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思索死刑读后感1000字

思索死刑读后感1000字

《思索死刑》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索死刑》读后感(一):律法和天性遵循着不同的规则

看完加缪小哥哥的《思索死刑》,发现全书被我记满了笔记,真的是一篇绝好的雅思写作议论文。我已经没有更多的溢美之词可以表达对他的喜爱,喜爱到看他论证死刑应该废除,都能发出迷妹版的痴笑

《思索死刑》读后感(二):小记

作为一个普通人,就算是读完作者的书仍然不能旗帜鲜明地做出选择。甚至于在现阶段而言,我没有办法想象废除死刑会是怎么样的。而且我本身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可避免的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产生深深的厌恶,对那些被误判的人产生同情,所以我还是处于一个中立或者说是左右摇摆的立场上。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时候遇到想要反驳的点,又因为阅历和知识积淀不够而没有办法组织语言,脑海里乱糟糟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它引起了我思考的欲望。

《思索死刑》读后感(三):不认同废死

看完。还是无法认同废死,而且我坚持要有死刑。因为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还因为加缪通篇的论据无法证明废死能给社会带来安定,能让民众安居乐业。虽然,废死也无法证明可以震慑真正要实施犯罪的人。就像意大利哲学家贝卡利亚所指出的:“如果说不时向民众展现权力的证明是重要的,那就应该常常使用酷刑;但这必须要犯罪也常常发生,而这就证明了死刑完全不能给人留下它应该有的印象,由此可知死刑是既无用又必要。”但在现今中国,此时必须要有死刑!“杀人偿命”全世界人民都认同的事情,为什么废死!

《思索死刑》读后感(四):加缪的核心观点有这样几个:

加缪的核心观点有这样几个: 1.对于预防刑论,死刑的预防作用是值得质疑的,不能起到警示和杀一儆百的效果; 对于报应刑论,这种以牙还牙是任凭纯粹的天性和理性使用法律的力量。 2.死刑并不能真正的伸张正义,相比于受害者,死刑犯所要承受的痛苦要更大。死刑是最精心打算的谋杀,等待死刑时凡人所要接受的被强行施加的毁灭性的恐惧已经将其摧毁一次了。更不要说整个过程对其人权和尊严的侵害。 3.死刑时消灭性,决定性,不可挽回的。与生存权相随的补偿过错的权利,但是死刑不给犯人改过自新的权利,在他的一生还没有结束时,就强行对他进行了审判;被冤枉者的错判和误判再也没有弥补和纠改的机会。司法本身是残缺的,所以更应该谨慎判决以流出足够的余地来避免错误。 4.受害者是无辜,但代表受害者行使死刑权利的国家和社会并不无辜,社会问题甚至为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死刑回避了人性的复杂,是用被行政程序的谋杀,是社会简单的消灭那些他不知道如何教化的人。 5.对于死刑正当化依据,除非置身于所有人类之上的真理或者原则的支持,否则任何人和国家都不具备判决他人死亡的权力。 6.禁止死刑是对国家和社会权力肆意泛滥的压制,表明社会和国家都不是绝对的价值标准。

《思索死刑》读后感(五):关于死刑

文 | Kestrel

这本全文只有46k字的书与其说是一本正规的书籍,不如说是一篇较长的学术论文,

在看《存在主义咖啡馆》的时候,正是加缪那稚气未退的行为和语气吸引了我,在面对二战法西斯罪犯时,他的“宽大”处理意见使得萨特与他绝交,

但他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个人道主义者,就像他也不认为自己属于存在主义学派一样。

即使是面对着罪无可赦的法西斯分子,他仍然觉得死刑是无用的,

是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死刑其实就是一场蓄谋已久且影响恶劣的谋杀,从判决开始,这场谋杀就在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有板有眼地进行着,加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这样一次公诸于世的谋杀,那该是多么实况日下、令人发指。

并且,死刑美其名曰:警示作用,但是调查却显示,死刑的出现或者废除其实并没有对犯罪造成任何深切意义上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警示作用其实并不成立。

那么,死刑还能做什么?

我们对一个人宣判死刑,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于这一个罪犯我们没有办法确定他以后是否还会犯同样的罪,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确定所造成的,却导致了这样一种无法挽回的确定。

死刑起源于教会,是一种宗教性的惩罚,他们认为人在面对死刑的时候,可以起到忏悔自己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教义中明确指出“灵魂不朽,所有肉体都会复活”,所以死刑只是暂时性的处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