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眺望的描写性的短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眺望的描写性的短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描写春天的短文400字 我爱这美好的春

冬爷爷悄悄地走了,他带走了严冬的寒冷,带走了河川上的冰雪,脱去了裹挟在人们身上厚厚的棉衣……春姑娘又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和温柔,让人心醉。

春姑娘来了,小草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一下身子,冲破了泥土,从土中钻了出来,露出了一片新芽,接受阳光的爱抚。满地的花儿露出了笑脸,绽放出美丽的色彩,小蜜蜂开心地在花丛中发出快活的“嗡嗡”声。大树也伸了个懒腰,努力吸收营养,长出了新芽为地球增添了一片新绿。春风不像冬风吹在身上那么寒冷,她轻拂着我们的脸庞,把温暖和舒服的感觉绕遍我们全身的每个细胞。

天气不再寒冷,我们可以脱去厚厚的棉衣,换上轻便的春装在大自然中快活的活动。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在寻找合适的屋檐下,要忙碌的寻找材料来搭窝筑巢,繁殖后代。

春姑娘给予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小草伸出了嫩芽,大树抽取出新鲜的枝条,春天真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啊,我爱这美好的春!

第二篇

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眺望的眼神

福建省泉州泉州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李均钧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这不一般的班级调来了一位年纪轻轻的数学男老师.这个初出茅庐的人,竟当了我们的班主任!这让我们全班迷惑不解!大家都慢慢期待"看看这位老师有什么能耐!"

说来也奇怪!自从他来到我们班以后,班上出了好多以前从没发生过的事!不过,这也让我们班有了新的一面吧!

渐渐的,我们也感觉到这位老师,是用心来教我们,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化我们!也许因为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吧,使得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全都投入到班里.我们看出来了,他很努力!

现在我们毕业了!回顾他的成绩,是的,他的能耐很大!我们班连续两年拿了学校篮球赛的冠军,班里的成绩也很优秀.我们班的班风也很好.他的成绩是那样优秀.这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年轻的他,该是多么辛苦.是的,在他的第一节课,说话断断续续,内容不详,语音不准的他,现在,一转眼,我们这个他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他,在每一个将跨出母校门槛的学生眼里,是一个优秀,责任心强,有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人刮目相看.他的能耐是很大呀!

转眼,也许那眼镜加深了度数,眉间多了几丝忧虑.一切一切都变了!

让我们用新的眼光看着那早已熟悉的走廊边的墙,俯视那个早已熟悉的身影……那个看起来没有一丝忧虑的他在篮球场上打球的影子……让我们坐在课桌椅上向窗外看,那个倚在墙上,微俯着身,双手托着下额,眼睛向远处眺望,熟悉的背影,在那不动,也许想着永远想不完的事——我的学生.

我们要走了,请带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一起走吧!也许,在今后的路上会想得更多,走的越好.

因为他,那个熟悉的身影……

第三篇

走在路上

太阳光闪得耀眼

耳边风声习习

舞起金黄的麦浪

驻足回望

儿时的美好已如梦依稀

采几朵野花

做个花环戴上

年少的快乐滋润心田

也曾身陷迷雾

在疲倦沮丧中前行

直到那一束光照亮暗夜

带引我奔向前方

长路漫漫

不惧荆棘和泥泞

我有我的梦想

为了自由

我坚定地迎向曙光

第四篇

我们学校南边的操场旁有一棵枇杷树,那棵枇杷树大约有两丈多高。远看,它像一个大蘑菇;近看,它像一位昂首挺胸的哨兵。自从我一年级刚进校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它了,现在我读四年级了,它也和我一样茁壮成长,我长高了,它也长高了,高得已经碰到二楼的围栏了。

那满树的枇杷叶是椭圆形的。春天它是嫩绿色的,夏天它是墨绿色的,到了秋天它逐渐变黄,飘落,就像一位位少女跳起天鹅湖舞曲。捡起一片叶子,仔细一看,叶子一面光滑,另一面则长了细小的绒毛。

每到四、五月份,枇杷树的果实就由青绿色变成了黄色。成熟的枇杷是椭圆形的,大大小小地挂在枝头,表面还裹着西西的绒毛,剥开皮一看,淡黄色的果肉都溢出汁来了,顺着我的手直往下流,咬一口,哇!酸甜可口,真是回味无穷啊!

枇杷树就像动物的天堂一样。粗糙的树干上经常爬着成群结队的蚂蚁;茂盛的树冠中偶尔窜出一、两只松鼠。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站在枇杷树下听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每当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就听到鸟儿们的歌声“叽叽,啾啾”,好像它们也想加入到我们的朗读中来。

这美好的枇杷树,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啊!

第五篇

我家门前有棵水杉树,它一年四季都很挺拔。水杉树的枝干粗大无比,要二到三个人才能围起来。虽然冬天落光了叶子,但它还是一样的巨大,一样的挺拔。

春雷一响,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水杉树的枝干上抽出了嫩芽,有许多鸟在树上做窝,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呢!

夏天,水杉树长得更茂盛了,好像它把全部生命力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缝隙。树叶“沙沙沙”的声音和知了“知了”的叫声,编成了一道美妙、动听的乐曲。

秋天,水杉树结果了,松鼠在枝上跳来跳去,好像在找吃的,地上有好多好多的球果,有些松鼠还敢到地上来找果实吃,有一些小鸟飞到地上来,对对松鼠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和松鼠抢球果吃呢。

冬天,虽然没有春天一样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一样的枝繁叶茂,但是美丽的水杉树依旧挺拔着。

水杉树陪着我一起长大,我爱这棵水杉树!

第六篇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第七篇

有一片杉树林,它围绕在西湖的东南方,与雷峰塔隔湖相望。它一年四季都像西湖的卫兵,在湖边站岗。

春天,春雨绵绵,等待春雨过后,这片杉树林开始长出绿叶,那每一片绿叶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每一颗杉树好像都在等待春姑娘让它们穿上了绿色的新衣。那些在杉树林下的小草里,夹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儿,好像杉树们的舞裙。

夏天,骄阳似火,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好像都要把人给烤焦了,可杉树们依旧像个卫兵一样,为我们遮阳,从这条“绿阴小道”走过的人都会说:“啊,这条路可真凉快,这些杉树可真好呀!”,抬头放眼望去,一片让人赏心悦目的翠绿色。不光人们喜欢这片杉树林,小鸟也喜欢呢!它们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你都可以听到它们的歌声,它们好像在唱:“这是我的家,夏天绿油油……”

秋天,落叶纷纷飞舞,杉树林立马变了个样,树叶从绿色的变成了金灿灿。黄叶纷纷飘落,好似千万只蝴蝶翩翩起舞。但定晴一看又仿佛千万枚金子洒在了道路上,似乎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

冬天渐渐冷起来了,杉树林依旧笔直地站着,好像卫兵一样挺拔地站着。不管冬天怎么寒冷,它都没半点怨言。

我爱西湖的“卫兵”,它一年四季变化多端,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景,让人赞不绝口!

第八篇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第九篇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第十篇

如何带有诗意的描写雾?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刘白羽《长江三日》)

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印度泰戈尔《沉船》)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刘白羽《长江三日》)

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靳以《雾》)

屋子外面,原是浓厚得对面不见人影的晨雾,这时已经消退,变淡了。慢慢得势的阳光里,白蒙蒙的雾点子,一阵一阵地翻腾,飘散,好像沙沙有声。篱笆,土堆,墙头,都在雾气里显出模糊的形象。(王西彦《春回地暖》)

雾 霭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仇智杰《雾纱赋》)

晨 雾

夜雾慢慢淡了,颜色变白,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东方发白了。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迷雾笼罩着曹阳新村,新村的建筑和树木若有若无。说它有吧,看不到那些建筑和树木的整体;说它没有吧,迷雾开豁的地方,又隐隐露出建筑和树木部分的轮廓,随着迷雾的浓淡,变幻多姿,仿佛是海市蜃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黎明时分,浓雾像棉团似的从上游滚滚而来;爬上河岸,越上树丛,向两侧泛滥开去……浓雾塞满了小棚,沾在脸上湿漉漉的、滑腻腻的;我们谁也看不清谁的脸。(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有一个浓雾的早晨,我来到堤边。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唉乃之声由远而近,和悦耳的鸟声相应和。白色的空洞里隐隐约约有一个点子,而后,一只船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这是这一天最早的一只游艇。(于敏《西湖即景》)

清晨,浓雾弥漫。依照医生的嘱咐,我在湖滨悠闲地散步。耳边只闻鸟鸣,百啭千声,都看不见它们玲珑身影。一团团微带寒意的浓雾不时扑在脸上,掠过身旁。平日那装着耀眼的高压水银灯泡的路灯,今天显得那么暗淡无力,在翻腾缭绕的雾气中闪烁迷离。我仿佛正走进一个童话世界。(张平《镜湖晨雾》)

夜 雾

有一回从滑雪会走回松雪楼,忽然察觉路上有一层雾,一下子浓了过来,一下子又散了开去,那真是一种奇妙的经验,仿佛走进一个雾帐,雾自发边流过,自耳际流过,自指间流过,都感觉得到;又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鸣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林清玄《合欢山印象》)

春 雾

正当四月初旬,樱草开花,一阵煦风吹过新掘的花畦,花园如同妇女,着意修饰,迎接夏季的节日。人从花棚的空当望出,就见河水曲曲折折,漫不经心,流过草原。黄昏的雾气,在枯落的白杨中间浮过,仿佛细纱挂在树枝,却比细纱还要发白,还要透明,蒙蒙一片,把白杨的轮廓勾成了堇色。((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夏 雾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秋 雾

才是昨儿,本是万里无云的晴天,可是那天,那山,那海,处处都像漫着层热雾,粘粘渍渍的,不大干净。四野的蝉也作怪,越是热,越爱噪闹,噪得人又热又烦。秋风一起,瞧啊:天上有云,云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着层雾,那雾也显得干燥而清爽。(杨朔《秋风萧瑟》)

冬 雾

伦敦的冬雾,真的提前保卫这古城了吗?早晨起来,把毛毯一卷,连同草垫抱到堆房里。上楼时,觉得很冷。用木棍拨开窗上的黑帘,外面是一片凄迷的灰雾。不但没有了后街伊顿路教堂的尖楼,竟连后园的梨树也依稀只剩条黑影。正在发怔时,一声味噢,一个躜动,我们的狸花猫坐在沙发背上了。它怯生生地了了我一眼,就缩着四条腿,把身子蜷得像个鼓肚子花瓶,对着灰雾出起神来。浓雾中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时而短促,时而悠扬。……(萧乾《伦敦三日记》)

白 雾

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气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那儿来的这么多缥渺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蓝 雾

淡蓝色的晓雾,从草丛和茶树墩下升起来了。枸椽花的清香、梅和枳的清香,混合在晨雾当中,整个山坞都是又温暖又清凉的香气;就连蓝雾,也像是酿制香精时蒸发出来的雾汽。(艾煊《碧螺春讯》)

灰 雾

灰白色的雾从乱石纵横的山谷里冉冉的向上升腾起来,而压在山巅上的乌云,却越来越低沉了。一会儿,山峰隐没了,路也看不清了,四周一片昏黑。(峻青《山鹰》)

寒 雾

一片白茫茫的寒雾,笼罩着兵工厂的高红砖墙和砖墙外面的大马路,笼罩着兵工厂对面航空处的广阔的飞机场;包围了市街尽头处古塔的身影。……这浓重的寒雾,从早晨厂子高烟囱旁放送出催促工人上班的汽笛声,脚踏车流,人流,车流声和杂沓的脚步声,涌进兵工厂大门口时,便开始像一道浓烟似的铺天盖地降落下来,现在已经快到小傍晌了,它还没有一点消散的意思。太阳从混沌的、冷冻的云罅里,刚刚显露一下带着光晕的圆脸,很快便隐没了。天空飘着碎玉般的晴雪,尖利的寒气砭人肌肤,裸露在外面的耳朵、面颊、手指头和穿着破旧棉鞋的脚趾尖,都冻得像猫咬一样的疼痛。“好冷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数九寒天哪!”……(蔡天心《浑河的风暴》)

昏 雾

各处山谷里全弥漫着悠悠的昏雾,雾悄然独步上山,好像一个恶灵,寻找安息之处而不可得似的。粘湿而冷酷的寒雾缓缓飘来,显然可见,浪潮起伏,互相追逐,好像险恶的海面上的波涛。雾的密度封闭了车上的灯光,除了几码之内的雾自己底搐动而外,什么也看不见;疲劳的马们所呼出的浊气混进雾里,好像这一切都是由它们造成的。((英)狄更斯《双城记》)

浓 雾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楼在雾气中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变形中了。(茅盾《子夜》)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浓雾白得跟牛奶一样,在河面上,在教堂的围墙里,在工厂四周的空地上升起来。这时候,黑暗很快的降临了,坡下面已有灯火在闪亮,看上去那片浓雾好像掩盖着一个不见底的深渊似的……((俄)契诃夫《在峡谷里》)

山 雾

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贾平凹《读山》 )

早晨,群山弥漫着蒸腾着白雾,青灰色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随山势迤逦而下,潜入茫茫雾海里。黑黝黝的果园,在雾海里若隐若现,像起伏在波浪中的海岛。(母国政《山村散歌》)

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山像排起来似的一样,一个方向,一种姿态。这些深得难以测量的山谷,现在正腾腾的冒出白色的、浓得像云雾一样的热气。就好像在大地之下,有看不见的大火在燃烧,有神秘的水泉在蒸发。(孙犁《风云初记》)

湖上的雾

云厚厚的,落在湖上,就是雾,灰蒙蒙的雾气,水气,像是荒原上的大烟泡、冬天的浴池,一片昏暗,吞没了湖边的远山近山。凉飕飕的雨丝,横着飘洒过来,鬼才知道,它是从天上,还是从湖里头,冒出来。看一眼像是有,再看一眼,又像是没有……只有技术好的船工,才能在这种天气照样载客游湖。(张抗抗《水洼中的汪洋》 )

南望太湖,也辨不出什么形状来,不过只觉得那面的一块空阔的地方,仿佛是由千千万万的银丝织就似的,有月光下照的清辉,有湖波返射的银箭,还有如无却有,似薄还浓,一半透明,一半粘湿的湖雾湖烟,假如你把身子用力的朝南一跳,那这一层透明的白网,必能悠扬地牵举你起来,把你举送到王母娘娘的后宫深处去似的。(郁达夫《感伤的行旅》)

林间的雾

他每天早晨沿着一条蛇一样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大森林的雾里,恍若走进迷朦的梦里。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 )

雾在林间飘浮着,流动着。各种形状的树叶,浑圆的、椭圆的、细长的、多角的……像千万只绿色的小手。雾气拂着它们,在叶掌上留下一层细小的水珠。小水珠流动着,在掌心汇成一颗大水滴,像托着颗晶亮的水银珠。沉重了,掉下去了,另一颗大水珠又在生成……(尹俊卿《雾山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