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谋杀鉴赏》读后感锦集

《谋杀鉴赏》读后感锦集

《谋杀鉴赏》是一本由[美]莉比·菲舍尔·赫尔曼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谋杀鉴赏》读后感(一):《谋杀鉴赏》鉴赏之二:书名鉴赏

本书原文名为An Eye for Murder,或许初中生都认识;但其准确含义,恐怕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很难说得清了。

经与作者讨论后,试解释如下:

“眼”在此语带双关。英语中,人们常说影视制作人具有善于营造画面的眼睛,能凸显事物的细微末节,让人们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本书主人公艾利是影视制作人,她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有那样的眼睛,而且作为业余侦探,也能把这桩错综复杂的谋杀案变成可以看清楚的一系列画面,揭示其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现实的根源,以及它赖以产生的土壤,直达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您读了就知道。

因此,本书展示出广阔而具有纵深的社会生活画卷,各色人等轮番登场,读者也可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心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社会心理,也就现出种种蛛丝马迹,一步步接近谜底。

于是,本书就与一般的破案小说、侦探小说、悬疑推理小说都大不相同,怪不得在亚马逊的英文网站上对该书的分类,分别是三个大类:政治、历史、惊险。

这也就决定了本书的一大艺术特色:极强的画面感,让您觉得您就在现场亲身经历一般!只要您一读本书,这感觉就很明显。

所以,《谋杀鉴赏》就是让您鉴赏一幅幅芝加哥的社会生活画卷,观赏世相百态,与主人公一道感知谋杀案的蛛丝马迹,分析、推测种种疑点,与她一起经历心跳加快的喜悦、瞬间停跳的震惊、惊心动魄的险境——这就是鉴赏的过程。

R��&,>

《谋杀鉴赏》读后感(二):到底是政治还是悬疑推理

An Eye for Murder

一个聪明的神秘谜题......一部精彩的惊悚片。

选择这本书阅读的最初原因是因为《谋杀鉴赏》这个书名,我在想一本有关悬案谋杀的书,我的确是想鉴赏一番,而事实告诉我这的确是本有点意思的推理小说。

其实现在一提起推理小说我能想到的第一本就是东野圭吾先生的《白夜行》,的确是一本畅销全球的推理小说,包括《嫌疑人X的现身》和《解忧杂货店》,不过这本《谋杀鉴赏》倒是有点不同,他不单单是一本推理小说,而是在剧情里面糅杂了政治元素,这就变的有点有趣了。

以往的讲述美国的作品中总是以中产阶级的生活为主要背景,而且在描写的侧重点上收到的总是积极性的, Libby Fischer Hellmann的《谋杀鉴赏》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让我们能看到美国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美国政治与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这些的确是我们会关注且感兴趣的事情,至于为什么会喜欢看这些,我想一方面是看到这样的生活才是贴近我们的,另一方面,和自己所处环境做个对比吧。

既然是一本悬疑推理的小说,我就不过多的讲书中的内容了,我倒是希望国内也能出现一些优秀的作者,写一写这些小说,而不是那些无病呻吟,娇柔造作的青春文学励志感人扯犊子故事合集。这本书应该是中文唯一的译本,好像是国内一家公司翻译出版的(应该是叫Fiberead),就短短的写到这吧。

《谋杀鉴赏》读后感(三):《谋杀鉴赏》鉴赏之六:四重创新

《谋杀鉴赏》详情

侦探推理惊险悬疑类作品之情节设置此前一般是两大模式:

1、福尔摩斯模式:案发现场或有人来报案,要么就是凶手准备作案,破案一方也在部署捉凶(这时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上级传来任务,这也是传统模式。

案发现场,或是正在作案,或是死尸一具,随后是破案者勘察现场;展开调查。

警方接到报案或上级通知、福尔摩斯接到客户来访求解疑难案件;展开调查。我国古代的公案小说一般也如此。

2、波洛模式:旅游途中遇到,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参见《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这可能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新。诸如旅店内、荒岛上、飞机上之类的地方发案,都属于此类。

《谋杀鉴赏》却突破了上述模式,创造了“福尔曼模式”:

福尔曼模式之特点:开放式环境,生活中的小事——警方都不怀疑——却引起一个引起普通人的怀疑,顺藤摸瓜,最终牵出惊天大案。

这就是《谋杀鉴赏》的锐意创新,独辟蹊径!生活中自然引入,开放式空间,开始无法限定侦查范围。

前两位侦探都是男性,而且是专业人士;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女作家,但其书中的大侦探依然是男性;本书主人公艾利·福尔曼则是单身母亲(破案以后才被人称为“业余女侦探”,其时已在本书《尾声》以后,而且刑事侦查也并非她的业余爱好;只是与案中关键人物有了间接联系,而该人几周之前已经去世,两人从未有过交集,还是死者的房东写信给主人公才算是与死者有了联系。不过此后发生了的情况,警方判断那女房东只是心脏病发作而亡,艾利家失窃只是吸毒人员偶尔的行为;然而此后怪事连连,主人公就这样一步步地被拖进了案子,被迫自己寻找证据,结果危险越来越多,到了生死关头才大致搞清案情,当然最后还得走司法程序。

主角是挣扎于“中年困境”中的单身母亲,此为第一重创新;业余的(其查看现场、假设推理,犹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二重创新;日常琐事中展开情节,三重创新;发现疑凶,却是自己的死期来临——凶犯一直在暗中跟踪监视自己,电话、电邮都被监听,凶犯因而要杀人灭口,制造车祸、注射药物导致暴病身亡——警方此前一直都是遵循着凶犯的思路,因而如此死人不算谋杀。接近真相自己却要遭遇警方不会立案的“事故性”死亡——这是第四重创新。

同类题材的影视与小说作品中,您发现有哪些创新呢?

《谋杀鉴赏》读后感(四):《谋杀鉴赏》鉴赏之四:您会看到什么?

读完《谋杀鉴赏》,脑海里首先跳出的竟然是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 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

读了本书,不同的读者,因其关注点不同,所看到的也就五花八门。

您若是股民,定会注意到巴里(女主人公的前夫)炒股先是亏损10万美元,说是连12岁女儿的抚养费也拿不出来;结果继续亏损,欠了证券公司50万美元;您一定会知道拿不出抚养费是假话,他肯定是融资50万,而融资50万先得交同等数额的保证金;结果他玩失踪,想把自己的债务扔到主人公身上!连股票经纪人自己都亏得一塌糊涂!

“经学家”看见的当然不是我国的《易》,而是“犹太人万有引力地理学”,有关犹太教经典的习俗,芝加哥犹太人生活史,以及意地绪语、希伯来语等等有关的内容;也可能有另类经学家会说,“这些东西,《易经》里面早就算好了的,没什么可以例外。”

道学家看见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变化,但其中的新意(莱尔与三个男人的恋情及其社会意义)呢?道学家们大概也会与时俱进吧。

年近七旬的牙医菲尔德、医术精妙而充满朝气,但爱好浏览色情网站、被人撞见却害羞,马上关闭还说是在阅读科幻小说;对此,道学家们怎样看呢?

才子除了看见缠绵之外,当然还会看见本书的描写功力,其人物描写、心理描写与西方古典小说、中国当代小说有何异同,看见“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物随心转,境与情谐”是怎么体现的。

革命家会看见几十年前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演化成骚乱,在“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芝加哥钢铁企业大批倒闭,而中国当时(70年代,结束以前)就“结束了钢铁生产的十年徘徊时期,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当时我国的报刊用语);不过,书中也写到工厂倒闭时(70年代后期),一家三代都在厂里的工人家庭联合亲友买下了一部分厂子,自己经营电线电缆,经过裁员,改装车间,重新改造生产线,后来慢慢开始盈利。这时作者议论道:

马克思主义者请注意:生产资料已经从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常常以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方式运行。

这话有没有道理,革命家更是不会不注意到。

政治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会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学习马克思、毛泽东著作,参加革命活动,“坚信我们会推翻法西斯猪猡的腐败制度”;看到民主、共和两党的异同,政党政治如何运作,各族裔帮派横行,富人操纵司法;新纳粹组织如何戴着卍字形标志在犹太人社区年年气焰嚣张地大游行;芝加哥的贫富差距及其地理分布,种族、劳工、政治三大问题如何盘根错节,怎样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安全小区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当代恐怖主义的思想根源及其与二战前希特勒纳粹思想之渊源——这正是本书之主题!

成功学家则会看到平民小子如何白手起家、成为富人乘龙快婿,而迅速成为钢铁大王;即便死后,钢厂倒闭而转卖出去,依然有一个庄园,富甲一方——于是又可以拿这个例子来忽悠渴望成功的青年。

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收获肯定更多;马克思曾经说狄更斯等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本书也是一样,这方面的读者一读便知。

至于普通百姓,则可看到就业养老、种族平等、养育叛逆期的子女、学校教育及课后的活动(上钢琴课、踢足球、野营等等)等诸多民生问题;中产阶级生活也拮据,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电视节目要买一个频道才能看一个频道,想看哪几个频道才买哪几个频道;若临时想看其他内容,那可没门儿。不禁会感叹还是咱们中国好呀,一买就是几十个或上百个频道,想看哪个,随心所欲。

职场白领以及青少年可以看到大量歌星、影星及其音乐、影视作品,还有大量的服装用品、商场、化妆品及奢侈品品牌,除了斯皮尔伯格、小甜甜布兰妮这类估计大家都知道的以外,译者都加了注释。

对于中年女人,本书则是一部现代童话;个中滋味,你懂的。

总之,本书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实在是不胜枚举,而且几乎任何人都会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投影。

那么,您会看到什么呢?

《谋杀鉴赏》读后感(五):《谋杀鉴赏》鉴赏之一:当代美国社会的显微镜与解剖刀

《谋杀鉴赏》鉴赏之一:当代美国社会的显微镜与解剖刀

美国当代女作家莉比•费舍尔•赫尔曼(Libby Fischer Hellmann)的《谋杀鉴赏》(An Eyefor Murder)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让我们能看到美国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美国政治与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

芝加哥,这个美国第三大都市,工商业、金融业高度发达,繁华热闹,灯火辉煌,但种族、劳工、政治三大问题盘根错节,使其成为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帮派林立、罪案频发之地。《谋杀鉴赏》让你亲身领略由芝加哥体现的美国社会诸多方面的细节,把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融为一体,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才创作此书的。

这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力作,作者力求以尽可能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反映民生、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充分显示了作家的社会使命感。表面上看是惊险悬疑小说,实际上对美国当代社会现实给予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画面广阔,发人深思,艺术表现手法独特、严谨、深入而精致,直击读者心灵,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笔者读此书时心灵体验之强烈,只有青少年时代读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才有。

作者在主题、题材、侦探小说模式、表现手法、遣词造句方面都力求创新;

主题:反恐,但恐怖分子不是塔利班、基地组织、伊斯兰国那类的,而是美国国内的白人新纳粹组织,并且与二战时的德国纳粹有关,但其基本理念又与塔利班等类似。

题材:业余女侦探破案,但主人公既不是福尔摩斯、波洛那样的专业侦探,也不是因为爱好侦破案件而当起私家侦探,只是因为偶然卷进了谋杀案,而警方根本就不介入,结果被迫成了业余侦探;……整个过程犹如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遭遇,不经意地遇到了种种现象,禁不住有些怀疑,就去调查取证,然后把它们们拼接起来,才有了些眉目,到了最后才真相大白;

美国评论界赞其“精致”“缜密”“娴熟”,细节丰富、逻辑严密。就可读性而言,本书可以说“融《24小时》与《绝望的主妇》于一体”。

内容方面特点如下:

1、当代美国的世态百相:三教九流,各色人物轮番登场;

2、美国社会文化小百科:涉及大量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商标品牌,与当代美国人的生活与思维及用语息息相关;

3、战后一代美国人的社会心理:种种负面情绪的历史根源;

4、中年离异女人的童话:什么样的童话,你懂的。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下列特征:

1、真实、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力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所以大量的事件、人名、地名、甚至芝加哥的街道名都是真的。叙述描写极具真实感,这种真实感超过狄更斯、巴尔扎克的作品,很实在,没有传统西洋小说那种详尽细密的环境、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但又比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白描要详细,详略刚好符合当时的情景。心理活动是意识流的手法,但这意识的流动有迹可循,与人物当时的环境、动作水乳交融。这样就给人以极为真实的感觉,读者与主人公一样的心跳、一样的呼吸;读完本书,读者将会经历一场真切而深刻的心理与情感体验——这才会体会到,为什么有了影视作品,小说还有存在的价值。

2、影视的表现手法、画面感很强。往往一个画面跳到另一个画面,期间的过渡性介绍往往省略。因为主人公是影视专业人士,作品又是用的第一人称,其中的事物都是通过她的眼睛、她的观察表现出来的,这也才符合她的特征。但又不是影视文学的写法,兼具传统小说与影视文学之长,而避开了二者之短。

3、环境、情态与心理描写简洁传神、水乳交融,使读者身临其境、可触可感,读者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心理情感体验。

3、叙述与描写用语最大限度地使用鲜活的口语,处处都体现出不很连贯、简省、跳跃性的特征;不仅是人物对话,就连叙述语言也极少使用书面语词汇,极少见到长句、好像没见到过从句之中套从句那样的句子,更没有那种一个主句、四五个分词短语再加上几个定、状语从句的,既像是作者的回忆性独白,又像是给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描写真切、深刻,直击读者心灵,而且用语求新,虽是日常口语,却新鲜活泼,用法极为灵活,极少陈词滥调。因而读起来不大可能“一目十行”,常常要被一些独特的用法吸引而停下来思考,领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中文版在保证汉语读者可以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著上述特色。

初读以为本书属于通俗文学畅销书,以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惊悚刺激见长,是消闲类快餐性作品,单凭故事就可以吸引大量读者。现在看来,故事固然不错,但其最大优点则是:思想深刻,画面广阔,场景真实、语言个性极为鲜明而又处处凸显其真实自然,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系列事件好像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发展的,这才是本书真正的长项。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畅销,但其生命力将相当长久,有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