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庄子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庄子传》是一本由王新民 著著作,海南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1-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传》读后感(一):读完深深的失落感

读的过程,还是比较轻松,尽管时有些生僻字蹦出来考验你的耐心。有的章节,倒是完全沉浸进去。但当抬起头,又陷入深深的失落中。庄周反复强调要放下一切,以求取精神上的自由。各国官宦苦求庄周而不得其解,身居荒陬,心依然在庙堂之上。古人做不到,今人亦做不到。放下物质,可以,但离了物质,如鱼离水,怎么生存?这个问题庄周也不可避免,他拒绝做官,但如何生存?不得不做一小吏,仍然拒绝类似宰相的大官,以为不去做大官,便内心安稳。颇像打了个“擦边球”。

《庄子传》读后感(二):庄生梦蝶

购《庄子传》一本,王新民著。据介绍这个英年早逝的作者在被肺癌夺去生命之前写的,如小说一样很通俗地写了一个爱讲故事和寓言的庄子。。浮躁的现代社会,家里也不是很安宁,断断续续还没看完,家务总做不完,女儿常在一旁聒噪,家人总爱絮絮叨叨,有了一点还算安静的时间,抽空先写下读后感。

初识庄子,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画的《庄子、自然的萧声》,头大身小的漫画人物,引起小学快毕业的我很大的兴趣,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流芳百世的人物,旁边注以精练而掷地有声的文字。贫穷的家庭可买不起这些书,都是从表哥表姐那抽空拿来看一点点,他们要的时候我就必须还给他们。里头有“庄生梦蝶”的内容,好像画了熊和蝴蝶,久远的书了,记不清,等我有时间再买回来回味回味。想起“书非借不能读也”那句话,是不是《送东阳马生序》?有空再翻翻初中学生的语文书。

接着,是一部越剧《劈棺惊梦》,大概是初一年时看的,忍着母亲的唠叨在邻家店外看的吧,情节不是很完整,没太懂,就知道有个古代人叫庄子,妻子死了,他开头还衣冠整齐,后来估计是疯了。情节中灵堂的男童女童纸人会动起来,有点恐怖。求学时期挺喜欢看历史剧的,有时看咿咿呀呀的戏剧也忍着唱戏的啰嗦而看完。

估计那时候国人热衷研究庄子吧?让我也见识了一点他的思想。

后来看到某书上有一段《庄子、逍遥游》,写“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吸风饮露……”,写得华美浪漫,让人神游天外,似乎看到一个绝美神女飘渺云端。再后来知道老庄乃道家代表人物。“鲲鹏展翅九万里”也应是《逍遥游》中的文字。世人评价老庄,认为他们思想相同,但庄子的文学水平远胜老子。以我浅薄所见,文学作品夸张优美的人,有唐朝的李白、英年早逝的李贺,还有就是更早的庄周。

假期,准备网购图书,想找找名人传记,就选了这本。墨绿与白色搭配的封面,简单,看着不晃眼。看时偶尔注以自己所知的庄子名言,心里还是浮躁的,没有很深刻的解读。不过这书本来就写得挺通俗的,适合我这不求甚解的人。

读过,知道有个启蒙庄子、隐居山林的渔父,他的同学、当了宋国宰相的惠施,难民快饿死被他救活并以身相许的妻子颜玉,幼时因他自投罗网而得五时金养活老母和开店、后来投奔他的学生蔺且,还有许多害他、嘲弄他的人,不知是否真人,就当看小说一样认识这个名人吧。

《庄子传》读后感(三):庄子名言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

4.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6.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9.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13.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4.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6.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7.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1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通于一而万事毕。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爱人利物之谓仁。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庄子传》读后感(四):人生百年,可逍遥乎?

人生百年,可逍遥乎?(文 | 栋可一世)

王新民先生28岁弥留之际完成《庄子传》 ,小书薄薄一本却能把庄子的生平和哲学思想有趣有益地叙述表达出来,非常难得。读到此书的朋友应该如我一般感到幸甚,亦为王新民先生的早逝感到惋惜。

人生百年,可逍遥乎?这个命题庄子有答案: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人生逍遥才可游,逍遥是在于放下执妄,遵循自然之道,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当然,现在许多人对这个命题也有答案:有钱,任性!有权,任性!

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动荡、混乱的时代,却又是思想繁荣的时代,后世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在儒墨为显学的时代,庄子自小就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奇怪的小孩。他奇思妙想,才高八斗,却不走寻常之路,不愿把心思放在仕途上,而喜欢逃课,与自然作伴,与梦中蝴蝶相会。他向往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的精神状态,对孔子的仁义道德之说嗤之以鼻,也不与公孙龙做悖论之争。

如果说孔孟思想如中华大地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那庄子的思想就如宇宙中的银河熠熠生辉。因为庄子的“逍遥说”是宇宙式的人生观,人物平等、无己无用,超脱的人生智慧、超功利主义的世界观。这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无用的人生观,而是现世正需要的思想视角。庄子说: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现在的我们都愿做曹商,为了利禄奔波,计较得失,既不注重自身修养,也不知足,往往忘了自己真正的快乐。“极简生活”、“平凡生活”让我们知道生活的本源并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而是热爱生活本身。

庄子的思想我难表一二,需要各位读者自己去感悟。年轻朋友在接触先秦哲学思想的时候往往被文言文吓住,难以深读精读,而王新民的《庄子传》则是非常好的导读之作。建议推荐到青少年必读书目中,这样以小窥大,从浅显有趣的白话文了解到庄子的生平思想,进而激发读者深入研究其著作的热情,诚是一功也。希望有更多地这样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篇幅适宜、有趣有益的介绍先秦七子哲学思想的作品出来,结集出版,善莫大焉。

当然,可能我们不曾系统读过庄子的著作,但我相信以下这些语句或者故事大家可能却很熟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山木》)、“哀莫大于心死”(《田子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作始也简,将毕必巨”(《人间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形若槁木,心若死灰”(《齐物论》)、庄周梦蝶、朝三暮四、庖丁解牛、白驹过隙、螳臂当车等。鲁迅先生在《庄子》的文学地位:晚周诸子,莫能先也。闻一多先生说: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并说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可见庄子的语言、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百姓生活之中。

对于这样一位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希望各位对庄子感兴趣的朋友能在看完这篇书评之后能迫不及待地去翻阅此书,并有所收获。最后个人的一句结束语:人啊,总会有些心结。打开心结的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本书。

《庄子传》读后感(五):个人评分:80.所谓对与不对,并没有明确定义。

书评: 作者28岁英年早逝。这个年纪,并且是在1992年那种网络并不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能写出这么一本庄子传,个人还是很佩服的。

小说式的行文方式,读起来很顺畅。

龟毛地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虚构的情节还是真实的?其实思考这个问题没多大意义,能够获取对自己有影响的东西,读这本书也就有意义了。

小说写得不错。

所谓对与不对,并没有明确定义。个人感觉或许是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做,更可能对。

所谓自己认可的方式,是与个人三观,当下的境遇息息相关的。如果不是被要求两倍的漆园变量,庄周至少那时不会辞官。

人在生活中的选择是为了更趋于自己所追求的。所谓追求的,其实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并没有客观定义,是个人根据经验主观赋予的。

庄周告诉苏玉,得道的好处是不会被物害,那么无聊的得道目的?

如果不得道,死亡危险就在眼前。这又有点信仰绑架的味道了。

庄周的三块圣治、德人有点乌托邦的味道,然而乌托邦并不一定是好的

书评:

本书结构: 以时间为顺序,小说的形式撰写庄子传

这本书讲了什么: 1崇尚本性。圣人不止,大盗不绝。仁为虎狼。无耻者贵,巧言者显。

求学阶段的庄子,渔夫先生对其影响巨大。准备去楚国南方,体验民风。

2坦言自己并非老子的崇拜者,只是喜欢。楚国有人死了庆祝其回归神的怀抱。南方巡游,体会了幸福生活的方式,决定返回中原向中原人传递这种生活方式,

3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无所谓真,无所谓假。儒家之道非人之本性,专为讨人主欢心。无为治国,无为修身。庄周与魏,鲁,赵三国君王的对话。

4作者称老子以女性隐喻,就是为了表达男女交合可达道。为了养家,入士,成为漆园吏。因为更换君主后要求上交双倍的漆,庄周思想再度变化,辞官回家。

5入仕,出仕让庄周感悟到所谓道就是身在尘俗心游天外。孔子五十岁见了老子后改变生活方式,言论则因为与之前不一致未被记录。卑微之躯难以拯救天下,只能修身养性,慢慢感化世人。

庄周学说分三块。圣治,人尽其才,秋毫无犯。

大智若愚

6生活窘迫,借不到粮食。在蔺且的建议下以卖草鞋为生。人生如戏,自由最重要。

7无是无非。七篇文章的由来。

8阐述庄子晚年对身边人,自己死亡的态度。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庄子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 王新民

书中的感兴趣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5-6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80

相关书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