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1

陡高山腰有一道长长的瀑布,像个女人躺在悬崖上把她的又长又白的头发垂下山来一样。当地的人叫这瀑布做白发水。

这里流传着一个长发妹的故事哩!

很早以前,陡高山附近是没有水的。这里人们吃用的水和田地里用的水都要靠天落雨;若天不落雨就得到七里外的小河里去挑水。这里的水像油一样宝贵。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2

有一嘎老,忠厚善良,长年修行培德。一天,庵堂香姥,告诉他:“某月某日,本地涨大水,你去修造一条船,然后叫你的崽每天都到石象坳去看,石象的眼睛出血,洪水就要暴发。寨子被淹没,你们一家人就躲进船里去。”嘎老一听,心里发慌,急忙问香姥:“隔现在还有多久?”

“不久了。”香姥回答说。

于是嘎老赶急修造了一条船,并叫他的崽每天一大早就去石像坳去观察石象和河水。

一天早上,两个屠夫路过石象坳,见个娃崽赶早在那儿坐着,其中一个屠夫就问:“娃崽,这么早你来这里等谁?”

小娃崽对两个屠夫说:“我不是等人,我来看这石象,我爹叫我每天都来,他说如果石象眼睛出血,这地方就要涨大水,要我一旦发现就立即告诉他。”

两个屠夫一听,觉得荒唐可笑。次日凌晨,他们俩就用竹筒盛了一筒新鲜的猪血赶早经过石象坳,在那个娃崽未到之前用猪血点红了石象的眼睛,企图戏弄那个小娃崽。

待那个娃崽随后来到石象坳,石象的眼睛还在滴血。小娃崽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跑回家来报告他的父亲。

说来也怪,事后真的涨了大水,还淹没了他们的村庄。那嘎老一家人坐进船舱里,安然无事。

忽听上游有人喊救命,嘎老仔细一看,只见有个小孩伏着一块木板朝他们这边漂来,那求救声惨得可怜。嘎老急忙拔船过去,把小孩救了起来。这孩子姓曾,是个孤儿。

接着,有只猴子也哀叫着被水冲下来,嘎老和他的儿子也救了它,还救了一只来不及躲闪被巨浪冲落水面的喜鹊。

水退以后,嘎老劝姓曾的小孩回家,小孩伤心地对嘎老说,他父母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无依无靠,要求嘎老收留他。嘎老心善,收养了他,并叫自己的亲生儿子称他为大哥。

八九年后的一天,京都皇帝失落了玉印,派了许多官员到处寻找。

这时候,庵堂的香姥又告诉这善良的嘎老:“皇帝的玉印吊在井里。”

嘎老知情,就叫自己的孩子下吊井去找玉印,香姥讲的无假,玉印真的在吊井里。嘎老把玉印交给了一位下乡来寻找玉印的官员。

皇帝得到玉印后,转忧为喜,为了答谢这个善良的乡下人,皇帝就把嘎老的儿子接去当附马。

嘎老接到诏书以后,左思右想,不知让谁去为好。这时,他的亲生儿子老二就说:“我年纪还小,让哥哥去吧!”

姓曾的这孩子即老大则说:“爹,我好也是弟好,弟好也是我好,弟去也好,我去也行,不过为了不使弟弟劳累,我先去看一看,回来弟弟再去。”

听两个孩子这么说,嘎老就让收养的儿子老大去了。

谁知老大编了一套假话,到京城蒙骗君主,当上附马以后,忘恩背义,连信都不来一封。

老二想哥哥,跟父亲要了点盘钱赴京去看看究竟,没料到找到哥哥以后,哥哥当面不认他,并狠心地打了他几十大板,把他关进了牢房。

几个月过去了,不见老二回家,嘎老在家干着急。无奈,只好对猴子说:“老三,你能不能去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老二去这么久还没回来!”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次日就日夜兼程地跑去看老二去了。

到京城四五天,一直没找着老二,后来它爬上牢房的窗格上去瞅,看见老二蹲在里面,两眼正盯着它,不讲它也知道了三分。“莫非你是我救的那猴子吧?”老二问。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

“我被那没良心的关在这里,饭都不给我吃,他想让我活活饿死。”老二对猴子说。

猴子老三于是就去东街偷块油饼西街偷个发糕来给老二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总是脱不开身回到嘎老身边来。

嘎老忧心忡忡,不放心又对喜鹊说:“喜鹊,念我救你之情,你能不能帮我去看一看?”

喜鹊咔咔卡地叫了两声,就向远空飞驰而去。来到宫里,喜鹊累得不得了。恰巧牢房边有棵银杏树,它便在上面暂时栖身。忽见猴子在下面爬窗子,它也飞到窗前去瞅。

老二看见喜鹊,不禁试问:“你莫非是我救的那只喜鹊吧?”

喜鹊咔咔叫了两声,知道是自己的小主人落难在里头,便穿过窗格,落到小主人面前。

老二急忙撕下一块衣角,咬破食指将自己的遇难经过写了一份血书套在喜鹊的翅膀下,催喜鹊赶紧带回家里给他的父亲。

喜鹊日夜兼程回到家里,解下血书给了主人。嘎老看见血书后,知道那忘恩负义的养子关了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气得他差点昏了过去。这是一个大冤案,岂能任人遭遢!嘎老于是写了状子,直接控告到皇帝老爷那里。

皇帝老爷知道以后,公正执法,将姓曾的小子施以酷刑,即用铜桶让那小子抱住,而后烧火烙死。与此同时,老二被释放出来,替身当上了他原来就应该当的附马。

老二长得英俊美丽,公主见了更是喜欢。所谓“救人无义,救鸟有恩”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3

重阳,九月九,赏菊登高必不可少。菊花与山野中,登高便可一望,一望便可心旷神怡。我家模仿着古人备足了吃食,在山中作“菊花宴”。

九月九原本对我而言平淡无奇。但那一次,见到姥姥酿制菊花酒笑靥间采下初开的菊花与青翠的枝叶。那菊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放入酒坛中显得格外的醉人。那天晚上我也在想着那一坛的菊花,一个香梦伴我入睡。第2年才知那是菊花酒,爸爸带着他,我们一家便隐入一座不知名的山中,在攀爬中两侧菊花正好,细长的花瓣在勾我,那一簇簇菊花就像一个个毛线球,粉的、黄的、白的各式各样的都有。因而莫名感叹“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赏菊吟诗也无一例外。爬到山腰再往下望,那艳而不媚,富有清高意味的一朵朵菊花若诗,“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伴着菊香,湖中散落的几瓣菊泛起一片涟漪,菊便隐入水中,节日中民俗活动还有插茱萸。爬山走走停停之时,母亲拿出茱萸,那让我回想起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茱萸的香强烈,一拨,茱萸浓郁的香气伴着菊之清幽的香,更显对比,除湿逐风邪的功用,也不言自喻。古人视之为驱邪神物,而我也尤为喜爱着那“避邪翁”。不同于”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有父母相伴,山谷不似清冷清幽,也不再细雨蒙蒙,心中多感慰藉,低头一望茱萸,避了毒害了。亲情也越显浓郁。

山顶也近在咫尺,山上的景致不如水乡的绵绵的细腻,但却有刚劲之感。仿佛回溯入古时,那山顶劲松,只缺仙鹤寥寥。安顿在树下,百年古松似应着这景,像是朴实的山林间,如陶渊明的悠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铺开陈设,将酒坛”嘣“的打开。菊之清幽与黍米混合的香似飘渺却又浓郁。爸爸轻抿小口倚卧见景,流水潺潺;母亲提壶轻饮,山风徐徐;我抱腿观菊,菊的君子之风不着痕迹的展露,花瓣也像是在翕动。趁父母不注意我缓缓的爬向酒坛,用手指一点酒面,放入口中,蓦然不甘辛辣,如徜徉在九月九深秋黄昏中,呢喃着秋实,观着秋色中细腻的惆怅,这也只有秋日,只有九月九,只有重阳才有的吧。只觉甘甜,不禁端起酒杯,多抿几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篮中有糕,重阳糕用发面垒果蒸成,也有油糖果做的,轻咬才觉香甜。随即想到回去给姥姥捎一些,还有几位邻居老奶奶,发挥菊花酒明目、健脑、延缓衰老功效,并且一起共享重阳糕之香甜,不仅嘴里甜,心里还甜。下山便重温其景,秋日之美。幸未因长菊花酒被察觉,也许是秋景太醉人了吧。

九九重阳凝聚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浓浓情意,那次登高也觉亲情,岁月浸浸,逝去的是光阴,抹不去的是永恒的回忆与思念,给予这远方的祝福以辟邪气,如此民俗活动,便心中美好无限。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习俗,我喜欢藏族。

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藏族之乡吧!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西川、云南等地,说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饰——哈达了。你知道什么是哈达吗?哈达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敬献哈达,是藏族人对客人们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就越隆重。对尊敬的人和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稍稍向前倾,把哈达送到双手里或手腕就行;对晚辈,只需要把哈达系在他们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动作,表示谢意。说起藏族的特色服装,非藏袍莫属。藏袍的种类繁多,从衣服质地上就可以分为锦缎、皮面、素布等多种材料。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三四十米高,并扎上腰带,女式衬衫的袖子比其他衬衫要长四十厘米左右,跳舞时,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通过我的介绍,你是否对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藏族是绚烂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诚的;藏族是朴素的……我喜欢藏族。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5

翻开沉重的相册,不经意间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孩子伏在案上,聚精会神地用漆黑的笔锋在面前的纸扇上勾画着,恨不得钻进那画中的世界。

那是我五年级时,我循着导游朗朗的讲演和同学们走进了杭州游学旅行的最后一站——纸扇艺术馆。推开大门,一股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屋子中的墙壁上,一把把纸扇像窗户似的错落有致的排列着。仔细一看,这纸扇倒也像遮景的屏风,合上它,什么也看不见;一拉开,那世界的万千景色就好像满溢在这屏风后面了:有三峡水道“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宏伟壮阔,亦有赤壁山水“水波不兴,清风徐来”的清新淡雅;有“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的欢欣愉悦,亦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虑愁死。这时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像在氤氲着墨香的房间里淡开了,只留下我一人如痴如醉地品味着满墙的风景,心旷神怡,闲适极了。

参观终了,轮到我来描绘自己的风景了。我熟练地抬起毛笔,沾上水混入到焦墨中,青黑青黑的痕迹从笔尖流散到笔洗的水里,好似几条摇首摆尾的黑金鱼,在蹿动了几下后便消失不见。我用笔尖在墨水中优雅地轻点几下,便拉开我面前的屏风,在其后种下了几颗苍劲有力的竹子:柔软的笔尖先是在纸上款款落座,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一冲,狠狠地给了白纸扇一记痛击,却又仿佛无事发生一样刹住了脚步,蓄谋着下一场冲击……一条条勾画了了的竹节垒起了一根根劲竹!比清风还雅,比岩石更坚!柔软的墨汁竟蕴含了如此坚实的力量!小小的扇面竟包容了如此庞大的气概!不知不觉,扇面的后方俨然成为了一片青葱竹林。而我眺望着扇子中的景色,竟然意犹未尽地在空白处题了一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仿佛我便是那在幽深竹林里,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诗人王维了,颇有情趣意味。

杭州纸扇,不仅作为一门传统手艺支撑了当地人的生活、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还作为一个永垂不朽的媒介连接了杭州人民千百年来所向往的美丽山水,是他们非凡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我们今天透过纸扇看到古人所期待的风景,听到古人所向往的声音,感受到古人留下的别样情感。我将永远将这份象征着杭州人民对美好事物伟大追求的传统文化留存在心中。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6

我的家乡在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7

依稀还记得那年端午节,烈日炎炎的正午我采摘艾蒿那忙碌的身影,香囊吉祥美好的图案仍盘旋在我的脑海,那淡雅的香气仍然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五月初五,端午节已然来到,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接踵而至。划龙舟、吃粽子、祈福和佩香囊等源远流长的民俗在现如今犹如人类文化波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无时无刻地传达出人们的美好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学校组织了一场制作香囊的端午活动,我随之来到植物种植基地采摘艾蒿。香囊起源于汉代,人们在五月初五制作香囊并佩戴,可以驱除蚊虫毒害、避灾免疫。很快,我来到艾蒿种植区。人未到,艾蒿那淡淡的香气却已随微风飘荡而来,似乎使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漫步而至,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翠绿发亮的艾蒿,在一缕缕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穿戴好,手握锋利的小刀,上前采摘艾蒿。

烈日炎炎下微风习习,艾蒿仿佛在与风共舞,轻轻摇曳,犹如一片荡漾的绿色浪花。我握住一根艾蒿,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割下需要的部分放入背包,留存根系,使其能够继续传宗接代,似乎寓意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一代代传承。少顷,艾蒿已采摘完毕,这一小片艾蒿地却仍然蕴含着生机。我们启程返回基地,准备开始制作香囊。

时间流逝,返回基地的我们已围在一张宽大的木桌旁,津津有味地观摩老师是如何制作香囊的。少时,我们开始自行制作香囊。我仔细回想了一遍老师制作的步骤和细节,开始了制作。

首先,我将采摘好的艾蒿摆放成一小片放置在红布上,再拿出另一片红布盖在上面。“嘿嘿”,像不像包饺子?接着,取出针和线,用针穿好线,在两片红布的边缘来回“穿梭”,小心谨慎地缝合红布,将红布上端的两个角对折,再用线缝好,香囊已然初具规模。最后,取出一条黄绳,在香囊上端早已留好的小孔一穿,打一个蝴蝶结,“诶”,做好了。我兴奋的手舞足蹈,激动的拿起把玩。仔细一看,香囊的外表上有着美丽的图案,中间是“吉祥如意,和睦平安”两行娟秀的小字,周围环绕着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梅花、桃花……

“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龙舟竞渡翻白浪,吼声震天庆吉祥”,端午佳节佩戴香囊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蕴含着佩戴者平安健康的期盼和心愿。通过这次民俗活动,端午习俗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惟愿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继续传承发扬,惟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关于侗族民俗的作文450800字篇8

初一时我和同学们去杭州游学。在那里,我们有幸看到杭州的越剧文化。杭州作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不得不想起它的越剧文化。从二十世纪初在杭州饰演,落地唱书,到女子越剧的兴起,然后成为一种民俗。

随着帷幕的拉开,一男一女,一蓝一粉似踏祥云走来,一颦一笑开始了演唱。一唱起来就融化了,飘落了,虚幻了!几连个悠颤的音符,如计量额温柔的波浪,拥抱环绕在你周围。雪花一样,是飘浮的音调;蝴蝶一样,是飞颤的指尖;驾云一样,是轻快的碎步;花瓣一样,是浓艳的媚眼;清流一样,是温和的对唱。高高的戏台上,来出一场多么温和,多么轻盈,多么漂渺的戏啊——越剧!男女对唱,使僵硬的空气柔和了,使躁动的世界安静了,使人想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使人想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我眼前随着戏腔展现了一个江流襟带,山色藏幽,湖光翠秀的杭州,不禁站起来鼓掌:“多么优雅的杭州民俗!”我们前来杭州研学的同学们激动不已。这时,两位戏剧演员邀请我们前来研学的同学上千模仿表演。我眼前一亮:“好机会来了!我也想像喜剧演员一样姿态柔美!”我把手高高举起,走上戏台。我穿着粉红色的绣花戏服,两条丝绸水袖便像两股清流滑落地面。跟着戏剧演员,我左脚向前,右脚随后,抚起水袖。我的双臂弯成一个圆弧状,仿佛抱起了杭州的秀丽河山;指尖微翘,做兰花,下巴稍抬,望明月,眼神中充满了兴奋。随着戏曲的腔调,我却渐渐迷失了自我,水袖一摆,猛身转,一个趔趄让我踩着戏服,将我差点推向地面。

我有些羞愧地抬起身来,见台下的同学们瞬时瞪着我,戏剧演员忙问我:“没事吧?没事吧?”看着他们恬静中本带着富贵柔美却显露出一丝担忧,我摇了摇头便低下头去,两只水袖又似落叶般飘向地面,不再动颤。“蝴蝶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两位戏剧演员鼓励着我,台下的同学们也微笑着打着节拍。春意盎然之时,白蛇和小青举着油纸伞,逛西湖潋滟美景,叹灵秀之气。那“玉蜻蜓”也飞来,环绕着大朵绽放的荷花,白色的游船像一条大白于一样在荷丛里蹿,鱼儿在船周围,仿佛是守卫使者似的,都是调皮的小天使,跃出水面。我这次认真学着戏剧演员的神态,轻颤着指尖。指尖一捻一颤带来花香,采一朵,戴头上,眼神里是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像繁星一样闪烁着。走起步来,我轻轻迈,似浮云,似水波,弯腰起身,转圈,最后将飘荡飞扬的水袖抚在脸庞,瞪大眼睛又含笑地望着观众。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热烈起来,是西湖又热闹了呢!

越剧之所以百年辉煌,成为一种民俗,是因为它有着开放创新、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逐梦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越剧民俗精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