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1000字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1000字

《奇鸟行状录》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7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一):《拧发条鸟年代纪》读后谈

病中读的,连续两天低烧加感冒,再加上病中第二天是我的生日,不妨给自己放个假,两天读完。

第一感觉,《奇鸟行状录》易读,故事连贯,讲故事各时空线不凌乱,比《海边卡夫卡》和《寻羊冒险记》易懂。也可能是在进入主要剧情之前,村上花了很长篇幅铺垫背景。

第二印象,异空间,奇特体质,暗中影响联通现实。世界观让我联想起《虫师》《xxxholic》那一类的日本灵异漫画,但是有三次元的人文关怀,如暴力,都市人生存状态。

隐约摸出了村上君小说的某个套路(我读的少,未必准确),一个男主,“不太地道”(引),自由职业或即将辞职或失业,身边没有女朋友或妻子,即使有也即将离开;一个萝莉,多少有点灵异体质,和男主维持着一段奇特的友谊;一个谙熟世禄的男二。男主总在寻找某样东西。

有一些共鸣,但不如与《舞!舞!舞!》共鸣得厉害。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二):叙事

本想写个短评,长了,改为书评。不愿整理思路,只做个随想式评论,启示后来,这还是我第一次。

历时两天半,终于看完,没有惬意,只有折磨。小说的里主人公行事是有两条线,逻辑因果线和随想线,叙事是轻前者而重后者,导致看似废话式的情节、文字丛生(这也只能是无意识写作)。在叙事的发展上,现实因果是不适用的,但追究事物因果从而走向神秘化事物(如什么风水之类的),套用阎连科的话就是,作家在进行无因果叙事时,为了解释元因果而走向的神秘化,从中可以看到《1Q84》中的神秘化——这种神秘化我本人很是厌烦,这不能使人得到教益。

村上的个案(一件事)的叙事,属于倒叙,从故事中间开始讲起,然后变换人称叙事,几章后开始叙述之前部分。在比故事中和间章叙事的故事中存在某种因果逻辑,如何便从体例上制造了很强的神秘色彩。我怀疑村上学过悬疑小说(我本人不曾看过)的写法,满满的悬疑式写法。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三):拧不动这发条

这本号称村上巅峰之作的,在我看来实在有点故弄玄虚,通篇大量的隐喻让人太过困惑,比如,我实在没找到笠原may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加纳马耳他突然间消失也是莫名其妙、第三部又出现和男主在一个无比诡异的地方说话、最后长出猫尾巴又意味着什么?然后是肉桂年少时奇怪的梦,埋了的心是,失去了语言,然后获得了特异功能——算无遗策吗?肉豆蔻的丈夫被杀然后被挖出内脏,只是单纯地展示一个暴力的场景吗?村上写了太多的意识的场景,马耳他通灵也好、肉豆蔻和有了青痣之后的男主治愈和拯救也好、绵谷升的意识强奸也好,只有一个设定,而没有解释,真的是让我感觉像在看玄幻小说,徒增困惑……再加上日本人那种流于表面的客套礼节的对话,真是让人看起来非常不是滋味……似乎村上希望通过现世的暴力、经受的传承而回溯到侵华战争时的暴力,向读者展示历史的一角。可是对历史的描写只有几个画面,总感觉浅尝辄止、不够深刻。

不知道要怎样的脑洞怎样的经历才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准确的解读,或者村上并不希望有唯一的解读,而是希望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或者是年纪大了越来越缺乏想象力了吧,至少这个时点上,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是不合胃口。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四):令人费解而执着的村上春树

这应该是村上春树最厚的书了,和百年孤独很像,有点魔幻,每句无关痛痒的话都是试图解释着什么。但写作上又和百年孤独相差甚远,村上君惯有的小资式的深沉,人物纷繁复杂,又主要专注于独立的世界。

前言有些预先了解,读的时候发现内容与想象大相径庭,关于日俄的诺门坎战争,小说并不是把它当成主要描述对象的,而是把它映射到现实,描述事件诡异蹊跷,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读起来想把作者捆起来痛打一顿的冲动。然而又不得对作者这少见的具有斗志的书很震撼。这书有倾向性,但不是关于政治,而是人性。

我记得村上君有一次获得了以色列给他颁发的文学奖,很多人反对,他还是坚持去领了。在颁奖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那次演说~“当鸡蛋撞上墙壁的时候,我习惯性的站在鸡蛋的一边。”所以村上君是我为数不多佩服的日本人。

作者当然可以有政治倾向性,像三岛由夫,但更应该有独立的人性,超越国籍与政治,质疑任何人都没有质疑过的事。社会人都是冰山上的企鹅,他是海底山脚的水蛇,蜷曲着。

日本人的暴力根植于悲剧性格,物哀情怀,菊与刀的文化。然而不管环境怎样,一个民族的性格确实有能动的可塑性,村上春树君在努力。

我看到日本钱币把一个个天皇首相撤下来换成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时候,我看到芥川龙之介看到心中的恶鬼而自裁的时候,我看到村上春树从小咖啡馆走出,下到井底望天等待那几分钟光辉的时候,我看见这个民族的可怕的生长力,总觉得身边缺点什么。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五):对村上的阴谋论猜想,秃头感

断断续续读了近一年,这本书对我来说真不是可以顺畅的读下去的。读完感觉很怅然,总感觉一顶秃头悬在眼前。

于是又看了遍林少华先生的序,试着理解所谓“暴力”的概念,却觉得还是有些牵强附会了。

或许我还没能理解村上构建故事的方法,或许我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忘记了一些关键的节点,但这却实又是我读完一遍后的真实感觉。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略显琐碎——寻妻人的故事,加纳克里它姐妹的故事,井和208房间的故事,间宫先生在中蒙俄的故事,笠原与死去的朋友以及和假发的故事,肉豆蔻母子的故事,中国的动物园的故事……这所有,我都不理解。感觉有一种倾向是,冈田与间宫先生是一类人,而绵谷升与剥皮鲍里斯是一类人,它们之间产生了某种对抗关系,即普通人对暴力的对抗——一种毫无由来,毫无理由的,嗜血的暴力。但我不懂的是,如果这是想表达的核心,其他人物的存在又算是什么?围着火光跳大神的人么?还是秃头上修饰的那几根毛呢。

看完《奇鸟》和《1Q84》后的感觉有些类似,后者显得更完整。但不能否认的是村上的文字存在某种蛊惑性,容易让人惦记。

我甚至猜想那些符号化的表达——如井,月亮这种具象——起到了某种催眠的作用(呵呵哒我在说什么……),将“另一个”世界带到现实之中,所以会让一些情感丰富又好奇心重的人沉沦不已。但不可否认,村上对人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打四分,是因为我觉得我可能还是没读懂他,而因为我对他的偏爱,故觉得他值得被读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