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父亲的力量》是一本由郭涛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一):父亲的力量

郭涛的教育方式其实挺值得现在的家长学习吧,不能一味的宠溺孩子,让男孩子有担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感情的地方,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对于“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也有他自己的理解,男孩的穷养就是让男孩保持精神上的饥渴,,让他渴望到外面去求知,保有一种渴求度,一种欲望,有自己想要征服的东西,并敢于表达,这才是男孩子;女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家园,让她知道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和文化,要有自己的爱好,独立的思想,有精神方面的追求,这样的她在精神上才是富裕的,有自信的。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二):别让“回家”,只是出于责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父亲。而有一千种父亲,就有一千种教育方法。

郭涛的教育方法,谈不上最优秀,但是对石头来说,也许是最合适的。

我对深谙家庭教育对孩子重要性的父母很是敬佩,因为他们的这种意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绝非完全的放浪,也不是死死地禁锢。有的放矢这个词,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

一个孩子人格的形成,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具体来讲,父母的职业选择,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孩子相处的模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孩子的人格。都说慈母严父,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刚强的、严厉的、令人敬畏的。毕竟,男人总是要比女人更加理性,比如孩子犯了错,身为母亲,她或许还没来得及看到孩子的眼泪,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对他又拍又哄。而父亲则不同,也许你都哭得嘶声裂肺了,他也不会拉下所谓的“权威”面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哭,改变不了犯错的事实,哭,只能让你记下你所犯的错误。

好多孩子害怕父亲,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女孩如此,男孩尤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国的家庭观念里,儿子是个顶梁大柱,需要“特殊待遇”。或许是男权社会的观念在深深的根植广大百姓中,因此中国儿子的成长总离不开“打”的模式,并以此来树立一种威严。但是这个“打”,是必须有“度”的限制的。

在郭涛的教育模式里,我虽然打你,骂你,但那只是限于一种指出你犯错的方式,而且只限于你在某个年龄阶段接受家庭教育的这种模式。除此之外,我还会用其他的教育模式来呵护你的成长,该宠你的时候不会吝啬跟你拥抱亲吻的机会,该当哥们的时候,我就不是那个赤裸裸的严父。

孩子需要的其实是爱,打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一定不是最好,最常用的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孩子越长大、越成熟,家长需要放手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一味地固执于教唆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不但无正面作用,反而会激发孩子厌恶,让他惧怕这个家庭环境。毕竟,他已经是个成人了,他会有自己的想法,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而不是在家庭的掌控下让自己毫无可以施展的地方。

就像郭涛自己阐述的那样,他希望石头以后回家看望他,是出于他这个父亲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出于父子之间几十年的相处是一种融洽的关系,出于他这个父亲是可以谈心情聊梦想的好伙伴,而不是仅仅因为,他是石头他爸,从法律上讲,“回家看望他爹”,是石头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就算歌词写得再美好,旋律唱得再动人,这五个字,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了。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三):《爸爸去哪儿》之后

《爸爸去哪儿》无疑是去年大火的娱乐节目,节目收视率破表,各位看客也对森碟天天安吉拉黑米石头一群小萌娃记忆深刻。那么爸爸去哪之后,他们都在做什么?百度一圈后没有确切地答案,遂作罢。

无论这群孩子现在在接什么通告,上什么节目,做什么代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和爸爸样一起火了。成为童星之后,教养问题怎么处理?光环怎么破?从郭涛的书里可以窥见一斑。

郭涛在书里坦陈了“他一出生就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是明星的孩子。只能正常面对。”光环之下,掩盖不是办法,只能尽家长的努力教孩子平常心看待,适度地隐身在光环的阴影之中,毕竟风光总会过去,而每个孩子都会成长。正如郭涛所说的,在时间的洗礼下,这五个孩子,有的会在高人气的锻炼下逐渐成熟,有的则会如仲永一样泯于众人。

有细心的读者统计了郭爸在本书中倡导的育儿方法,坦言,除了择校,其他的似乎都与金钱无关。例如,如何平衡两个孩子对分享父母的爱的小委屈,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愉快相处,郭涛的做法真堪称育儿技巧。

最后值得称赞的是郭涛家的家庭会议制度。郭家可以说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但是郭涛提倡的家庭会议制度很好地弥补了这种传统家庭的不足。通过家庭会议,郭涛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的构建、子女的教养等问题中,也与其他家庭成员(阿姨、爷爷奶奶等)共同商议一些教育孩子的原则。通过这样的形式,虽然父亲不在场,但可以相信,石头的成长仍然不缺少父亲的陪伴。这种做法真的很值得每天因为工作忙碌顾不上孩子的家长们学习。如何平衡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付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这方面来说,郭家的做法也可以在其他家庭大事中借鉴。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郭涛的原生家庭并不能称作和谐家庭。大学四年只收到两封电报,一封通知爹妈离婚一封通知爹腿骨折了,通过这一细节足以想象年轻的郭涛过得有多郁闷。但是,做为成年人,郭涛能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原因家庭问题,并在自己组建家庭的时候反思借鉴,不得不说,这才是上策之选。虽然,日常生活中,郭偶尔还是会暴露出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但是从他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推动个体与社会成长的,正是这种思维与努力,这一点也是值得我辈真心学习的地方。

对于粉某一个明星,我经常说的是,不要爱的那么泛滥而又盲目,因为皮相而粉了刘德华十几年的男人(女人)一般都不值得深交。这一点亦长年高具我的择友宝典前五条,借此分享给诸位友邻。

综上,对于郭涛的这本书,我推荐大家去读。尽管郭的文笔一般,但也算是这些年其成长的反思。有娃的重点看育儿,没娃的好好学怎么反思自己也是不错的。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四):不要让偏见遮盖了眼睛

娱乐明星出书是时尚,但同时容易沦为笑柄。因为我们普遍认为,这些人,演戏还成,写字还是免了吧。如果恰好写得还不错,我们就自然认为这是“捉刀”之作。

如果要说是“捉刀”,这本书的文笔差强人意;要说沦为笑柄那更完全不是。窃以为,这就是一部郭涛作为父亲的真实作品,语言朴实,态度诚恳。作为一个演惯了戏的娱乐人,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吧。

给一本书的评价,我想在于在阅读之前你对它的期待。如果你如我一样单纯因为喜欢石头而去阅读,我想应该不会失望。但如果你因为喜欢石头的性格而要把这本书当作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教材那我想你可能会在读完之后不够满意。

认识石头就是因为《爸爸去哪儿》。

最初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林志颖父子,感觉他们爱得充满温情与理解,那是我对儿子的教育里面非常缺失的东西。但是,越往后,我越发现自己更喜欢石头,而郭涛则更像我自己——那一瞪眼或者那一嗓子!或许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相近的行为,虽然我也知道那样并不是好的教养方式。

我喜欢石头,他的果敢、善良、细腻以及对于女生的天然保护,和看到“老僧”时的敬畏和礼貌……总之,在《爸爸去哪儿》中,石头的优点展露无疑,这对于一个成长在富足的娱乐圈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难能可贵。所以,无论这本书是否真由郭涛写成(我认为是真的),至少,书中的内容一定是真实的,石头接受的教养一定就是郭涛笔下的,否则,他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父亲的力量》里面,郭涛分析自己对待石头的方式及其形成原因,那就不可避免地有了郭涛回忆儿时的诸多情节,他充分认识到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所以,他能够痛定思痛来努力给孩子一个可以让他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你可以通过节目说他做得不够好,但我想郭涛已经尽力了,而且就石头的表现来看,其实他老爹的表现还不赖。

教育专家都说过,虽然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这在《父亲的力量》中也有了充分体现,郭涛一直在感谢妻子李燃——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但父亲的力量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男孩来说。所以,郭涛才会一旦有机会在孩子睡前回家就一定给李燃打电话让孩子稍微等等他,以便在回家之后能够陪孩子说上几句话。

就全书来看,郭涛的教育方式基本属于“放养”,或许这也正是石头健康性格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放养,所以他的眼界更为宽广,也更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在节目中可以看的非常清楚。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石头,这跟他的包容大度大有关系——男孩就应该如此!而那些一直被爹妈当成大宝贝搂在怀里的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男子气息?郭涛在书中说,他很少抱怨孩子因为玩而弄脏了衣服,他不参与孩子之间的各种争议,在这个时候他会选择做一个“疏离”的父亲,他不给孩子灌输“吃亏”或者“沾光”的思想,他觉得孩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或许这与他富足的家庭条件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应该是性格上的豪放,他把西北汉子的性格优点给了石头。

《父亲的力量》充分展现出郭涛的不拘小节,所以他会在书中提到他曾经的女友和在拍《爸爸去哪儿》过程中的小不快,他内心坦荡,所以就写了出来,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抱怨,我想这也是他能够影响到石头的地方。所以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告诉读者他还有一个在香港出生的女儿,他还意犹未尽地说最好是有三个孩子。而且他还告诉我们关于男孩女孩应该采取的不同教养方式……我喜欢他这一点,也喜欢他用这样的态度影响了石头。

其实,《父亲的力量》整本书的章节编排并是那么严谨,大有随性而至的感觉,但是,这正是我喜欢石头父子的地方!

《父亲的力量》读后感(五):听郭涛唠叨养儿育女

听郭涛唠叨养儿育女

——我看《父亲的力量》

爸爸,请这样爱我。在《父亲的力量》中,郭涛首次独家呈现“留白教育法”,优秀的父母要有一种放空的智慧,多给生命留白,既不要强力去改变,也不要胡乱涂抹。郭涛认为,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有点儿粗狂的东西。比如,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任孩子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能成长;有时可以让孩子懒惰一些,带点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爸爸,我又放屁啦……”石头对着镜头从不害羞的那份天然,在郭涛看来,也正是孩子身上最自然的、最真实的、最原始的气质。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父亲的力量》描述的事儿很是琐碎,郭涛的行文也很是随性,毫无刻意的修饰和做作,就像一幅画的主色调——白色,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文风的自然。听老郭与你唠叨,风趣和幽默带着一种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既不特别的“美化”,也不“藏着掖着”,甚至“从不介意被人说成是一位严父”——“不管外界传我有多严厉,吓唬得石头直哆嗦,我的儿子对我还是崇拜有加的……”,“我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相吸引的力量……这才是父亲的力量。”

父亲不是用来害怕的,而是用来崇拜的。正如郭涛在书中所言,“父亲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父亲的魅力是父亲力量的直接体现。”在孩子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对父亲的模仿来实现的。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孩子收入囊中。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学习男性角色的范例,也为女孩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物。

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其实就已经进入社会了。“把孩子美好的天性保护好,比重新去塑造他要重要得多,这是我最想总结的。”既然是社会人,就要不可避免的接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好爸爸都一样: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正如著名作家郑渊洁所言,“郭涛的勇气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示给读者,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强大自信。通过郭涛和他父亲的故事,我们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爱孩子的来龙去脉。合格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会时时刻刻回想自己的童年,不能让自己童年的遗憾在孩子的身上重演。”这既是对郭涛的客观评价,更是为人父、为人母所应有的大智慧。

父亲是孩子心中的大树,是他仰望的榜样;母亲是孩子的小温床,让他可以随时憩息。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能量,会从父母的生活模式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进而建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法则,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必须的。“无论是穷养男孩,还是富养女孩,都不要让他们为物质所累。不同仅在于,男孩要保持精神上的饥渴感,女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家园。”正如郭涛在书中所言,“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吃点儿亏就吃点亏儿吧,多大的事儿。”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郭涛向石头学习的痕迹”(郑渊洁语),从郭涛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的成长史,也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自我矫正历程。从对石头的教育,以及带石头参加《爸爸去哪儿》,包括写这本《父亲的力量》,郭涛始终都在反思和自我审视,这就是最自然的、最真实的郭涛——“每天奔波劳累,辛苦打拼,就是为了让儿子不为金钱与生存所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想,这就是父亲的力量,这就是每一个父母毕生所追求的事业,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吉林日报》9月4日第15版:东北风大众读书

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4-09/04/content_134028.htm?div=-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