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沙子的新材料作文

关于沙子的新材料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沙子的新材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沙子的自述

发件人:皱眉

我是一粒沙子。

一粒不被人看得起的沙子。

苟活在大海边上,几十年或几百年,我也记不清了。

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时间,也没有人教会我时间的概念。

因为我只是一粒沙子

渺小而又卑微。

把阳光当成棉被,把海风当做氧气。

在那数以亿记的沙滩里

我和它们一样

都只是粒沙子。

可能在别人眼里我是一粒快乐的沙子

每天自由自在的享受着阳光和大海的洗礼。

然而并没有人知道,

其实我讨厌大海。

海水,海风和海浪

好奇心过胜的人类会将冲浪做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而他们一定没有想到

每一次海浪的冲击带给我的都只有刺骨的冰冷和疼痛

海风也一点都不慈祥。

在它无情的怀抱里,就好像置身于冰窖中

寒冷,绝望。

但偶尔还是会有人捧起我,夸我的身体晶莹美丽

却从未有人想要将我带走

只是一次次的将我扬起,摔落,再扬起。

疼痛就像是会爬行的虫子般一点点的侵蚀着我的身体

我却无法呼唤。

我只是一粒沙子。

一生最失败的事就是我只是一粒沙子。

无法言行,没有四肢

而每一个中国人最欢天喜庆的节日

都象征着我噩梦的开始。

那些喜欢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类

赤裸双足以随意践踏我们为乐趣消遣放松

甚至还会有缺乏教养的小孩在我身上浇灌滚烫而又散发着臭味的不明液体。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但一定很肮脏。

即便有时候我被烈日晒得通红也不会有人心疼的为我撑伞

她们只会厌恶的逃离我嫌我硌脚

但没有人会一直不幸

我也一样

有时候海风也会大发慈悲带我去旅行

把我席卷到大街上,水沟里,草坪中。

第一次脱离海滩的兴奋侵袭全身

我贪婪的吸取着人类的气息,在树下乘凉,在水里泡澡。

享受着旅行带来的愉悦。

然而这种奢侈十分短暂。

大概是我真的太渺小了

一次次被踩在脚下

一步步或轻或重。

有时候他们走得太快了,我被甩在地上又被另一个人踩起。

就像奥运会上的火炬传递,又好像一个无限的死循环。

在鞋底度过年复年的黑暗生活

l饥寒交迫。

我开始有些想念我的伙伴们了,还有那片曾经令我厌恶的海滩。

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发现我已经不见了。

因为我是那么的渺小。

人类可能偶尔会同情我的遭遇

鞋底的厄运并没有持续

我被粗暴的蹭到了水泥地上随着人类的步伐一点点的移动。

就当是第二次旅行吧。

尽管我总是因为担心再次被踩在鞋底而整日担惊受怕。

也不知道旅行了多久。

我曾看着树木从枯萎落叶到长出嫩芽。

也曾看着人类从出生牙牙学语到口齿不清后死亡。

我的生命是无限的而我讨厌无限。

没有人会陪我,也没有人跟我说话。

那是一种叫寂寞的煎熬。

我被踢到了公园里。

好多漂亮的鲜花和野草。

还有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在动手比划

有些小孩会淘气的把我捏在手里无尽的蹂躏然后在大人的呵斥下将我丢弃。

阴天的时候大雨会把我整个淹没

晴天的时候太阳会将我灼成重伤

告诉你一个很大的秘密

其实我明白疼痛的感觉

虽然我只是一粒沙子。

我看到有些人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工作,也看到有些人悠闲自在喝下午茶。

还有些小孩在和家长吵架说不想要妈妈。

妈妈。好陌生的词。

我没有妈妈好像天生就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没有人会为我怀胎十月,也没有人会哺育我长大。

多羡慕那些有妈妈的小孩啊可是他们好像并不会为自己有妈妈而感到骄傲。

人类果然是愚蠢的。

而我却永远无法成为人类

就好像我不明白什么是死亡。

在我的认知里死亡就是睡一个永远不会醒的觉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我看到了人类因为朋友或家属的死亡而哭泣吵闹甚至是发疯。

原来死亡这么可怕。

偶尔会在看到人类的烦忧苦闷后庆幸自己只是粒沙子。

幸或者不幸

上天注定我只能是粒沙子

没有名字也没有故事。

无论我去过多少国家到过多少海滩看到过多少人类的喜怒哀乐

我也只是粒沙子。

没有人会发现会珍惜会陪我说话。

可能会有人发现了我的价值把我涂上颜色做成美丽的沙瓶。

也可能会有人脑洞大开把我做成沙漏计算时间。

但从未有人夸奖过我。

因为那一切的功劳都将属于自私的人类。

我能有什么办法与他们做抗争。

我只是一粒沙子。

一粒被人习以为常的沙子。

第二篇

有时候让你疲惫的 作文投稿

发件人:麻木``

有时候让你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脚底的沙子

你在孤独的路上独自行走,你有远大的目标,你有信心去完成它。

你有一双漂亮的鞋子,你有的这双舒适且耐用,你很开心,很满足,穿上鞋子,你已经上路了。

你在道路上行走,阳光穿过雨露,你穿过脚下的路。路边有风景,那真是美极了。

远处的高山一点点近了,可是你的鞋底磨破了。可你并没有在意,你想着,我要登上那座山,那里多美啊。

路上铺着细沙,你的鞋碾过他们,你觉得每踩一步梦想就近一点,殊不知脚底的细沙一点点多起来。

你觉得累了,你想是那山太远了吗?是啊,他真的太远了,以至于你只能看到山。

你能感觉到脚底发痛,口唇干燥,可是你觉得你有远大目标,你不会在意这些事。

终于鞋子破了,你走不了了,你感觉那目标让你疲惫,却不知道真正让你疲惫的是沙子。

第三篇

有人常问我沙砾的梦想,

我的回答总会匪夷所思,

我梦想:沙砾也一定会变成钻石!

我坚信:只要沙砾用自己的汗水

铺盖一条艰辛的大道,那一定是通往成功的!

瞧,那些沙画家手中的沙砾,

竟然可以与一幅精美绝伦的画相媲美。

这样,沙砾的梦想就早已实现了。

不过,前提是必须只有那些敢于奋斗

肯于吃苦的沙砾。

第四篇

在海滩边上,有许多的沙子。它们每天要么被海浪冲击着,有些沙子被冲到大海里去了,要么被在海滩上散步或是游玩的人踩踏,它们大都数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但是,其中有一粒沙子,它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于是,它有了自己的梦想,它想离开这个地方。它和旁边的同伴说:“我的朋友,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想离开这儿,你们想跟我一起去吗?”旁边的沙子说:“你做梦去吧!就凭你,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我们只不过是一粒普通的沙子而已。”那粒沙子却不这么认为,它毅然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实现它自己的梦想。

忽然,有一天,它也被冲到了海里。它心想:我总算是离开那儿了。它就这样一直往下沉,突然,它掉进了一个黑洞里。它挣扎着,想要出来,可是它已经出不来了。原来,这个黑洞正是海贝的壳里,说来也真巧,海贝刚刚张开嘴巴打个哈欠,这粒沙子就掉了进去。海贝说:“听说你想改变你的命运。”沙子说:“是的,可是,你把我关在这里,我怎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海贝说:“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梦想,你只要乖乖的在我这里待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粒普通的沙子了,而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了,你的光芒会被人们认可。”“真的吗?”沙子半信半疑的问道。“当然,只不过你得忍受这样的黑暗和寂寞。”海贝说。沙子又说:“只要我能万丈光芒,什么苦我都愿意。”

若干年后,海贝被人捞起来,人们打开一看,呀!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沙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第五篇

很久很久以前,在寂静的海底躺着两粒砂。他们相距两尺。一粒砂爱上了另外一粒。他凝视着两尺开外的意中砂,平安幸福地过了好多年。水下风平浪静,砂粒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他知道有自己爱的砂可以让自己凝视,不用管水面上的台榭焦土,沧海桑田。

沙滩上现出恐龙的脚印。潮水涌来,脚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与海底的砂粒无关,但是在这一时刻他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要到自己所爱的砂粒面前对她说爱她。于是砂粒开始了漫长的旅途,他一点一点地滚动,不放过任何一点动力,不管是细如发丝的暗流还是鱼们搅起的微弱旋涡。每当有这种力量是他总是觉得很感谢上苍。

再往后,砂粒终于来到了意中砂的面前。他痴痴地看着自己所爱的砂,想想自己在两亿年间所走过的漫长的两尺,瞬间感到天上地下所有的幸福全部都堆砌到了自己一个身上。两粒砂互相看着,不说什麽。很久。砂粒终於决定要开口了。

正在这时一股水流涌来,巨大的吸力使砂粒漂起来,被吸进了一个洞里。他最后一眼看了看自己漫长的旅程,看了看自己爱着的砂粒,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洞口合上了,顿时一片黑暗。他知道自己被一个蚌捕获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蚌偶尔会张开壳,砂粒还能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时他就看到那另一粒砂也在不远的地方凝视着自己。砂粒知道,世界是美好的。因为在光阴无法侵袭的海底,有另一粒砂在等待着自己。

某个时刻砂粒忽然觉得蚌有一点摇动,不久蚌壳张开了,映入眼帘的是海面,阳光,船和人类,人类用欣喜若狂的眼神望着他,他环视一下自身,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珍珠。这粒珍珠圆润硕大,在人类而言是无价之宝,可是对珍珠的制造者,死去的蚌来说只是一个带了些痛苦的意外。很快珍珠就被镶嵌到了王冠上。已经变成珍珠的砂粒觉得很悲哀,但是并不绝望,因为他知道,另一粒砂在海底,痴痴地然而永远地等待着他。

砂粒在王冠的顶端看着百官朝拜,看着国王老去,看着帝国衰落下去,随後国王终于死去了。王冠被用来陪葬。当王冠被放到棺材里的时候他听着墓穴门被关上,心里想着的是在海底等待自己的另一粒砂。他并不惊慌,因为他有的是时间。他为了两尺距离整整旅行了两亿年。

黑暗的墓穴并不寂寞,时常有老鼠之类的来和他做伴。他独自呆着,不知道的流逝。后来墓穴被打开了,两个盗墓者偷走了王冠,还有王冠上的珍珠。很不幸,他们在一条河边为了这粒最大的珍珠开始相互斗殴,双双死亡,珍珠掉到了河边。珍珠中的砂粒燃起了一辈子从未有过的希望,他知道世界上的很多河水最终都要流到海里。等雨季来临,他就可以随着河水流下,到海里去寻找她。也许要经过无穷岁月才能达到最初的地方,可是有什么关系呢?他知道另一粒砂一定会在海底做永远的等待,望穿秋水。

很快雨季来了,可是来临的不是暴涨的河水而是泥石流。珍珠和珍珠之中的砂粒一同被埋到了浅浅的地下。砂粒非常失望,可是他知道自己还有机会,因为陆地也是运动的,而且比自己快得多。

又是一个漫长。珍珠层已经被剥离得没有了,砂粒又露出了自己的本色,他觉得很干净,自己可以一尘不染地去见另一粒砂了。

上面传来沉重的隆隆声,这是一个工矿,砂粒和其他石头、泥土等一起被扔到了一个酷热的罐子里。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做成安装在发射架上的火箭。这时砂粒才觉得有些惊慌,他问身边的同伴: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要飞向宇宙,向其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传达地球人类的信息。其他沙子骄傲地回答:不是每个分子都有这样的机会的。正在这时火箭发射了。

砂粒看着越来越远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美丽而脆弱。他忽然间明白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回到大海,回到没有任何诺言就在海底无尽等待自己的那一粒砂面前了。现在他是一粒飞上了茫茫宇宙的砂粒,是一个星球向宇宙所做的标记。可是比起这一切来他宁愿在海底做一粒砂,哪怕在自己所爱的砂粒身边呆上一个小时,就灰飞烟灭。仅仅是为了两粒砂之间可怜简单的爱情。

宇宙空间之中传出一粒砂的哭声,飘荡着良久不绝!!!

第六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每人仅给予他们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报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有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是的,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

请以“拥有感恩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

[思路点拨]中国人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①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②感谢社会的养育之恩③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④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⑤感谢陌生人的接济之恩⑥感谢对手的激励之恩……;“感恩”的形式是多样的:①一种真诚的记念②一个温馨的微笑③一句感激的话语④一份感谢的信件⑤一次虔诚的报答⑥一滴温热的泪水

参考拟题:①饮水不忘思源②滴水之恩,涌[文章来源于 ]泉相报③拥有感恩,品味幸福④别忘了说声谢谢⑤世界因感恩而精彩⑥用心滋养感恩之花

[优秀范文]

母亲讲的三个故事

王令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大都仿佛远行列车上的乘客渐行渐远,但有三个故事却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它们曾是那样深刻地告诉我一个道理:知恩图报。

(一)深海中的鱼

传说在广阔的深海里有一种鱼,雌鱼产仔后,眼睛会失明,不能再去寻找食物。在这期间如果没有食物,雌鱼就会饿死。为了母亲不致饿死,那些刚出生的小鱼,就成群结队地游到母亲的嘴里,心甘情愿地让母亲吃掉自己。其实,它们何偿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养自己的母亲?可是,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一个月后,母亲终于复明了。

(二)老鼠和大象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头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墙,它粗壮的四肢像四根木桩。有一天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只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求救。大象疑惑地说:“你怎么会掉到陷阱里?”“一只野猫追我,一不小心就掉进来了!”老鼠沮丧的回答。“好吧。”好心的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陷阱,老鼠顺利地爬了上来。“我要报答你!”站在大象的脚边,老鼠大声说。大象哈哈大笑着走了。有一天,大象被猎人网住了,第二就会被运走,它伤心极了。那只老鼠听说后,集合一群伙伴不停地啃网绳,终于在天亮之前救出了大象。

(三)书生和蚂蚁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书生和几位同乡进京应试。在一座破庙里歇息并拿出干粮来吃。正吃着,书生发现他的馒头上有一只小蚂蚁,他轻轻地把它捏下来。同伴们都喊:“捏死它,偷吃我们的干粮!”书生摇了摇头,轻轻地把它放在地上,对它说:“去吧,可怜的小蚂蚁!”蚂蚁停留了片刻,飞快地爬走了。考完后,书生突然想起,“主人”的“主”字少写了一点,成了“王人”,气得捶胸顿足,直呼今年无望矣。但榜发下来,这位书生却高居榜首。原来小蚂蚁知道这件事后趴在了试卷上,主考官没看出来。

我常常想起这三个故事,也常常想起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孩子呀,做人要知恩图报。我崇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高尚,我敬佩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意。也许以后的人生路我会走得坎坎坷坷,但无论身处何境,都不会放弃一种美德——知恩图报。

[点评]文章开头用精炼的文字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并紧扣材料提出了观点:知恩图报。主体部分没有采用传统的“承、转”之法,而是从容不迫的讲述三个“知恩图报”的小故事,在饶有趣味的叙写中阐明自己的观点,颇有诸子散文借寓言讲道理的遗风。结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内涵,使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深刻。

第七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告知我们“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徵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例文】

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表现”的心理测验

于淼

(本测验系研究院调查个人经历所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每小题共三个小项,选A5分,选B3分,选C1分,根据积分选择类型。)

请开始答题:

1.如果你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碰上了脑袋,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你会怎么办?

A.像牛顿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B.把苹果问题研究一下,若再遭别人讥笑,[文章来源于 ]就放弃。

C.如果有人嘲笑,就把“苹果”问题抛之脑后。

2.如果你是一只八哥,当你在阳雀与夜莺面前唱歌时,遭到别人的不解,你会继续选择“表现”自己吗?

A.当然会,我唱故我在,我可不管别人怎么想。

B.在阳雀面前不唱,在夜莺面前唱,不让别人这么想。

C.既然如此,我不唱,别人就没意见了。

3.如果你是一位曾经触及过法律的歌星,你还会重新登上舞台吗?

A.会,我爱唱歌,不因外人而改变。

B.看反应吧!如果人们不认同我,就不唱。

C.不唱,全国12亿人口的唾沫能把我淹死。

4.你一直认为自己穿紫色的衣服很漂亮,但好朋友说这个颜色过时了,怎么办?

A.继续穿,衣服是我的,感受也一样。

B.那我先穿着,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就换掉。

C.赶紧换,好朋友的话最客观。

5.当你的男朋友只受到你一个人的赞扬,而众亲友都反对时,请选择:

A.男朋友是我一个人的,多管闲事。

B.综合大家意见定夺。

C.分手,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结果:

5分-10分:你生活在别人的天空下,没有主见,过于依赖别人,如果没有帮助你怎么办?

10分-20分:你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你能够恰当地使自己得到帮助,很适合以后的生存。

20分-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但过于沉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

帮助:

本题设置较为客观,能从侧面反映出生活中的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望读者认真选择,并向他人推荐。

[点评]文章形式新颖,巧用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表现”的心理测验来叙说二者关系。语言幽默生动,篇末总结全面:5分-10分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迷失了自我;10分-20分者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20分-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作者于轻松诙谐之中道出了深刻的哲理,令人耳目一新。

第八篇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第九篇

作文可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历来是各校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现在还对作文进行了改革,出现了新材料作文。它虽然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审题的难度。很多考生反映不知如何去审题,总觉得什么都可以写,却抓不准最佳立意。可见,作文的改革是影响高考最大的一块。

新材料作文其实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新材料作文的缺陷。它们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脉相承的。掌握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实把握新材料作文并不难,方法是相通的,正所谓“一通百通”。

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整体把握,抓住材料重点

不少考生的作文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往往就在于他们过多纠缠于材料的一词一句,细枝末节,没有全局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就是必然的了。要写好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去分析材料写了什么,有什么结果或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注意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抓住材料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认真推敲,这样才能找出材料的最佳立意。

(2)抓准角度,强化思维训练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意味着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立论的角度多了,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多个角度确定好最佳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也可大胆抛弃第一感受,因为大家的第一感受往往都是相同的,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并且从改卷老师的角度看,每天要改上百篇文章,如果能让他们眼前一亮,往往就能获得较高的印象分,在同类文中脱颖而出。

另外,最好引用材料中和自己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假设,这样立论就抓住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的要求。观点有出处,有根据,言之有理,就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

(3)精选材料,强化审题训练

练习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典型性,例如选择寓言类、神话类、诗歌类、古文类等,找出它们的个性和共性,让自己对常见题型心中有数,知道如何去准确审题,找准最佳立意,这样也就不会觉得什么都可以写却总抓不准最佳角度了。

第十篇

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一、寓言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语句针对寓言性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隐藏寓意的句子。如下面的作文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在这则寓言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遭到失败。二、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的语句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如下面的材料: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由此,他发明了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可见,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现。”抓住这一句即可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如下面的材料: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这则材料中,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该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四、文学性材料,“抓手”即是体现哲理的语句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与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段。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及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或者在材料中直接揭示哲理,因此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如下面的材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这是一首精粹的现代小诗,其中“你”“别人”这两个形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再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这也是一首十分精巧的哲理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直接揭示了诗歌的哲理。材料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多个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独特的这一个”。所以,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应在吃透材料、找准“抓手”、切“正”切“准”题意上下工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