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线教师》读后感

《一线教师》读后感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一线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线教师》读后感篇1

作为班主任,第一要紧的本领就是得管得住班级纪律,因此,带着想从管建刚老师的“一线纪律学”中得到“灵丹妙药”的我,把“一线纪律学”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

看“一线纪律学”中,“吵闹的早上安静下来了”,“慢乱差”变成了“快静齐”……可见问题隐藏于平常小事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能光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 ,更要透过现象发现其本质的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

回想自己的班级,早读,起初是老师不到班,班上乱哄哄的,后来,我指定五个同学每天早上轮流领读、领背,慢慢的,早读的气氛出来了,后来这段早读的时间,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再比如中午书法课之前这段时间,我是让学生看课外书的,虽然由组长监督,但还是只要老师往教室门口一站,学生才立马拿起书,做出认真看书的姿态,究竟是不是脑眼合一呢?老师不得而知,后来我就在班上宣布:只要中午书法课之前在班上认真看书的学生,组长要记下名字,在月养成教育评比中,绿色读书卡就是这些一个月中每天坚持认真读书的学生。别说还真有效果,以后每天这个时候认真看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还有班上的“量化积分”制度,我也是最近看到班上有部分学生习惯差,常常扣班分才定制的。班上有十二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本子,组长管理。组长记下本组名单,每个学生没有基础分,不论哪位老师上课,只要课上表扬一次加五分,批评一次扣五分,如果大队委检查扣班分一次,被扣分的学生组长要扣其十分,如果做好事给班上加分的学生,组长要给其加十分。每周五班会之前各组长要算出本组总分、个人得分,如果哪一组得分最高,组长和得分最高的学生老师要警醒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本组成员全班进行表扬。哪一组分最低,这一组中分最低的学生将离开本组,一周坐在最后角查看,表现好方可归队。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极高,每天都有人给我汇报:老师,今天我班谁谁扣分了,老师,今天谁谁做好事为我班挣分了。从中我看出了:学生给我汇报的何止是分数,更是他们对班级荣誉的极大关注。

我想:对于这一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孩子来说,老师要想“拿住”他们,真的要想办法,动脑筋,重视细节。因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就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

《一线教师》读后感篇2

幸运,真的很幸运,在我教育教学的细节大匮乏的时候,有幸读到了一本好书《一线教师》。在学校推荐《一线教师》之后的第二天,我就赶忙在网上订了一本。经过数天的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这本书,迫不及待的研读起来。

正如书中介绍,作为年轻的一线教师的我,每日里大量的付出,却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程。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假期,很多朋友会这样问我:“你总说自己忙,我就不明白,你一体育老师,一个礼拜就那么几节课,还是带孩子玩的课,有啥好忙的呢?”听后,我也只能苦笑的摇摇头,和他们聊一聊书中的小案例。聊完之后,朋友们也都是感慨颇深,都表示对于教师的羡慕和关注。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学生作业、课堂纪律、班级管理、育人,考试复习及教学反思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管老师以自己的智慧记录了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体育教育中,亦是如此。在这过程中,管老师设身处地地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忙碌与艰辛,却又快乐地工作着。

对于手记二“一线纪律学”这一章节,我非常受教。其中有一个案例“从预备铃到上课铃:我在干什么”是这样写到:每个孩子的心底里都有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愿望,他们的内信心深处并不希望处处都是别人管理他们,他们的内里深处也希望自己管理自己。是的,没有人希望自己时刻都是被管制的,不说孩子们,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如此吧。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纪律,才会是更有意义的。那么,我想到:从预备铃到下课铃,我在干什么。整个一节体育课,班级纪律是怎样,是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们自己去认识,说白了,就是自律。如何刺激学生的自我意识?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这实际上是自己在提醒自己要遵守纪律,也是一种自律方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得到的启发是:在对待违反纪律的学生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某种方式自己去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

还有一个案例是“课堂,有节制的笑”,管老师对学生说:课堂可以有笑声,应该有笑声,但,这笑声,跟“取笑”无关,跟“嬉笑”无关,笑,是会心的笑、节制的笑。不是没玩没了的笑,恨不得一堂课笑完拉倒的笑。看完这个案例,我联想到自己课堂上的“活”和“乱”。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老师让西,不敢往东,学生们一个个像木偶士兵一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和主体,是权威,学生成了配角。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我都是有切身体会的。我认识到,纪律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和遵守纪律习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手段。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锻炼,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使身心得到有效发展。因此,是否进行纪律管理,应该以学生是否积极学习为依据,而不能为纪律而纪律。当绝大多数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时,这时,课堂上的“嘈杂”和“混乱”就是一种“活”,这时,就没有必要去为了课堂的“宁静”和“有序”花费更多的工夫,此时去管,可能会适得其反。如:在教学生某个动作时,小学生不会先听先看然后再去做,他们会无意识地跟着老师“乱”做,当教师教完后,可以看到学生们手舞足蹈,乱作一团。旧式的看法是:学生这么乱,纪律不好。而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想,我们就会理解学生:他们对教师教的内容很感兴趣,有主动去做的欲望。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冲动,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内在动机,而把学生纪律整顿好后的练习,则变成了外在规范的约束。这样处理,不仅不利于知识掌握,而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因此,教师此时不宜立即管理纪律,而是先要做“旁观者”,注意观察和引导。体育课的目的是要学生活动起来,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目的。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是:在阳光、微风中集体游戏,把在教室内积攒的运动激情爆发出来。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当我们要去上体育课了会有什么心情?但是,假如学生们盼来的体育课是:像对士兵一样苛刻的要求和严肃紧张的气氛,再加上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声嘶力竭的怒吼,学生们还会对体育课积攒那么多热情吗?换做是我们,我们会怎么想。

管老师的《一线教师》为我迷茫的路途竖起了一盏明灯,佩服他在教育教学细节处理的艺术和智慧。回到开头的问题,朋友A问:“带孩子玩得,咋样?”“不仅仅是带着玩,每个孩子背后都有好多双眼睛盯着,父母的、家里老人的,还有我自己的!”

《一线教师》读后感篇3

正值濮阳市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如火如荼之际,我校结合优化干部作风大竞赛活动,向老师们发出了《读点教育随笔吧》的倡议,我有幸从贾校长手中得到一本《一线教师》,随手翻阅了几页,便爱不释手,或在课间小读,或在灯下细品,感动于管建刚老师的“十个一线” 即“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鲜活生动的个案描述,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种教和学,需要一些智慧和手段。教学中,管老师有满脑子的奇思妙想,金点子一个接一个。小到作业的收缴,大到班风的建设,管老师都是用心在琢磨。虽然他不是班主任,但他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一个好的学科教师,表面上不是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却有班主任的使命。面对管老师我不禁汗颜,同样是教书育人,同样是站在一线,我缺少的是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反思,我只重视是否能够利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率,却忽略了一个好的学科教师应有的,没有班主任名分的班主任使命。比如说学生的常规管理,我认为科任老师只要备好课上好课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学生爬高上低,站队快慢,迟到早退等等都是班主任老师的事儿。读了“一线纪律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老师都得介入学生的常规管理,不介入,就很难树立起威信。“信”是靠老师的学识与人格,“威”则要靠老师的严格管理。

感谢管老师,给了我工作中的指南:“让我再多一份真心、细心、信心、雄心,在朴实平淡的教育工作中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心人。”感谢贾校长,给我推荐了这本优秀的书 ——《一线教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