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1

秋天,我们去观赏驰名中外的秋天,我们去观赏驰名中外的香山红叶。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香山公园在北京的西郊,与玉泉山、万寿山遥遥相对,古木茂密,群山环绕,是北京着名的游览胜地。山中有许多殿堂、庙宇,它们交相辉映。

早晨,我们乘车来到香山游览,离香山还有一段距离,就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向公园奔去。进了北门,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泥土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穿过眼镜湖,我们来到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彩霞,罩住了整个山峰。

我们爬到半山腰。在红树林中,近看那些黄栌树,树身并不十分高大,但树干上伸出的枝杈却很多,树冠像一把大伞;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的长在枝头,在微风中轻轻的抖动,不时飘落下来几片,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轻轻地拾起一片红叶细瞧,那红彤彤的叶面上有着清晰的叶脉;椭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那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彩画呀!

我们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站在“鬼见愁”上,眺望山下,满山一片火红,偶尔点缀着几点碧绿,真像在一块红艳艳的地毯上,散落着几块无暇的翡翠,那是常青的松柏。蜿蜒的盘山路,像一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啊,美丽的香山红叶,我赞美你!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2

我的理想就是自由地去我想去的地方,

在我想去的地方静静地梳理我的羽毛。

叶形的心,

在秋天啼血。

红得热烈,

红得沉郁。

用生命的绚烂,

诠释秋天的真谛。

寂静的夜晚.

可曾听见她们的私语?

斗转星移,

饱受风霜的洗礼。

衔一片轻盈,

却来不及抖落身上的露水,

转瞬回眸间一一

依然美丽……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3

同学们,今天上午我没去上课,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特喜欢吃水果,几乎把水果当主食了。昨晚,我回到家又吃了好多的葡萄和桔子。半夜里,我又是吐,又是拉肚。一晚上都没睡,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叔叔告诉我没什么大问题,给我开了点药。最后还告诉我,秋季吃水果要适量,不然很容易引起秋季腹泻。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4

集中、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是我们写作文的根本任务,也是老师评析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依据。

这里所说的中心,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愿望、意向等。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集中、鲜明。

所谓集中,是说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作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说深说透。我们在动笔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根据作文的需要确立一个中心,这是作文突出中心的前提条件。作文中心的确立,必须从全部材料出发,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少同学的作文词不达意,说了半天没有讲出什么观点和道理;或者中心分散,几个观点、道理齐头并进,没有统领,结果像蜻蜓点水哪个意思都没有说透;也有的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甚至根本不知所云;还有的作文事情不大,材料有限,却偏要追求高、大、全的中心,以致给人小题大做、故弄玄虚的印象等等。以上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作文事先没有确立好中心、动笔时随心所欲造成的。

所谓鲜明,是说所表现的中心必须是明确的,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确立了中心,我们在作文中还要调动一切可用的手段为突出中心服务。突出中心的具体方法不少,最常用的两种是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学生作文《拨动我心弦的歌》开篇这样写道:“‘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耳畔又响起了这支优美的歌。然而,我的心在颤抖,在流泪。我好想真挚地对您说一声:”爸,对不起!’“在文首就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写出了作者从心底对父亲的愧疚和不安。另一篇学生作文《宽容》,写”我“不小心将水泼到了老师身上,惶恐不已,但老师并不追究还原谅了”我“。作文结尾说:”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忽然觉得:今天的路真宽敞!“最后的”真宽敞“三个字既突出了作文中心,也升华了主题。这两篇学生作文,前者开门见山,后者卒章显志,突出中心的方法大同小异,均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我们也可以根据作文的情节内容,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凸现作文中心。如学生作文《芭蕉扇失业了》,选取人们夏天的取凉工具从芭蕉扇到电扇直至空调的变化,以小见大,生动地展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小作者在作文中没有简单地进行今昔对比,并且注意了表现其中的曲折,如农村一度供电不足,安上电扇却不能想用就用等,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感受到农村改革发展是怎样走过来的。作文写得质朴、实在。类似的方法还有抑扬对比、欲擒故纵等,其原理和上面的一样,作文的中心就在这些对比之中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在作文的语言行文方面,我们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渲染点题或者通过联想议论等方法来突出中心。如学生作文《秋日小事》,从秋叶飘零写起,写父亲替“我”借书、送书、送衣服,辅以“我”心情的变化:“一阵狂喜”“心中一动”“心底颤抖一下”直至“眼泪似乎就要流出来了”,反复渲染反复点题,由一件看似简单至极的小事,将父亲对子女深沉的爱表现得凄美而生动。文中人物衣服的破旧单薄、气候的悲凉,又隐含着多少生活的艰辛沧桑,让人读了不禁嘘唏不已。

总之,在作文时要认真审题确立中心,并灵活调用各种写作手法为突出中心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写出中心明确、主题鲜明的作文来。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5

小学生写作技巧指导: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重点突出

很多家长都提到:孩子的作文就像流水帐,一点重点也没有。

孩子也很困惑:我们明明写作文时写了好多内容和故事情节,修改了好多次,可老师的评语中仍然是“文章内容太空洞,重点不突出。”

上述情况很常见,孩子的作文中到底缺什么呢?其实孩子的作文中缺的不是故事情节和事例,缺少的是他们没能够突出重点,把其中的重点内容写具体。

而作文像流水帐、内容空洞表面上看是文章重点不突出,其实是孩子没有把握住什么是重点内容,什么应该具体写。抓不住重点,孩子就不可能知道怎样突出重点。

§怎样才能把握住作文的重点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就某一个题目让学生去完成作文,孩子只学会了这个题目的作文怎么写,能抓住这个题目的写作重点,但是看到其他题目还是抓不住重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在平时的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在学而思的新作文教材中,不是围绕某一篇文章学习怎么写,而是围绕某些共性的问题来讲解,解决的是这一类作文的重点。经过训练之后,孩子学会的也不再是如何写出某一篇作文的重点,而是学会如何写出某一类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孩子可以不知道作文的题目是什么,但他肯定知道写作文的重点是什么。如:在叙事类的文章中,事情的经过或者说是高潮是重点;在写人的文章中,需要重点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那么人物的事例就是重点;在写景的文章中,哪处景物让你印象最深,最能吸引人,那就是重点。

§孩子掌握写作文的重点之后,如何做到突出重点呢?

有些孩子可能会说:我知道什么是重点,也知道要突出写什么,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些重点内容写出来呢?

不管有多少种方法,我们只说一点:文章重点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叙述、抒情的内容过多,而描写的内容缺失。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㈠写好事物发展的过程

如何写好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对人物行动过程的表述中,对主人公所做的能很好表现出文章主题的行动描写,光叙述清楚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或动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描写出他是怎么样完成这些行为或动作的,简单说,我们不能光写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怎样完成的”,只有这样,文章才会显得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㈡写出人物的体验和感受

我们有的同学会说,我平时写文章时写得很具体,字也写得很多呀,为什么老师还是说我内容不具体,思想空洞呢?原因是我们的孩子在日常写作中忽略了一样让他的作文变得内容丰富、与众不同的最大因素--写出人物的体验和感觉。因此,孩子在作文中虽然写了很多内容,也比较具体,但还是像隔着一层纸,没法看到活生生的人和故事!

写出人物的体验和感觉,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包括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感觉。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表现在作文中,文章的内容会更丰富。

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孩子的作文一定会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让人眼前一亮!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6

看图作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提供一定习作素材的作文训练形式。因图是静止在某一状态,所以需要发挥想象、构建故事合理而完整的情节。因而它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下面结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一”的作文训练要求,谈谈指导看图作文的具体做法。

图画内容是:一位女同学在教师节之际,把一束鲜花插在老师的笔筒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符合图意,内容具体;教学难点:有条理得叙述事情的过程。

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观察是看图作文的基础。对于内容丰富的画面来说,观察从何处着手呢?

(1)抓住事件的主要人物。

因这是一幅反映生活事件的图画,所以首先应抓住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看清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并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找出“什么人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女同学把一束鲜花插在教师的笔筒里。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图画的核心。

(2) 抓住人物活动的环境。

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活动的环境。例如:从图上桌子上放着的地球仪、书本、墨水瓶、老花镜等,可以看出这里是教师的办公室,从桌上的日历、窗外盛开的喇叭花以及画面红色的光晕等,可以看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早晨”。这样可以得出: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这样,这幅图画的重点也就更加清楚了。

二、指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

我们看到的画面是静止的,因此也是简单、肤浅的。只有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合理想象,才能使人物活动起来。可以引导学生按时间,纵向地想开去,想象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各做了什么。例如:1、这束花是怎么来的?2、小女孩是怎么来到窗前的?3、当小女孩看到桌上物品会想到什么?4、小女孩是否能见到老师?如果遇见,小女孩会怎么做,如果不遇到,小女孩会怎么做?5、小女孩的心情会怎样?6、献花后又会怎么样?……这样一幅静止的画面就变成了连动的多幅的画面,图上的人物也就更加丰满起来。

三、引用旧知,突破难点。

(1) 适当取舍内容。

经过引导,学生想象变得丰富起来:花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来历;送花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大大方方的、含蓄的、羞涩的等);遇见老师时也会有多种不同反应;献花后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果等。这些纷繁的内容如何取舍呢?对这样的内容,在尊师重教的今天,学生大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或耳闻目睹过类似的事情。只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是不难取出适当的内容的。也只有这样,才会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

(2)引用旧知,安排内容。

选取了内容,如何安排呢?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最难不过的。在这里,可以引用旧知。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记叙文一般是按照顺序、倒叙或插叙的顺序叙述。如果把这幅图的内容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叙述,例:“采花—送花—插花”(顺序)。或“送花—采花—插花”(倒叙)或“采花—送花—回忆—插花”(插叙)。把新知识纳入旧的知识体系中,这样一下子就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了。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7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8

听爸爸说我小的时候,喜欢看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他的书房里“捣乱”,找几本认为不错的古典名著来阅读。说是阅读,倒不如说是浏览:毕竟当时的我才8岁,只会看那些插图,是看不懂它的内涵的。可也就是这些栩栩如生的插图,让我爱上了古典名著阅读。

8岁时,第一次翻开了《红楼梦》,那微微泛黄的书页,似乎被我的前人翻阅过很多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人物的图片,画上的女子,明眸皓齿,胜似天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脑海里留下了《红楼梦》好看的印象。

10岁时,初学文字的我再一次看见了《红楼梦》,咬着手指头,却怎么也读不懂。繁琐的字体,枯燥的文字,让我理解了《红楼梦》的含义,那就是:乏味。

13岁时,偶然间听到同学在讨论《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令我意外的是,我竟然对他们所说的情节没有丝毫的印象。回到家里,我在书架的最上一层找到了它,可它早已被尘土遮盖了模样。坐在窗前,我带着疑问翻开了它,第一页,仍是那些女子微蹙黛眉的模样,我冲她们微微一笑,便扎进了《红楼梦》的海洋。这回,我用我这13年来学到的知识读“懂”了它。在这里,我明白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无奈,也气愤林黛玉不敢爱的软弱,更惋惜她郁郁寡欢,泪尽命绝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憎恨王夫人等人扼杀他们爱情的残忍。这一切,让我明白封建是多么可怕,甚至有些庆幸自己生在了二十一世纪,不用囚禁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中。也正是因为时代的不同,我才能和男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分享知识的快乐。

14岁时,应老师要求赏析《红楼梦》,这一次我又有了新的感受。开始羡慕作者的才华横溢,把人物刻画得如此传神,宛若真人站在你面前一般。想象力还那么丰富,情节曲折跌宕,让我不得不叹服。

如今,我15岁了。再一次坐在窗前,拿起《红楼梦》,不知道又会对它做何诠释。不过我相信《红楼梦》一定能给我全新的感受,让我体会到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如果有一天,你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何不尝试着去体会一下《红楼梦》的意味悠长呢?

红楼梦,梦断愁,情字何解。

两情悦,终不守,阴阳隔绝。

作文写看红叶摘苹果要突出秋天篇9

如何看图定作文呢?首先,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第一,认清主次,把握主旨。

看图作文的前提是要认真观察画面。只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理解画面的整体意思。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这一意图是通过主体来体现的。因此,在观察画面时应分清主次,哪是主体,哪是背景,哪是陪衬,并且要弄清画面上主体、背景和陪衬等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旨。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主次是什么?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陪衬是什么?显然,主体是人物、井、钓鱼竿和《百科》书。这四者构成画面的主体,缺一不可。绿草是背景,人物的眼镜和鱼桶,以及画面底部的注明都是陪衬物。

对画面主体,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鱼儿离不水,是对的;井里有水也是对的,但不能说一切有说的地方都有鱼,因而不难得出这样的主题: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把握主旨,是写好说明文与话题作文的关键。

第二,展开想象,连缀情节。

画面上展示的景物是静止的,是某一个情节的"一瞬间",看图作文时如果拘囿于画面,思路就会受到限制;应该将"一瞬间"的情景拓展开去,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可以这样联想:主人翁为何来到井边;他是怎样钓鱼的;在钓鱼的时候,他心里想些什么;鱼是钓不到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等等。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就构成一个事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定成一篇事件完整、主题突出的记叙文。

第三,明确详略,确定顺序。

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重要的要明确描叙的详略。什么要详写呢?一般地说,画面的主体或突现主题的人、物、事,要详写,反之,略写。这道理与一般的作文是一样的。这样安排详略,才能突出事件的核心,突出画面的主旨。另外,要合理地确定描写的顺序,即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当然,组织材料的顺序多种多样,但要合理,利于画面内容的表述。当然,如果画面没有配上文字介绍,那么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还可以对画面中的人物起名。如: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漫画,中间偏右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学者模样儿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百科》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他身体后的一根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他身体左前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以上文字,突出人物、井和钓鱼竿。说明顺序大致是:从人物到井,用钓鱼竿把人物与井联系起来,最后写鱼桶。当然,说明的顺序可以不止一种,如:可以先写人物,次写鱼竿,再写井,后写鱼桶。

看图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练习,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谋篇布局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我们应当认真训练,以期提高语文应用水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