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圆柱的小学生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圆柱的小学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今天老师要教我们画圆柱体,所以我来的格外早。到了美术室,我发现王文宣还没有来,我又没带书,只好在那儿等着。

过了一会儿,王文宣来了,我们比着书上认真的画了起来。刚开始,我们不会画圆柱形上面的椭圆,于是,我们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圆不能直接画,一定要切出来。然后,老师给我们演示了怎样切圆,我们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画了起来,果然,切出的圆要更好看些。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们继续往下画,经过半个小时后,我终于起好了形,开始上调子,用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终于画完了圆柱体。然后,我把老师请了过来,当老师看完我的画后,说出了令人兴奋的两个字:不错。听了老师说的话,我显得异常兴奋。

再看看王文宣那边,她好像被什么给难住了,我走了过去,发现她还没有起好形,于是我就问她:“你怎么还没起好形?”她愁眉苦脸的看着我,说:“我现在拿笔还不是很稳,所以,画出来的线,弯弯曲曲的。”已经快要放学了,老师看她还没画完,也走了过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王文宣还是完成了这幅作品。

第二篇

2月14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放学回家,拿起茶杯喝水。早就想给这个茶杯做个套,今天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找来把尺子,量了一下杯子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10cm和20cm。接着我用圆周率乘以直径算出底面周长是314cm,然后我就拿布材裁剪了一个长314cm,宽20cm的长方形,包在茶杯侧面,这样就不烫手了。我也知道这个侧面的面积就是314x20=6280平方厘米,再加上两个底面圆面积就是这个茶杯的表面积了。好了,两个底面就不包了吧!

第三篇

在生活中,圆柱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水杯、笔筒、花瓶……这些都是圆柱。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求法。首先,我们先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边长为一的小正方体,我们把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当作1,所以,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只要看它们能分成几个正方体就行了。

可是,圆柱的底面是曲面,不能分成若干个正方体且不剩余。那我们该如何算出他们的体积呢?

我们先想想我们是如何计算出圆的面积的。我们沿着半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形状相同的扇形,切的越多越好,再把他们拼成一个类似于长方体的图形。切的越多,就越像一个长方形。这样,我们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了。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们可以得出圆的面积等于πr(我们平时把Π约等于3。14)。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照葫芦画瓢呢?

以下,我提供两种方案。

一:我们知道所有立体图形的体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套公式S=πr。

二:我们可以仿照圆形的求法,先沿着半径切成若干份底面为扇形的立体图形,再把他们平均分成两排,每排的排列方向都一样,最后把两排合二为一,就可以得出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可得出底面积等于πr2,再乘上高,也就是h就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πr2h。

以上就是我的探究过程。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不仅我这里写出来的两种,还有其他不同的解法。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啊!

第四篇

数学小文章400字 圆柱的体积问题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等,除了简单的应用,我们还遇到了“拦路虎”。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的数学考试了,试卷有点难,尤其是一道填空题。题目告诉我们: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拿到题目先分析,即使不会做,也可以知道直径是6厘米。题目分析好了,表面积都回求,用公式就能求了,但是体积怎么求呢?

用3。14×3×3×200÷3。14×6,就表示圆柱的体积,200÷3。14×6这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子分母就可以抵消,最后就等于300立方厘米,许多同学都恍然大悟。

可是,蒋钰焘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他说,只要用200÷2×3就可以了,因为把一个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现在200÷2就相当于长方体的前面,由长方体的体积是用底面积乘高,可以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正面面积乘高。老师听了,夸他空间想象能力强,我经过他的讲解,也更明白了。回想学圆柱体积的那一节课,老师拿了一个圆柱体的模型,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前后两个面相当于圆柱的侧面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正面面积乘高。

他这么一讲,老师又拿了一个长方体演示,我们都弄懂了。

第五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第六篇

小学叙事作文600字 圆锥圆柱结合体

今天是我最后一个星期来到素描班了。走进教室,见老师还没来,我就跟以前一样做好了准备,等待老师的到来, 等了一会老师终于来了,开始还是百年不变的练笔,只不过时间逐渐变短了,练了一会儿我觉得无聊了,就开始在纸上 用笔画线玩,画着画着纸都被我画破了,我还继续在画,画了好一会儿老师终于叫我停下了,老师让我开始学今天的课 程了。

今天学的是圆锥圆柱结合体,我拿了一本课本翻到了今天要学的那一课,然后我就拿起笔开始画圆锥圆柱结合体了 ,我先是按照书本上的图案画出了一个轮廓,紧接着我又开始让基本图形变得立体起来,在画的时侯我一下子没注意, 于是就把圆柱体给画扁了一点,可是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已经把整个图形的基本形状给画好了,我也 不想擦掉了,擦了又要重新开始画了太麻烦了,于是我就不管了,开始给这个基本图形加一些立体的效果,一开始我先 是给两个图形结合的地方画上两个圆弧,让这个图形看起来更加立体。

开始画两个圆弧了,我看着书上那么简单,可是画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好不容易画的和书上差不多了,可是老师走过来一看,立刻就觉得不满意,老师给我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我改了起来。我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把两条弧线给画好了,画好两条弧线后我就要画阴影了,可是当我画好的时候我发现,从远处看起来还可以,但近距离一看就很粗糙。

于是我努力修改,改好以后还是不怎么样,我想因该是我今天太心浮气躁的原因吧!

第七篇

教学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出示实物),它是什么?生(齐答):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生:茶叶罐。

生:杯子。

生:钢管。

……

师(出示实物):请大家拿出学具——圆柱体,观察圆柱体的上、下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圆形。

师:这两个面的面积怎样?

生:相等。

师:圆柱表面除了上下两个面还有什么?

生:侧面。

师:摸一下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曲的。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生:高。

师:观察一下圆柱有多少条高?

生: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小结一下,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征?

生:我知道了……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出示实物),它是什么?

生:圆柱。

(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出示实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观察有关实物,你发现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生(出示实物):这个罐头是圆柱形的。

生(出示实物):我这支铅笔是圆柱形的。

生:学校校门的不锈钢管是圆柱形的?

……

师(出示实物):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想不想知道圆柱的特征?

生:想。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圆柱形的物体,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分小组研究讨论圆柱的特征,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探究,老师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或是指导,或是聆听,之后组织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所发现的圆柱的特征。

小组1-A:我们发现圆柱体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侧面是曲的。

师:还有补充吗?

小组1-B: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

小组1-C:我们是观察出来的。

小组2:我们和1组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发现上下两个面相同的,而是先把下面画下来,再同上面作比较,得出是相同的。

师:你们认为哪组的判断方法好?

生:2组的。

师:为什么?

生:用肉眼看可能会有偏差,通过测量后加以比较就准确了。

师:说得很好!有时我们不能光凭感觉,还要运用方法去证明一下是否正确。

小组3:我们还发现圆柱从上到下比较均匀,上、下之间的距离相等。

小组4:我们同意小组3的观点,就是不知圆柱的高在哪里?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请同学看电脑演示画高,并观察圆柱有多少条高?

第八篇

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洗具(喜剧)。虚无缥缈的梦在悲喜间徘徊,每一个梦的落脚点,便是人的圆梦时刻,每一个梦的启程点,便是人们放飞梦的时刻……

在弥足珍贵的花季时代,在茶几上,我做了第一个梦。在这看似简答却又深奥的梦里,我踏上了征程,去寻找那个圆梦点,去为自己的梦不断拼搏。

“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洗具(喜剧)。”这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篇广告词。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它时,总会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一阵子,否则难消我心头之兴奋,因此我的梦便由此而生:“我要创造自己的广告词,我要把他表演给家人看。”幼稚而又天真的我为了实现这个梦,展开了自己的行动:

一学习电视广告词,给自己表演: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每天如饥似渴地收集广告词,每天都要熬到晚上12点左右,父母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他们曾几次三番地向我询问,但我只是说:“保密。”他们也就只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站在镜子前的我是如此神采奕奕,简直可以与艺术家相媲美了。之间我身着公主裙,脚蹬高跟鞋,望着镜子里的我,我强忍住笑,用双手轻轻抚过乌黑油亮的头发,还扭腰跺脚,伴随着这种节奏,我自信的喊出:“2012纯属虚构,但头发的末日就是现在,用清扬,无懈可击!”随后,我越来越兴奋,甚至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喊着:“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还收脑白金!盼盼法式小面包,绵绵软软味道好!风驰天下,大运摩托!8008208820——DHC!”一会心潮澎湃,一回伤痛欲绝的我沉浸在广告的海洋中,为我的第二步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后盾。

圆梦计划,向父母表演自己的广告词:

经过一夜的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我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广告词。这天,自信满满的我把家人召集到客厅,被蒙在鼓里的父母至今仍未知道我在搞什么鬼。但这一刻,一起谜都揭开了,我的圆梦时刻也快要到了。家人们一见我就抱着肚子大笑,因我确实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我模仿古猿人,为自己量身订做了一套衣服,这可不是普通的衣服,衣服上都是用一根根长发凝聚而成,穿着虽不是很舒服,但为了让家人开心,我开始扭动肩膀,毛发也跟着一齐甩了开来,这令家人哭笑不得。接着,利用我在第一计划中的经验,我大声喊出:“爱吗?爱,就马上行动,穿上此衣让细胞膨膨,膨起来,暖暖的,很贴心!”这更是让家人开怀大笑,一家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而我,正在享受这广告的快乐,圆梦的快乐!

第一次圆梦的快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就好比茶几上的一个梦,它找到了落脚点,圆了自己的梦,感受到了们的快乐!

梦,你这的拥有;圆梦,你必须拥有!

第九篇

萌芽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和爸爸悄悄地靠近了水表箱。我打开手电筒。爸爸拿出活动钳子、螺丝刀,熟练地打开水表盖,拧松其中的一颗螺丝,水表中的小针便不转了...... 第二天,看着自来水在高压喷水枪的作用下,把一辆辆沾满灰尘和泥巴的车辆喷洗得铮亮,看着爸妈满脸笑容地接过顾客递上的钱,我也心花怒放。因为我知道这个月我家的净利润将直线上升。可自从学了《钓鱼的启示》一文后,我忽然意识到我家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诚实。于是,一个美丽的梦便在我小小的心中萌芽了。

施计

一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做作业,爸妈在一旁清点今天的营业额。我便抓住机会,开口说道:“爸妈,老师让我复述这个故事,然后需要您们的签名。”还没等爸妈回答,我便津津有味地讲起《钓鱼的启示》这个故事。没想到,爸妈听后却不为所动,显然他们已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尘封了心灵。那一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恍恍惚惚之中,一个完美的计划在我脑中诞生了,我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咦,我刚刚明明把200元钞票放进抽屉,怎么一眨眼工夫便不见了?”爸爸疑惑地自言自语。 “天哪,我的钱包也不见了?儿子,你见到了妈妈的钱包吗?”妈妈惊叫道。 “没有!”我摇摇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家的钱财经常不翼而飞,爸妈一脸忧愁,而我的嘴角却露出狡黠的笑容......

圆梦

两个月过去了,我见时机已到。一天晚上,我故伎重演,打开抽屉时故意失手,抽屉“咣当”一声掉到地上。爸妈闻声而来,望着撒了一地的钞票,他们一脸惊愕。许久,爸爸用沙哑的声音问我:“之前我们家丢失的东西都是你拿的?”我点点了点头。“为什么要偷?”爸爸凶得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我着实吓了一大跳,但转念一想:只剩最后一步了,我可不能前功尽弃。于是,我歇斯底里地喊道:“还不是您教的吗?”爸爸先是一愣,然后拍着脑袋,痛苦地说道:“造孽啊!我这可真是‘言传身教’啊。”继而,他拿出活动钳子、螺丝刀,默默地走向水表箱,我照样打着手电筒,迈着轻快的步伐默默地跟在爸爸身后......

第十篇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从此以后,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

中流砥柱,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为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释读】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