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1000字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1000字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是一本由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0.00,页数:5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一):教科书,内容量丰富

粗略读过两遍 覆盖面广,

概念和理论多,各家理论的横向纵向对比,感觉还需要细消化,

每次读都有新收获和新疑问......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二):发展导论

1、将发展心理学按照发展领域沿起源到成熟来组织教材很符合我习惯,比其他编年体的发展心理学教材更清晰易懂;

2、每一章最后总结发展主题在相对应的发展领域中的应用相当不错;

3、最大的缺点应该是章节答案错误多多!

4、虽然已经不是普通心理学这种泛泛的水平了,但是本质上还只是发展心理学的导论,对于知识的细节语焉不详也是必然,针对感兴趣的内容需要更专业的资料来细致研究;

5、各种发展过程似乎过于老学究,而且这些过程本身就很模糊,根据操作方法的改进通常可以发现很多里程碑都是前期慢慢发展起来的,知道生理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就好了,真正感兴趣的环境的影响,比如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三):想要为人父母的人必看的书

本书是作为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材的,当时不理解我们敬爱的凌辉老师为什么不用国内的教材而选择既昂贵又沉重的这本书,但是读完后就觉得是值得的。

心理学的分支大多数是横向的,即心理学与其他的某个领域知识结合后产生分支学科,但发展心理学是纵向的,它研究人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心理学、教育科学等紧密相连接。所以所有已为人或者将来会为人父母的人很值得看一看这本书。

你想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你想了解父母的抚养方式不同对孩子的未来有多大影响吗?你想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自卑有的孩子自信吗?看看本书吧!(可惜没有广告费。。。)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四):懂你——孩子

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我打开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门。一个年轻父亲,我探究更多的是把心理学这本书与逐渐成长的儿子结合在一起,于更加了解孩子,更多得是给予我与儿子共同成长的指导。读完后有很多感触与觉悟,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与翻译,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这是一种亲切、和蔼、文明的为人父母之道。

当我们在这个幼小的生命开始他的初级阶段时,不仅要保护他的安全,更多的是我们要把他培养成为什么样子。这里面不仅仅涉及自身的遗传基因,还有外部环境。我们给了他怎样的成长环境,以及我们如何对待他,这一切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原因。最近,常常听幼儿园孩子的父母说,怎么今天孩子又在学校打架了,每天都是这里伤到,那里伤到;连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说,有的孩子就是容易惹事,稍微不注意,就去抢别人的东西,就是时时刻刻去关注,也管理不了那么多孩子。这都是什么原因呢。一些父母还在思索,是否自己的孩子太软弱,而容易受欺负。懂一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与他自身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每一个言行,孩子都会看的清清楚楚。他们年龄小,更多的时间是与父母待在一起,所以,对父母的观察、模仿、学习是很自然的。当然如果这种简单的学习过程,却对他们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有的孩子会争吵,有的孩子会谦让,这都是学习的结果。另外,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哭闹怎么办。这都是我们需要用心理学的办法来解决。

每个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以及想了解自己儿时的发展过程的你,都应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内容包括了基本生长发育的过程,认知,智力,行为等等方面的发展。看完这本书,心里面也会对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会有所了解与准备。当他有自尊时,你该怎么办;当他做对了一件事,当他结交了新的朋友,你是否了解那时的他呢。

书写生动有趣,每次阅读这类书籍,就如一趟旅程,从陌生到欣喜。这一次,我也看到了我的影子。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读后感(五):谈几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显然,这是一本教材。花了十五天时间,半浏览式看完,不时用标签标记一下觉得有用的地方,留作以后再翻用。可以作为工具书查阅。

里面涉及婴幼儿到青少年发展的很多方面,包括生理、认知、心智、语言、情绪、自我及社会认知、性别认知以及关于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的发展。

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知道婴幼儿什么时候开始听见、看见、可以感知这个世界;你还可以知道他们怎么一步步变得“聪明”;还找到一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刻。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尤其是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想知道的。内容很多,也提供了相关理论的实验来源,比较像一门基础课程。里面讨论的问题方方面面,我想在这里列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观点,供参考。

1、新生儿的快速眼动睡眠——从出生前的最后两周到出生后第1、2个月的时候,婴儿至少有一半的睡眠时间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最广为接受的一个理论是,生命早期的这种活跃的眼动睡眠可以为胎儿和新生儿提供足够的内部刺激来保证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展。6个月之后这种快速眼动睡眠急剧减少,也许是因为婴儿的大脑迅速成熟,对刺激更为警觉,不需要这种睡眠来提供刺激。

2、婴儿哭啼——对婴儿啼哭特别敏感、即刻做出反应的父母不会惯坏孩子,如果母亲能够对婴儿的啼哭做出迅速反应,那么,孩子啼哭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敏感的、反应性高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防止婴儿变得高度焦虑。

3、抚慰啼哭——抚慰啼哭婴儿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把它们举起来,轻柔的、有节律的刺激可以使婴儿入睡,把婴儿举起来则可能使它们视觉上更加警觉,特别是当抚养者把他们放在肩膀上时,可以发展视觉探索能力,有助于婴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

4、大脑发育——母亲怀孕最后三个月和因而出生后前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期”,与标准实验室环境下养育的动物相比,同窝出生、但在有许多玩伴和玩具环境下生长的动物的大脑更重,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更为广泛。

5、游戏——游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交流、想象、选择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背景。儿童通常会在假装游戏中表现出更高级的智力技能。学前儿童的假装游戏也可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6、注意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对所注意的信息也有了选择性,还开始有能力制订和执行系统性的计划,以搜集信息达到特定的目标。幼儿的注意广度很小,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活动上。严厉和高度控制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或者加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7、记忆——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和2-3.5岁的儿童进行交流,询问他们有关过去事件的问题,它们的孩子可以回忆起更多的一两年之前的经历。

8、语言发展——用玩具作为强化手段,儿童可以更快地习得和使用新玩具的正确名字。如果父母经常通过问问题、提要求等方式鼓励儿童说话,那么与父母没有这样做的同龄儿童相比,前者在语言发展商的进步会更大。仅仅接触言语是不够的,儿童必须积极参与到语言使用中。

9、气质——婴儿大部分可以归入以下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气质(随和、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困难型气质(活跃、易怒、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的事物和人适应较慢),迟缓型气质(有点抑郁、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

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是敏感的、有回应的照料着。婴儿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体验到舒适和愉悦,就可能会形成安全行依恋。许多回避型婴儿的母亲对自己的宝宝缺乏耐心,常常对婴儿表现出消极的情感。

在12-18个月建立了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2岁时有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复杂的创新性的象征游戏,更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在同龄人中更具吸引力。观察者发现这戏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学习,自主性也高。

安全型依恋通常会由于一下各种方面问题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母亲重新开始工作,母亲又有了一个孩子需要照顾,母亲经历着婚姻危机、抑郁、重病或者经济困难等生活压力。

4岁半以前日托时间较长的儿童比待在家里较多的孩子有更多的哦攻击行为,更不服从管教。

10、高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青少年的父母:(1)温情、接纳,即使表扬子女的成绩;(2)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制动,对进程监督并确保其完成;(3)给予儿童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对于年长的孩子,给予他们发言权,让它们决定如何最好地战胜挑战达到目标。

11、说服引导——通过强调某个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向儿童解释其行为不恰当并且应该改变的理由,通常也向儿童提供如何弥补过失的建议。接受说服引导训练的孩子,道德发展更加成熟。

对2-5岁的儿童来说,讲道理的方法也非常有效,它能够促进儿童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以及服从父母要求的意愿。

12、权威性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提出许多合理的要求,并且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准守的理由,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认识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13、学前儿童教育——教育开始的时间已被推得越来越早,儿童没有足够时间去左一个简单的孩子。如果儿童的生活由望子成龙的父母策划安排,那么他们可能丧失自我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在以学习为导向的学前班或幼儿园中,这些孩子与接受灵活直接的发现学习的学生相比,创造性较低,对考试的紧张和焦虑程度较高,对成功的自豪感不强,对未来的成功自信不够,对学校缺乏热情,在学前时期强调学习还是有风险的。

有些学前教育项目将游戏和儿童自发式的发现学习组合起来,这对儿童的发展非常有益。(以儿童为中心的学前项目)

希望以后再刷的时候有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列出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