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书最美200300字(通用10篇)

读书最美200300字(通用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读书最美200300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不禁想起了现在的我们,天天与父母顶嘴,生活中不懂得节约,吃饭爱挑食。当我们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中成长着,当我们在公园中嬉戏,他们在为生计而奔波。

当我们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们在忙忙碌碌地照顾家人。

第二篇

我与《飞鸟集》最初相识是在某个暖和的夏日午后,学校附近书城之中。那时,它正斜斜地倚靠在一本书前,我便不由自主地将它捧起,想一探究竟。本以为这书会有些枯燥,但我竟一口气读了几十页,徜徉在优美的字海里。我所认为最美的诗句,尽在于此了。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饱含激情,充满热情的少年追求着一位他心仪的女生,但女生知道自己跟那少年不会有好的结局,于是微笑着婉拒了。这句诗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人需要拥有合适的爱情或友情,不能因为其中的某一个人而忽略自己,以致忘却自己真正的心愿。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这句诗就像是在对一名新初一学生诉说着:在新的学校,新的集体,即使你不认识任何一个人,即使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依旧会感觉到温情围绕在你的身边。这时你的心里是不是暖暖的呢?

“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这首诗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好奇,告诉我们自己本身便是生活,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酸甜苦辣都有着不同的滋味,都拥有不同的体会。这本就是生活赋予的,如果没有这些,那,还算是生活吗?

看!这一首首短小的诗,里面蕴含了多少道理啊!我毫不犹豫地掏出了存了许久的零花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我赶紧找了个舒服的角落,捧着书继续看下去,细细玩味着当中妙趣横生的文字。那些天,我连追更(更新)已久的网络小说都没心思看。

《飞鸟集》是诗人在生活中的片段记录,虽并没有明确主题,虽然仅仅依靠一些普通不能再普通事物,但出来描绘出来的,便是让我们眼前一新:“树叶的飘落,不仅仅是代表生命的凋零,还代表着奉献与永生”“爸爸妈妈生下我们,不就是生命的延续吗?”不论是多普通的事物,都有着独特的光彩。

真正美好的事物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需要用心才能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你仔细观察、细心体会,才能发现与众不同或许独一无二的风景。

第三篇

我的教育心读书笔记篇1

最近,我读了李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他说这是我30年从教经历的全程写真。

李老师这绝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个个“荣誉”的堆砌,不,该书首先是真实地展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一次次身心投入的班级活动,一次次心心相印的灵魂交融,一次次山穷水复的踌躇迷茫,一次次峰回路转的绝处逢生,……有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更有不少令人叹息发轫深省的失败教训——对真诚的教育者来,这些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李老师说:“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李老师说得多好呀。这颗童心的“纯粹”实际上就是叫我们不为社会世俗所纷扰,不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为利益受损而丧气,要将教育当成一种信仰。看看当前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做?多数老师只是将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不过,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谋生手段。因为人们毕竟逃脱不了现实与生活。)。有多少人不计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成是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们要想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快乐感的话、仅仅这样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难很难。

从教之初,当踏上讲台的那时是多么的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心里有点太多的梦想想要实现,有高远的目标想要追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心中种种美好被无情撕得支离破碎。时光流逝是真凶?残酷现实是元首?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谁是真凶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叶,重新抚平那累累伤痕。看见《我的教育心》后我心为之一动。读完此书,心中思绪不禁汹涌起伏。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怎样才能让自己职业疲倦之心重新点燃新的希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要保持一颗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远永远。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们有时候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我们当初的出发的目的。找回当初出发的原点,认准我们前行的方向,带着一颗纯粹的童心,怀着憧憬与理想,让我们重新上路。我从这些朴素文字里,看到一个成功者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体验成长乐趣,就可以拥有一颗快乐之心!

我的教育心读书笔记篇2

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一、爱,曲线地去表达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往往爱之深,但往往表达方式不当,给彼此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可谓,爱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爱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风和春风比赛看谁能把游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风越猛烈的吹,游人就越裹紧衣服。而春风月温暖的吹,游人渐渐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见,良药是苦口利于病,但学生怕苦。直接赤裸爱的表达,对于脆弱、敏感、叛逆的学生难以承受。爱的起点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不着急,慢慢陪着学生成长进步。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之树必须根植与尊重学生的肥沃土地上才会枝繁叶茂。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失败的教育是,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

因此,两点之间最短不再是线段。教育应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二、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

应摒弃教条、刻板。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读书笔记篇3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飞扬、绚丽多彩、却又朴实真挚、情意绵绵。

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忧虑。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李老师的形象。徘徊在书架前,一席话映入我眼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这看似一颗朴素之心,却充满了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的不断挑战,对自己的不断超越。这颗心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这颗心既影响、熏陶着曾教过的千万莘莘学子,更牵动、感染着当今不计其数仰慕他的同行。本书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走过的历程。不仅作为老师的我们教授知识给学生们,反过来学生们也能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于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第四篇

我打开《红楼梦》的封面,字里行间踊跃着亘古的温柔,岁月的呼唤,我打开书,正如你来到贾府前,不露声色却风起云涌。

你烟愁锁眉,因为你知道你在贾府的地位,就连你的外祖母也称你为远客;你处处小心,哪怕几句寒暄也怕犯下礼节之过。这一切都只因你寄人篱下的辛酸,耳边欢声笑语,呢喃寒暄;眼前富丽堂皇,荣华富贵,你却无动于衷。一一见过了诸位亲人,再热情的寒暄问暖,也敌不过你敏感忧郁的心。直到遇到了他——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相思,悉堆眼角。”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一段内心独白,已道出你二人前生今生的恩缘。那份一见如故,那份似曾相识早已为你们的爱情埋下伏笔。千丝万缕的柔情就在一瞬间埋种。“莫失莫忘”,应是木石前盟的还泪前世;“不离不弃”,应是红颜痴情的不负今生……

夜半的风,送来孤寂的冷月,带来忧郁的华光。从你来到贾府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一段千古缠绵的爱情。我只愿合上书,在梦中追寻你的身影,饮一杯清酒,一醉千年。

第五篇

一年级的小豌豆读书笔记篇1

快乐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一年级的小豌豆》。很喜欢里面的主角小豌豆,因为她活泼、可爱、调皮、开朗。

这本书里有我很多喜欢的故事,但我最喜欢《监督员》这个小故事。讲的就是小豌豆当监督员的趣事。那小豌豆为什么当监督员呢?原来,学校开展了“一条线”活动。什么是“一条线”活动呢?就是走路、排队一条线。所以,老师为了同学们能够取得“胜利”!就每个星期派监督员监督同学们。就这样小豌豆当上了星期三的监督员。那我就讲一讲小豌豆怎样当监督员的吧?下课了,小豌豆第一个冲出教室,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教室里走出来,迅速排好队伍,青果和蓝草走的最好,吉布总是站不好,走路东倒西歪,他很是苦恼。放学后,小豌豆不辞辛苦地帮吉布训练,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比赛胜出,这离不开小豌豆的功劳。回想我自己,记得上个月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拼图,这个拼图很多、很复杂,拼了一半就放弃不想拼了。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得书《一年级的小豌豆》里的小豌豆,遇到困难决不放弃的精神,重新拿起了拼图继续拼,一片、两片、三片,最后,我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看着完整的拼图,很是自豪!

小豌豆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着我,我一定要像她那么的认真、执着。

一年级的小豌豆读书笔记篇2

第一次看到《一年级的小豌豆》这本书,是小凡刚升入一年级不久的时候。

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先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因为小凡也是刚升入一年级,我就想着或许这本书里有经验是我们娘俩可以借鉴的,所以就买了回来。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和小凡一起读一块小故事,每每读完小凡都要求再读一块,我说不行,要睡觉了,小凡就央求说妈妈你再告诉我下一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就行。然后她会自己感叹说原来上一年级这么好玩呀。她对这个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小豌豆喜爱极了。有一天晚上,小凡偷偷的趴我耳朵边说,妈妈你知道小豌豆是哪国人吗?我说当然是中国人,小凡说不对,是日本人。我说哦,为什么?小凡说你不是说机器猫和蜡笔小新都是日本的动画片嘛,然后机器猫里有叫大雄的,蜡笔小新里有叫风坚和阿呆的小朋友,小豌豆的好朋友就叫阿布、青果、吉隆什么的,他们的名字特别的像。而我的同学都叫于博涵哪、杨凯博啊、宋廷威啊,和他们的名字都不一样。所以小豌豆一定是日本人对不对?听她这么说,我不禁一笑,孩子们的视野真是比大人们想的宽的多。然后在读到“生一场幸福的病的时候”,小凡对我说,妈妈我也生一场幸福的病,你也去超市给我买一堆好吃的回来好不好。我说可是你并没生病呀,小凡说不会假装嘛,我就假装真生病了,你就去给我买一堆汉堡包回来好不好?看小豌豆总丢手套,小凡就觉得她和自己很像,就问妈妈是不是小孩子都是这么糊里糊涂的。然后又因为看了圣诞老人是女孩,我说你看小豌豆多懂事,还知道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小凡憋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可是你们也从来没送过我圣诞礼物呀。这些都让我和她爸爸不禁莞尔一笑。

这些小故事在给孩子带来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做事不能总是丢三落四,要乐于帮助别人,要爱护小动物等等。这样不但培养起她对阅读的热爱,也让我们家长重温了童真童趣。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像小豌豆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一年级的小豌豆读书笔记篇3

《一年级的小豌豆》是我非常喜欢看的一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可爱、善良、又乐于助人的小女孩,讲述的是已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小豌豆在学校所发生的有趣事情——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经历的第一场考试……

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有趣而生动,就象现在上一年级的我一样,小豌豆的故事伴随着我渡过了一年级的美好时光。我有时也会像小豌豆那样经常做出一些让妈妈感到非常可笑又滑稽的事情,妈妈说我就象个“淘气的小豌豆”,听了这个称号我还美滋滋的呢!我喜爱这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她与我一样爱美、爱做滑稽的事情、爱笑、爱想象、也爱学习,在小豌豆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已的影子,我会象她那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做个人见人爱的小女生。

第六篇

有人说:“三流的作者总是把情节写得简单直白,如此还生怕别人看不懂,仍要注上‘看官不知,此处……’而一流的作家却偏要在情节上蒙上一层纱,让人细心琢磨玩味后才通其意。”曹雪芹正属于后者,他不单为《红楼梦》蒙上一层纱,还要盖上一层布,把千般情绪都藏在暗处,让人百思不得其意。却又不苫得那么严实,偏要留下一角,撩拨着读者一点一点地拨开迷雾。

初读《红楼梦》,我既被新奇的情节所吸引,又被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弄得一头雾水,粗粗地翻了半部,只觉得作者好像处处想要吐露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让我着急之余,更觉得晦涩难懂。如今重翻《林黛玉进贾府》,不禁眼前一亮,好像把作者留下的那层布撕开了一个口子,读懂了许多文外之意。

林黛玉初进贾府,表面上虽十分热闹,可实际上众人对黛玉都是“以客相待”,黛玉的谨言慎行也处处流露。再如王熙凤夸奖黛玉时,明着夸黛玉,暗处却在讨贾母欢心。再如宝﹑黛初见,虽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反应却截然不同,反映了二人性格﹑身份﹑地位的差异。

如此种种,我在初读时都未发现,由此可见,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只粗读一遍远不能触其精华。推此及彼,学习行事也是如此。第一遍做时难免生疏,只有适时回顾反思才能熟练掌握。

第七篇

什么叫做轻松呢?

让我来告诉你。那就是无忧无虑的玩,但是,学习不能不管,偶尔的轻松,会让你感到来之不易。虽说星期天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是最轻松的一天,但也不一定,因为有人要上补习班。

而对于我来说,读书是最轻松的。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到没有烦恼,反而可以让我们收获很多新知识,认识更多的词语和好句,有时读到有趣的句子,它会让你乐得合不拢嘴,让我们生活在书的海洋吧!尽情享受书中的乐趣吧。

书可以是我们的终生伴侣!

这就是轻松!

第八篇

1.书名:《读书要有选择》

好词: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通俗易懂 启迪 征询 高尚 形象 陶冶

好句:(1)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感情……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2)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感受:这篇文章教会了我怎样读书,怎样有选择的读书。一本好书,不仅会反映作者渊博的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更能反映作者的人品、审美观、是非观、世界观、以及人格等众多方面,在你读书时,正如有一个高尚的人在给你谈论他的一切。我一定要用我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九篇

跟好友佩帆感慨时间飞逝,得到一个睿智的回复:“我们觉得小时候时间很慢,因为每日接收的信息少,很多事儿都能够记忆很清楚;长大后每天忙忙碌碌,要记住和处理的事情太多,来不及让你反应,时间就溜走了。”回想去年11月读过的这本《读书与旅行》,依然觉得用文字(游记)来记录旅行的方式实在是美妙,不仅能记得当时的事情,还能瞬间找回当时那种感觉,以此篇笔记高度赞扬詹宏志先生的《读书与旅行》。

“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与旅行都是逃离生活的方法,能够让灵魂在路上的方式,使自己与自己对话,得到片刻心灵休憩。另一本书《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位法国记者尝试隐居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大半年时间里他放弃了社交媒体,远离人类社会,带着大量的书籍、伏特加与雪茄蛰伏于此,时间无法静止,他却让时光无线延长。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者’,你只是一位‘追随者’。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书的作者詹宏志先生就是一位无时无刻不在旅行的人,而且书籍总是不离身,他依照‘旅行指南’险些丧命于瑞士少女峰,他因为奸商会用古波斯语吟诵“奥玛开俨”的诗句而高价购买地毯,他在印度厨房里得以见证与品尝地道印度菜肴而欢呼雀跃,他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触摸野兽天性,他在阿拉斯加的冰河泛孤舟顺流而下呼吸寒冬凛冽,他在恐怖袭击后的巴厘岛上望眼人间仙境,他在东京银座痴迷于小野二郎的寿司,也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流连美味的羊头。如此绚丽的旅行简历看似在炫耀,实则只是一个普通旅人的游记而已,贵在真诚,文字不撒谎,看遍世界美景与尝过世界美食后,他这么说:“关于旅行的阅读,我们是从旅行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在旅行之前,我们对旅行地的阅读是一种‘想象’;在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是一种‘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或者‘一再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

大三那年,我和学弟黑胖在告别丽江临行前,恰巧在客栈喝茶,当时自己随意拿起一本关于苏州园林的书,异常痴迷于里面关于水榭、亭台、光影的描写,还做了大量摘抄,如此如醉。后来两次去苏州的拙政园与沧浪亭,说不出的喜欢,那一刻感觉不过旧地重游而已。再后来读《浮生六记》,读到沈复与妻子沈芸曾在沧浪亭隐居时,欣喜溢于言表,仿佛所有我喜爱的东西冥冥之中自有关联一样,生命里第一次觉得“读书”与“旅行”无法分割,“一对何其古老的互照行动与观念”。书越读越多,路越行越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根本不需要掰扯两者关系,还是王潇那句话简单,“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买到这本书是在詹宏志先生的分享会上,那晚回去的路上冠薇发来分手的微信,再后来我发现书扉页上的一段话,“献给王宣一(1955-2015),一位认真的作家、一位聪明的厨子、一位天生的美食家,以及一位热情体贴、大方慷慨的朋友。‘在这本书中的每一场旅行,都有她低调而坚定的身影陪伴。’”原来这本书蕴含着詹先生对于逝去妻子的怀念,如今每次怀抱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异常温暖,它曾经在最合适的时候给予我最感动的慰藉。詹先生的豁达就如同他一辈子都在旅行一样,他与王女士的儿子詹朴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最终,永远都在身边的旅伴还是休息了,也许没有谁可以永远结伴同行,所有的旅行还是会回到独自一人。”一个人,也要好好旅行。

曾经在凤凰的某个酒吧门口有着这样一句话,“在喜欢你的时候,我就已经踏上了旅程。”如果说我已然踏上了旅程,但还没有遇见你,那《命中注定》这本书我的再多读一些日子啦!

第十篇

《忆读书》读书笔记800字(1)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也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借此机会,我就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1)读书好。说起读书的好处,我可就一时半会说不尽了。

记的有一次,班里开辩论会,我是正方的一辩,所持的观点是:读古典诗词比读现在诗词好。辩论时,我时时压着对方,占优势,有时对方被我说的无法还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时年龄还小,都不读书,可我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因此我的资料收集的很全。文章中写古典好或现代诗太朦胧的句子我都记下来了,到辩论时,对方不会收集资料。整理语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低估了我,不知道我有秘密武器--书。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取胜了!

(2)多读书从二年级起,爸爸给我买故事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读书。因为我觉得书比电视好得多,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在我的书柜上,有满满的两排书,这两排书是我最爱看的。种类很多,有作文书,参考书,奥林匹克数学书,散文书,小说,名著……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很好的书,我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加上以前的教科书,足足有7箱子呢!因为书多,我受到的教育方面也很多,从作文书中我欣赏了别人的优秀的佳作,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奥林匹克数学书使我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挖掘了潜力。总之,书读的多,有益而无一害。

(3)读好书书读多了,自然也学会了挑选与比较。被我称为“上等书”的都是一些对我有好处。内容健康的书。“中等书”就是那些内容健康,但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等。而那些被我狠心评为“下等书”的,就是内容不健康或只会搞笑的书,比如《漫画大王》。《沙僧日记》。《少男少女》之类的。我把我的书等级分的很明显,只差在书上贴上标签,写上“上。中。下”等级了。只因为让自己不乱读书,多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爱读书,爱读好书,从中也得到快乐,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希望大家也能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

《忆读书》读书笔记800字(2)

《忆读书》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忆读书》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忆读书》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忆读书》,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再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会因为她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泣,让我赞叹不已啊!我在生活里就是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里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个相反的人,每当妈妈给我出题练习时,越少我就越高兴,越多我反而越生气,因为我觉得妈妈浪费了我很多玩耍时间,学了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多看一些好书,如:作文书,四大名着等。这些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回味一生。

《忆读书》学了这篇,我觉得我更加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和冰心奶奶一样勤奋的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学习这篇文章的深刻感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