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计算机与人脑》经典读后感有感

《计算机与人脑》经典读后感有感

《计算机与人脑》是一本由冯·诺伊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38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01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算机与人脑》读后感(一):计算机与人脑

有些地方译文不太恰当,倒是可以复习一下神经元,短码,完全吗的概念,当做科普读物还行。书中穿插了一些冯诺依曼照片,介绍了他的一些经历,不愧为天才,研究原子弹,计算机。别人笔头演算,他只需要心酸就可以。从中也能了解到,究竟冯诺依曼体系是什么。而作为他的女儿,也继承了他的一部分才华,为高层服务。

《计算机与人脑》读后感(二):随手一翻的小册子

随手一翻的小册子,总共六十多页。

差不多前三十页简单介绍了当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后三十页对比着前面的内容,推测着人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这本书讲得既不通俗也不深入,反而算式一大堆。看完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不过就是看看半个世纪前计算机大师冯·诺依曼对当时计算机及人脑的理解,和现今计算机发展水平对比一下倒也挺有趣。

读完这本书,我还冒出了一个想法:哪儿有模拟计算机给我玩玩?

P.S.我看的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的版本。

《计算机与人脑》读后感(三):补充书中一处的推理过程:脉冲密度系统的精度的代价

“计算机”部分第四章“混合数字方法”中介绍了一种“脉冲密度”系统:

一个数字序列可以用若干组脉冲来表示:每一组脉冲的时间相同,密度不同,密度用来表示脉冲数。记一组脉冲的时间为t1,相邻两组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2,t2应远大于t1。

第五章“准确度”对这样一个系统,考虑其精度问题。如果有2个数字要表示,则t1时间内需要最多发射1个脉冲。如果有一百个数字要表示,则t1时间内需要最多发射99个脉冲。

则精度提升100倍,所需的时间也需要增加100倍。

《计算机与人脑》读后感(四):与计算机有关,与人脑无关

大名鼎鼎的冯·诺伊曼。

他对计算机的了解和贡献是一个巨人,但是无疑他对人脑的了解并不比一个高中毕业生从生物课本中了解的更多,至少从这本书里面看起来。书中的前一半,他很厉害的把计算机的原理不厌其烦的解释了。书中的后一半,他列标签为“人脑”,但是只是讲了一下“神经元”,然后用他最熟悉也最专业的计算机术语尝试去解释神经元的作用。

比起前半部分的扎实,后半部分触及到“人脑”,冯·诺伊曼讲得很飘,实际上是在不停的讲他的计算机。

当然,这不是冯的问题。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太短暂了。问木工活怎么做,要问木匠;问田怎么耕,要问农民。没有谁会是全才。

《计算机与人脑》读后感(五):冯大师做科普

在看过后印象写下

《1》第一部分说明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思路,我把自己的写下:(1)每个基本元器件只需要一个就够,而这需要记忆。(2)从控制序列点到存储程序,把程序存到记忆里,然后控制器解释执行程序。(3)再加上输入输出,5个部件构成了现在计算机的逻辑体系结构。

《2》记忆可能是本质性的要求

《3》一般数学运算的算术深度都是比较大的。得考虑误差累计问题。

《4》和人脑比较,数字计算机需要用串行来模拟并行,这对记忆的精确度要求比较高

《5》人脑神经元疲乏时间似乎是0.01秒这样的级别,速度是很慢的,人脑记忆容量似乎是巨大的,人脑更多是个统计性质的,不精确的计算最后却能导致比较精确的逻辑判断。这其中的机制是怎么样的还不清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