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下一代的竞争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下一代的竞争力》经典读后感有感

《下一代的竞争力》是一本由蒋佩蓉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一):还不错

因为我很少读过教育类型的书,作者又是麻省理工的中国总面试官,所以我以为会有很多让我受教颇深的内容~~虽然书的内容低于我的预期,不过作者的有些观点还是很有用很重要很发人深省的,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你正是随大众一样的教育着你的孩子,那很有必要看一看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综合教育加上孩子的天性。当然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刻分析,自认为教育孩子最最重要的其实是家长的综合高素质,加上拥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家长的视野宽广了,孩子的成长和选择的范围才会宽广。才会更快的找到方向。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二):孩子成长与拔苗助长的探讨

总觉得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所以使得孩子们从小压力就很大,我一直都觉得3岁是个撒尿和泥的年纪,应该无忧无虑应该天真活泼,但在孩子3岁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这种温馨画面。幼儿园成为孩子不爱去的地方,因为从3岁这个幼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各种测评,连跑个步都要用秒表计算,每周老师都规定家长要帮孩子复习功课,包括几首儿歌,几个单词,等。孩子在第一次走不过平衡木的时候大哭,让我这个做妈妈的十分揪心。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孩子贪玩不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帮他请了假,在孩子不肯背单词的时候我帮他挡了老师的问询。我只是希望孩子是开心的自由的身心健康的。

所以每次看作者的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鼓励,让我觉得我对孩子的坚持是正确的。就像作者强调的:那些只凭一纸高分的高智商申请者,往往被麻省拒之门外——美国顶尖级大学所看重的,不只是聪明的大脑,更重要的是整体健全的人,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情商的人。只有4Q(智商、情商、道德商、挫折商)健全的孩子,才有绝对的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作者完全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西方的教育,探讨了未来人才的标准,从而介绍了国际性人才要如何去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让孩子去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很多的沟通模式,特别是亲子共享的时间从而影响孩子,这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实操性又很强,让人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三):竞争力是这样培养的

看这本书,我想起易中天关于教子的一句话,意思是成人比成龙重要。身为麻省理工中国总面试官的蒋佩蓉,对三个儿子的教育贯彻的正是望子成人。在书中,我没有看到她炫耀三个孩子是什么什么“神童”或者“精英”,可以看到她如何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并引导。大儿子凯文,数学非常好,还喜欢网球,但对写作最有激情,当写作与前两项爱好发生矛盾时,小家伙决定选择写作,虽然有悖蒋佩蓉的期望,可她还是支持了孩子。老二,凯文却讨厌写作,为了帮助孩子多喜欢点写作,他为孩子报了个写作喜剧班。不料孩子热烈地爱上喜剧,考虑将来做名喜剧演员。这自然与母亲的愿望差之千里,可她经过考虑后也选择了支持孩子。老三索性爱上舞蹈,从未想过自己的男孩会跟舞蹈结缘的她,也没有反对,还跟小家伙一起去上街舞班。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家长常常忘点这句话,总把自己的愿望加给孩子,而且还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有几位家长能够发现自家孩子的天赋和兴趣?不多。多数家长的空间已经被陪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所塞满,哪还留得出空间来观察思考孩子的兴趣所在。即便知道,若与自己望子成龙的愿望相违背,那也非逼孩子服从自己。蒋佩蓉讲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她在北京的邻居小孩跟自己儿子很玩得来,但这孩子周末被爸爸押去补习英语。蒋佩蓉叹道,其实俩孩子一起玩时都用标准的美式英语交谈,远比小男孩的英语补习班效果好。真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你若因此以为蒋佩蓉对中国给予持否定态度就错了,她很客观地将中西教育进行了比较,认为东方式教育有其成功的一面,西方教育也有其失败的一面,若能将两种教育方式和理念综合后,去其不足留其精华就理想了。呵呵,这点比较难。

正因为是麻省理工的一员,蒋佩蓉在书中介绍了很多有关这所名校的价值观,教学活动。这些可以给那些把麻省作为目标的家庭做参考。另一方面,她还在书中介绍了自己家庭的价值观——养育谦卑而又责任心的孩子,为此家庭成员一起做事,一起帮助他人,一起开展活动。想想,作为麻省的中国总面试官,又有三个要培养的蒋佩蓉,都能匀出大量的时间给家庭,那么更平凡的我们为什么总没有时间陪孩子?是真忙还是借口?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四):教育的目的

多年前,当一份志愿书放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茫然。许多专业横在那里,我却下不得笔。那时候我体会到的是一种莫名的悲伤。今天,看到蒋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一书,看到书中那个被问及未来与爱好时一脸紧张的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心猛的痛了一下,恍惚那就是昨天的自己。

从我小时候开始,中国的教育就在走应试教育的路子。学生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在校内参加一些常规活动,真正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所以这样一年一年学下来,学生的眼界越来越狭窄,与社会的脱节程度越来越大。当面临选择专业时,学生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呢?我的选择与我的爱好如何划上等号呢?在这种大脑一片空白之下做出的选择怎么能够正确?之后学生们还会面临学习自己并不是非常热爱的专业,做自己非常不热爱的工作的痛苦。

当我们看到蒋佩蓉女士的几个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建立了远大的理想,并且已经开始为了这个理想而付出巨大努力时,大概都会发出由衷地赞叹吧。其实你反过来想一想,有了蒋佩蓉女士夫妇身体力行的道德、责任感教育,有了非常充分的社会实践,孩子们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正常的。正因为蒋佩蓉女士把对孩子的培养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所以她的孩子们才会有出色的表现。

在这本书中,蒋佩蓉女士和我们分享了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种种能力,以及她对教育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与学习。比如对于孩子的能力,她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学习(工作)的激情、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如何面对挫折与挫败感、如何认识真正的自己、如何乐于付出、建立广泛的社会交往、如何才能具备领导能力……

一个孩子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家长从小的悉心培养,只要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式用得正确,一定会看到最好的回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成功的,并且要给他足够的培养、教育、机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才,可以让学子们在社会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工作当成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那种只会死读书,没有真正能力的“优秀学生”从一走上社会就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这样的孩子自己痛苦,别人看着也会觉得惋惜。所以,想让孩子成功,还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抗压力的好,家长首先眼界要开阔,只要仅仅盯着学习成绩。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五):坚持思索的母亲

与一个志趣相投的人相遇,觉得是世间最美好的缘分,同样与一本好书的相遇,也是可遇而不可得的缘分。有些书,一拿起来就有一种直指你内心需求的力量,让你觉得,遇上它,真是再快乐不过的事情。

蒋佩蓉老师的书,第一本看到的是《佩蓉的妈妈经》,不知有多喜欢,再读这本《下一代的竞争力》,同样是爱不释手。只是这两本书的题目都起得不够鲜亮,尤其第二本倒有一种正襟危坐的感觉,但是书拿在手里,字字句句却都是金玉良言般如丝竹之声,全无枯涩僵硬的教育大道理,而是蒋佩蓉以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成长为例,结合自己思考之精华,写就的教育心得。但是读她的书又有如在读散文,散文中又处处珠矶,不仅赏心悦目,且启迪灵魂,不仅是教子的良言,还是提升自身的修养的优秀作品。

《下一代的竞争力》顾名思义,着眼于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从创造力、合作精神、学会安排时间、认识自己、品格品质等多方面谈起,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他的未来发展良好与否,不光是取决于他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是各种综合素质,孩子能否生存,并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都是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以为,我们中国很多父母,在教育方面,的确还做得不够好,一是我们从小的教育属于一种教条主义,我们自身就不曾得到这方面的启示,另一方面我们在社会上浸淫得久了,也不太善于用正常的思维来思考一些事情,诸如人的品质等,导致我们在给孩子灌输各种理念时,总是带着自己习惯了的思考方式。但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孩子,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有些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的思考是病态的,但是我们难以同它割舍,也怕这种过于正常的教育,会误导了孩子,会让他在社会上变得更加茫然。但是读书是我们时常从偏离的轨道上回归的一个好的办法,让我们从他人的成功中分析人生,思索人生,并总结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同样的一个道理,有的人会越讲越明白,有的人会让人越讲越困惑,这可能与思索的深浅有关,也可能与人的写作能力有关。在读蒋佩蓉的书时,你会不时地感觉到,读她的书,眼前如有一道光,很多事,你想是那么个道理,可是她一讲,却更清晰。

蒋佩蓉指出很多父母不尽父母的责任,到孩子出问题时,又指望社会去拯救,其实最好的教育体制就是父母自己,而很多父母却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在书中,她用三个孩子成长中的故事来对比国内外教育的优劣,她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中国教育打基础是重要的,但国外教育培养的好奇感、发现精神和激情也很重要,所以教育要各取其长。

佩蓉是一个很会教育的妈妈,同时她丰富的社会经验也可以让她的视野更开阔,看问题更全面。她不仅注重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也懂得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认识自我,不惧挫折,而一个丰富的人,还要懂得谦卑,在家的影响力下,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等等。所以她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因为她不会只关注孩子获得的成果,她更关注的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否快活地生存下去。所以她说,做父母是崇高的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