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是一本由吴祥辉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读后感(一):高效的现代教育体系对一些另类学生来说是不人道的

看了序,还以为是郑渊洁家教故事的台版,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确实,全书平淡如水,看了估计和没看一个样,但里面有那么1,2个亮点,所以还是忍不住想评论一下。

1, 儿子希望老爸去学校大骂老师这一段,无论是小朋友,爸爸,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很值得玩味

2, 老爸告诉儿子学高尔夫要坚持,也很值得借鉴一下。

高效的现代教育体系对一些另类学生来说是不人道的,但身为普通人,这是无解的,只有慢慢适应,以最小的痛苦代价换来一生的平安。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读后感(二):先有坏老师还是先有坏学生?!

这是一个跟“教育问题”死磕的家庭,老爸——吴祥辉,七十年代以《拒绝联考的小子》一书轰动全台,大大地冲击了台湾教育体制,如今,昔日的叛逆小子亦为人父,却依然对教育深感疑惑和苦闷。他该拿被学校贴上“变坏”标签的儿子——吴培正怎么办呢?!

首先,培正是如何“变坏”的?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表现都是一等一,各科成绩大满贯。有十七张校长发的奖状。像“整体表现优异”、“拾金不昧”、“数学科期中评量表现优异”、“数学科期末评量表现优异”等等。还有红包装着的奖学金五袋。他“玩”心很重。每天快快乐乐去上学,超级爱笑,还弹得一手钢琴……可是突然之间……?!

培正“变坏”的过程让人揪心,他说:“同学不乖,叫去屋顶罚晒太阳。不必上课,一次一小时。连下课时间。”

“发考卷边走边叫同学名字,同学要马上站到他前面。成绩好的,他把考卷给他。成绩差的,他就不给。直接把考卷扔在地上。叫学生自己捡。”

“还有更过分的,我们教室在三楼,他会走到走廊,把考卷或联络簿丢到一楼。发完考卷或联络簿,他才说:没有发到的,自己到楼下捡。”

“全班太吵,被罚跪着考试。有家长向学校反应,老师知道后,对全班说:‘是你们自己要跪着写的。我又没叫你们跪,你们怎么怪到老师头上?’”

他说的是五年级的男性班导师。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他是个敢做不敢当、会撒谎、喜欢侮辱学生的老师。”

非常明显地,他的功课一落千丈,朋友激增。敢呛老师的,被老师憎厌的同学都成为他的“好朋友”。他们那伙孩子如此称呼自己的班导师:“屁”一个。“那个屁啊!”

培正似乎还没有“坚持价值”的想法。但他基于“义愤”,却是真的。接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才让愤怒脱缰而出。冲突不断升级,再后来,只能转学,因为老师不断的惩罚已令培正的荣誉感完全丧失,内心充满伤疤。

“我鼓励你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我会帮助你。你想知道学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说给你听。”十四岁的少年这样告诉他的作家父亲,“让那些没有信心、不快乐的小孩知道,有个作家在关心他们。对他们会是很大的鼓励。”

于是,就有了《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这本书。父亲开始新的思考,并动笔写下这样的段落:老师是成年人,为什么没有能力承受一个孩子“顶撞”?老师为什么会被“顶撞”?老师的言教或身教,不是用来磨练孩子的“忍耐程度”。老师必须忍耐孩子的不成熟,孩子却没有忍受老师的义务。更根本地说,教育者和受教者是对等的合作角色。当学生“顶撞老师”要被记过,老师“侮辱学生”又该受什么处分?“顶撞”这个封建词,早该被从校园中揪出来“处死”。

该怎么让“变坏”的培正“变好”?

痛定思痛之后,父亲决定实施自己的因材施教理论,当发现儿子有打高尔夫的天份时,父子二人便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天的 “高尔夫球之旅”,五万颗球,往返一万公里,是肉体磨砺,更是“心灵整形”。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完整记录下培正由好变“坏”又变好的点点滴滴,同时也道出了扭曲的升学主义一元思想,是如何扼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青少年的。其实受害的又何止孩子,校长、老师、父母的疑惑和苦闷,同样深切而普遍,教育之殇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先有坏老师还是先有坏学生?!这个问题要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简单的多。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读后感(三):我不是孟母,你也不是手表的机芯

关于《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这本书,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阅读的感受,那就是平淡无奇。嗳嗳嗳,都给我闭嘴,不要忙着走,看什么看,那位家长,就是说你……这就是我先要说你们这些家长的第一个问题,急什么急,平淡无奇就像墨守成规一样,本身并无斥责之意,一听“平淡无奇”四个字,顿觉老师说的其实就是“这书不值得一看”,这就是你们的臆测。

其实正如年前吵的热火朝天的《好老师不如好妈妈》一样,没有看到那本书以前,身为教师我就知道,这绝对是出版方的一个噱头,加上对尹建莉的科班出身的根底了解,不论这个鬼标题是作者自己的意思还是编辑欠揍,内容不会跑偏我很有把握。而这本《我是被老师教坏的》如果说我在一开始有点不开心,则是因为三联引进的这本书其实原先还有个副标题“我最感谢的一所学校”,虽然印在封面上是比“我是被老师教坏的”八个字小一号,但绝对不会像香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你压根瞄不见。所以嘛,三联的封面设计还是有点噱头的,好吧,聊胜于无,只要不在内容上移花接木我就没什么意见。

吴祥辉先生对于不搞教育的人固然是无名之辈,对于占着个教育坑混饭吃的人来说不知道也不算什么,但对于我等,吴先生大名虽非如雷贯耳,也绝不亚于当年即痛斥“中国的教育就是穿着棉袄洗澡”的韩寒。何况早在三十多年前,联考制度对台湾人思想束缚比大陆的高考更广泛更深重的情况下的那本《拒绝联考的小子》,能够在十年后再次由远流出版社再版,可见在台湾本土,这个拒绝对人们来说已从离经叛道成为一种“理应被尊重的选择”,甚而“本应存在的生存方式之一”。不必扯上同袍同胞的关系,任何一个地区,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观念的进步,都应当赞扬,因为思想这样最为顽固守旧拒绝变通的东西能够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其他规则的撼动都只不过是或迟或早的事儿。

之所以说对吴祥辉的这本书可用“平淡无奇”四字形容阅读感受,其一是开头就明说的翻开之前就笃定这书并不是真说孩子是被老师教坏的。作为三十多年前就意识到“一把尺量所有孩子是愚蠢的行为”的人,倘若当年真这么认为,可以用阅历尚浅解释,但如今还是这样,以我对台湾主流审查制度的了解,莫说08年的元神与今年的三联,时间越往后,此书能出版的可能性只会越小。原因之二则是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吴先生所持的教育理念,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板块,他自身的对教育的弊病的阐释,对期望的教育的描绘,始终没有超越我所有的构想。这并不是值得我骄傲的事,作为自幼便将从教立为自身职业理想的我而言,起步既早,又经过系统的学习,比及一位五旬家长的对教育的感悟倘有不及,反而才是该被谴责的。所以,比照绝大多数的家长甚至同行,吴先生这本书,绝非可无之物。

行文至此,还不说说具体内容,我前面的包袱就会变成招人嫌的懒婆娘裹脚布。谨讲两个故事拔高一下我阅读感受的档次(有话不好好说偏要异化“微言大义”真乃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学中文的我今天要高贵冷艳一番,来一把领导范的装逼)

第一个故事叫做孟母三迁(故事内容省略……众:尼玛)

第二个故事叫做一吨钢的命运,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的:一吨铁马蹄铁只能获得数百美元,做成罐头容器所获则能达到近千元,如果做成手表的机芯则价值数百万美元……哦,孩子们你们这样听我说的时候觉得真是“好平淡无奇啊”,这是十几年前不知道刊在《读者》或《译林》还是《青年文摘》上的文了,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孩子才会明白当年那种东西的危险——慷慨激昂,自己不长脑子的一读就会觉得是人间至理感激涕零,如今你看当年读过这种励志鸡汤的人有几个人真的能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身与社会就知道这玩意的危害了,而时至今日,类似的煽动仍然充斥我们的大脑,例如我就在同班同学的腾讯博客上看到这种:有这样一群人,当你打开电视时,他们占据黄金时间,当你打开报纸,头版上是他们,当你打开啥啥啥(总而言之丫们无所不在,尤其是你深深的脑海里)……而你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这群人的一个(艾玛好感动,居然没有教唆要你一个人代替这一群人,我是不是该送锦旗感谢写这段话的人在励志的同时不忘不应该反人类反社会,好仁慈好人道!!!)

吴祥辉的这本书与我讲的这两个故事(孟母三迁也在书中被引用了)都是讲给我们大陆这边的人听的,因为,在海峡的彼岸,吴祥辉并不是一个人,与他站在一起的还有很多已经醒悟并作出实际抵抗行动的父母们,还有不愁生源的两所坚持人本育人的中学。他们的存在,证明了某些真正好的存在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愈发壮大的教育进步。而在此地,有两重令我们不忍直视的悲哀与羞辱,一是父母不与孩子们站在一起;二是父母自愿成为高考这根指挥棒一端的鞭子,狠狠的抽打在孩子的身体与心灵上。若说教育本应是建立信任的过程,前者无疑坐实了大陆父母的罪行,而后者则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在大陆,异化的何止这一种,然而,这种异化最令良知未泯思想尚存的一小撮人心惊胆战,因为唯有人性的异化会导致毁灭。

在本书的主人公,吴祥辉的儿子培正被“正常的学校”退学后,被视为台湾教育界的“娜拉”的吴先生选择的不再是当年的摔门出走,这也是本书值得一读的原因所在,他陪着孩子思考问题,而非简单的让孩子学当年的自己拒绝联考。通过鼓励孩子学习高尔夫球这根线索,我看到的吴先生,无愧于这三十余年的成长,他不像很多拒绝妥协的学子一样最后让自己仅仅沦为拒绝与罪恶制度妥协的牺牲品,他不仅分析出了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在发现这种罪恶后他还无愧于作为一个父亲的应尽的责任,在儿子成为杰出的高尔夫球手后,与妻子一道毫无自认为“分外尊重儿子的选择”而是觉得理应帮助儿子成就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发师”。我想说的是:吴祥辉这样的人,才应该是我们要成为的人!

刊于2013.4.20 《新商报》 ,有修改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读后感(四):父子两代皆叛逆,台湾韩寒教子方

之所以会看《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这本书是因为看简介上说这个小孩1-4年级都是品学兼优,门门功课都是A,证书和奖状加起来能有二十多张,还会弹琴。性格也乐观开朗,随时都笑咪咪地。结果5年级以后笑容就不见了,成绩也一落千丈。

个么这就有点让人恐慌了。养个好孩子不容易,你天天累死累活地施肥浇水,眼看花都开一半了,biu,莫名其妙就焉了。火不火大?气不气愤?别人的失败案例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叫我们晓得,是因为虫蛀了,还是霜打了。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这本书的作者叫吴祥辉,早年经历可以说和韩寒一样一样一样的,所以介绍说他是台湾韩寒。实际上这家伙年纪可以做韩寒的爸爸了,韩寒应该庆幸没被叫做大陆吴祥辉。和韩寒一样,他就读于台湾排名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平时最爱看“闲书”,人家复习他看书。按理说语文成绩应该会很好,语文课上常常大出风头,许多课文都能当堂背出来。但成绩却piapia打脸,人家能考到100分,他只能考80分。理由还很充分,他花2小时复习可以考80分,别人花20小时复习才考100分,性价比太低。多出来的时间情愿去看闲书。

到了高考(台湾叫联考),他又和韩寒一样,拒不参加。根据台湾兵役法规定必须入伍去做大头兵。他就在部队里写了一本书叫《拒绝联考的小子》,从此成为畅销书作家。

说回他儿子,他的三儿子吴培正就是前面说的那个4年级以前五道杠,4年级以后顶撞老师,成绩稀烂的小孩。这孩子在五年级时换了个男班主任,老师会让“不乖”的同学去屋顶上顶着太阳罚站。更过分的是,发考卷的时候,成绩好的,交到手上,成绩差的,扔到地上。这种老师,一般孩子碰到,只能敢怒不敢言,做做噩梦,扎扎小人就过去了。吴培正不一样,他直接为同学鸣不平,多次怒怼老师。于是经常在学校里“享受”特殊待遇,成绩也就每况愈下。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受了不公平待遇后,被环境改变,收敛锋芒,压抑本性。还有一种人,不管外界再怎么压,棱角都不会磨平。说得这么高大上,一个字概括就是“倔”。“倔驴”们要么被环境打压的很惨,要么反而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坚持,获得一般人做不到的成功。

眼看儿子越走越偏,老师校长都觉得这孩子没救了,当爸爸的却不可以轻易放弃。吴祥辉动了脑筋让培正去学打高尔夫。这倒不失为一手妙招。学习上已经跌停板,跌无可跌了,自信心一再地受到打压,换一种环境,换一样东西去学,反而能挽救孩子深深地受挫感。

教高尔夫的教练人非常nice,对待吴培正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外国孔子亚里士多德同志曾经曰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相却是,“只有爱吾师,吾才会爱真理。”学生时代常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某个老师风趣幽默,会激励人,就爱上一门学科。也会因为某个老师不公正或赤果果的鄙视而变得讨厌一门学科。无论如何,不喜欢某位老师,是百分之九十九学不好那门课的。亦君至今记得高一化学老头,为人非常boring,讲话好像含着一只鸡蛋。导致我们班化学全班都不及格,而隔壁班考80分的有十几个!

在打高尔夫上重拾了自信,吴培正慢慢地变回体贴,乖巧的儿子。可以心平气和地和爸爸聊天,也会在母亲节给妈妈洗脚。高尔夫也越打越顺,感觉在往成为台湾的老虎伍兹路上一去不返了!

如果没看序,这大概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小说、电影的发展都是叛逆小子得到救赎,成为了世界冠军什么的。可惜序里面吴培正的自述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初中毕业又坚持打了一年高尔夫的他,已经打进了7字头(高尔夫专用术语,反正是很牛逼的意思),却在成人高尔夫排名赛里失利。自己觉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妈妈还在劝说他继续打球。爸爸却同意他出去自谋生路。他当过餐厅服务员,却因为被陷害而炒了鱿鱼。又跟着一群混混,天天熬夜胡混搞得身体每况愈下。最后打电话给妈妈,得到了妈妈的接纳。回家跟着父亲好好做事。

这才是生活,没有小说电影的牛逼。这本书敢放进这个序也着实让人佩服。想象一下夸孩子初中学习如何如何好的教育书,冒出一个该生考大学失利的消息吧,蜜汁尴尬-.-

这本书告诉我们:

第一、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是需要时刻关注的,遇到王八蛋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

第二、浪子回头不是金不换,而是要更加倍地去呵护,不能因为他回头了就松口气。

第三、妈妈还是要比爸爸靠谱,哪怕当爹的把教育经总结出来写成书,也不如妈妈一句话:“这是你的家,你随时回来,妈给你煲汤喝。”

无条件接纳万岁!The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