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草木植物的麻雀高中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描写草木植物的麻雀高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人常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草木真的没有感情吗?

有很多人赞扬另外一个人时候,会说:“他真像风吹不到、雷打不动的小草一样坚强。”或者是“母亲就像参天大树一样,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难道说“他”与“母亲”像小草、大树一样无情?

人们都知道,小草有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哪里,只须一滴水、一丝阳光便可以勇敢地生存下去。它向大自然索取的是如此之少,但是回报大自然的却是令人羡慕的整片绿色,绿色代表生命力,它把生命力带给了人类,带给了大自然,让大自然把春天一次又一次慷慨地送到了我们身边。多么知恩图报的、无私的小草啊,难道你能说它无情?

说起树木,那就更重要了,现在防风固沙,需要的正是这些强壮的、生命力旺盛的树木,夏天,人们往往坐在大树下乘凉,刮风时,人们总是依靠这些树木来抵挡风势的,这些树木默默无闻,所以人们总是用树木来赞扬一些无私奉献的成功人士的精神。

要说树木没有感情,这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放两盆植物,在其中一盆中插上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可显示植物的情感波动线。让四个人一起进入房间内,然后让其中一个人当着这盆植物的面孔,把另一盆植物疯狂地折断,再让他们全部出去,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这四个人分别进入这个房间,当没有折断植物的三个人分别进入房间时,这盆植物的情感波动是平移的,但是当第四个人进入时,植物的情感波动先突然激动地跳跃着,就像人类生气时的样子。这种情况,让那些搞这个实验的人着实地吓了一跳,因为他们没想到植物真的有感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的感情竟和人类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由此看来,草本并不是像人类想象中的没感情,只是人类不懂草本的感情,或者说是忽略了。有一部分人外表热情内心却冷若坚冰,难道他们还不如一株草木吗?我想这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

爱不等于拥有之——我心爱的麻雀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市辅成小学六(1)班沈秋喃

我家原有一只麻雀叫阿灰,它长得很漂亮,不久前它死了,可是它的叫声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她为舍么叫阿灰呢?因为它长着嫩黄可爱的小嘴,粉红色的小抓,灰褐色的身体尾巴向上翘起,像一把还没完全打开的折扇,于是我叫它阿灰。

这麻雀小的还不会叫,胆子也小的可怜。我把它的“家”挂在冰箱旁边,我们一拿东西,它就以为我们有恶意跑动跑西,好像要把笼子跳坏似的,我们只好轻声慢步,把东西轻拿轻放,很不自然。

慢慢的我们彼此熟悉起来,有时还“说说笑笑”。阿灰的生日快到了,我买了一些小米作为它的“生日礼物”。就在这一天我在它脚上缠了一根线,把它放在窗台上,它又唱又跳,好像是同类中最快乐的一个。

很快就到了中午,我把阿灰重新放回笼子,它对外面的景色仿佛有些依依不舍,但还是喝了一会儿水,吃了一点鸟食。没过几天,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又把它放在外面,我发现它总是朝一边的一群麻雀看,仿佛不愿意在这里生活,不一会儿麻雀群飞走了,只剩下最漂亮的那一只在草地上唱歌,好像在阿灰上音乐课,阿灰也张开了嘴,发出了它的第一次叫声,它唱啊跳啊……,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一大群学生把阿灰的朋友吓跑了,从此阿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不过几天它就死了。

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爱并不等于拥有,属于你的东西,想不要也不行,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再强求也是没有用的。

第三篇

幸福的麻雀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柳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麻雀。它们每天早晨都“叽叽”地叫着外出寻找食物,而傍晚时,又会“叽叽”地在枝头歌唱。

可是,有一天早晨,我发现麻雀没有外出寻食,而傍晚时又没有在枝头“唱歌”。第二天一早,我便爬到树上探了个究竟,原来啊,有一只麻雀下蛋了,这会儿,两只麻雀正在窝里孵蛋呢!我不想打扰它们,便轻轻地滑下了树。过了几天,我听见树上有许多麻雀的叫声,就忍不住又爬上树去看了一下,原来蛋已经被大鸟孵成小鸟了。刚出生的小鸟很可爱,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们的身上还挂着血丝。我本准备捉一只小鸟回去玩玩,可是我一松手就从树上掉了下来,唉!真是害“人”终害己啊。从此我再也没有捉小鸟的念头了。又过了一个月,小鸟们已经会飞了,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它们那活泼的身影。

随着小麻雀们逐渐地长大,麻雀窝容不下这么多的麻雀了。于是我便和爸爸商量做一个既大又宽敞的木头窝给它们住。说动手就丢动,我和爸爸找来几块木板,钉成足可以容下十几只麻雀的窝,然后我们又找了许多干草铺在了窝里,最后我们将鸟窝挂在了树上。

从此以后,它们在我们做的窝里繁衍生息,每天早晨,又“叽叽”地外出寻食,傍晚“叽叽”地歌唱,还和我们全家成了好朋友。

第四篇

都说母亲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命,可我在一棵大槐树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母爱。

一天,正在树下乘凉的我,忽然看见旁边的一棵大槐树上,一颗棕色的“流星”极速落到了地面。好奇的我跑了过去,发现是一只小麻雀。那只小麻雀抖抖索索的站了起来,朝树上发出一串串哭叫,好像一个孩子在寻求母亲的帮助。一只麻雀探出头来,大声叫着什么。小麻雀也大声叫着什么。以下是我推测出来的他们之间的对话(纯属虚构):

母(无情):“我不会去下面的,你自己飞上来!”

子(哀求):“不,妈妈,你来救我!”

母(没耐心):“我说过了,你自己飞上来!”

子(呜咽):“妈妈……为什么你不来救我……”

母(生气,大吼):“不准哭!你就这么胆小,连飞都不会?”

(结束)

小麻雀听了,立即张开翅膀,奋力向上一跳,扇动翅膀,“哼哧哼哧”拼命飞,却掉了下来。它抖了抖羽毛,又开始飞翔。

一次,两次,三次……小麻雀毫不灰心丧气,终于,小麻雀一跃而起,飞上了湛蓝的天空。我现在才知道,那位母亲是伟大的,她狠下心肠,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飞翔。

母爱是伟大的,不管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

第五篇

望着眼前的这只麻雀,我终究还是打开了鸟笼。看着它如利剑般疯了出去,我便患得患失起来,而鸟笼的铁丝上,还沾有它的血迹。

那时,天还没亮,我便被一阵悦耳的鸟鸣声唤醒,睡眼朦胧,只见一片灰影在天花板上乱窜。我猛地惊醒,睡意全无,翻身下床,直奔窗前,把窗关上了,把门锁上了。这时,我才慢慢抬头望向这个小家伙,深灰色的羽毛,嘴角深褐色的斑点,豆大的眼睛清澈明亮,利嘴如枪,异常锐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家伙。

稍稍回神,它已在窗户边缘落下,我顿时庆幸我有先见之明,若非我把窗户堵住,它或许已在窗户之外了吧!我缓缓的攀上窗户,伸手,轻轻一跃,它便出现在我的手心之间。我握得那么紧,生怕松开一点,它便会逃走似的,又怕握得太紧,反而伤害到了它。它啄着我的手,这绝不是善意的表现,可我,才不会在意这些呢!

我快步下楼,它,被关进了笼子。鸟笼里依稀还可以望见许些绒毛,前不久,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曾在这里结束。

当我再一次来看它时,它的嘴角已布满了血丝,那浓浓的血迹,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原来,我竟是这样一个人,自己得不到自由,也看惯自由的事物吗?它没有疯,它在鸟笼里上蹿下跳,试图从铁笼的缝隙中钻出去,嘴角的绒毛早已染得血红,它难道不会痛吗?我明白了,疯了的不是它,是我,是我们。冥冥之中好似有一团火在我的心中燃烧,我感到一阵无力。

我说我喜欢它吗?却用笼子来束缚它的自由,看着它流血流泪全然不顾,这还是喜欢吗?

我的心在颤抖,伸手,缓缓打开了鸟笼。

第六篇

麻雀越来越少见了.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麻雀是唯一不分四季,长期接近人类,最亲近我们的鸟类.它们喜群居生活,曾遍布乡野和城市.它们的声音和足迹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相栖相依,生生不息.

麻雀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的籽种为食,也捕食小昆虫.我们土语叫它们"老家贼".

从前的麻雀真多,多到人们把它们当成了"四害".的确,麻雀危害庄稼,夏秋季节,稻田中飘拽的稻草人风景,是农民为了吓唬麻雀而立.可麻雀对人类毕竟弊少利多,是我们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的滥捕滥杀,已造成麻雀生存空间持续性地缩小,麻雀慢慢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忆中,童年夏日清晨的懒觉总是被麻雀的争吵声打断.每天,晨曦微白,勤奋的麻雀们就已起床,在茂密高大的杨树上呼朋引伴,活动腰翅.伸展歌喉,开始愉快的一天.唧唧喳喳的欢叫声响彻宁静的山镇,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也随之弥散开来,麻雀呼唤我们开始新的日子.于是,一整天,到处都是麻雀好动的身影和随意的歌声.

黄昏时节,麻雀们又会聚集在房屋周围,吵闹不停.似乎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对一天的生活进行交流,之后双双归巢,暮色便渐渐浓了,这时出奇的静谧.

麻雀伴随了我们乡村小孩的童年.那时,每个孩子随身必备的一个玩具是弹弓.我也穿着带兜儿的绿上衣,一面的兜儿里装着弹弓,另一面的兜儿里装着用作子弹的小石子,整天穿梭于杨树下,不时地对着树枝.电线.屋脊以及木堆上停留的麻雀瞄准和射击.因为水平问题,整个童年,仅有一次击中过麻雀,那只倒霉的麻雀被击中后从树枝上跌落,但也只是趔趄了一下,便飞入夕阳深处不见了.就为这一小小的成绩,我向同伴们讲了许多回,每回都流露出遗憾的心情.

麻雀是我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它们总是和我们一起执著守护着这片传统的乡土.其它候鸟在深秋时就扔下这里的家,飞去温暖的南方避寒.只有麻雀,坚持着老家的严寒.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麻雀们失去了许多觅食和游戏的场所,便成群结队到乡路上.到村落场院中活动.成群飞翔,捡拾可食的东西.我们就常常看到它们与鸡狗争食的情景了.我也曾经在雪地上扫开一块雪,支上萝筛,放上粮食作为诱耳,准备抓几只作为宠物.也扣住过几只,只是在从萝筛中往外抓时都顺缝跑掉了.

今天,我真为童年时的捕鸟水平感到欣慰.因为,我为此没有伤害过麻雀.

乡村清新的空气.乡村自然的田野风光和纯朴的村落依旧.然而,乡村的麻雀却踪影难寻了,乡村因缺少麻雀的吵声变得寂寞了,失去了一种天籁之音.

我们拥有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可我们又在失去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这是我们的无奈

麻雀还能回归家园吗我怀念它们.

第七篇

保护弱小的麻雀

下午,我在书人培训学校的院子里看到同学捡到了一只可爱的小麻雀。

我赶紧凑上前去,定睛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只见它圆圆的小脑袋上长着嫩黄的嘴巴,身上还没长全的毛绒绒的羽毛,红红的小爪子,它在同学的手里身体颤抖着,两个可爱的小眼睛露出惊恐的神色。我便情不自禁地说:“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啊!”我们把它放在草丛上,小麻雀刚落到地上,只见它一边用力地扑打着翅膀,一边慢慢地移动着。我们再一看,他正向远处的一棵大树的方向走去,我抬头一看,大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鸟窝,旁边有两只大麻雀在向这边吱吱喳喳的张望着,好像很焦急的神色。我想:原来小麻雀是不小心从它“家”里掉下来的,它还没有学会飞呢!树上的两只大麻雀应该就是这只小麻雀的爸爸和妈妈吧!它们好像很恐慌。我们真舍不得这只小麻雀啊,好想把它带回家去喂养啊!可是,小麻雀很执着地向大树的方向蹒跚地跳去。我又想到:麻雀是渴望自由的,再说,它的爸爸妈妈还在等着它回家呢!而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能因为我们的强大,就去捕捉它们这些弱小者,而是要去保护它们。我们应该和动物们一起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和睦共处的“地球村”上。

小麻雀在同学们怜爱地注视下越走越远,它那弱小的身影离大树越来越近了。两只大麻雀从树上急速的飞冲下来,迅速地合力把小麻雀救走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小麻雀一家平安幸福。我想:我们每一个儿女都有义务去保护这些弱小的生灵。

第八篇

一群麻雀站在枝头上,看见天空飞过的大雁,排成整整齐齐的长队,羡慕极了。

一只麻雀提议:“让我们也来排队飞行好吗?”

“好!好!”大家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他们都飞起来了。

可是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得快,有的飞得慢。排来排去,总排不成队。

乱了一阵以后,他们纷纷歇落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我们为什么排不好队?”

一只麻雀说:“排队得有一个队长来指挥才行。”

大家说:“对,对!要有一个队长来指挥。”

于是你要做队长,他也要做队长,又乱哄哄地吵了起来,争执不下。

结果,大家商定,由一只年纪最大的麻雀来做队长。

队长发令了:“一二三,起飞!”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飞向天空。

仍旧乱糟糟的,有的飞得快,有的飞得慢;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排不成队。

队长急了,批评那只飞得太快的麻雀:“听指挥,飞得慢一点!”

那只被批评的麻雀不服气,大家朝东飞,他故意往西飞。

队长批评那只飞得太低的麻雀:“跟上,飞得高一点!”

那只被批评的麻雀不高兴,掉转头飞回家去了。

有的麻雀嚷太吃力,有的麻雀嚷肚子饿了……结果一哄而散,各自飞走了。

只剩下那只当队长的麻雀,愣头愣脑地在想:“为什么麻雀排不好队?”

第九篇

受伤的麻雀

今天,上课回来时,在路边的树下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麻雀。我看它受伤了很可怜,想要把它带回家养伤,给它吃饭、给它喝水。

我轻轻地走过去,慢慢地伸出手去捉麻雀。可麻雀不明白我的好意,挣扎着钻进了草丛里。我赶紧扒开草丛,发现小鸟就在草堆里哆嗦着躲着。

我默默念叨着:“麻雀别害怕,我是来帮助你的,不是来伤害你的。”

小鸟躲在草丛里,草根羁绊住它,不像在草地上那样灵活,我一下子就把它捧在了双掌心。我脱下帽子,把小鸟放进去,小心地带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受伤的麻雀给妈妈看,妈妈看了说,你把它送到爷爷去吧,爷爷会养鸟。

于是我把麻雀送到爷爷家,因为还要回家写作业,没时间陪麻雀,我只好一个人回家了。

第十篇

清清的小河边,有一枚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天,飞来一只麻雀妈妈,她很高兴: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了!在这样漂亮的地方做窝,我的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

麻雀妈妈叼来一撮撮草和泥,在树丫上筑窝了。这时候,底下的蛐蛐儿阻止说:“不行啊,这树不牢靠的,你另换地方吧。”

麻雀听了疑惑不决,心想:这蛐蛐儿是不是太小气了,不喜欢与我邻居。于是,去问附近的松鼠。松鼠说:“不会不会,我是地道的地本地人,从没听说这哪棵树倒下了。”麻雀这下放心了,她继续开始筑窝。

窝筑好了,她和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底下的蛐蛐儿看着很担心,每当弹琴,琴声也变得很悲惨了,如泣如诉。麻雀妈妈气愤极了:蛐儿真不怀好意,他的琴声好像在诅咒我们呢。庆可晋了!于是,不问情由,气呼呼地往下扔果皮,扔垃圾。爱清洁的蛐蛐儿无法忍受。不久,就另换地方住了。

蛐蛐儿搬走了,倒霉的琴声也没有了,麻雀一家子拍手称快。可是,令她们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这天黄昏,麻雀妈妈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突然看见大树倒下了——横在河面上,窝里的孩子们全都淹死了!

麻雀妈妈伤心极了,呜呜咽咽地哭着:我真糊涂!错怪蛐蛐儿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