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用心体会一件事的作文500字

用心体会一件事的作文5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用心体会一件事的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每个人都是一面湖,有人身边长满青草,滋养大地与周围事物;有人清澈见底,毫无遮掩的绿荫;有人则是污浊脏乱,使人避之唯恐不及。每一面湖都是独特的、唯一的,而当你仔细观察,看透湖面时,才能欣赏悠游的鱼儿、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欣赏同时,充实自我,学习他人的优点。

幼时,父母和手足影响我最深;但随着年龄增长,我的视野开阔了,能旅行的范围延伸到了幼儿园、小学。在校园中一方面学习新知,一方面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得到书本内无法取得的经验。每认识一个人,就像在沙漠中找到绿洲,探访一面截然不同的湖水,在逐渐熟识的过程中,挖掘它沉浸于水面下的美,杜绝、自省所发现的丑。

升上初中,课业压力变重,与小学的轻松生活天差地远,使我很不适应。一开始,我仍旧和小学一样,到段考前几天才把考试内容读完,以为这样就能应付考试,但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考试成绩出来,自然不是很理想。那时,我心情非常低落,不知道为何会考成这样,后来,我仔细观察成绩总是第一名的甲同学,才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平时就要努力,不要到了考前才临阵磨枪、临渴掘井。甲同学总是会利用下课或空闲时间复习功课,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考前才不会太辛苦。而这个道理也不只用在考试上,做任何事都该善用时间,把平时零碎的“小时间”蒐集起来,也能做许多事。甲同学教导我的,便是“善用时间”的道理!

在求学生涯中,老师固然能教导我们知识,在我们犯错时加以纠正;但是,知识并不只是拘泥于书本中,同学的教诲也该铭记在心。他们是用“身教”让我们体会,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第二篇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班主任像往常一样看着同学们自习。此刻似乎应有道别的千言万语,但他只说了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平凡的话语却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真情和深沉的爱,这份情和爱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更好地读懂。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严厉的班主任。他总会在你上课与同学说笑时突然出现在窗外;他无情地没收你带进班里的口红和漫画书;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讲让你耳朵起茧子的大道理;他指着你卷子上的大红叉号拷问你的灵魂:“这题我讲过没有?”他的脸永远板着,是你最难取悦的人。但严厉的外表下,却是一颗饱含着爱的心灵。这种爱,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觉其深重。

每个懵懂少年都与老师做过斗争。我们都给老师起过外号;模仿老师的口音起哄;在老师讲话时小声顶嘴;班主任要出差的消息传来,兴奋得直拍桌子。教与学本来就存在矛盾与对立,老师也会原谅我们这些淘气的行为。但近年来,社会上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有人因为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差,在微信群大骂老师;有人因为手机被没收,半夜带人去殴打刚下班的班主任;有人因为老师批评得重,到教育局告老师侮辱孩子。许多老师发出了“不是不想管,是根本不敢管”的叹息。自古严师出高徒,奉劝天下学子和家长,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误读老师的爱,不要因不理解而去伤害那一颗爱你的心灵。

一个人对老师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我的父母常告诫我,当你离开校园才会懂得,严格是最真的爱。成年之后,你会发现“老板”与“老班”的区别很大。当你的阶段考核没过关,老板会说:“再干不好,你就不用来上班了。”而老班会说:“这下知道自己没努力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老师是那个永远原谅你、鼓励你,并且最希望你超越他的人。师恩难忘,无数成功人士在发表感言的时候,都会提到老师的辛勤培育和严格要求。或许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才能更加深刻地读懂教师的爱,才能体会到师爱的纯洁与厚重。

《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责任,还在用爱心浇灌他们的花朵。栽培一棵树尚且需要修剪旁逸斜出的枝丫,何况教育一个人呢?愿天下的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严厉,及早读懂老师那无言的深爱和无私的心灵。

第三篇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惊人的突破,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新产品走入每家每户,渐渐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娱乐的重要工具,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之一。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作为高科技产品的代表,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帮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让在北方打拼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听见,看见南方家人的声音,面孔。也可以将南方的美景时时刻刻传输到北方,大大的减少了因距离而带来的阻碍。然而,任何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都是有利有弊的。智能手机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随之就出现了“低头族”。一天到晚,人们一直都手捧着手机,无论走哪,无论坐哪,手指都在不停地滑着屏幕,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多少人因玩手机而戴上眼镜,患上颈椎病。渐渐的,我们从刚开始的利用手机,到成为手机的奴隶,难道不感到震惊,可悲吗?我们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更迷惑了我们的心智。课堂上,总有学生低着头偷偷玩手机;马路上,一个个少男少女们低着头玩手机,丝毫不顾来来往往的车辆,将生命安危置之度外;饭桌上,原来热热闹闹的场面也变得冷冷清清的,没有了往日时光里亲切的寒暄,真诚的问候了,只有时不时吐出来的两三个简约、冰冷的文字罢了!这样的场景正在一步步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里。与家人,与朋友,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减少了,面对面坦诚地交流仿佛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横沟。

有人反驳说,古人读万卷书,就能知道天下事,现在用手机也能了解天下事,为什么不用手机呢?手机可以时刻洞察天下新闻,甚至预测明天的天气,这不都体现了智能手机的好处?我想说的是,放下手机,但并不是拒绝手机,适当利用手机的确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如果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机,发说说,刷微博,打游戏……难道生活的意义仅仅于此吗?手机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而已,我们可以用手机学习,发现世界的变化。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手机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只用手机来了解世界,那么,你就out了。世界那么大,你愿意被手机束缚,成为一个井底之蛙吗?

不如尝试着放下手机,走出那个虚拟的世界,走进这个真是曼妙的世界吧!这个世界太大,太美妙,有许多奇妙未知的东西需要你探索。和真实的世界相比,手机里的只是冰山一角。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磅礴,只有亲身所见才能切身体会!

作者:陈吴童

第四篇

有一种草,有像芦苇一般的花絮,然而它比它小;有像狗尾草一般的身姿,然而太它比它纤细。它想一些卑微的草,然而它也同样的卑微。这种我不知名的草,听别人说它叫“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像“茅”一般存在的人。

在我们班里有这样一名女生。她不像班长一样成绩优异,甚至可以说是差。而且总是蜗居在我们班的某一个角落里。她总是不那么显眼,就算和她坐的很近,也和她聊不起来,直到几天前的晚自习,她让我刮目相看。

那天晚上,老师让我们每个小组分别订阅报刊。可是我们组的组员们一点儿也不给力——他们一个人也不肯订。接着,几个女生也泄气了,一个个的都不愿意出点钱。

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了,“不订就不订”。一下子把订单扔在了地上。后来,组里的人个个就像仇人一样。过了一会儿,那个一般一言不发的女生弱弱的说:“你们定了什么。”我爱理不理的说:“我们组都是穷光蛋个个穷的买书的钱都没用了,不订了。”可是她依然好声好气的说:“你看这个。”她指了指最便宜的那本。“看如果订这本半年每个人只需要付3。5元,这个一点也不贵呀。”我仍然没咋搭理她:“没办法,我们组的穷光蛋一块钱都出不起。”

可她就是“爱管闲事”:“没关系,最便宜的还需要几块钱,不够的我补贴。”

也许她就是爱管闲事,就是那么默默无闻。

后来在她的“教育”下我们组的穷光蛋都“富有了”。也就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美,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细体会。其实,美,就在身边。

第五篇

我有嘴巴,却不能吟唱千古的诗篇;我有耳朵,却不能倾听自然的声音;我有双目,却不能望见世界的光明;我拥有一切,却无法直接感受人间的脉脉温情。

没关系,无法畅言,我可以用味蕾品尝更美的珍品;没有喧嚣,我可以用双手触摸更美的声音;无法凝眸,我还可以用一颗滚烫的心倾听更纯朴的真情。感谢上苍,拿走了我的一切,却留给我更强大的心。

凯勒,一个在黑暗中扎根的女子,一个在寂静中成长的生命,在创造奇迹的同时,用最坚固的金锁将感恩锁进了生命。第一次触摸泉水,她感谢清水给了她温柔的爱;第一次学习盲文,他感谢前人给了她阅读的爱;第一次走进校园,她感谢恩师赐予她博大的爱;第一次痛苦挣扎,她感谢苦难给了她磨砺的爱。她永远无法感受世间明媚的阳光,但她的周身却可以散发出闪闪亮亮的光明。因为她永远感恩着上苍,赐予了她倾听爱的机会,铸就了她倾听爱的心。

而我啊,不要去感谢上苍,给了我可以感受光明的眼睛,给了我可以倾听佳曲的耳朵;我要感谢的是海伦,是她用文字教会了我用心去倾听爱,用心去感恩情。

诚然,没有这颗心,我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舌尖,我可以看见母亲日夜操劳的身影,白天黑夜地奔波,马不停蹄;我可以触摸父亲手上的老茧,时刻奋斗的双手,永不停息;我可以品尝家人的饭菜,可以感受亲友的拥抱,但我将永远无法发现更深处的爱,无法察觉的那些刻意隐藏的真情。

我庆幸我有了会倾听的心,我听得见现实世界背后的声音。淅淅沥沥的雨下,有母亲撑起的伞,失落的肩头,是无声的雨留下的倩影;熙熙攘攘的校园,有校工撑起的天,寂静的花园,是默默的扫帚留下的轨迹;冷冷清清的深夜,有父亲守候的路,幽暗的街头,是寂寥的灯光投下的孤影;还有那坎坎坷坷的成长之路,有爱我的人创造的世界,奋斗的征程,是永远无私的付出烙下的脚印……没有这学会了倾听的心,这将会是五官五感永远无法涉及的禁地。

我感谢我有了会感恩的心,我明白了世界没有什么应得不应得。在一无所有上添加的任何事物都是一种恩赐。没有法律规定母亲必须分给你更广的雨伞;微薄的薪水也没有要求校工把每个角落守候得如此洁净;父亲没有义务一定要守候晚归的子女于冷风孤夜;你身边的任何人都不是只有给你奉献才可以求得生存……这都是我要学会去感谢的,无论是那片无雨的天空,又或是不再寂寥的冷夜,都是一种恩赐,一种奉献。

世上有太多的人理所当然地活着又理所当然地死去;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一切奉献,又堂而皇之地埋怨着不如意。如果没有海伦的故事,也许我会一直是“理所当然”中的一员,心安理得地接受自以为已发现的全部的爱,永远也不会去留意,去感恩潜在的情。

其实活着便是一种恩赐,任何给予都是一个生命的荣幸。

凯勒就像一位天使,上苍拿走了她珍贵的羽毛,她却在背脊上生出了一对无与伦比的翅膀,她的心可以倾听更多的爱,她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感恩。

我感谢这位天使,她告诉了我用心去倾听爱,用心去感恩情。

第六篇

读了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后,心中体会颇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而张思明的这本书给了我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更教我怎样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飞美国》的作者别出心裁的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我想张老师的教育就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吧!张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张老师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一颗爱心。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继续着他们的教与学,这是他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麽比这更幸福的呢?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羡慕,通过阅读它的数学教学的诸多方法,我体会如下:首先是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得去。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的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旁敲侧击,从点到面,提倡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法,扩大题型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深入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就会事半功倍。其次是情感交流,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式的,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予以肯定的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误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订改正的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我们老师是可依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再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现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唯老师是从,常常将不合己意的灌输拒之于心扉之外。所以老师要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抛弃那种反映出“师道尊严”的上对下的说教,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况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互相配合,教学相长。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第七篇

这篇《家事》语调沉稳,用词简洁,很难想象是一个中学生发出的声音。文章直指当下主流话题:拆迁。小作者开头即写到一棵大树的搬移,“上百年了,几天前被砍掉,卡车轰隆隆地拉走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砍树是一种无声的疼痛,预示着离开根。搬家的过程,老家具一件一件搬上卡车,也是一种无声的疼痛,爷爷奶奶的出现,则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家,家族,根,搬移之后身份的模糊,再也回不来的伤感。家的消失同时也是身份的消失。一群人,离开“根”之后再找不到自己从哪来,也不知道自己将去哪。文章不到一千字的篇幅,包含了一个时代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小作者很有想法,对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了心去体味,用自己的思绪带着读者进入现场,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文章结尾流露出一种令人心酸的沧桑,驴的出现,一两声嘶鸣,恰到好处。但如果把“嘶鸣”换成“吼”,把“凄清”换成“愁苦”也许会更好,因为在此处,文章透出的气息不是“凄清”,而是离开根的愁苦和压抑的疼痛,有了疼痛,自己吼不出来,借助一头驴吼出来,也是好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有内容的好文章,但在写作技巧方面,存在着衔接的裂痕,段落之间的衔接,显得太过明显,比如“停不下”,此处的过度太刻意,而下一段落的“俱往矣”一词,也显得突兀和用力,破坏了文章本来压抑的调子。写作最大的技巧,是让人看不出技巧。衔接和过渡,要自然,要不露痕迹,这才是一个熟练高手的写作。

结合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我想告诉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朋友:一、写文章不是做算数题,可以有公式套用。在基础练习阶段,老师往往会说,一篇文章,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但是其实写文章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所谓文贵创新,便是这个意思。如果写了一段时间还没有脱离模式,这样写出的文章多半会很僵硬,没有灵性和活力,因为失去了随意发挥的空间,文章犹如笼中鸟,是飞不起来的。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往深里写,往宽里写,可以尽可能的把文字打开。而不是只在浅表绣花,用一些华丽的词语去堆砌。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学会的是怎样运用词语,而中学生,则不能停留在词语表面,词语的堆积会让文章显得空洞。在这两点上,周乐同学做得都很好。

第八篇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

如此这般,两人工作了很久,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

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有水的迹象,于是他在此深挖,最终找到了水源。

而拙者则始终在原来的地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越挖越深,结果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地说:“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

两个人虽然都竭尽了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有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第九篇

今天,我想做小船,我找来一片树叶,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又折了一个形状像金元宝的纸,当小船的船身,再把树叶用大头针别上,最后,用剪刀剪下一张长长的小纸片粘在小船一侧,我的小船很快做好了。

我把小船放在盛满水的盆里,让小船在水里漂啊漂。。。。。。可是,没过多久,我的小船里就进满了水,看着我的小船慢慢下沉,我觉得很奇怪:小船怎么会沉下呢?我把小船拿出来一看,原来小船的底下有一个小洞。我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太粗心了!船底有个小洞我怎么没看见呢?”这时,妈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对我笑笑,亲切地说“从这件事上你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细心,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什么事都做不成功。”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想到了书法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孩子,记住:做事要用心、用心、再用心”。我一定要牢记这句话,做个“用心”的孩子。

第十篇

2008北京奥运会主委会:

我是一个宜昌的小伙子,叫骆驼。二○○八年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也愿意做一个小小东道主。我祝愿二○○八奥运会圆满成功,办得风风光光,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祝愿我国运动员发挥奥运精神,大显神威,让五星红旗频频升起在北京的天空,还祝愿刘翔打破世界纪录、女子排球队再次打出骄人成绩、网球队再获胜利。

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是一个班级的跑步能手,每一次都打败对手,夺得第一名,我希望能在北京奥运会跑道上跑一圈,体会一下奥运的光荣与梦想。

此致

敬礼!

骆驼

2006年3月3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