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读后感锦集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读后感锦集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是一本由[日] 新井一二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读后感(一):内容不错,文字不行

从成文内容看形式很散漫。

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当季食物进行排列,但有些章节讲的是食物的做法,有些章节是食物的起源,有些章节是个人经历,还有些章节讲的甚至不是食物而是物品,比如台湾原住民桌布。因此即使很欣赏作者对于生活的精准观察和用心感受,但难免还是觉得作品过于跳跃,加上作者的文字相当随意,从随笔的角度来看水平还有欠缺。总体来说,内容是好的,但文学性不足,更适合在杂志上连载而不是出书。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读后感(二):做饭的乐趣

文/徐谌辉

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开始做饭和阅读以后,时间就会永远不够用,再也不会抑郁。

作者显然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整本书语气都很平和,但是我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快乐,哪怕是她回忆某些淡淡的忧伤记忆,也带着那种放下的洒脱,让人舒服。

本书不是料理百科,至是按照月份,记录了作者一年四季的美食,以及食物引发的人生故事。当然,里面也穿插着一些料理小百科,很简单的一些小窍门,很实用。

而菜谱本身。作者并不拘泥做饭要必须放什么以及多少材料,全然看手边有什么由着性子和口味来。这种做饭的好处,当然是很快乐了。

而对于口味,我觉得不知道是日本人都这样,还是因为作者在北京留学过的原因,其实口味很是北方。比较推崇中国北方菜和俄罗斯菜,南方菜系在她书里出现只是用来比较。唯一重点推荐的罗宋汤,还是个俄罗斯菜………

本书挺好看的,还能学习一下日本美食的料理,同时,作者大部分都是自己烹饪的方法,实操简单,有别于高大上的菜谱,倒是可以用简单手法做大餐。

不错的一本书,看饿了……做饭去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读后感(三):像聊了一场长长的天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逢自己日子过得像一坨半化不化的年糕状物,黏黏糊糊的理不断更理不清。

每日心下慌乱,似有所想、又思无解。

总也制止不住地回想起青春恋爱时、少小无忧时的一些细碎事,其中不乏关于食物的记忆。

我的记忆里不太有关于妈妈的味道。

我的妈妈是个不太愿意也不太会做饭的妈妈,我从小便是那个“别人家饭碗香”的孩子,同时也长成了“十指不(懂如何)沾阳春水”的人妻。

但当我成为妈妈,我却性情大变地对做饭产生了兴趣,断断续续研究过不少菜谱。

近几年时有居家的日子,从无糖无油的欧包到油腻热乎的肉夹馍,从简单的蒸水蛋到复杂的酸菜鱼,从耗费半日熬煮的意面酱到三分钟的快手猪油拌面,都或多或少尝试过,也算俘获了家中小小人儿的半个胃(还有半个留给了花花世界里的零食)。

其中蒸水蛋是他的最爱之一,每当我端上一盘光滑细腻、淋上少许酱油的水蛋,小小人儿就会欢呼着“妈妈做的水蛋全世界最好吃”,急切切地坐上餐凳捧场。

哪个妈妈不爱听到这样的话呢?

新井在《胜利的声音》一篇写道,将沙丁鱼沾上面包渣后油炸做成沙丁鱼吉利,孩子们必定会准时回家吃晚餐:

“大孩子的母亲懂得尽量少说话以免惹麻烦,可是心里呢,一个人哈哈大笑!那当然是胜利的笑声了。”

读着不免会心一笑,妈妈果然都是俘娃高手呢,姜还是老的辣呀。

我是个喜欢吃喝的人,是个会记住味道的人。

小时候不好好吃饭,奶奶就用蒜油爆一爆肉沫、再加点啊酱油焖煮,出锅的时候我已经很自觉地把碗里的饭挖好小洞,等着填满香喷喷的酱油肉沫。

只要有酱油肉沫,不爱吃饭的我也会吃下整整一碗米饭,饭毕肚子圆滚滚,舔舔嘴唇是满足又骄傲的心情。

谈恋爱后带男友(现老公)回家,爷爷蹬着自行车买来新鲜的生蚝,挽起袖子亲自做起了蚝仔烙。

奶奶骂着爷爷多年不下厨在孙女面前充大头,却又笑着打起了下手拌着薯粉、切着葱花。

我拉着男友浮夸地说“好吃好吃”时,爷爷笑嘻嘻说“要蘸点鱼露才真正好吃”,我咽下有点夹生的烙粉鼻头酸了酸,是不忍却幸福的心情。

当了妈之后每逢家庭聚餐,顾着给小小人儿挑刺去骨收捡饭粒,常常待到碗里饭菜渐凉,才深呼吸一下扒拉几口对付。

这个夏天回家的聚餐是烧烤,哥哥买来一条大白鳗,切圈之后串起来架在炉上烤,烤至鱼油滋滋冒出、鱼肉微微金黄,刷一点点,只需要一点点的酱油,吃起来又脆又肥又鲜。完全就是新井在《花时间享受一顿》里写的那样:

“原来世上有白烧鳗鱼这玩意儿,蘸着芥末酱油吃,尤其喝着大吟酿冷清酒,实在好吃到不敢相信的地步。”

我举着热乎乎的烤白鳗奔到小小人儿跟前,去刺后给他品尝,不想他尝过一嘴扭头就跑,“妈妈,我还是想吃烤棉花糖!”

罢了,妈妈独欢吧,两大块烤白鳗下肚后再来一口冰可乐,打着嗝抬抬头望向夜空的明月,是舒坦自在的心情。

“看着孩子们匆匆吃完一顿大餐,我才晓得,人老了就是需要时间来享受美食的。””(摘自《花时间享受一顿》)

“人生没有白过的日子。每天三顿饭吃得认真,美味的记忆会长年留在脑海中。”(摘自《感谢烹饪之神》)

尝过的美食成为记忆,同享美食的人会住进记忆,为获得美食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也成为了记忆。我们的人生,无非是一点又一点的记忆垒成。

能多一道美食,人生就又更值得一点。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总想尽情寻欢,用美食填满我的胃、我的记忆、我的人生。

最近身边人都在抢购黄桃罐头,据说每个东北长大的孩子记忆中生病时吃了黄桃罐头就会好起来。

我自然是信的。

食物总是带着特定的情景存在我们的心里。我发烧时总会想起椰子汁,孩提时代调皮从树上摔下,半夜发烧迷糊时爸爸递过来冰镇的椰子汁(是的是椰树牌),一瓶下肚烧退了大半。

从此椰子汁是我心里的退烧药。

家中小儿常以表现好为理由要求妈妈奖励好吃的,有时是梦龙、有时是出奇蛋,有时是喜茶的饮品。他有他这个年代的饮食记忆,我总乐此不疲地为他提供这样的奖励。

吃吧,我最亲爱的宝贝,请享用属于你的奖励,你的甜蜜,你的被爱。

妈妈小的时候,虽然很少,但也曾经这样被爱过。

“冰棒疗法的要点在于:通过自由地吃冰棒,让孩子们放松下来,以便恢复元气;而不是教他们如何有体面而礼貌地吃冰棒。”“食物属于本能,太多干涉会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摘自《冰棒疗法》)

“大一点的孩子会凭它想起更小的时候来。正在逐渐长大,慢慢离开孩提时代,所以更加想念小时候以及代表小时候的香蕉。做妈妈的很久很久以前也曾是个小朋友,然后也是个青春期的孩子。替她烤着香蕉蛋糕,自己也想起很多很多年前的痛楚来。”(摘自《今天又烤了香蕉蛋糕》)

新井是个这么细腻又通透的人。

不曾忘记自己的痛楚,能接受那些痛楚、也能体恤旁人会经历相似的痛楚,于是花一些心思、用一些爱意,去安抚自己的、旁人的痛楚。

我愿自己也是这样的存在。

“记得食物不是单纯的物质,食物也是爱情的化身,因为对人类来说,食物历来都是跨越时间的桥梁。”(摘自序言)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食物杂记,像是与一位老朋友聊了一场长长的天,看到我们喜欢同样的食物时惊呼“是的是的你好懂”、读到异国食物一些新奇的人文知识也会发出“啊真有意思”的感叹。

新井聊着吃吃喝喝的话题,交换了真实的日常,让读着的我笑着笑着暗添了几分对生活琐碎的安心感,真奇妙。

“毕竟,日常生活就是人生的主要内容。”(摘自序言)

掩卷写下这些之时,疫情时代似乎已快过去,生活眼看着一点一点恢复三年前的秩序。

未来的日子,要与爱的人常常相见、一起觅食。能心生期盼,真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