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禾下乘凉梦作文

禾下乘凉梦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禾下乘凉梦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古人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诚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升,但其实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上仍然有不少人因为吃不上饭、吃不饱饭而发愁,同时每年粮食浪费的总量数目也高得令人咋舌。尽管我国粮食年年丰收,但今年新冠疫情对于农业生产行业的打击同样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我们一直应当坚守的古老传统美德。

这周和父母出去吃饭,我在餐馆外面的显示屏上看到了“节约粮食,合理饮食”的滚动标语,餐桌上有随处可见的“提倡光盘行动”的标牌。吃完饭之后,我们也习惯性地叫服务员拿来打包盒将剩余饭菜装好带回家,准备下一顿热一热继续吃。我想,如果每个人将这些节约粮食、合理饮食的标语真正践行于生活之中,而非只是停于口头,那么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氛围将得到切实的提升,也唤回或是加深我们对于粮食的一份温暖与敬意。

第二篇

那日中午,骄阳似火,让人的身子懒懒的。我打开空调,写起了试卷,越写越困,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只听“啪”的一声,笔掉到了地上,我迷迷糊糊地来到了一片稻田中……

这片稻田如同一片巨大的绿油油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大地。烈日当空,太阳如同着了火一般,一位老爷爷正一面擦汗,一面望着水稻。仔细一看,不正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吗!我三步并两步跑上前去:“袁隆平爷爷,您好,请问你在研究杂交水稻吗?”袁隆平爷爷笑着摇摇头:“我正在研究巨型水稻,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呢,正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他指着这一片稻田说:“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去试验,禾下乘凉梦才可以实现!”

我点点头表示赞同:“袁隆平爷爷,你知道吗,在不久之后,巨型稻试种成功了,是常规稻的两倍呢,您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只可惜,您没有看到……”“真的吗?”袁隆平爷爷眼中含着惊喜和欣慰:“我这六十年,没有白费!”

正和袁爷爷谈得投机,突然眼前亮光一闪,我又回到了书桌前,作文竟不知不觉写完了!我望向头顶的太阳,自言自语:“袁爷爷这么热的天气还在稻田中种植水稻,好辛苦啊!”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奋斗,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不怕困苦,不怕失败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篇

从小耳熟能详的《悯农》,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曾被稚嫩的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如今长大,节约粮食的概念仿佛就停在昨天,停在那个刚刚系上红领巾、童稚而又天真的自己。开始自私地认为中国乃粮食大国,地大物博,区区一盘餐弃之,又有何影响,将那勤俭节约的祖辈秉性忘的一干二净。

前一阵子在村里少儿暑期实践帮忙,中午就餐的时候,深受感悟。为了防止浪费,阿姨有叮嘱我们每个孩子都各取所需,吃多少拿多少,孩子们都有序排着队,不争不抢。吃完饭几乎每一个餐盘都是光盘,饭碗里不见一粒剩米。确实,小时候长辈总是叮嘱我,吃饭不能剩下,每一粒米都要吃干净,为的是遵守基本的餐桌礼仪,更是为感谢那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撒下的热汗。

今年因为疫情,中国经济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哪怕是仅仅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大范围粮食减产,都会对我国的口粮保障造成严重威胁。“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粮食问题无小事,让我们回忆起儿时,回忆起儿时那份对大地母亲最诚挚的依恋。

第四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舌尖百味,日常餐费都凝结着耕种者的辛勤汗水,理应由心敬畏,点滴珍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看似只是个人的选择,实际上却如镜般折射着社会的文明品质,不仅是个人提高修养,涵养品德的有效方式,亦是推动国家发展、构建良好社会风尚的应有之道。如今,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物质日益丰盈,我们无需为温饱忧愁,但传统的优良作风却不可随之舍弃。放眼观之,节约之风虽为社会主流,但“舌尖上的浪费”却屡现不止,从“吃播圈”令人匪夷所思的“大胃王”现象,到猎奇心理作祟的“消费主义”盛行,这些不良现象显然有悖于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匮乏尊重粮食的文明素养,与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一旦放任铺张浪费之风成为一种常态乃至习惯,便有可能积重难返,败坏社会风气。而重视“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便尤为重要。崇尚勤俭,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当我们深入了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知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理应珍惜,当我们愈发懂得“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真理,时刻铭记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惜食有食,便可由“舌尖上的文明”带动社会整体文明风尚的提高。

第五篇

上一次见到晒谷场上遍地的金色已经是十几年前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农民翻晒新稻的景象,而印象最深的是那肆意张扬的太阳。今年再到晒谷场上去,心境却全然不同了。收割下来的谷子整齐地摊晒在矩形方格中,选处望去仿佛是还原了稻田的模样。正是午后日头最为毒辣的时候,热气从地面蒸腾上来,遁无可遁。小时候抱怨过为什么在粮食富足的今天爷爷奶奶仍旧要在饭桌上唠叨不能浪费粮食,装多少就得吃多少。如今见到了眼前的景象才明白,农业劳动不易,每株粮食,每粒谷子都凝聚了劳动者的心血。老一辈的人们都是从贫苦日子里过来的,里头挨过饿,挖过野菜所以知道每粒粮食的珍贵之处,我想这也是“悯农”情结延续到今日的原因之一。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新冠疫情后我们更能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节粮行动正当时。

第六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概是每一个孩子在一年级就能熟练背诵的诗,这也是每当孩子们在餐桌上哭闹地想要剩饭时妈妈们会拿来教育孩子的话。可虽说是从小便有这样的教育,但我们生活中依然会有浪费的现象:去自助餐厅大肆的拿食物却忘记了自己的食量;对饭菜不满意便毫不留情的把他们送进垃圾桶……

此次,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广大师生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切实推进“光盘行动”在全校深入开展,争做一名合格的追光者。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意识到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完,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对食物创造者的尊重。每一道菜,从它的食材获取,到厨师们的精心烹制,其中所有的人都希望他们的劳动成果获得别人的肯定,而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完便是对这些人的付出最好的赞美。民以食为天,粮以俭为先,我希望自己以后对待每一次食物,都可以做合格的追“光”者!

第七篇

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人总是告诉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让我们不要浪费粮食,但我们却总是不把节约粮食当一回事。直到那次,我跟着外公,在田间劳作,才真正明白,《悯农》这首诗,有多么的形象。那个一年的暑假,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没有一丝丝风,我和外公有的仅仅是一个草帽,一水壶的水。我看着外公佝偻的背影,在田间除草、施肥,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汗滴如雨滴般落入田间,我在一旁晒的不行,但外公却不曾停歇,依旧勤勤恳恳的劳作着。事后,我问外公,为什么不歇一歇呢?外公说道,傻孩子,要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怕苦怕累,那你哪来的粮食吃呢,你要记得,你吃的每一口米,每一口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虽然你是吃饭不愁,但像外公小时候,吃不上饭,人啊,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懂得满足。

虽然那时候的我,不是很明白,外公是什么意思,但看着外公大夏天的挥汗如雨,我就知道,我吃的每一样东西,它的背后都会有这么一个挥汗如雨的人,为了对得起这个人,我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样我吃的东西。这不仅仅是珍惜粮食,还是对为这份粮食付出过的人的尊重。

第八篇

春种、夏耕、秋收、冬储,直至被端上饭桌,作物的一生也就此结束。但这背后往往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无数汗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粒粒皆辛苦”,可我们却鲜少对浪费粮食有明确而清晰的认知,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成为了那一类我们曾经打着浪费粮食旗帜批判的人。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他从不曾是一句空有噱头的标语,更是我们需要落于实处的行动。不论是空盘行动还是按需取餐点餐亦或者是剩菜打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并不会显得小家子气相反这更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种种行为都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的提醒,而减少“餐桌上的浪费”也是我们高校学子应该做出的表率。唯有如此,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才能在每一个人的参与中更快更好地实现,我们不仅仅要做节约粮食践行者更要做禾下乘凉梦的造梦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