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哈佛大学经济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哈佛大学经济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哈佛大学经济课》是一本由陈晋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大学经济课》读后感(一):一本书读完哈佛大学的经济课

这本书集中系统的诠释了哈佛大学本科生部的四门经济学课程,对任何想了解经济学的朋友都有帮助。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隐含着钱不能购买“幸福”之意。但一切数据都显示,经济状况与幸福程度、健康状况[经常以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来度量]和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

什么样的人自我感觉比较幸福呢?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幸福,社交圈广的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富裕国家的老年人、结婚或同居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健康的人、高收入的人比较幸福。什么样的人自我感觉比较不幸呢?刚刚离婚或离异的人、失业的人、年幼丧父或丧母的人、父母经常吵架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离婚对孩子有正作用)感觉非常不幸福。和所有类似研究一样,我们很难从计量学中得出因果结论。我们只能说,有钱的人比较容易幸福,幸福的人很可能有钱。

《哈佛大学经济课》读后感(二):第一次阅读经济类读物有感

“如果你选择上大学,或者接受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你的目标就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得好坏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使别人生活得更好。你不但要成为一个能明辨是非、有主见的公民,还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以天下为己任,有全局观,有时代感和责任感。如果只为自己求生存、谋出路,就不需要上大学。即使上大学,你也很难把自己放在国家和社会体系设计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或许提出目标本身就会帮助我们明确目的,统一路径,协调行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是具有远大抱负的共同特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年末未被囊括到下一个15年的发展目标中,目标数量从8项扩展到17项,名字从‘千年发展目标’改为‘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篇好论文不是从熟悉一大堆文献开始的,而是从一个好题目开始的。只有多读、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打开视野和心胸,才能找到又有意思、又有意义的题目。至于如何才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这个题目,就需要学生多年来对技术性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有目的地涉及课外丛书和请教专业人士。同样,真正的艺术家追求的是灵气,而不是匠气。”

“他在给总统候选人提供政策建议时,要让候选人清楚政策方向和改革动力,但尽量少说政策细节——一方面减少其他总统候选人攻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今后他一旦成为总统,他愿意有更多政策回旋余地。”

《哈佛大学经济课》读后感(三):目击哈佛课堂的思想火花,参与精英教育的前沿讨论

这本书是哈佛大学的课堂实录,里面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解读思路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文章篇幅不长,不过书里一些内容还是挺深的。感觉不是在教你方式,而是传授思路。

四位主讲教授:格里高利•曼昆、戴维•莱布森、马丁•费尔德斯坦、戴维•卡特勒,单独一个就在经济圈举足轻重的人物,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本书里,那这书得多厚重?

事实上,书本身不太厚,内容倒是厚重。全文大致分四个章节,每位教授独当一面,各占一章,也就是把一位教授一学年所讲全部浓缩进一章。只能言简意赅,不加半句废话。

教授的课堂讲解活波而不枯燥,他们不是由概念介绍概念,而是由问题引出概念,这一个个概念都是为了描述某些经济现象或是解决什么问题才提出的,在阅读时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一点。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些词,如加息、供给侧、需求、通胀等专家挂在嘴边高深的词,本书也会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借用通俗易懂的字句,展现出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概念。

专业的书籍一般晦涩难懂,而经济学的例子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本书把经济学的原理讲得简单通俗并拿出实例进行说明,当你掌握一般的知识后,再去看专业书籍会更加清晰。

再来说说作者,陈晋,网上资料不多,但大多知道她之前那个哈佛笔记专栏,一度非常火。她1995年获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路易斯科拉克学院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波士顿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学位。在哈佛的研究生阶段,她旁听哈佛的经济学本科课程,并开始写她的哈佛笔记专栏,一听就听了四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