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学语文的读后感大全

大学语文的读后感大全

《大学语文》是一本由尚永亮 主编 / 杨建波 执行主编 / 吴天明 执行主编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语文》读后感(一):语文的功能,是让陌生世界变成温馨家园

@ 这一段清明节,都在谈论死亡。 语文的好处,是冰冷的世界经过语文描述而变得温馨。比如语文笔下的死亡,是这样在说: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如果说死亡是一个虚无的黑洞,语文的上述描述而使得死亡变得有实体和意义起来。还有另一个语文对死亡的中性描述: 爷爷奶奶和父母是挡在每一个人与死亡之间的两道双扇门,那时只知有活无知有死。死亡遥远,过道是温馨的。这中间,爷爷奶奶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道开始凉了,距离死亡近了;好在有父母挡在中间,可以阻隔死亡。终有一天,父母也陆续走了,留下自己与死亡面对面了。当最后一位长辈也倒下消失了,死亡之门对自己洞开了。这时候,你抚尸大哭,颤抖着说: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原来语文的叙述功能,是让陌生世界可以解释而揭示,变成可控的温馨家园! 这告诉我们关于语文的一个道理:语文不是科学,无论真假;语文属于文化,提供善恶,眷顾生命!科学的世界是冰冷的,语文在冰冷的世界之上善意地搭建温馨的世界。人生活在语文的世界,便隔离着世界的冰冷。

《大学语文》读后感(二):王义遒:好老师的教学风格

好老师的教学风格——

我记得我刚当教务长的时候,第一个请教朱德熙先生(前北大副校长,语言学家)关于教学的问题。朱先生说:大学的教师只要有学问就能讲好课,用不着讲教学方法。后来和中文系老师谈到他们的教学大纲。有老师说哪有什么教学大纲,解放前好多老师讲课就是一盒香烟,香烟盒上面就是他的教学大纲。说一位讲唐诗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期就讲一两位诗人的几首诗,讲的头头是道。他把这诗人的时代背景,他的生活,诗的意境、用词,如何做诗,如何欣赏诗词歌令等等通通讲出来了。

1993年,化学系63级毕业生回校。我就问:离开学校30年,你们现在回忆哪个老师课上得最好?记得最牢哪一门课?他们说是黄子卿先生。黄先生的课好在什么地方?上他的《物理化学》从来没有听懂过。原来黄先生口才不好,讲课条理不好,大家基本都听不懂。他是中科院的第一批学部委员、化学家,学问很好,书写得很好,讲义也很清楚。虽然听不懂,但下来都看他的讲义和书,把这些概念自学,自己构建起来,结果学得非常牢。这件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教案写得完美无缺,学生听完没有问题,教学效果不一定就好。

好的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杨振宁到美国留学,跟着一个搞实验物理的导师Tailor。Tailor每天给学生提问,但十个问题九个是错的。科学家如果每天能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来就非常了不起,这个问题的解决能使科学大大向前推动。

前几天,听说我们北大有一位老师,他把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统统作为研究生的习题,他从这里得到很多东西,他觉得这样很坦然。

( 王义遒: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大学语文》读后感(三):长江学者说:大学语文奠定了我人生基石——诗歌与爱情

(故事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向东)

武大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肖永平

追忆本科在西南政法难忘之事,第一件就是感谢西政开设两年大学语文!下面两件事则完全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独家专享”。

第一件事是语文课的开设。在84级的课程设置中,大学语文整整开了两年。刚开始我还不理解为什么要开两年的语文课,它又不是专业课,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了,有这个必要吗?后来,给我们讲古文课的赵中颉老师把唐诗宋词讲得非常好,让我如醉如痴。我就到图书馆借阅了很多书籍,学习体会唐诗宋词的优美,如今翻阅当年的日记,一半以上是记录我学习唐诗宋词的体会。

那个时候,我正在追求在武大法律系就读的高中女同学,每周至少3晚要到教学楼先写情书、再学专业,有时还在信的末尾写点歪诗,以诉相思之苦、思念之情。由于我的真诚,加上西政语文课提高了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使我比其他高中同学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获得了她甜蜜的爱情,也为我后来的法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可以说,西政的语文课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直到今天,每当我问起她当年为什么选择一个远在重庆的同学时,“还不是因为你的那些鬼话”是她的口头禅。

(武大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肖永平教授:《大学语文奠定了我人生基石——诗歌与爱情》)

《大学语文》读后感(四):对尚永亮、杨建波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2010年8月第一版)的看法

对尚永亮、杨建波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2010年8月第一版)的看法,是这样的。

这本教材我们用过一学年,实际一学期,下学期上实用写作了。主要篇目是《季氏将伐颛顼》、《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五章》、《庄子六则》、《六祖坛经》、《秋兴八首》、《长恨歌》、《八声甘州》、《苏秦始将连横》、《秋风五丈原》、《礼记》、《人间词话》、《回答》、《永远的尹雪艳》和《听听那冷雨》等。

初步说感觉教材好用、可用和经用。

好用首先是说教材篇目、文体、内容、主题和文选的时代搭配齐全,符合应时需要。好用还是说编写题解、正文、提示和练习齐备,便于教师一般性教学。好用也是说,资料资源的来自出处扎实,没有发现错误,放心可靠,有信度。

可用是说,我们学校是高职高专程度和性质,在此教材使用中我们偏向篇目本身。篇目前边的概述和后边的引申思考,是否纳入教学都是视情况而定。加上配以教参,或让学生人手一册,或教师自己备教借以由繁入简,都是得心应手。故而,此套教材根据程度层次不同,可以与时取舍、变化的。

经用是说,此教材编写力量强大,学术阵容整齐,编排规范扎实,教材结构和选篇隐含了这个学术性和研究性。故而本科高校,乃至一类高校,使用起来也依然有提供挖掘的深度和厚度。

总结起来,这部教材方方面面,于无声处地照顾了大学的层次性、教育方针的传统的语文要求(工具性),时代的母语性要求和一般性的人文素质要求。也就是贯穿了“大语文”的编写思想于体例选文中。

最后就是,开本也很好。大开便拿便放便展读。纸质(这一版的)很柔然,不生脆,当然古色一点可能感觉更好。

补充一个随想。选文,我说的是现当代选文,可以不断随着再版改换,与时俱进,反映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热点。比如奥巴马夫人来了,可读到印第安文化篇目,周实编的演讲集中,一篇印第安酋长对美国白人关于土地的演讲极为经典;乌克兰事件现在成为热点,可读到中东欧小国的夹缝中的文学,才好给予印证和关照。还有,现在流行美食,可以选美食美文,比如古清生的美食散文。

《大学语文》读后感(五):张维迎: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当老师

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没有主流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老师教我,我就组织了一个六人读书班,成员包括经济学系研究生和青年教员,还有一位数学系的高年级学生(后来考上了经济学研究生)。我自己一边自学,一边自告奋勇给读书班的其他成员授课。为了当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必须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条曲

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没有主流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老师教我,我就组织了一个六人读书班,成员包括经济学系研究生和青年教员,还有一位数学系的高年级学生(后来考上了经济学研究生)。我自己一边自学,一边自告奋勇给读书班的其他成员授课。为了当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必须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定理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就决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尽管我的研究生专业仍然是政治经济学。当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东西,也就是现在称之为“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西方学术界讲的“新古典经济学”。

当时中国有些大学经济系设有“西方经济学专业”,实际上是把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进行研究,它们的毕业生知识面很宽,说起学术门派头头是道,甚至能讲出一些有名的西方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但经济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我曾遇到过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出国后甚至听不懂西方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我从一开始就把“西方经济学”当作真正的经济科学,当作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更不是批判的靶子。这使得我在学习中总是试图掌握它的分析方法和逻辑体系,而不是寻找它的内在矛盾和谬误。

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数学化的理论体系,为了真正掌握这个理论体系,我又专门选修了数学系的几门课程(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参加了数学系几位教员组织的“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研讨班”。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没有主流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老师教我,我就组织了一个六人读书班,成员包括经济学系研究生和青年教员,还有一位数学系的高年级学生(后来考上了经济学研究生)。我自己一边自学,一边自告奋勇给读书班的其他成员授课。为了当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必须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定理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这让我受益匪浅,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当老师。

到1984年底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主流经济学已成为我知识库的学术基因。

(张维迎:《我是如何认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