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是一本由(韩)琴娜娜//崔智现|译者:李银姬著作,新世界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感(一):真实与成长

我很想确定一个提纲,然后写一点二点三点。但是后来想想,这样子太累。

是的,就像书中主角那样。

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打磨出来的样本(即使后面的章节,仍然可见这些思想的影子)

这也是国内教育的尴尬。

想我当时也是在大学里遇上了认知失衡,甚至形成了一些心理陋习,看到里面的一些片段,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但是,虽然我毕业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毕竟这样一个从旁观的角度来观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会让你看的更多,更仔细,更深切。

并且,女主的拼搏精神也的确能够作为日常生活的鸡血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感(二):培养自己的品格,发现自己的兴趣

很遗憾,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未有意识的搜寻一下如何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但是现在知道也不晚,因为社会是一个更加有挑战性的大学。

读完琴娜娜这本书,至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普通的哈佛人为了顺利毕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而在这日复一日的淋漓尽致努力中,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二,琴娜娜申请硕士研究生面试时,当面试官问她为什么学医学时,她并未给出满意的答案。结果面试全都失败。敬佩那些名校负责的态度——一个大学培养一个硕士,不会在考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投生于相关行业而录取她,即使往日她很优异。想想中国有多少大学生,研究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那些了解自己的喜欢事物的人早已没了选择的余地,甚至到中年都挣扎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行业里。虽然琴娜娜暂时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毫无疑问,一旦她发现值得自己倾注一生的事业时,便会迸发出常人没有的激情和意志。

我们至少应该学习那种刻苦,当然不要忘了在刻苦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感(三):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在大学里的定位

一直以来 对于标榜“哈佛”“清华”“北大”的书,我总是抱着一般,看看的态度。不能否认其中的确有些不错的书,但是更多的,我看见的是名校的冠名,但,书,并不是我想要的情况。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封面那个简单的感觉。盛夏的下午,书店,长椅,我静静地翻开了这本书。

娜娜是一个韩国小姐,但是她没有就此依赖这个光环生活,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哈佛,那个令人梦寐以求的求学国度。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着她在哈佛一路下来的刻苦学习的历程。其实很多人经历了高考那座独木桥,进入大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之后,往往容易在社团,各种活动之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是哪里。很幸运,在大一的这个暑假,我看到了这本书。书中,娜娜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的目标,从一开始的韩国小姐,到哈佛念书,接着想读医大,知道自己的英语不行,上课听课是问题后,便把课程课后听了一遍又一遍;论文写得不好,便一次次得虚心像同学助教请教;她知道自己不能没有美国本土学生那样对英语运用自如,想要好好完成学业,她必须花比别人很多的时间,因此她在哈佛的4年就不能像别人那样去参加很多很多的社团、聚会,她必须努力地学习……

两天的时间,我将这本书慢慢地看完。我看到的是一个目标明确,有毅力,执着于梦想的女孩在哈佛的奋斗故事。未来的路,每个人走的都不一样,我们没有必要以谁为目标来模仿别人走过的路,但是,我们在自己闯荡的时候,得学会,让自己时刻持有目标,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肯努力,未来会为你开路的。这是我看过这本书后的感受,现在的我精神抖擞,微笑迎接属于我的挑战。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感(四):真实真实还是真实

在书店站着把这本书读完的。

在我的印象中,但凡书名是“哈佛大学某某某经验”,里面的主人公都是无比成功!要不然就是天才级人物,要不然就是从小就有好的环境和引导,赢在起跑线上。诸如此类的书都是看看而已,经验根本无法借鉴。

但是,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不是天才不是聪明绝顶的普通女孩在哈佛是如何奋斗的。

作者并不像传统书中的的哈佛学生那样平时玩乐,只要看一天书考试就能最高分。她一进校就开始玩命般的刻苦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提高GPA上。即便是如此,她依然有科目成绩是c,d。而我们大多数人不正是如此吗?即使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的多,但天才聪明就是聪明,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也超不过他们!

作者并不像传统书中的哈佛学生那样毕业后成为律师,经理等职场的宠儿。她的理想是进入美国医学院学习,但是她的道路并不顺利,她申请了26所医学院,但最后没有被一家以医学院录取。而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梦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实现的,即使付出了许多。

作者并不像传统书中的哈佛学生那样一直都风光无限,光彩照人。她也有迷茫的时候,她也有失败的时候。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感觉作者的叙述是如此的真实,好像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个顶尖学府的天才,而是我们身边的一个邻家女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奋斗着。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哈佛大学本科的学业是多么的繁重,看到那里的学生平均每周要学习49个小时,而自己的本科则是在网游和睡觉中度过的,这是多么大的差距。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如此刻苦的学习,为了自己上医学院的梦想不顾一切的努力奋斗,她的那种刻苦的精神我想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但是,她的这种精神会激励我,在我懒惰时,在我觉得累的时候我会想到还有像作者一样的人在奋斗着!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读后感(五):一个当代心理问题的典型

第二次看这本书,我基本上是把这本书当做心理分析的案例来看的。

在我看来,琴娜娜是典型的没有找到自我、而且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她在哈佛的四年里表现出了强烈的焦虑。她不断生病,她的身体通过生病来暂时摆脱焦虑。但只要他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不解除,她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极度的焦虑。

而究其原因,我想是她的母亲。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琴娜娜听了那个留学中介的孙老师的建议,暑假去了香港一家金融公司实习。她去之前,她的母亲不断地打电话跟他说,她不放心琴娜娜一个人去,因为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不安全。而她之所以放心琴娜娜在美国学习是因为琴娜娜平时呆在学校。而香港不同。琴娜娜向她的母亲解释了很久,她的母亲却还不放心,以至于和她一起从韩国飞到香港。才工作了几天,她的母亲在劝说无果之后,终于到了琴娜娜实习的地方,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她扯了回去。理由是香港不安全,不放心她一个人,还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是你的安全,第二是你的安全,第三还是你的安全。”琴娜娜说,后来回想这件事的时候,她觉得是母亲在担心她安全的背后,其实是帮助她坚持学医的梦想。

另外一个例子,在她第一次喝酒的时候,她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母的话:“娜娜,别的不知道,但是千万别喝酒。”,她“用力摇头想甩掉”,“爸妈,对不起,我真的没办法,这次就原谅我吧。” 在本书的其他部分,琴娜娜还多次提到“怕学不好对不起在韩国的父母”之类的话。看到这里,我觉得,琴娜娜的焦虑和精神上的不成熟,和她母亲有很大关系。她的母亲一直在干涉她的人生,并且一直把她当做自己庇护下的孩子看待,爱护过度。从这里我们同样看出,她的价值观和行为受到了父母的极大约束,而这些已经超越了“家教”的范围,已经成了人格发展的障碍。

同时,她母亲对她人生的期待,还限制了她的人生,让她成为了一个没有自我追求的人。她有理想,而且是强烈的理想,但在我看来,她的医大理想不是她自己的,而是父母给她的期待。她在波士顿医大和耶鲁医大的面试中失败,因为面试官说在她身上看不到想做医生的真心。面试官问她为什么要做医生,她说她小时候见过医生救治家人,希望自己也能救死扶伤;面试官问她“很多人成为医生以后开始后悔,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她回答说,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局限,自己并不能就只所有的病人,很多病症还不能完全医治好。“面试官摇头反驳道,我的想法不一样。他们只是因为觉得医生看起来很风光,他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同样缺少为寻求自己真正梦想的努力。”

从这两个问答中,我也发现,琴娜娜的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医大。她的答案里看不出她自己对医学的思考和感悟,请注意,是她自己的感悟。也许是她的父母告诉她,做医生好,出人头地。也许是她喜欢别人的赞许和掌声,这就是活在社会期待里的表现。

后面几场面试,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直很拼命很努力的琴娜娜居然“自暴自弃”,面试官问她为什么要学医的时候,她居然说我不知道,然后开始敷衍。这是有预谋的失败。我想这个阶段,是琴娜娜的自我和父母的期待激烈斗争的阶段,这也许发生在她的潜意识里,受面试官一个直中靶心的问题激发。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为什么要学医,因为她从未作为一个独立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学习。

她意志坚定、聪明、美丽,各方面都让人羡慕,但她却缺少真正的爱。父母的爱是束缚,是她心理不成熟的根源。她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一辈子都是父母的骄傲、众人眼中的“成功者”。书的最后一句话说“我会继续靠他们(父母和师长)给予的养分成长为参天大树,开花结果。还会把过时与所有人分享。为了那一天,我现在就要努力成为结满金黄色苹果,世界上最好吃、果实最多的伟大的苹果树,能够冲到天上的高大的苹果树!”在这个结尾里,我看到的是一个终究没有“活出自己”、一直活在父母和社会期待里的琴娜娜。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畅销。但作为一个当代心理问题的典型,这本书很有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