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读后感精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读后感精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是一本由董黎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84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01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读后感(一):消逝的黉宫,依稀的辉煌

以为书会很厚,一直很期待它的到来。不过拿到时候后,很有点失落,竟然很薄,不过开本不小,心想难道就这么一点内容好写吗?不过看到后记中作者言说这是其受教于院士门下时博士论文的出版,才恍然。

恕我眼界鄙陋,此书可谓是国内第一本相关方面的著作,也算探索发微之作,私以为很有一些参考价值,其中还收集金一些教会大学的建筑图纸。可能限于历史材料,作者纵然有其专业的特长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没办法满足读者对这些建筑更一步更详细细节的了解,不可谓遗憾。不过对于只是想了解曾经教会大学荣光的读者,此书提供了一个窗口。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读后感(二):【泛读】追根溯源

我觉得,这书不是用书中的几个著名校园来佐证什么强烈的观点,而是通过对几个著名校园的分析,得出各自的和共有的特点,回溯了背景,总结这些教会大学校园的价值。所以主体是这几个案例: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

所以在达不到具有强烈主题和观点建筑史论述的深度,也达不到通史论述广度前提下,哈~换句话说,有些冠名堂皇的“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完全可以改为“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校园规划及主要建筑分析”。

可能我毒舌,但可史料难以获得是个重要原因。

全书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当然我以前也没思考过,要不早就乐过了——教会大学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便于传教,但是好像这个目的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反而极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世俗化。传播近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教本身就矛盾重重,更何况我朝刁民无论贵贱都世俗的一塌糊涂。

近代教会大学这样大规模的兴建和中西建筑样式的混合探索算是“大屋顶”问题的起源了,不过这种起源寻其迹却来自西方建筑师为了缓和中西文化的冲突(教案,义和团运动)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算是对之后本土建筑师的“大屋顶”莫大的讽刺了。虽然西方建筑师在实践多次后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有些进步,比如在大部分校园建筑上不再使用活泼轻快的偏民居建筑体系的式样,而采用宫殿这种严肃的和大学气韵接近的式样,但是式样终究是式样,中国近代建筑如果全是这些式样,未免也太可悲了。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读后感(三):走进教会大学《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

走进教会大学《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史研究》

从书名就能看出书很专业,是从一篇博士论文扩展而成的,书只有180页,却定价50元,印刷质量不是很好,而且没什么折扣,学术书就是只有,一般在网站上也只打八折,看看后面的印量才3000册,学术作品的生存空间就是这样尴尬吧。

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教会大学的建筑,也简单的介绍了教会大学的发展史。中国的教会大学一直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自从去过苏州大学,就是原来的东吴大学以后,对教会大学有了直观的印象,那古老的欧式建筑,绿茵茵的草坪,好像来到了英国的剑桥。后来才知道中国一共有十七所教会大学,而当时的国立大学只有北大、北洋大学、中央大学三所,可以说当年的高等教育教会大学的总体规模超过了国立大学。看到这也许就会明白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民国为什么能够在诸多学术领域中,大师辈出,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师其实是按照西方的模式从教会大学中培养出来的,然后又到西方去深造,也就是说是地地道道地通过西方大学高等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解放后大学院系调整,变成了学院,而且失去了和国外高等教育的交流,想要培养大师,那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要是说建筑,那就更没法比了,国立大学都设在城内繁华地段,这是中国的书院传统,比较方便,而且不太重视校舍的建设,没有规划,从北大的红楼和附近京师大学堂旧址就能看出来,各种风格都有,非常凌乱。而西方大学的传统是建在城外,独立出来自成体系,面积广阔,规划严谨,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所以这些教会大学都在城外的郊区购买地产,教会大学的资金都来自募捐,所以并不宽裕,只买得起城外的土地。但是城外的土地便宜,教会大学的面积都很大,而且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统一规划,兴建校园,建筑多数都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留下了一处处美丽的校园。这些大学虽然都不复存在,但是她们的优美的校舍几乎都保留了下来,相反那几所国立大学的校舍多数都不存在了。

当年在中国的西方建筑有三大部分,一是租借地的殖民建筑,现在拆毁了不少,其中优秀的建筑也保留下来很多,第二部分就是教堂,当年的教堂遍布中国,比教会大学的建筑可多多了,但是保留下来的却很少,第三部分是教会大学,多数都保存了下来,却往往不为人知。

建国后这些教会大学全都消失了,不过它们的校址多数都被保留下来,比如我们现在把清华和北大当做了景点去参考,其实北大用的就是原来教会燕京大学的校址,而清华虽然不是教会大学,但是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款建成,所以和教会大学性质雷同。北京辅仁大学变成了北师大,苏州东吴大学变成了苏州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变成了中山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合并到南京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变成了南京师范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校址变成了上海理工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变成了山东大学,湖南湘雅划归中南大学,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变成了四川大学的校址,福建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变成福州大学,武汉华中大学变成了华中师范大学,天津津沽大学是现在河北大学的前身,杭州之江大学校址变成了浙江大学,唯一没查到的就是震旦大学。

其实北京的协和医学院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建成的,和清华一样虽然不是教会大学,但是也受美国高等教育影响很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