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读后感精选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读后感精选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读后感(一):后记 开灯记得关窗帘

在路上,在厨房水槽前,在伙伴们出去抽烟突然空下来的会议桌前,开始酝酿杀意。

没有做刑警的亲友泄露卷宗,不借鉴社会新闻里的血案纠纷,观看影视剧也因“不忍其觳觫”而掩目回避。

于是我写的,只是日常生活的“非典型推理”,就这么“轻轻一推”,贾岛进了朋友的院门,那声“吱呀”惊动了宿在池边的小鸟,拍着铅灰色的翅膀向铁灰色的夜空遁去。我“杀”

人了,却不需惊动警察大驾。

普通人鲜少抵达一决生死的险境,可是生活中总有些咬啮人的烦恼与愤恨 :无解的困局,天网疏漏的恶人 ;痛楚像浮瓢,你拼命按捺,它总倔强探头 ;此路不通又无法另辟他途的奈何桥、穷途 ;铁骨石硬、粗粝得无法自行消化的受伤。张爱玲路遇警察鞭打少年,便“恶狠狠地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里飞出小刀子”。如果把胸中恨意往前那么轻轻一推,如果把眼睛里的小刀子变成真的刀子,就可以杀人了。

《非标准答案 :四邻不安》恰好四个故事 :《九彩滩》里是旅行团里的年轻妈妈命丧风景区,《听涛台》里扰民的广场舞大妈与挥鞭老汉相继陈尸,《自满镇》里中年女性溺水身亡,《代销店》里贯穿着一种有害的行为,却无人受伤,更没死人。

“非典型推理”悬疑故事,有一些轻捷的杀人方法,轻倩的转寰之趣,谈不上有多烧脑,却也与意外狭路相逢。更兼,杀人只是故事之鱼的主干骨,皮外有鳞,肉中有刺。《代销店》

是“无可无不可”的人与“必须如此”的人磁性对撞,《九彩滩》主人公旨在“补救”,着眼解决方案,《自满镇》关注人们的自救本能,互相鼓励着表达对现实的满意,失意刚刚涌起,就有丰沛的自满来抵挡,哪怕虚构。要不然呢,难道?《听涛台》其实有比杀人更悲惨的暗流,将世上最珍贵的一次性用品——人生虚掷于长久的忍耐最残忍。

在水槽边抬头望向北面,有男人在客厅里原地奔跑,扭动身躯、挥舞手臂,我猜他在跟着电视做游戏,他们家的水晶灯错落琳琅。候车室里,女人传授闺密驭夫术 :“我明明可以自己削苹果,可我偏说‘老公,你帮我削个苹果唻。’他就去削了,我告诉你,男人希望你示弱。我在外面强,在家里就演‘弱’。”她沙着嗓子发嗲。我悄悄挪近她的座位,抵近侦察。

我们从西方引进了电灯与透亮的玻璃,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记得开灯以后拉上窗帘。那一柜柜、一格格,存着品式各样的疑团。我用我的方法试探密码,也会幸运地“咔嗒”一声刚好对上。而当秋风将落定的尘埃再次吹起,真相太呛人。

别人的故事就在那里,等待第一丝好奇到达。猜想就在天际,等待第一片念头的风帆。

秘密像瑰宝就在谷底,等待第一次奇遇。生活永恒转动,等待一万种解释直击。地球虽然可以用杠杆撬起,却是靠好奇心推动。胡思乱想不犯法。

“这不可能吧?”这样的质疑太武断了,子非鱼,怎知不可能?大家都说,杀人的手法是“术”,而“大道”,就是人性,悬疑小说总要归结到反映人性。所以,没有“不可能”,人性就是无限的可能性。

不负责真相,只提供一种可能。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读后感(二):引 子

对于我的第二任妻子,我母亲说 :“真般配。”在她老人家眼里,儿子好歹是“开公司的”,与高校公共课教师鹿撷梅小姐算是良配 ;我虽然有过婚史,却也是搭救大龄“剩女”的骑士。

岳父则比较矜持,得知我第一段婚姻失败并非因我擅使暴力所致,而且离婚确是由我这方主动发起—所以我没有什么令人必弃之而后快的缺陷,吐出“合适”二字。

我经人介绍,认识了撷梅 ;接着,经撷梅介绍,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单元门内的报箱已闲置多年,遍布的存包柜、快递柜不再标注房号或姓名,混淆了内容和主人的对应关系。撷梅觉得,每个人都是行走的“存疑柜”,大多数出于本能掩藏自己的隐私,就像坚守支付密码。可上天却因为独守着海量的秘密感到满溢的痛苦,说实话,执掌“存疑柜”的黑色快意不就在于可以做第一个甚至唯一的泄密人吗!于是,命运频繁投递谜团到人间,再向那些热衷八卦、乐在发掘的爱好者们眨眼示意。我的撷梅眼珠一转,就看到提示 :“取件码已发送。”

比如,我的合伙人老贾为了防止员工懈怠,对不起我们发的工资,便令他们在领薪日前一天上交本月工作日志,交代每天所完成的任务,由我审阅。那一张张表格,竟是撷梅通达隐情的路径。某一天,她告诉我,根据老贾驾驶员的出车记录,她怀疑老贾正处在一段婚外情中。

再比如,国庆节第五天,我们家的固定电话深夜响两声又挂断。过几分钟,再打来,撷梅手快接了,那边沉默两秒挂断。

我认为是有人打错,或随机骚扰。撷梅却观察来电号码排序,发现与我前妻所在保险公司驻地属于同一片区。我也想起,前妻每逢假期都会被排一天值班,用陌生号码捉弄我的确是她干得出的事。至于前妻怎么知晓我新家号码,撷梅认为是上周我探视儿子时,小孩趁我如厕之际查看了我手机的最近通话记录,这个号码被我标记为“家”。她责怪我不注意隐蔽,应该记成“煤气抄表员”。至于前妻为何授意孩子暗中侦察,撷梅猜是前妻复合之意未灭,旨在刺探我的私生活动向。至于孩子为什么肯领受使命,那是由于他爱看柯南动画片—撷梅曾在晚报的小学生作文版上看到他的习作,写的正是观后感。

受她影响,我也渐渐进入角色。在审核报销时,我仔细辨认老贾停车费发票上的图章,确定他在哪个小区逗留超过 1 个小时 ;又留意某个业务员的高速公路费是几点扣取,与他自称的前往客户展厅的行程是否吻合。也许我最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从蛛丝马迹中判断甲方其实早有内定的展览供应商,我们不应白白投入精力。

不知不觉,我与撷梅携手,饶有兴致地解锁身边的“存疑柜”,探究它,也防范它。我老婆有着盛大的好奇心,却也严守着界限,不会让自己涉险。这为我原本平淡的生活带来刺激与惊喜,尽管不一定是我的本意。

有一次,撷梅聊起她的大学往事 :“我在等一封信,但是班级信箱钥匙在班长手里。我忽发奇想,就用自己橱柜的钥匙去试,竟然打开了。”她的意思是,世上的锁,并非只对应一把钥匙。

我却走神了,那时的她,在期待谁的来信呢?我不想问她,但有一天我大概可以自己调查得知,我有我的本领,如果我想用的话。

楼上有人敲门,大声喊着房号和“抄煤气!”,我提前把门打开迎接。撷梅笑说 :“也许是贼人冒充抄表员,敲门只是刺探屋里虚实。”人声与脚步声由远及近,我们假设的不安,也像石子投入水中,涟漪波环相扣,由近及远,先从四邻开张。

《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读后感(三):生活在此处,四邻不安中

对于国内当代文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父亲书架上的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等的作品,隐约总是带着一层尘土气息的疏远,所谓贴近他们那一辈人的真实,其实距离我的生活轨迹已然大相径庭,虽然同样生活在一起,童年、青年甚至中年的经历已然是天翻地覆的差别。这些差距不影响我对于这些作品的敬意,但是想要引起共鸣着实需要强大的想象与共情。相较之下,几乎同龄的一派作家们的创作领域往往更加局限于学校生活、都市言情,当下的巨变中的生活实况却极少呈现在人们面前,更别说文笔、才思均有一定高度的相关作品了。所幸,《非标准答案:四邻不安》一书让我有了一次少有的体验,感谢猪神与出版社的引荐。

作者古十九,本名叶蕾,笔名对姓氏的拆解也看出其人对“说文解字”应是颇有兴趣,南京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且南京出身,让本书的虚构“东都”清晰对这座城市对上了号(书中第二章《听涛台》第一句“岳父去世后常来南京小住”大概是疏忽?),对于这座城市的景色、历史以及气质都很好地为本书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如果不能完全创造出一个合格的架空世界,尝试从经验中积累的素材入手才是安全稳妥的做法,起码让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情景、不至于出戏影响这个故事的接受。四个中篇故事彼此独立,而又由主人公夫妇穿针引线地藕断丝连着。以下评论结合故事内容阐述,或有剧透。

《自满镇》是讲了女主人公“撷梅”从小成长生活的国营企业大院的故事,生活在其中的均已是“城镇户口”的工人阶级,但是整个环境仍像是存留时间更长的“乡村“进化版,封闭依旧,攀比更盛,人们生活的目标与意义仍是“活得比院里其他人好”,只要院里人眼中的自家依然光鲜,哪怕打掉牙齿肚里咽又何妨?但“在这个家家都选一份自豪感做脊梁骨的小镇”,来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人,雪梅活得真实、坦荡,她看穿了婆婆以及这个院里人的鸵鸟心态,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要打破的这些虚荣,竟然会为她引来杀身之祸。婆婆的这一辈子“昂首挺胸的全部精气神”:“吃了一辈子的技术饭”、“含有的高学历高职称老伴儿形象”、“儿子的婚姻”、“孙子的学历名声”、“她的‘绿存折’”、“独栋小楼”,这是老太太的全部人生价值,统统被雪梅用无可辩驳的话语打得粉碎。在这个荒谬的情境下,没人可以否定雪梅的真实,但整个“自满镇”的“虚荣”的束缚又该是谁的责任?当人们在饱受生活摧残后,渴望继续维持美好生活的假象、希望能迎来新的转机,不想被他人的怜悯嘲笑打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可恨之人们也有可怜之处了。小说在温柔地揭穿了生活的伪装后,又轻轻盖上了一层面纱,毕竟主人公一家也隐瞒着自己家里的不如意,谁又更有资格去指摘别人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也生活在同样的大院之中,有过类似生活体验的我更加心疼父母的感受,那种活在显微镜下的巨大压力,可能这也是选择陌生人群居的我们这辈人渐渐逃离的甚至遗忘的恐惧感。但我仍不确定,对于这两种环境,他们是否跟我的倾向一致,或是只是我自己的过度揣测而已。

《听涛台》更加集中聚焦了社会新闻已经司空见惯的“广场舞扰民”的热点,穿插着主人公以及两个同学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历程、疯长的房价、装修陷阱、奸商跑路、集资骗贷……甚至包括高考报考学校的选择,无不是当下社会的点点细节,相较于太多空中楼阁般的城市小说,这篇甚至可以作为当代城市生活的纪实了,毕竟很多细节在后人考据时都会随着当事人离去而烟消云散,而历史记载选取的往往又只是标志性而又虚无的“大事件”,如果问起此时此刻人们都在关心什么,除了人类共通几千年的“吃喝”、“生死”、“情感”大问题,生活不在别处,就在这些琐碎又易被人忽略的苦恼中,当这些被抽离,我们与彼时彼处的他们无法区别。

《九彩滩》讲述一次旅游团经历,《美谭山》则是篇典型反转推理小说,两篇均着眼于婚姻家庭生活的纠葛关系,行文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中不同人群的观察细致入微,以及设身处地的思考,趣味性亦足以让读者满意。

总体看来,个人的阅读体验相当愉快,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宣传点中所说的:日常生活中的“非典型推理”,不负责真相,只提供一种可能。不具备“唯一解”,或是难以确定是否为“唯一解”,这正是“人性”以及“真相”的复杂之处。群像的描写似乎还略显单调,不断给读者灌输新的人物、背景的同时,难免有些枯燥之感。

瑕不掩瑜,期待作者新作,书写更多可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