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100字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100字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一):读吾爱有感

从“五I”到“吾爱”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发展。一种理论的掌握最难的实践,实践也是传递。在教学中,黎利云老师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用“吾爱指导学生爱人和有感恩之心,对参观的学校回复感谢信等等。在到其他学校做交流时,直言不讳的指出问题,用吾爱指导课程反思。

在生活中,家庭中指导儿子用吾爱学习骑自行车的事件真是读来趣味横生,这也恰恰体现了黎利云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对吾爱理论的发展。然而就是黎利云老师这样明白和自觉的践行和建设五I的才是少之又少。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二):理论篇感想

这周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在理论篇,我了解到了张楚廷老师的“五I”教学思想主要内容是信息、兴趣、质疑、智慧、直觉五个要素。在绪论部分谈到了这五个因素,不太理解的一个因素是直觉。在阅读“五I”的基本内涵这一章时,老师书中有详细阐述张楚廷老师对直觉的具体所指。张楚廷老师认为直觉一直以来被大家误解,人们都认为直觉是没有逻辑的一种思维,而张楚廷老师认为直觉是一种独特的智慧,希望逻辑与直觉能和谐相生。这一点给我很大的思想冲击,因为一直以来,我也和大众一样,认为直觉是与逻辑不沾边的一种思维。现在阅读了黎利云老师的书之后,我大受启发,虽然还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但我相信,等阅读到后面的实践篇,就会有所理解了。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三):读后感

在黎利云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到此著作。作为一名刚入门的师范院校学生,对教育思想及教育问题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但文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使我对教育理论、课程理论研究、个人思想研究不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书分为理论篇与践行篇,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加强了科学思想的系统性、时代性与实践性。文中张教授提出的人的教育、人的课程等概念,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现行的一些教育观念的批判与矫正,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殷切希望与期待。灵活应用“五I”,有利于助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活力课堂的生成,推动课程实践的深入开展,建立可能性的生活,证实自我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初读研究综述部分,顿感眼前一亮,像是打开了论文撰写的新思路。人本教育哲学思想 、课程思想 、生命论哲学思想、治校管理等灿烂的思想瑰宝,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探求、鞭策着我们去创新。读一次有一次的体会,学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常读常新,愈读愈深,这或许就是经典著作的魅力所在。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四):《吾爱教学》读后思考

暑假大好时光,将老师的书籍带回家中,仔细看了一遍,当然“书读百遍才能其意自见”,说实话读一遍还是不够。

全文的核心内容无疑是五I: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

老师详细地从研究原因、内容、意义等方面说明了自己为何要研究张楚廷先生的五I,在这其中令我比较动容的是它的意义,都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感觉在这个时代,可能很多人能够针对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失偏颇、正确的见解亦或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方法论,但很大一部分还是停留在理念层面。但是像五I这种理论却又不太一样,因为它本身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理论去真正地丰富、完善我国的课程理论,而且还能“轻易”实践,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能使用它。

老师在阐明五I的具体内涵时也说明了五I的教育目的,同时与读者分析了五I的理论特点,讲得非常详细,我感触最大的地方就是关于五I的人本性,五I以人为本,将信息、兴趣为基础,配合直觉与质疑生成智慧,于是就形成了“我”。老师从很多方面谈论了五I的教育价值,所言带入自己所上的课,尤其是关于“新型课堂”的建设方面,仔细回想,老师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课本提出问题,大家再一起交流探讨,基本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再加上直觉回答,当然老师也会总结,最后大家都能从这些质疑中学到东西,生成智慧,老师一直在践行着五I,真的很厉害。

五I的生成渊源也可谓是从各方面刨根究底,从张楚廷教授因各方面的渊源创作出五I,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使命意识、观念、思想、思考、学习、创造意识等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知还只是人类长河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历史的发展,尽管可能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小步……

五I生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是开放的、是包容的、是走向国际的,当然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中国气派!

看了这么多理论层面的,实践当然不可少,不管是张教授自己在学习上使用、工作中管理学校、做演讲活动等以及平时生活方面处处实践,还有远在西边的吐鲁番,被陈书国先生引进于新疆的教育、旅游等方面也是大放异彩!

对于老师提及的陈书国先生,看了他的事迹非常令人敬佩,从援疆到留疆,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多么可敬!当然还有老师自己,在课堂、课外教学、家庭教育等方面运用五I也是随处可见。作为老师的学生,很幸运也很感谢能在求学生涯通过这么一本书了解这么一个先进、有意义的五I理论、了解那么优秀的张教授、那么值得崇敬的陈先生、以及优秀、风趣、有情有义的黎老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完此书的思考,无论是对于现阶段作为大学生的自己对于学术、学习的态度,还是对于以后会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课堂的启发、教育观念,真的很珍贵。那就将五I也渗透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让它陪伴自己成长吧!

《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读后感(五):读《吾爱教学》有感

黎利云博士的吾爱教学是对于张楚廷先生提出课程“五I”构想所做出的理论与践行,他认为,人是教育的第一问,人具有什么性质,教育也具有什么性质。“抓住了人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教学以人为本是具有自由性、自觉性和批判性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是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发展的实现要求而提出的。“五I”课程思想服务人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所秉持的不是“3S、4R”一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课程哲学观,而是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其中“五I”是指:信息(Information),兴趣 (Interest),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质疑(Inquiry)。

1.信息。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在教学中更是这样,教师的课程要给学生丰富的信息,而不只是狭义的知识。这里的课程类似于多尔所说的:“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那么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时都要更加注重信息的传播。

2.兴趣。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已经改原来的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更加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已经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同时在现如今课程改革中强调美育教育,美学因素是引导喜爱与兴趣的最基本的牵引力,课程要发展理性,发展推理、判断的能力,但是课程更要观察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3.直觉。一种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直觉不是什么神秘的先验能力,而是本能的产物,是发展中的认识。但是目前课程的过分逻辑化,导致儿童过早地成人化,提前掌握了不属于自己年龄阶段的事物,过于严肃与成熟,形式化、公式化损害了生活化和形象化。儿童的直觉是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的。

4.智慧。信息、兴趣、质疑、直觉可以形成智慧,产生智慧,但其本身并不是智慧。这就启示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阶段时,不仅要传递信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质疑能力,更要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使儿童充分感知智慧,汲取智慧。运用智慧。

5.质疑。质疑质疑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改当中,改中国传统的课堂安静的聆听,课程过于追求严谨,忽视了课程与人的融合,为学生质疑的产生留下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学着发问,学着质疑,学着假设,学着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质疑也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善加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通过阅读《吾爱教学》一书帮我开拓了视野,能够学习张楚廷先生站在哲学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在黎利云博士的解读下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哲学的魅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