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锦集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锦集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是一本由[日]池上裕子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一):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战国时代) 一、颜值高的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这本书的装帧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书的封皮上,盘腿而坐的织田信长告诉我们,他是这个时代的领导者,他是战国三杰第一杰,他开创了这个时代,而他背后,使用了好像是土佐光吉《源氏物语图屏风》图的局部,远山厚云横树,仿佛是织田信长那个时代的象征。 封底的一段介绍,更深深吸引了我。 文字非常的简洁。 介绍也非常的吸引人。 “本卷立足于一个世界,格局日益动荡,不同文化圈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解读三代霸主的行为逻辑,力图还原真实的人物,并探索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这里面,“格局的动荡”、“不同文化圈的交往”、“国际视野”都是非常吸引我的名词。 日本的史学研究者向来以细腻著称,但是往往深耕有余而博通不足,大抵关上门自己研究自己,把自己的微观世界做得非常的细腻,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从这个介绍看,这套书好像要打破这个局面。 看了全书,三巨头里面对丰臣秀吉的介绍中涉及到了对流通和贸易的促进和掌控,还有丰臣秀吉的外交政策,算是与世界格局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不多,但是这也是日本历史学家在史书研究领域的一个进步吧。 不论步子大小,还是值得点一个赞的。 最起码他们已经努力在往这方面做了。 二、文献和插图,很见功夫。 这一本书重点记叙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个大佬的故事,叙事的脉络非常的清晰,使用的资料也非常的详实。 里面颇为大量地使用了圣旨、文书、信件等一手原文资料,让历史人物自己展现自己,这种写法十分的讨好。 比如书中21页引用的这样一封短信:“有关多贺枇杷庄内大喜多之行地,汝应立刻停止侵占,既有将军之命及朱印状,汝应早早醒悟,谨以言上。” 这封书信以微见著,正因为大喜多接受了当时的一个当知行安堵(对土地所有权领有权执行权的承认和确认),所以才能据理力争,向上告状,那么基于织田信长的命令,织田信长得力属下的木下秀吉(就是后来承继了织田信成的丰臣秀吉,此人多次改名)才能如此柔里带刚地写出这样的一封看似劝诫,实际上是最后通牒的信件。 这封信,一石双鸟。 既让我们看到了织田信长和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之间日趋明显的较劲,也让我们看到了后来战国三雄之一丰臣秀吉的锋芒。 另外书中还使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资料,十分直观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面貌。 比如《织田信长的统一天下之梦》,书中使用了一张安土城的地形图,让我们通过织田信长的起居处所处的地位比天皇居所的地位还要高,让我们能够轻轻松松看出这位权臣的野心。 这让我想起了慈禧太后的凤凰。 在中国历史上,凤代表着女性,龙代表着男性。 慈禧太后掌权的年代里面,执意把凤的图像放在了龙的上面,表示了要压龙一头的野心。 看来古今中外这些野心家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啊。 三、爱之深责之切,吐槽几句。 第一,本书的语言,平实有余,起伏不足,读起来略显无味。 第二,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本书使用句号有点过多,感觉有时候甚至有点破坏文章的流畅。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二):日本人自己书写的战国时代

这确实是颜值颇高的一个系列,也确实是日本人书写的日本历史,《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套装》这套精品丛书共十册,覆盖了日本从古坟时代的部落冲突发展到建立近现代国家共2000多年的历史,你所熟悉或不熟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进程这里都有提及。作为邻国,既要从周边看日本,也要试着从日本自己的角度观察日本,如果对日本史感兴趣, 这绝对是一众日本史学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

《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是其中的第七本,也是本人最为感兴趣的一本,因为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日本民族英雄的名气与实力早就远渡重洋。这本书就是以他们三人的事迹为中心,描述他们一统天下、终结乱世的全过程。战争总是伴随着杀戮和牺牲,历史总是胜利者来书写,除了对一些战役的描写,作者同样想探讨的是他们这些英豪在战场之外的贡献,除了结束战乱统一全国,他们更在经济、贸易、外交、宗教、社会体制上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作者客观冷静地描述这段历史,以历史的结果为导向,贯彻是“英雄”但不是“天神”的主体思路,同时还原那时几代统治者封神的重要战役、颁发的政策法规、促进的经济发展、制定的改革计划、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朝鲜甚至大明的野心。书中时间线的推进很顺滑,同时附录里也附有年表,书中大量结合引用了诸多真实的史料,如幕府联署奉书、信长下发的朱印状等文献,以及当时的人物像、地图、画作等,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的面貌。全书共九章二十七个小节,翻译的语言很为平实,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尤其是小标题的标注一目了然,若想单独了解某段史料,查找起来也很方便。

战国时代纷纷扰扰,乱世之中倍出英豪,“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欲为“人间之神”,转换路线的丰臣秀吉最终一统天下,开启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则借此开创盛世,从永碌十一年(1568)到庆长二十年(1615)大约五十年的时间里,天下数度易主,最终实现“和平”,这算是日本史上最剧烈的一个时期,作为从领主自治走向中央集权的转折点,以民众和统治者的角度,重新定义英雄的伟业。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三):听《织丰政权和江户幕府》

知道日本人命最多的一段历史开始了,日本的战国时代,比中国的春秋战国要晚了好几百年,这100多年的历史,让日本走向了统一,其中有三位历史人物依次粉墨登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听完整本书的讲述,我觉得最开头的日本歌谣描述的非常精准:织田捣年糕、丰臣团年糕、德川坐着吃年糕。这段历史,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故事。

首先要讲讲背景,经过了南北朝分治,以及南朝的覆灭,北朝的统治也很松散,于是整个日本呈现一种战国乱象,也有人把这种情况戏谑地称为“村战”,就像是村长领着村民打群架,这种比喻有点夸张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最先登场的是织田信长,织田原先只是一个大名,他拥护了一个将军,但是他的野心和抱负不仅仅只是想当一个依附将军的大名,他提出了“统一天下”的口号,这里的天下,指的整个日本;他拒绝了将军对他“副将军”的封赏;织田打着“天下布武”的旗号,让天下的武士阶层选边战队。尽管也笼络了一些武士,但是,他也为自己树立了3个方面的敌人:1,其他的大名,因为织田要统一天下,自然是要抢夺其他大名的底盘,其他大名自然是敌人;2,将军,既然织田拒绝了将军的封赏,那就证明,织田不甘心仅仅当将军的附庸,将军自然也知道,自己只是织田的傀儡,自己的命也不是自己的,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杀了,于是将军也成为织田的敌人;3,佛庙,日本战国时期的佛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势力,佛庙里的僧人是可以娶妻的,因此佛庙和很多大名之间都有姻亲关系,而这些大名却都是站在织田对立面的。织田还建立了一座新城——土城,并大力发展商贸,为壮大自己势力积累了经济基础。最终,本能寺之变中,织田被逼自杀。

自此,丰臣秀吉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央,丰臣秀吉的名字之中有一个“臣”字,这似乎暗示了他是织田信长的臣下的身份,丰臣秀吉17岁的时候就跟着织田信长打天下,从一介平民一直被织田晋升到他身边最重要的幕僚位置,在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后,他一方面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和叛军议和,同时快马加鞭赶到始发地,并集合旧部,最终打败了叛军,重新恢复了实力。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的统一天下的志向,但是选择了更务实的道路,比如,他接受了天皇的册封,以“太阁”的名义实施了“太阁检地”,这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前几天读的《诺曼人政府英格兰史》里面提到的“末日审判书”。丰臣秀吉的统治后期,发起了对外侵略战争,而这,将他自己的统治推向了终结,后世对于他侵略朝鲜和明朝的看法是,这可能并不是丰臣的膨胀,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丰臣秀吉的统治依靠的是不断给武士封地,但是到后期,日本国内的封地已经不够封了,所以不得不让丰臣秀吉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国外,并最终让丰臣秀吉郁郁而终。

丰臣秀吉去世之后,德川家康横空出世,德川与丰臣不同,他不是平民出身,而是本来就是政治大家族,在织田早期,甚至是站在织田的对立面,随着织田的势力越来越大,德川才开始改变立场,站在了织田的一边,丰臣秀吉崛起之后,德川又站在丰臣秀吉身边,但随着丰臣去世,德川下令从朝鲜撤军,这也笼络了武士阶层的人心。最终,德川吃到了年糕。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读后感(四):很好的一本日本历史读物

就跟书名所说的一样,书里写到的是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但是由于版本的问题,这本书的内容有所删减,但大致上还是能够基本反映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面貌。 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日本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而又英雄辈出的时代。应仁之乱后,织田信长崛起,他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后,势力范围逐步扩张。然而世事难料,本能寺之变中信长身亡。其后织田的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并逐步统一日本。达到权力巅峰的羽柴秀吉被天皇赐姓“丰臣”,权倾天下。庆长三年,丰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打破重重障碍,建立幕府。在逐步肃清敌对势力后,战争逐渐停息,为后世的和平逐渐奠定了基础。 讲谈社出的书一向以高质量而为人称赞,这套书也不例外。 首先这套书的装帧很精美,纸质与画质也都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让人有读的动力。翻开书的内页,前几页是跟历史相关的很漂亮的图片,那优质的印刷说这是本博物馆文物的图集或者日本旅游指南都不为过。总之,这本书给我的的感官体验还是非常好的。 作为一本历史书,最重要的还是书的内容。这本书对待历史的态度十分客观,基本上消除了作者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对历史的扭曲,能够很好地还原历史的原貌。我们习惯于把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将领塑造成伟大的英雄,给征服了广大土地的胜利者歌功颂德。或许这是由于历史记载总是倾向于胜者的缘故,又或许是人类与生俱来喜欢侵略的基因使然。但通过这本书我很欣喜的发现,作者并没有把人们传统认知中的日本“战国三杰”塑造成神灵或是带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进行大肆渲染。在这本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脉络的走向而并非几个英雄的个人成长史。我觉得这样做是对历史最起码的尊重,体现了日本史学界的良心。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本书能够回归日本最广大民众的视角观察历史,并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带给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现象和整个社会风气产生的深刻基础所在。英雄毕竟是少数,历史总归应该是广大民众的历史。以往的历史书多选取一些常规认识上的重要事件进行详述,其他细枝末节便一笔带过。然而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细枝末节中往往隐藏着历史最真实的脉搏,能够详细解释胜者为何胜,败者因何而败。这种见微知著式的视角是我很喜欢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一个原因,它们总是能够带来一种认识历史的新思路,而且拥有的恰恰是真正的不拘于某人某事的整体大局观念。 作为一本了解古代日本的优秀读物,这本书将很好地带领读者了解那个狼烟四起的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从上到下的基本面貌。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研究日本历史的优秀著作并不多,我们可以以此书为契机,详细了解日本学者研究中的本国历史。只有知己知彼,真正读懂日本的历史与当代日本人对于本国历史的认知,我们才能放下长久以来的偏见,更好地理解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