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摘抄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摘抄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是一本由[日]冈田昭人著作,后浪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一):不要盯着脚尖,要仰望星辰,不要被过去束缚,而要积极看待未来

经常听人说,日本人在写文章的时候很注重“起承转合”,这似乎和中国的小说结构差不多啦,其实在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可以搭建结构,往里面填上血肉方成文章。

日本人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写作能力其实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从这方面便可得知,日本人欠缺了6种能力,分别是:统率力、创造力、战斗力、分解力、冒险力以及表现力。

这6大能力虽然不能同时用在写作上,但是从写作可以间接看出,写作不仅需要冒险需要创造,还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支撑。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便是给日本人的最好教科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冈田昭人,他是东京外国语大学综合国际学研究院教授,又是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他在东京外国语大学从事了15年以上面向日本人和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学教育,著有《牛津式高效沟通》等书。

冈田昭人以留学牛津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并首次披露了牛津经营身上普遍拥有的6种能力,他将这些方法汇总成一本高效能的“教育方法”,并介绍了应该怎样学习的方法,是帮助当下人管理自己,提高能力的书籍。

一、打破常识,学会思考

通常我们的学习方法都是死记硬背,但并没有良好的收获,但牛津式思考法告诉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识,才能学会思考,也就是说你的思维方式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什么叫做“打破常识”?

我们都知道常识就是通常人们的思考方式,打个比方说,有人告诉你“豆芽的种子种在土里才能发芽”,可你把豆芽的种子放到水里,给它足够的温度和阳光,它也能够发芽,这便是打破常识。

再举个例子,在正常情况下,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难道太阳就不能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吗?

这就是思维被局限了,就像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一样,如果改变一下方位,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太阳就不再是东升西落。

常识是很多人赞同的,因为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一味地拘泥于常识,就会难以产生创造力和挑战力,看待世界的问题禁锢不变,便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怎样才能改变思维方式呢?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思考问题的反面,多问几个“假如”,其次,多抱有怀疑的态度,凡事不要听什么信什么,多想一想它背后的问题,最后就是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看到的一切未必就是真实的,也可能你会被自己的眼睛骗了,要用心去看待问题,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个大学问,在人际关系中,你可能需要统率力、分析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以及领导的能力。

不管是哪种能力,都需要在本人身上体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事业前进的阶梯,也是我们心情愉悦的前提。

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关注彼此,了解你身边的朋友、同事需要什么,同时给予安慰和帮助,见面的时候,主动打个招呼,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言行要一致,这是打好关系的第一步。

下来就需要建立信任感,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创造力和冒险精神

有人说创造力是人的天赋所能,其实也不尽然,创造力有时候是一种刻意训练后得出来的能力。

比如写小说,需要创造人物和剧情,人物的创造一定要能支撑起整个剧情,创造出的人物要能为主题服务,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

除了写作,创造力还可以用在工作中和其他艺术创造上,冒险精神与创造力离不开,如果没有冒险精神,恐怕就不敢大胆创造。

创造往往需要冒险,但冒险并不是从风险和不确定中产生,相反地也需要一些不确定性。

不要盯着脚尖,要仰望星辰,不要被过去束缚,而要积极看待未来。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出优秀人才,首先得打破惯例,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冒险能力,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二):用牛津式成长 助力6大能力提升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是由日本首位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冈田昭人所著。他的通过分享自己在牛津大学读博时的见闻和带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经验总结,得出了实现自我精进的6大关键能力和42种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法。

如果你有成长需求,又苦于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自我投资与学习,确依旧收不到想要的回报,可以试试从这本书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精力之路,与具体的操作指南。

比如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介绍的牛津大学以“小课堂”模式进行的的知识问答与研讨。

作者分享说,其实牛津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授课模式,真正非常有区别也最有价值的可能就在于以“小课堂”为中心的思考模式。

先介绍下这个学习模式。

小课堂是教师与少数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获取知识并加深理解的教育方法,通常是每周开设一次,每次一小时,由1名或者2~3名学生与一名指导教师,进行问答与讨论。

在小课堂这天之前,导师会要求学生每周阅读许多文献,在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导师提出的课题撰写并提交小论文。注意,这并不是将文献的内容加以整理即可,而要对应课题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思考,比如最近网络群嘲的“黄式自信”(详见:黄晓明和综艺节目中餐厅)

导师会要求你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的事件过程和信息,然后根据你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接着导师再通过针对性提问和研讨的形式,引导你进行深入思考与观点输出。

作者认为在牛津大学的“小课堂”为他培养了三大能力:

一、分析整合表达的能力

二、批判的能力与讨论的能力

三、协调并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怎么说呢?

想象一下,你收集了非常多关于黄晓明在中餐厅因霸权主义被群嘲的热点事件的信息,老师要求你写一篇小论文叫做《黄式自信在中餐厅造成的社会效应》,你含辛茹苦憋出一篇小论文。

然后,你的老师会询问你,有没有从这些信息中得到高于网民见解的新观点与认知?

并要求你用10分钟的左右的时间来阐述,注意不是将你收集到的信息详细的说一遍,而是要说出你从这些信息中得到了哪些观点?他们是如何支持你小论文的结论的?

作为学生,你可能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最少集中阅读5~10份文献资料,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观点,完成自己的小论文,新成新的视角与认知。整个过程既锻炼了你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10分钟阐述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我们要区分的是,学术研究的文献资料,都是得到相关验证的,有科学根据的信息与知识,而很多时候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信息,或者是一些未经验证的观点。所以,这里的举例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对待任何一个事件的看法你的视角有多少维度,观点是否深刻且有价值,也是你认知能力的体现。

接着看看在小课堂中如何提升批判能力与讨论能力。

再想象一下,你的老师会提出与你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而你必须以自己的小论文为基础,回答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

比如,你觉得黄晓明的自信来源是什么?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它产生了这些社会效应?你有哪些事实数据来支撑你的结论?

这些推断是来自你自身的思考吗?还是从其它地方得来的?你怎么证明它是你个人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就在这种不断的深入和针对性的灵魂提问中,老师会从各个角度,去批判和动摇你的观点,一旦你没有能够很好的应对,可能就会遭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毕竟学术研究都是严肃且严谨的。

而牛津大学的学生都要接受这种“小课堂”的洗礼,也就是你会在一个专业人士面前经历不断敲打,去为自己的结论寻找全方面论据,这自然也是对思维严谨的一种考验。自我的批判能力与讨论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者也告诉我们,即使遇到无法回答的紧迫情况,学生们也是能够不胆怯,学会忍受飞来的意见与评判,与教授提出的问题斗争下去。

这种高压强度下,感觉就像奇葩说第五季的竞争赛制一样,你肉眼可见看到那些初来乍到的选手如奶茶、赵帅……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进步与升华。

作为重要关卡的提问时间结束后,会有最后10分钟用来总结。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学生都会放下各自的身份,对于从每次小课堂中获得了什么,今后应如何推进学习进行谈话。

类似一个深度复盘,老师不再是和学生进行针锋相对的讨论,而是相互协调合作的方式,针对下一个目标交换意见,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导师与学生之间,类似于完成最终考试与论文而建立了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为达成共赢组建信任与心得觉察。

关于“小课堂”的教育形式分享就能带来这种深度又特别的学习体验,后面对于统率力、创造力、战斗力、分解力、冒险力、表现力等六大能力等分章介绍,更有非常都值得你我好好挖掘的学习技巧。

推荐你放下那些没时间消化且不能改变生活的各类网课,先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用牛津的自我精进模式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再去披襟斩棘,加速成长吧!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三):自我精进的6种能力

在木桶理论里,我们得知一只水桶能装下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也叫做短板效应。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的劣势部分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了其整体的水平,水桶定律告诉我们,要想提升总体的实力和水平,必须关注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关于自我精进,日本的教育家冈田昭人在《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将个人的能力补偿总结为人际关系能力和其基础之上的必备能力两大部分,进一步细化为统率力、战斗力、表现力、创造力、分解力、冒险力6大能力体系。这6种能力同样是牛津大学师生的共同特质,那么如何突破“被塞在玻璃杯中”的常识和价值观,练就这6大能力呢?作者在这本书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导。

在深入学习这6大能力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下洗礼,我的意思是像佛家吃饭要先念过堂礼规一样,我们如果要去掌握和接受一种新的教育,需要首先在思想要进行一个准备仪式。

这种思考模式很简单,,就是打破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已有的经验模式可以辅助我们的判断和思考,但同时也会固化我们的思维。

在尝试接受新事物前,试着转换思维,与常识作斗争,你的思维可以尝试按照以下路径:

1.朝向常识的相对面,比如到了结婚年龄就一定要结婚吗,不结婚的生活就是不完整的吗?

2.组建其中的行动内容,有些人不结婚,但是生活反而过得更加有价值感,这取决于个人的追求。

3.进行方案设计,如果不打算结婚,就要做出相对的万全之策,给自己充分的保障。

4.构建新常识及检验,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去践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佐证和调整。

当一个人可以突破常识的束缚,新鲜的可能就会朝向他涌来。如果你已经具备了这种思维,那么就继续朝向下面的能力层面前进吧。

一、统率力:将自我品牌化

商品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出自品牌效应,品牌其实就是固定的个性化印象,在人际关系中,别人对你的评价其实就是你的品牌使用反馈。作者在《牛津的6糖自我精进课》中提到,统率力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关键因素,在人际沟通中,你的统率力越强,你的影响力就会越广。实现统率力的三大技能是:对自身价值抱有自信,明确自身和他人的差异,保持追随也保持距离。一个对自身否定的人,首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傲慢和自卑一样不可取,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同时为了维持威信,要避免失去界限,变成讨好型人格。

二、创造力: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常说创造力是在不经意间的遇见,但其实任何一种创造都存在着必然和偶然因素,必然是你积累的日常功课,偶然是机缘,这类似于因果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和创造。

这一切都归功于自然,也受制于某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要想化腐朽为神奇,需要具备思想观念的更新,维持创造的动力,对现状的不断认证。

作者在这本《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中特别提到牛津人的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方式,创造不是躲进小屋,埋头苦干,反而是要慢下来,给自己一些无所事事的空间。

比如散步,这种无所事事的观鸟、看花,可以在不经意间,开发自己的思考模式,提升创造力的可能性。

三、战斗力:认同与冲突之争

每个人都好恶,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认同与冲突的矛盾,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职场战略。第一是综合经验做出合适的判断,在否定和认同之前,是进还是进,是竞争还是礼让三分,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果它对你很重要,你就要衡量利弊,做出冲突管理,而如果对手强悍,危害重重,此刻不要做莽夫,不妨做一个“逃之夭夭”的人,有效的撤退可以为下次机会做出准备。

四、分解力:向信息陷阱说不

在信息社会,任何的信息闯入都会影响你的专注和思考,这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用到极致,看破其中的信息漏洞,不动声色中把握真实的信息动向,避免被误导。

在职场中要有意识的训练这三种习惯:优先顺序习惯、突破思维模式习惯。

信息抽丝剥茧习惯。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在于错误信息的诱导,所以要学会不被杂乱信息迷惑,提升清醒的分解和辨别能力。

五、冒险力:驱除不安情绪

在快速运转的高压力职场中,不安始终像一个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不要说冒险精神,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自求多福的状态下生存。那些儿童时期的好奇和勇敢都渐渐被磨灭了。

但实际上,在传统和习惯主导的意识世界里,冒险精神就像是新鲜的一道光,可以让我们的身心进行一次大换血,实现崭新的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驱除不安,调和身心,佛教理论里经常讲到“调柔身心”,其实就是让我们的身心状态趋于安然和舒适,进入一种“积极乡”。

在驱除不安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冒险挑战,从改变上班的路径开始,从每天的日常食物改变开始,你会发现这些日常的小冒险实践下来,其实是一次又一次的小惊喜。

六、表现力:利用肢体和空间

当我们向外界传达信息时,我们的语言占据了大部分,但同时不能忽视肢体和空间的作用,你的表情和动作才是最终传达的利器。

要想准确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加了解你,你除了建立品牌效应,还要充分利用一些道具,去增加自己的表现力。

这时候“技多不压身”就凸显优势了,在漫长的人生中,给自己一两项特别的技能,作为人际交流的技术贴,可以为自己增色不少。

以上的六种能力,相信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了解自己的身家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进练习,就可以慢慢弥补自己的短板,实现更有力量的突破。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四):没去过牛津,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练习变优秀的吗?

《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作者用七章的内容讲述了实现自我精进的六大能力,包括统率力,创造力,战斗力,分解力,冒险力和表现力。对于自我提升提供了比较清晰易懂的方法。

作者冈田昭人,是日本人,生于1967年,东京外国语大学综合国际学院教授,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著有《牛津式高效沟通》等书。这本《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是结合作者在牛津学习的经历、体验和感受到,特别是与日本国内不同的教育方法的总结。对于从侧面了解牛津文化以及个人精进,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他提到了小课堂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小课堂采用小班制,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由一名老师和两到三名学生组成。主要通过课前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献,然后通过课堂分析讨论表达,交流观点,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教的过程中也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惯例,比如说,要有怀疑的态度,要有传授有道理的惯例,也有不做强制约束的事情,用游戏化的方式来批判他人,用结构化的方式来表明论点,并且把斥责和鼓励作为成长的动力。

在这其中,他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方法。比如在批判他人意见时,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要认真倾听对方说的话,并且听完整;第二,不要批判对方全部意见,是要明确区分同意和不同意的部分;第三,指批判对方意见中你不能认同的部分;第四,对于自己批判的问题,必须提出相应的方案。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运用的有效沟通的方法。

在书中所提到的六个能力当中,统率力、战斗力分解力是与团队协作意识有密切关系的。而创造力、冒险力和表现力是与个人能力有密切联系的。

在这个概念里,作者首先强调了不是领导也可以发挥统率力,即所谓的人人都有领导力。在这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与谁能都搭话的牛津人。讲述了牛津人不论年龄、学科甚至位置高低作为标准来区分。他们是以一个牛津人为单位参与聚会的,并且他们在进入很多人的场合中会立刻找到谈话对象,自然地融入其中。这跟日本人的团体属性是十分不一样的,因为日本人在参加集会时会变得小心谨慎,神色慌张,并且只跟少部分陪同自己的人讲话或者干脆变得孤立。这种现象只有跳出原来的圈子用旁观者的视角才能得来的觉察。

这个因素作者引用了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基尔曼 在人们对历史采取的五种行为模式来分析。竞争模式、接纳模式、回避模式,协调模式和妥协模式。在接纳模式里是降低自己的要求,增加对方的要求,从而解决冲突。 回避模式则是避免当场解决问题,回避对立本身,从而解决冲突。协调模式是互相尊重各自立场,携手解决矛盾冲突。妥协模式是相互妥协,部分接纳,从而解决冲突。在企业收购谈判当中,欧美知名专家采用的是强硬的竞争模式,而日本企业一般会采取尽可能回避对立的协调模式。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分解力的定义,是面对没有正确答案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作者特别提到了在牛津大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会过分拘泥于事理分析,而是会教育学生拥有自己的哲学。比如对商务人士来说他们不仅教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反复进行案例学习,而还要始终牢记让客户满意的哲学。这对那些靠竞争模式不惜一切价获得利益的模式是具有冲击意义的。因为底层的逻辑思维,或者说初心会影响到商业的模式和最终的使用手段。

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独处,通过散步这种方式来获得想象力。当你有问题写不出来,或者是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就可以去散步。一边走路一边思考,好的想法就会浮现出来。原理是是大脑在放松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强有力的想象力,思考力也会提升。即使是散步,作者也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目的的散步,另一种是有目的的散步,还有一种为了思考的散步。在第三种为了思考的散步中作者有以下的三种提醒。一是不要用力,慢慢的散步,不要着急。不要在意周围,只是慢慢的走,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了。二是试着欣赏周围的景色。可以打开自己都要感观,眼耳鼻舌身意五感都用起来,然后就会变得心情很愉悦。第三,在散步中找30件以上让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情。这个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的用,而且在很多名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就是你在放松的时刻,比如说洗澡,睡觉的时候会有灵感。

因为一成不变的生活会导致思想变僵化,就产生新的思想,没有办法采取新的行动。长此以往,就会陷入固定的循环当中感到无聊。冒险力是获得新鲜感的重要方式。比如说从平常的小事做起,换做另一只手写字,改变上学和上班的路,挑战未知的食物,认识不同的人,锻炼身体等等。当你换个角度来看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积极的思考。

比如个人卫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口头表达和肢体的空间等等。在表达诚心诚意的方面,日本人做的比较好,比如他们会用手写的信件,用手做的东西,比如说折纸鹤这样的方式来欢迎你或者表达感谢。

《牛津的六堂自我精进课》这本书对于个人提升,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牛津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你没去过牛津,但不妨碍学习他们是怎样变优秀的。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读后感(五):优秀的人,总有其共通之处

校庆作为学校的重大庆典日,一般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并且校庆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实力。牛津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却几乎没有举办一场像样的校庆。对此,校方领导表示,牛津大学不举办校庆,因为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谦虚低调的牛津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巨匠、艺术大师,包括我们熟悉的培根、雪莱、霍金等等。我们都听过牛津大学的盛名,但是很遗憾,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到牛津大学的教育。虽然我们无法亲临校园,但是依然有很多渠道能让我们一窥牛津大学的神奇。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这本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作者冈田昭人是首位获得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的日本人。冈田昭人以他在牛津大学求学的亲身经历,披露了牛津精英普遍具有的6种能力,分别是统率力、创造力、战斗力、分解力、冒险力和表现力。

当然,即使拥有这些能力,也不一定就能取得类似牛津精英的成果,但是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我来说,有三点感受最深,对我也最有帮助,分别是:经验与理论结合的战斗力、面对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的分解力以及宁可失败也不后悔的冒险力。

所谓战斗力,就是遇到问题能够快速采取行动的能力,也就是面对未知情况,能够快速做出合适判断的能力。冈田昭人认为“判断力依靠的是如何有效收集日积月累的各种信息,以及如何分析和选择的技能”,同时,“合适的判断力,是将经验、体验与知识、思考结合起来,取得平衡,决定方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年轻人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深潭里钓鱼,他们发现一个渔夫却总是在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里水流湍急,浪花翻涌。意外的是,渔夫却总是能钓到大鱼。年轻人不解,问道这里怎么可能有鱼停留?渔夫说,潭里风平浪静,水里空气微薄,适合小鱼生存。而大鱼需要更多的氧气,有浪的地方氧气就会更多,也就会有大鱼。

这就是经验和理论的完美结合。只有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只是依靠经验不去学习,那是有勇无谋,同样不堪大用。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遇到事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迅速做出合适的判断,然后采取行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又能避免事情积压得越来越多。

解决问题就像是在和敌人在战斗,兵贵神速,方能占据主动。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出答案。解决这类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分解力”就很重要。

冈田昭人在书中这样解释分解力:“所谓分解力,就是面对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说得更明确些,自己设定课题,进行逻辑思考,推导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一过程中的内心准备就是分解力。”

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论文是横亘在毕业前的一道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我们按照分解力的三个步骤:收集信息、提出假设和得出结论,写起来就条理清晰了。

论文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定一个论文题目,这个课题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按照分解力的三个步骤,首先是收集信息。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这部分是打基础,没有大量阅读作为支撑,论文就会显得空洞,言之无物。

经过大量阅读之后,内心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就可以提出假设。假设提出后,就要去验证,验证的过程就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是对论文课题的呼应。

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未知的,需要我们一点点去发掘,而分解力,就是我们找到答案的利器。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有人喜欢岁月静好,有人喜欢风雨兼程,这并没有谁对谁错。就像居里夫人所说的那样,人类既需要勇于实际的人,也需要梦想者。

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有不同的人组成。但如果你的梦想是走更远的路,攀更高的峰,看不常见的风景,那就需要敢于冒险的精神。

有人会对冒险有所误解,冒险并不一定就是做什么危险的事,我们所说的冒险,更多的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新的东西。

上一家公司做的是一款社交电商APP,里面涉及很多新功能,需要对商家进行培训。上司把培训的工作交给了我,刚开始,我不知所措,我并没有任何培训的经验。后来转念一想,这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大不了我做不好后面换人就是了。后来陆陆续续培训了小二十次,也越来越熟练了。

我们潜意识里都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圈。但对于心怀梦想的人来说,舒适圈总归太小,容不下我们的梦想。走出舒适圈就意味着冒险,有冒险就会有失败,失败了又如何?冈田昭人在书中说“对于什么事都没什么反应,等错过了时机只留下后悔,所以,即使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失败了,至少也能得到有利于将来的经验。”

做了会失败产生的痛苦只是一时,不去做而后悔产生的痛苦可能伴随一生,孰轻孰重,自见分晓。

我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意或无意会产生轻视他人的想法,尤其是在职场中更是这样,哪怕对方职位比我们高。但能在一定位置上的人,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也就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我们讨厌他,也要承认这个事实。

牛津大学作为全球顶尖学府,培养了大量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和国家元首,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都无法掩饰牛津大学教育的先进性。《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高度概括牛津精英身上普遍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与他们取得的成就息息相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敢于承认别人的优秀,这是自信;愿意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这是自知;不断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自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