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1000字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1000字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是一本由七毛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一):文字就是一个个画面的诉说

这篇七毛写的在上海工作租房的经历很感人,有些人感动于相同或相似经历而生的情感共鸣,而我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执着和一种要扎根上海的决绝决心。也许五年很短,但是无论去与留都是不舍和艰难。在大城市上海,打工者就像绿叶点缀上海本地的一切统称红花,总之,坚韧的生命意志和坚持下去的抉择,是一群城市外来人员生生不息的写照。作者的文字就像空气,看似轻盈,实则沉重,而发人深省。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二):偏偏是你的薄情,使我回味无尽。

要是这本书不取这么矫情的名字,不用这么青春感十足的画面,我可能回早点碰到它。可是,谁的青春不矫情呢?哭了,爱了,累了,总想把青春打折出售,换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我把七毛的书、七毛的公众号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才知道,原来我和七毛同一年出生,都是文科女,都是从武汉去了上海,都从事过广告行业,并且连体重身高都接近一模一样。我一直避免去回忆过去的感情,因为我怯懦。但是七毛敢啊。这就是七毛,矫情的要死,却才华横溢,闪闪发光。

谢谢,2019年遇到你。未来还长,说不定在广告行业也能碰到。^_^加油啦。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三):生活是丧的,但梦想还是要有。

第一次遇见七毛的文字,是在暗无天日的高四。繁重的学业,随时崩溃的心态,以及难以承受的家人的期望…梦想和未来都显得太过遥远。

难得放松的时刻,是在周日下午去校门口的书摊买一本廉价的过期杂志。至今那本《格言》还放在我家里,里面收录了《54号楼的老太们》和《那年我们最穷,却在深夜抱得最紧》。也是通过那本杂志,了解到七毛的微信公众号。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往期推送全部读完了。很多文章都写到心坎里,甚至透过她的文字,我仿佛看到几年后步入职场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有一点恐慌,但感觉真实。

就这样,我们通过微信公号进行着文字上的神交,我从不留言,只是默默看完,有时候会认真思考一下,然后关上手机。我想,就沉默着完成各自的梦想吧。

终于,在暑假得知七毛出书的消息,而我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即便有那么一点不满意,但还是觉得,不完美的人生,或许更值得经历呢。

新书里有很多喜欢的故事。尤其是写三姐那篇,让人泪流满面。想起自己的姐姐,也是这样为我付出,为这个家庭付出,从而牺牲了自己的梦想。变成一个普通的,平庸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梦想的光的三十岁女人。而我欠下她的,是以后再有能力赚再多钱也弥补不来的。是岁月的债。

“从此我们不再提世事艰辛。”

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虽然未经历太多世事,但已然体验到生活的不易。物质和精神皆是如此。

我想,七毛大概是我读过最接地气的作者了。把这世上的芸芸众生,都用自己的笔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毫不保留,笔触潇洒又冷漠,但又让人感到温暖,真实。在这样浮躁的,每一个人都争强好胜,死要面子的时代,七毛算是一股清流了。

生活是丧的,但梦想还是要有。无论哪一种活法,都不算孤独。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四):《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

考完研,在知乎上翻看“考研失败是什么感觉?”的问题时看到了七毛,顺着找到公众号,然后在校图书馆读完了这本书。

最先关注的是“昌记负食”,这个人大学长描写生活和社会的文章让我对北京的打拼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学校出来刚刚经历社会的记录也让我对自己毕业的生活状态有了一定的遇见,唯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以为京内前三学校出来的学生可以比我这个京内吊尾渣渣活得好一点点的呢,没有想到是一样的艰辛啊,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毕业生活会更艰辛吧。

这次认识七毛,第一个感觉就是:啊,原来上海也有和“昌记负食”一样写人生、社会艰辛这样的丧丧的文章的人啊,那广州有没有呢?深圳有没有呢?是不是全中国的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其实都过着类似的生活呢?反正我觉得七毛的文章如果把“上海”全部替换成“北京”,我也一样能读得感同身受,毫无违和感。

细读七毛的文章,我觉得相对来讲更难理解一些,我每次读这种文章都喜欢把文学加工的情节过滤过滤,想看看到底有多少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我发现,七毛的成长环境和我真的差很多,我所成长的环境,每一次矛盾的根源无一例外都是“钱的问题”,但七毛的程度更深,虽然也是“钱的问题”,但已经是生存问题了。可以说,她的贫穷真的有一点点超出我的想象,所以可能唤醒的认同感没有那么那么多,但是在大城市生活的种种心酸我是都感受到了的。

能有一个把我生活中能体会到的事物都转换成文学作品、让我阅读到并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作者真的还挺美好的。

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么过下去的,无论有多么不喜欢、不合人意,这也是我读这些文章的意义:提前感知自己将要深处的社会,不为了自己能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道中能过得比他人好、活得比他人游刃有余,而为了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遇着违背自己心意和逻辑的时候,想想曾经—乃至现在—也有人和自己的感受、经历是一样的。

希望不久后的将来,七七真的可以被称为“作家”呢。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五):岁月流逝,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

很多的鸡汤都在告诉你只要你……生活可以怎样精致励志岁月静好。他们用华丽的辞藻机械堆砌没有灵魂,也用偏僻的字眼语法混乱故弄玄虚,而她好像在跟你说,给你看看我哦。

所有的故事,都有原型,很多就是真实的故事。

阿爸的自行车。年轻时的读书人、老师,和后来爱烟爱酒爱骂人的赌鬼,是同一人,是她爸爸。

没用的桂荣。妈,没嫁医生嫁给了读书人,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生了儿子,扬眉吐气。实际上她生了四个。一辈子劳累、吵架、被骂、出去打工被人嫌弃拒绝。

脑瘫的小四爷。傻愣愣只会报天气预报的他勇敢地保护小女孩却被揍得很惨,有了媳妇不会睡,跑了。轮流被几个哥哥照顾,后来去了敬老院又被欺负,后来失踪,又出现,已经老了。

三姐小事。原本很聪明,因为生了场病与学校错过的她,后来很坎坷,终于还是结婚了。

分手。最穷的时候抱得最紧,跟别人结婚的时候要去上海吃糊汤粉的杨哥,她的初恋。

寻找。小时候挨家找有电视的邻居蹭电视,却并不成功。二婶见她来,赶紧把好吃的藏起来。邻居说“太晚了我们要休息了”,其实他们根本没要休息。

上海租房记。合租室友小静和她那只舍不得的晾衣杆。为了房子假离婚的房东,最后成了真离婚。

少女书琴。考了全县第五却被800块出卖的命运。从学霸变成厂妹变成三个孩子的妈。

……

后来的故事她没写。她写了本书滞销了。她和程医生在一起,以为终于可以安定,又被嫌弃没研究生学历没好工作,黄了。现在她写的东西越来越喜欢打擦边球,就着身边的几个男人讲来讲去,这样大概可以接到更多广告吧。她说如果不考虑谋生这件事,最想做的是读书写字。我想我也一样,但是有多少人不用谋生存呢?这是摆在所有普通人面前一道绕不过的难题。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她的故事是真实的,希望自己不要白感动一场。而我却希望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人们喜欢作者写出深刻的故事,享受她的痛苦带来的震撼,却不希望她快乐。喜欢真是复杂又奇怪的事情。有时候希望她和你感同身受,有时候希望她快乐,有时候希望她比你痛苦,有时候希望他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又希望她做点什么。我喜欢瑟曦,她道德感低、心狠手辣、愚蠢又自私,我只喜欢她的韧劲。我喜欢的模特,因为她又丑又漂亮。我喜欢弗老爷,因为他的学说大胆又坦率,古怪又可爱。人真是难以捉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