多的会议,他拿什么时间来研究自己的教学呢?

三、关注教师心理

站在本书的肩膀上,我特别想呼吁学校管理层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对教师队伍进行一次科学的心理状况诊断与筛查,大概率会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教师的疲惫、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仿佛不存在一样。如果哪个学校在工作计划中写下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我将对这所学校献上崇高的敬意。

我先来纸上谈兵,构想一个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方向。

1.像体检一样,每年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检查服务,教师可自愿选择参加。

2.每学期根据教师反馈的需求,邀请相关心理专家或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

3.建立教师社团运行机制,让老师们像学生一样根据兴趣结成社团,在校内也有一种相对放松的亲密关系。

4.工会为老师们提供丰富的团建活动。

5.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服务。

以上只是粗浅的思考,希望有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建议来推动此事。

总之,“学生第二”是为教师的呐喊,这个呐喊可以更直白一些:请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三):《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

第一次认识李希贵老师,是在2021年的朋友圈,当时正值两会,人大代表正在代表通道入场,在媒体前发言,李校长阐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得教师,也深得家长认同。这次能读到李校长的教育理心得汇集深受触动。

一、谁是第一?

当时之所以在众多书籍中选择了这一本书进行阅读,是因为书名不同寻常,平时我们总说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课堂,还是其他方面,但是李校长却说“学生第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书,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答案。

二、答案探索

答案一:教师。

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教师吴非的一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教师首先是个人,才是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生活需求,当学校重视了,落实了,教师们会真正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但李校长也提到,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教师们似乎又展现出了疲态,那该怎么办呢?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派上了用场,关注精神需求,其实有时候公开的表扬或许看起来比较耗时,但是却是对教师精神世界的关照,让大家认同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付出是被看见的,所以学校的仪式感十分重要。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是第一位的。

答案二:人。

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他的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到图书馆管理员、保安、保洁……他们都是学校的建设者。一位还在发挥余热的图书管理员之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但是这个岗位上的自己却觉得备受冷落,最终,李校长通过为这位教师颁发了书法名家题写的“三朝元老”,还请了市里最好的装裱师傅,这一副字不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而在于真正抵达了人的内心。另外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便是才开学,下午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增多不少,如果只看表面,那么就该扣分,让学生们都长个记心,但是作为中学生的同学们真的愿意迟到吗?再往下追问,了解情况后其实是学生增多,水龙头不够,同学们排不上洗漱的队伍,于是学校修复了坏的水龙头,安装了更多水龙头,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小时工作量似乎就是那么多,那么加工资呢?短期看来工作效率确实高了不少,但是长期下去,工作效率却没有维持高水平,但是当研究人员告诉他你正在参与一项实验,你的工作将对实验产生影响,那么这位工人的工作效率却一直维持在高位,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当人看了,他不再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教育这件事是心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为什么有些老师这样做可以成功,“我”这样做却不行?为什么学生今天迟到的有点多?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我们的内心应该多一点善意,多考虑对方作为“人”所具备的属性与价值。

答案三:管理。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组织和塑造才华。当我们把身边人的才华甚至我们领导的才华组织起来,为我所用,实现我们自己想法的时候,我们才是高明的管理者。”学校里有很多无形的资源,我们看到它们了吗?资源都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吗?

一位教学出色,但是不善管理的教师总想某个一官半职,最终他如愿以偿,但却焦头烂额;一些学校布置了豪华的会客厅,书架上却只摆放着100本左右适合中年级的阅读的书籍,忽略了其他年龄段孩子的阅读需求。学校该花钱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获得检查高等级,还是修建一个几万市内学生都没有的游泳池呢?李校长选择了后者,做事不可太过功利,多一些评判的标准,资源的天平只要学生有需求,便应当向学生倾斜。

项目管理,可以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以项目为导向,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李校长给出参考,以下可以被立项管理:教育质量的管理、安全管理。项目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但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立项的意识。

三、答案总结

谁是第一这个答案或许还可以有更多,但 李校长的答案大多是名词,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名词变为动词,从理念变为行动。还是校长那两句假设振聋发聩: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当课堂上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时,当与家长交流时,我真正从这两个角度思考过了吗?拥有正确的行为逻辑指导方向,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过程。

四、经典永流传

最后,李校长罗列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些书和作者”,记录如下,希望在今后能够一一触及这些影响人灵魂的著作。《人性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安娜·卡列尼娜》,李清照的《漱玉集》,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企业管理相关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人物有林清玄、张晓风、余光中、刘墉,《中国人的道德》,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书,如小时候读的《木偶奇遇记》,小画册《奇袭白虎团》,这本书让李老师真正开始了向课外书籍的探索。

有时读书,不能局限自己的眼光总在教育之内,还得跳出所在的圈子,也就是李校长所谓的“擦亮‘第三只’眼睛”,“读得比较完整而又能够促使我行动的大都是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书目包括:《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经受考验》《新组织之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哈佛商业评论》《软战争》《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的视角》《赢在执行》。

最后,还有一本对李校长产生了持续影响的杂志——《人民教育》,虽然屡次投稿不中,但是满满便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