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要条理明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要条理明,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议论文一般是依照提出间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办)这个通常称为“三段式’的思想过程来写的,头尾两段为“综合’,提出论点,归纳总结,中间段为“分析’。

有的同学往往取材不严,把一些不相关联的观点和材料罗列于文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原因就在于思路不清。因此要学会运用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做到言之有序。列宁说:“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揭示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

议论文写作就要这样有顺序地“分解”李物的各个侧面(分析),从而对事物作出结论,揭示其规律(综合)。方式有三种:①先分析后综合(分—总),在分析事例和说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观点,②先综合再分析(总—分),在综合出论点之后再扣住中心分析事例和说清道理;③综合—分析—综合(总—分—总),列出论点之后在具体分析说理的墓础上作出归纳而深化中心。自然也可反复进行,如分析后综合,再分析再综合。

上述方式,不仅可以作为全篇的思路,也可以作为每一段落的思路。篇章和其段落都依循这个思想过程写作,条理就不会不清了。另外,还要注意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即如何过渡,以及前后文的照应。

过渡的方法,可以运用关联词语,也可以用句子,还可以安排承上启下的段落。照应的方法有首尾照应,点题照应,以及前后内容上的照应。能够过渡照应得法,才会行文自然,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第二篇

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第三篇

社会中的人个性千差万别,我们要注意观察、把握。写社会中的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是要选择自己见得多、比较熟悉的人,如交通警察、医生、护士、修车人、卖报人、商店售货员、公交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等,总之,要写的是街头巷尾、车站码头、村里或社区以及其他场所见到的凡人凡事;二是应以生活细节或片段作为选材范围;三是要注重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描写,表现这些陌生人的性格和品质;四是构思要精巧,应多采用对比法、误会法、欲扬先抑法、出人意料法等方法,使短小的故事具有耐人咀嚼的韵味;五是要努力表现人性之美,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宽容、关怀、帮助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迪。写作时,要做到有条理,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以地点的转换来叙述事件;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事件;恰当安排好记叙的顺序,或顺叙,或倒叙,或插叙;注意文章的过渡和照应,如上下文衔接处用明显的语言标志,首尾照应等。

互动平台

“小”超市 “大”商店程聪颖

那天(时间应更具体),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叫我赶紧到楼下去买些吃食。我匆匆来到附近一家超市。这家超市装饰华丽,明净的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人陶醉。【环境描写,为下文写人作铺垫。】走进超市一看,哟,真热闹!两张麻将桌挤满了人,根本没人注意有没有顾客买东西。我挑选好一瓶饮料,来到麻将桌前问:“哪位是老板,请问这瓶饮料多少钱?”我一连问了三遍,只有尖叫声和打牌声,根本没人搭理我。我大为不快,于是提高了分贝喊道:“有没有人告诉我,这饮料多少钱?”这一喊,几双白眼齐刷刷地盯住了我。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人站起来,铁青着脸冲我吼道:“瞎嚷什么,不就一瓶饮料吗?吵啥呀?”(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要写细致,要有特点)【人物的神态、语言要有特点,才能反映人物性格。】我一听,差点气晕过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我越想越气,越想越恼。我才不稀罕买你的东西呢。哼!我气恼地将饮料放回原处。(补上“扭头走出了超市”,与段首呼应)【“我”的心理描写是很好的反衬。】走着走着,又来到一家商店(地点要明确),浅眼一瞧,这商店外观朴素,无过多装饰。看到顾客光临,一个正在织毛衣的中年女子连忙起身。(应写出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为后文铺垫)【强调细节,才能写活人物的性格,写好人物的精神风貌。】还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盈盈地问道:“姑娘,买点什么?”中年女子的一笑一问,让我有些愣住了:“阿姨,我要买一瓶饮料。”中年女子指着样品问:“你要哪一种?”我说:“就要中间那一瓶。”中年女子听后,利索地拿来饮料,并用干净的抹布小心地擦拭着包装盒上的灰尘,然后用袋子将它装好,递到我手上说:“欢迎你下次再来哦!”(人物的语言既要符合人物身份,符合场景,又要更具特点,最好还能与前面形成对比)不知怎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是人物心灵的外在表现,也可从中看到社会文明的程度。】(补上行踪,呼应开头,使文章完整条理。增加心理活动描写,深化文章主旨。)【结尾的补充有必要。】(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石镇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张敦礼)

教师立场

这篇作文根据要求,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社会中的人——商店售货员来写。写的是自己的一次经历,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两个人物,反映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服务态度,主旨明确。虽然写得通顺,但是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还是粗线条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够鲜明。参与评改的同学意见很中肯,既指出了修改的理由和方向,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作者自己去体会,进行再思考、再表达。这样的评改方式对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值得提倡。

升格示例

“小”超市 “大”商店程聪颖

那天上午,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叫我赶紧到楼下去买些吃食。我匆匆来到附近一家超市。这家超市装饰华丽,明净的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人陶醉。走进超市一看,哟,真热闹!两张麻将桌挤满了人,根本没人注意有没有顾客买东西。我挑选好一瓶饮料,来到麻将桌前问:“哪位是老板,请问这瓶饮料多少钱?”我一连问了三遍,只有尖叫声和打牌声,根本没人搭理我。于是我提高分贝喊道:“有没有人告诉我,这饮料多少钱?”这一喊,几双白眼齐刷刷地盯住了我。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极为不悦地站起来,铁青着脸,手里还握着一块麻将牌,张开他那两片帆船般的嘴唇,唾沫横飞地冲我吼道:“小丫头片子,没看见我正忙吗?瞎嚷什么!买饮料是吧,三十块钱!”说完,又坐下去继续他的“工作”。我一听,差点气晕过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我越想越气,越想越恼。我才不稀罕买你的东西呢。哼!我气恼地将饮料放回原处,扭头走出了超市。我来到了巷尾,一间装潢朴素的小店映入我的眼帘。我走了进去,里面干净而明亮,商品似乎没有那个超市丰富。一位中年妇女正踮着脚、手握鸡毛掸子小心地掸着货物上的灰尘,看到顾客光临,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迎了过来。还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盈盈地问道:“姑娘,买点什么?”中年女子的一笑一问,让我有些愣住了:“阿姨,我要买一瓶饮料。”她指着样品问:“你要哪一种?”我说:“就要中间那一瓶。”她听后,利索地拿来饮料,并用干净的抹布小心地擦拭着包装盒上的灰尘,然后用袋子装好,递到我手上:“姑娘,这饮料别的店里都卖三十块,你给二十五块吧!”不知怎的,一股暖流立刻涌上心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禁不住想:大人们常说,货比三家,其实,比的还有服务质量啊。商店虽小,但在我心中却远胜过那个大超市!

个性体验

通过这次修改活动,收获还真不小呢。譬如写第一个售货员,肖瑜同学认为写得很简单,既缺乏典型性,又无法与第二位形成对比,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在修改稿中,对其神态、语言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张潇同学就构思的方法和细节描写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这次修改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写好作文,还真的要反复修改,要敢于请教同学,让别人当面提出意见。这样,会提高很快的。(程聪颖)

同窗视点

原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仍存在一些欠缺。如写第一个售货员,对他的神态、语言、动作等,都显得轻描淡写,特点很不明显,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应该从让人“反感”这一角度去刻画,笔墨不需要很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狠话”就可以了。对第二个人物的描写也是如此,应抓住人物特点、结合人物品质来写。(肖瑜)原稿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两个人物,对比中显示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仍然存在瑕疵。小角度蕴涵着大主题,选材、立意、构思,都值得肯定。但是,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还缺乏典型细节,描写的角度还比较单一。修改稿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灵美的细节来刻画,构思上运用出人意料之法,文章显得更生动、更有韵味。(张潇)

赏读美文

最美的善举佚 名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男人姓苏,四十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在油锅里浸过一般。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元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两角钱一个的价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苏大哥,这……”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赏读心得】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意蕴深厚,是值得借鉴的佳作。首先,作者选取自己在医院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真实感人;其次,描写人物充分表现了其个性特点,如对“络腮胡子”外貌的描写,吃相的描写,准确地展示出了人物粗俗的特点;再次,构思精巧,开始写“络腮胡子”的“好吃”,吃蝉蛹上瘾,读者误入对人物“鄙视”、“厌恶”的“歧途”,结尾揭出谜底,人物形象骤然高大,给人以震撼,让读者领悟到人性的善良,文章的思想高度获得了大大提升。

析读佳作

10块钱的故事黄 佳

这也许是一个不值一提的故事,但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天下午,我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去街头买肥皂。我走进了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正准备掏钱买肥皂,忽然闯进来一个染着黄头发、戴着耳钻的少年,给了老人5块钱,说是要买4块钱的烟。老人摸了摸钱后,微笑着递给“黄头发”一元钱和一包烟。嗨,他还真有本事呢,竟一点也不错!“找错了,我给的是10块钱,还要给我5块钱。”“黄头发”凶巴巴地说。“错了?”老人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愕。我也诧异了,明明给的是5块钱嘛。太没良心了,竟然骗一个残疾的老人!我心里陡然涌起一阵厌恶。“好,我再补给你。”老人没事似的递给“黄头发”10块钱。啊?原来他压根儿不“认”得钱?“黄头发”得意地接过钱转身就走。“年轻人,请等一等。”老人温和地说。“什么事?”“我听你说话的声音,多像我的那个孩子啊!”老人说的时候,脸上现出痛苦的表情。“啊,这和我有什么关系?”“黄头发”脸上现出一种不自在的惶惑。“有啊!”接着,老人说起了他的孩子。由于患有自闭症,不愿与人沟通,又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的孩子开始撒谎行骗,不听劝说,后来竟然发展到去抢人家的东西,现在还关在里面。“黄头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哦,老人是在暗示他,教育他。看来他有所触动。“老爷爷,别说了,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错了。”那少年突然打断老人的话,“对不起。”说着,把10块钱递给老人。“我很高兴,年轻人有时犯糊涂,这也很正常,能改过就有希望。”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果这10块钱真能给你解决个事儿,你就拿去吧。”那少年将钱悄悄放在柜台上,红着脸逃跑似的离开了小店。【析读小语】这篇记叙文写得平易而又精巧。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来表现社会中的人,而且内涵丰富,写得含而不露,令人回味。二是十分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心灵在瞬间发生的变化,如老人面部的表情:微笑——惊愕——痛苦——满意的笑容。对少年的神态描写也是这样生动。三是写法上很有特点,全篇以对话为主,既由此展开情节,又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变化和性格特点,可谓一石二鸟;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来反衬所描写的人物。四是结构上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少年由开头骗钱到最后的醒悟,过程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五是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光辉,老人不动声色地让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迷途知返,既显示了他的智慧,又表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主题鲜明、积极。

写作训练3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定会有收获。请你走出校园,走向街头巷尾,走向车站码头,发现你所期待的美丽的事,哪怕只是一瞬间。请以“瞬间的美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记下你的所见所闻。要求叙述条理、具体。

作文百宝箱

【新闻事件】1.美的事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美,不一定要长久,也许只有短暂的一瞬,却足以在你的脑际留下永久的印痕。2.2010年7月17日下午,一个小男孩在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桥河堤处玩耍时落水,正在此地出差的李世林见状,顾不上脱掉衣服,飞身跳到湍急的江水中。由于连日阴雨,汉江水涨,水流湍急浑浊,李世林边划水边摸索,很快抓住了孩子的衣领。怕孩子缺氧窒息,李世林把孩子先顶出水面,然后拽着孩子游到岸边。事后,李世林悄悄地回到工作岗位。3.2010年7月29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民政局59岁的陆家新和57岁的伍德发上班途中,突见两名骑着摩托车的男子正在抢夺一中年女子的挎包,并拖着女子迎面奔来。女子一面大声呼救,一面与抢匪搏斗。陆家新见状,快速冲去拦截,用自行车挡住摩托车的去路,将抢匪连人带车一起扑倒,并迅速按住后座上的抢匪。骑车抢匪为了脱身,乘陆家新不备,掏出刀子朝他的左侧后背捅去。陆家新忍着疼痛仍死死抓住抢匪,与伍德发、保安员魏伟一起将歹徒制服。4.2010年8月30日上午,江凤英不顾家人劝说,带着血压仪又一次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集贸市场的空地上,设摊给小区老人义务检查血压。她自费买血压仪,每月为社区居民义诊一天,帮他们量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六年风雨无阻。

第四篇

有本杂志上刊登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商人,在小镇上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到后来,他竟然失败了。当一位债主跑来向他要债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败的原因。

商人问债主:“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是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债主说:“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你不是还有许多资产吗?你完全可以从头再来!”

“什么?从头再来?”商人有些生气。

“是的,你应该把你目前经营的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从头做起。”债主好意劝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是要把门面、地板、桌椅、橱柜、窗户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开张吗?”商人有些纳闷。

“是的,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计划去办事。”债主坚定地说。

“事实上,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商人喃喃自语道。后来,他确实按债主的主意去做了,再后来,他成功了!

做事没有条理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大的成就。

做事有条理对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是他的做事态度,是他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条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孩子做事有条有理,在学习上就不会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也极高,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一切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就像厨师用锅煎鱼,不时地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觉得不好吃。相反地,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动,将会粘住锅底或者烧焦。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任何伟大的品格、超人的才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日常小事上积累的结果。不愿干小事的人必定干不了大事。

许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现象,这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表现。

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给他们的一生带来麻烦。

一位小学生做事非常磨蹭,本来没有多少作业,却非要拖到很晚,熬得妈妈又气又急。

有一次,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跟儿子约定,做作业的时间只有半小时。然后,妈妈把闹钟上好,同时,儿子开始做作业。半小时一到,闹钟就响起来,儿子还差两道题目没做完。儿子向妈妈投来求助的眼神,但是,妈妈毫不犹豫地说:“时间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觉吧。”

第二天,妈妈把儿子没做完作业的原因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支持妈妈的做法。这天晚上,妈妈又上好了闹钟,儿子一开始做作业就很抓紧时间,效率明显提高,居然顺利地在半小时内做完了作业。

从这以后,儿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都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有计划地去做了。

引导孩子周密计划,学会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冲动蛮干乱计划。

一位爸爸用另一种方法,使儿子改掉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这位爸爸这样说道:

一次,我发现儿子又忘戴红领巾了,为了让孩子尝尝丢三落四的后果,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次,我没有给他送红领巾。儿子放学回来沮丧地说,因为他没戴红领巾,他们班被扣了1分,同学们都责怪他。于是,我趁热打铁地说:“以后你一定要把该带的东西整理好!”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这以后,儿子做完作业总是认真地收拾书包,嘴里还念念有词:“钢笔、尺子、语文书、默写本、文具盒、红领巾……”此后,孩子做事有条理多了。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做事没有条理的人,他将无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没有条理、没有计划的孩子将会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呢?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父母都要让孩子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井有条,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晚上睡觉之前,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事实证明,一个养成了有条理,讲效率(做事情不拖拉)的好习惯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做作业、完成任务有计划,今日事情今日毕,都有助于孩子的成功。相反,一个生活无序,东西随便乱放,学习缺乏条理性的孩子,不仅影响学习的效率,还常常会吃无序习惯的苦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孩子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又看那本书,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玩那个,结果什么都没有学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做事情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

我今年的中考语文成绩为115分,成了中考状元。同学们纷纷祝贺并询问我的语文学习方法。我的回答是:语文学习要有韧性、悟性、条理性。

韧性,就是要持之以恒。语文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太多太多,且不说汉字的音形义和语法修辞等,就是文学常识和名著也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和积累。从小就喜欢阅读的我,养成了每天晚上读书的习惯。小学时,每晚从八点读到九点,雷打不动。初中后学科增多了,作业量增大,略有调整,但每晚读半小时书是必须的!九年来,我从《一千零一夜》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朝花夕拾》读到《海底两万里》,从《唐诗三百首》读到《资治通鉴》,阅读积累给了我深厚的文学底蕴。不说别的,考试中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考题,我就从来没有失过手。

不得不承认,我也曾有过语文学习的败绩,记得刚进初中的第一次检测就把我的骄傲打得粉碎,连最简单的基础题都因为粗心大意而错了几道。我曾一度想放弃,但当我想到保尔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时,我突然明白,语文学习同样需要百折不挠,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暴风雨后的彩虹。于是,我重拾自信,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坚持。

语文学习与数理化确实不一样,因为理科的知识都有公式定律可依可套,语文知识虽然也有一定规律性,但其实践性更强,甚至答案也是开放灵活的。如赏析一个句子,或修辞,或描写方法,或写作手法,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正因这样,语文学习离不开悟性!

悟性主要包括理解、分析和感悟,语文学习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尤其在阅读和写作时更为突出。就说这次中考的课外古诗词赏析吧,要求回答苏轼的《浣溪沙·麻叶层层檾(qǐng)叶光》中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的情感。这首词我和同学们都没读过,确实也不太好懂。我从题目提供的注释和提示入手:根据注释和提示可知苏轼当时是徐州太守,太守为什么要盼望豆叶黄呢?通读全篇,我知道这首词写的是夏日田园风光和村中见闻,考卷对“捋青捣(chǎo)”的注释为:“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可见,当时百姓生活困难,那么作者的愿望正是他对百姓的企盼,我稍作思考后在答题卡上工整地写上:“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中考后老师告诉我这是标准答案!其实是悟性让我能够准确答题。

韧性和悟性相辅相成。悟性的提升需要时间的酝酿,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中考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政治学科就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多元结合理解感悟,语文学习就简单多了。只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难题也会变简单。

由于语文不像理科,其知识点纷繁复杂,若没有条理会像一团乱麻。但如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门别类地整理,大小知识点条理清晰,就容易记忆运用了。如果思路不清,就算读懂题目,明白含义,也可能表达不清楚。不少同学都怕阅读题,我则认为,不同的题目有其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规律的答题方法,难题就会变得简单。比如有关语言表达分析是多数同学的拦路虎,我则根据不同题目整理出相应的答题方法,如“某个语句运用了……的方法或……,塑造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阅读时,我会根据不同问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大脑里顿时显现出清晰的答题思路而柳暗花明。

在实际学习中,随着条理性的提升而思维缜密。缜密的大脑可以让你将所学知识运用自如。比如写作前整理出清晰的写作提纲,写作时就如行云流水。这次的中考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咬破的蚕茧”,“蚕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咬破“蚕茧”?思考清楚以后再构建起作文框架就自然咬破那个“蚕茧”了,一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好文章就成型了。

韧性,让我在语文学习上坚持不懈,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悟性,让我感悟每一个方块字中所蕴含的情感,灵活地解答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条理性,让我不断梳理和积累纷繁复杂的语文知识,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我爱语文,我始终坚持提升自己的韧性、悟性、条理性,为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它还将带领我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第六篇

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

“妈妈!”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到家亲切的喊一声,“哎—”妈妈走来。

我的妈妈有一双炯炯有神,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弯弯的眉毛像天上的月牙儿,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夹裹着一些洁白如玉的白发,这些白发,是为我操心而来的,虽然她有白花花的头发,但看上去仍那么的漂亮!

记得有一次,我刚到家,习惯性的喊一声“妈妈,我饥肠辘辘了,给我吃的吧!”妈妈说:“来,坐下,妈妈去给你买蛋黄派。”我连忙把头点了点,那时候天列日炎炎,妈妈二话没说,就撑起伞出门去了,不久,“咚咚咚”门敲响了,我大喊大叫:“妈妈!”便一蹦一跳的去开门,妈妈走进来,说:“天太热了,我还买了两串葡萄。”我兴高采烈地说:“好呀!”

当两绿莹莹的葡萄拿了出来,我伸手摘了一颗,呀!冰冰的,凉丝丝的,我把葡萄含在嘴里,嗯,葡萄圆溜溜的,再咬一口,呀!甜丝丝的汁水从我饥渴的喉咙滑了下去,哇!好美味呀!“好吃!”我喊了一声,立刻狼吞虎咽的吃光了。妈妈买的真好吃!吃完后,我立刻精神百倍,信心十足的写完作业,因为不累不饿,竞一字不错。

还有一次,我语文考了个75分,我一进门便失声痛哭起来,妈妈大吃一惊,连忙问:“怎么啦?”我告诉妈妈语文只考了75分时,妈妈愣了一下,默默无言的做饭去了。我哭着跑进了房间,一望见那张试卷我便火冒三丈,我知道,虽然考试时我头晕眼花,头疼的厉害,但是也不能才考75分呀!让妈妈气得理也不理我。“吃饭了!”妈妈喊道,话语中没有一丝责怪的语气。我坐下来刚准备吃饭,妈妈对我说:“妍妍,你知道你为什么考差吗?一次考试对你来说有那么重要吗?妍妍,你要重新站起来,你明白吗?妈妈知道你是个乖巧的孩子……”我顿时感觉被爱包围着,便咬了咬牙,点了点头,说:“妈妈,我知道了,谢谢您!”我抬起头望着妈妈,妈妈微笑着,使我有更大的力量,使我有更大的希望,便我从风雨中顽强的站了起来!

我高兴时,妈妈也高兴;我难过时,妈妈也伤心;我在需要时,受到了妈妈无私奉献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女儿今天对您说:“女儿永远爱您!我的好妈妈!”

这就是我的妈妈!

第七篇

快乐无需隐藏,快乐可以随时随刻的绽放,与身边的朋友、家人一起分享着快乐,那也是我的快乐。

还记得小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总是无比快乐,自由自在。

爷爷奶奶总是把最好的给我,让我理所应当的接受了。上学时,爷爷帮我戴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随风舞动着,我“叭哒叭哒”地踏着青涩的脚步上学啦。去学校领成绩单时,我的成绩都是用鲜红的笔写的,拿到成绩时倍感羞愧:“对不起爷爷奶奶了,他们这么尽心尽力的对我好,我就拿着点成绩回报他们,实在是惭愧!”把成绩单装进书包中,就好像这件事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前一秒还在惭愧,后一秒就变回我快乐的样貌,蹦蹦跳跳的,想着回家有好吃的等着我。回到了家,拿起如石头般沉重的成绩单放在爷爷奶奶面前,我的成绩令他们哭笑不得,他们说:“你考的成绩让我怎么跟你爸妈交代啊,你怎么可以考的这么有文艺色彩的成绩呢!”——语文22分,数学——38分……

我与同学讲起这事时,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不可思议的表情——你怎么会考这样的分数,你在开玩笑吗?虽然这是我的过去,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段“伤痕累累”的过去。接着同学们纷纷开怀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了。看到同学们的不管是嘲笑,还是快乐的笑,我内心都兴奋无比,笑从双脸生。

我与妈妈聊天都是在入睡前。妈妈总是与我聊起她过去的种种事情,有放学穿梭甘蔗林、与爸爸一起在田地里嬉戏、与外公一同在街上卖瓷碗……我也和妈妈分享我小学的成绩单,妈妈不禁赞叹道:“原来我女儿也有这么不光彩的过去啊!真是没想到!随后妈妈欣然的笑声打动了我,在我心里久久挥之不去,妈妈鼓励我,让我不要因为过去而自卑,不要因为当下而骄傲,要远望未来,展现更好的自己。

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我能收获到另一份快乐;与妈妈分享快乐,能收到比快乐还美东西。分享快乐,那是属于我的快乐。

第八篇

写作。(40分)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 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第九篇

晚上,我回到家,听到父亲在不停地抱怨:“这电脑怎么又坏了!”我不禁感叹我们家这台电脑的质量。

父亲没事做了,就和我还有母亲聚在一块儿谈天说地。我不免也插上几句,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母亲谈工作,父亲则和我说起了最近最流行的歌曲。他还免不了来上几句,摆上一个造型,用他的“天籁之音”唱那些歌,简直就要让人吐。真后悔没有用相机拍下来。

忽然间,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没有电脑那该有多好!自从买了电脑以来,我们家就少了许多欢声笑语。一切似乎都被电脑所替代。

曾经,父亲是多么关心我。小时候,他经常带我和母亲出去玩。我不开心时,他总是来安慰我。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棵大树,为我挡风遮雨,给我依靠。有人问过我,你给你父亲打几分?我总会坚决地回答:“我给爸爸打100分!”

可现在呢?电脑占据了父亲。他和我说话的时间变少了。特别是在母亲上班的时候,家里就像只有我一个人一样。有时,我们说的话不超过5句,甚至没有!如若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回答他:“50分。”虽然他在事业上是有所成就,但他已不是一个好爸爸。难道,昔日的那个爸爸只能成为回忆?他会在我的心中永远消失?不!不会的!我会让他回到原来的他!我要原来的那个他——一个慈祥的、合格的爸爸!

我起身走进房间,那起笔,把内心所想的一切写在信上告诉父亲:电脑里的一切永远是一个虚拟世界,不能沉浸在里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