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不,我不!》读后感1000字

《不,不,我不!》读后感1000字

《不,不,我不!》是一本由[比]玛丽-伊莎贝尔·卡利耶 著 / [比]安妮克·马松 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不,我不!》读后感(一):觉察需求:正确应对孩子的每一个“不”

面对妈妈所有的要求,珍妮总是不断地说“不”,妈妈不知道为什么,珍妮也不知道。是不是像极了妈妈和孩子日常生活里的相处,尤其是孩子到了违拗期,听“不”见,看“不”到,就“不”做......

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哦---继续看电视;

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不要乱扔---继续玩玩具;

快把早餐吃完去学校哦---继续慢吞吞......

一次两次,或许家长还能好好说、好好去沟通,但是当每天或者每次都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的时候,往往就真的失去了耐心,就会陷入情绪的陷阱,生气或者不开心。

漫画里就很生动地刻画了亲子间的这一矛盾和冲突,或许大家都会和漫画里的妈妈一样,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越是管教小孩反而越是“不”,反而矛盾更深了。

比起想一味地让孩子听妈妈的话,或许更重要的,是妈妈要理解和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就像一棵树会从种子到发芽到慢慢长大,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小孩子也是,在不同的阶段会觉醒不同的意识,会有不同的表现,或许并不是他们‘不’想听话,而是刚好,到了会拒绝的阶段。

比起抗拒小朋友说“不”,允许、接纳他们说“不”或许更为重要。当妈妈允许孩子说“不”,就代表两个人不会站在对面,而是站在了一起,去和他们一起玩“不”的游戏。

度过这个阶段的方法是无限的,但是妈妈始终愿意好好地理解、耐心和陪伴会让所有的方法都变得温暖。

《不,不,我不!》读后感(二):孩子总说不,妈妈怎么办

提起孩子的叛逆,青春期必不可少。其实,孩子的叛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一点,大概在2到3岁左右,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挂在嘴边的词语是“不”。不管父母叫做什么,脱口而出就是拒绝:“不!”

《不,不,我不!》这本绘本的主人公珍妮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说不的小姑娘。

珍妮在公园玩的时候,快乐得向只百灵。

可是一回到家,就变了。妈妈叫她穿衣服,她说不;叫收拾东西,也说不;叫吃饭,还是说不。

说不,是孩子在第一个叛逆期的明显表现。在2到3岁这个年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意识地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因此,他们自我意识的表现行为就是对父母的决定说不。

受不了的妈妈不让珍妮说不,结果得到了珍妮更大声的拒绝,以及明确表示了对妈妈的不满。珍妮喜欢苏菲的妈妈,想去苏菲家。

妈妈很受伤,但她还是把珍妮送到了苏菲家。心愿达成的珍妮甚至都没有和妈妈道别,就和苏菲玩得热火朝天。

尊重孩子的决定是和孩子顺利渡过第一个叛逆期的一种方法。当孩子在某样事情上有着自己明确的主见时,尊重孩子的意见,试着去接受孩子的决定。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支持,还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当第二天,妈妈接珍妮回家时,珍妮又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妈妈和珍妮商量,周六邀请苏菲来家里玩,好吗?这一次,珍妮回答“好”。

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这是渡过叛逆期的另一个方法。尽管是2到3岁的小朋友,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某些事情上,把孩子当成同龄人来对待,让他做选择,让他有参与,这样更容易听到孩子正向的回应。

作为一名二宝妈妈,在看到妈妈送珍妮去苏菲家时不舍的表情,独自一人看电影时落寞的样子,还有接珍妮回家时开心的表情,每一幕都很共鸣。尽管很多时候,孩子让我们气得马上就要疯掉,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全部。

今天是母亲节,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请记得陪陪自己的妈妈。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曾经是一个不不不的孩子,也不止一次惹得妈妈怒火中烧,更多时候,是无条件地享受来自妈妈的爱。

愿天下的妈妈平安快乐,岁岁似今日。

《不,不,我不!》读后感(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开始吧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

2-3 岁的孩子会进入一个叛逆期,就是很有自己的主见,或者是心里会有自己的小主意。而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说什么也不听。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也许也会有如此的行为,只是我们自己也是孩子,就不会自知了。

当我们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解决呢?

在《不,不,我不!》这本绘本中,就有一个有点脾气的小女孩,妈妈每天叫她做什么事,她都不愿意去做,只知道说“我不”。

久而久之呢,这股不太好的情绪就“爆发”了。因为她的情绪也导致了妈妈跟着伤心难过。

但这个小女孩在跟小伙伴玩完之后,最想念的还是自己的妈妈。当然,她的妈妈也没有真的生气,只是当时一瞬间的感觉而已。

这本绘本,我与帅帅一起读过,读完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以及绘本中的寓意也讲给他听。

绘本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以及需要了解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故事中的小女孩之所以不听家长的话,一方面是妈妈可能太过唠叨,另一方面也是她想去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爱玩的时候,孩子的开心就是我们的开心。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就像绘本里的妈妈一样,当孩子与伙伴玩耍的时候,妈妈就能去看电影放轻松。

这其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疲惫的时候,精神也不会太好,也容易发一些无名火;而当你身心休息过后,再去陪伴孩子或者做其他事,就会轻松很多,心情也会随之好起来的。

那么,另一层含义,也体现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子依恋。孩子无论怎么疯玩,最后还是会回到家里的。

亲子之间的情感,是靠父母与孩子共同去维系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自己明白一些育儿知识和道理,因为孩子始终都是一张白纸,所有的养分都是父母教与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关心与爱,让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对待与关注,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和睦温馨的亲子链接与情感。

作者:夏鸢的暖心小筑

绘本阅读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不,不,我不!》读后感(四):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不要”和"不敢"

孩子成长路程中不仅只有快乐,可爱的一面,有时,他们的举动会让家长不知所措,例如:发脾气、扔东西、哭闹要玩具、走神、晚上不睡、吃零食没够……这次的故事就是描述《不,不,我不!》的主人公珍妮爱说“不”的故事,无论任何情况下,珍妮都会说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珍妮最后是怎样忘记说“不”的。 《不,不,我不!》是比利时作家玛丽-伊莎贝尔·卡利耶和比利时绘画家安妮克·马松一起创作的绘本,在这本书里,作者和绘者以珍妮孩童的视角为小读者们揭开了一个孩子执拗期爱说“不”的世界。

珍妮是个快乐的小女孩,她热爱唱歌跳舞。但珍妮最近总是不听话,爱跟妈妈对着干。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着妈妈说“不”:妈妈喊她穿衣服,她说“不要”,妈妈喊她关电视收好玩具吃饭,她也拒绝妈妈的要求……

最后珍妮和妈妈说,她想觉得苏菲的妈妈很好,她想和苏菲换一个妈妈。于是妈妈把珍妮送到苏菲家里快乐地玩耍一天,然而珍妮不敢对苏菲的妈妈说“不要”,这又是为什么?

等到妈妈来接珍妮后,最后珍妮笑着答应了妈妈说邀请苏菲来家里玩的要求。

珍妮有一段时间为什么总是对着妈妈说不要,她心中那条说“不”的小龙究竟是什么?

直到珍妮对妈妈说“好”,我们豁然开朗:珍妮是孩子,他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道理。

书中的作者选取的画面非常具有生活气息:选取穿衣、收拾玩具等日常生活场景,书中角色有努力规范秩序的妈妈、爱上说“不”的淘气宝宝珍妮,贴近自己的经历、所看所闻所感、所关心的事与物,轻松让家长和宝宝都能够轻松代入。

然而,绘本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珍妮说“不”的这一行为。透过珍妮说“不”的这一行为,我们能看到作者和绘者透过图画和文字所想传达的思想精髓:面对面对孩子的“不要”和"不敢",不要轻易给孩子下一个结论。

在孩子的眼中,也是可以和妈妈对话的。

我们要理解孩子内心的“不要”和"不敢",因为我们以前也有过许多年“不要”和"不敢"的心理过程:不想吃药,不想写作业,不敢说,不敢问,不敢表达,不敢向前…… 于是隐忍,逃避,找措辞,后退……

我们容易嘲笑,轻蔑,更可能随意地对人进行评价。可评价大多是"反教育"的.有效的评价不应该是简单对一个人下一个结论,而是应该促进一个人的发展,否则,这评价就是反教育——评价极可能让孩子陷入角色扮演,并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

《不,不,我不!》读后感(五):2岁孩子总爱说“不,不,我不”,妈妈的做法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贝贝妈快被2岁的贝贝搞崩溃了,天天脾气暴躁,时刻处于暴走边缘。

都说2岁孩子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从贝贝身上来看,似乎如此。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岁3个月的贝贝满嘴都是“不,不,我不”。

吃饭的时候,让他去喊外婆,小嘴一噘,“不要”;

玩耍结束,要喝牛奶了,两手抱着玩具,“不要喝”;

贝贝妈出门上班,还没有到时间点,但是一看到保姆来了,马上抱着妈妈的腿“不要,不要妈妈上班”;

妈妈临时接到工作任务,让爸爸陪着玩,贝贝一手抱着玩具一手抱着妈妈撒泼耍赖,“不要妈妈工作”……

贝贝妈怎么也没有想明白,之前那个总是乖乖让自己上班的孩子,怎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搞得崩溃不已。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2岁以上的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

绘本《不,不,我不!》的主角珍妮,也是一个面对妈妈任何请求,都要说“不”的小女孩。她和妈妈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说“不”,心里那条总是说“不”的小龙到底是谁。

直到有一天,妈妈被总说“不”的珍妮给搞崩溃了,大声吼到:“珍妮,我受够了,别总是说‘不’了。”可是,珍妮不但没有停止说“不”,反而更加大声地说着“不”,还提出要换一个妈妈,因为苏菲的妈妈就很好。

看到这样的珍妮,妈妈伤心极了,默默地帮珍妮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牵着她的手,离开了家。

她们要去哪里呢?

原来,妈妈带着珍妮去了苏菲家。

去了苏菲家的珍妮,没有妈妈在身边,她还会张口就喊“不”吗?

绘本《不,不,我不!》作者,比利时绘本家玛莉-伊莎贝尔·卡利耶,1991年毕业于布鲁塞尔圣吕克艺术高等学院,主修插画,曾从事了12年的平面设计及广告插画工作,之后开始创作童书。他的画作曾在比利时、卢森堡、华盛顿及上海展出。

这本书他采用简单又具有感染力的文字,描绘出了正处于违拗期的孩子珍妮的日常生活。再搭配上绘画作者安妮克·马松色彩丰富、柔和舒适又充满童趣的图画,让整本书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孩子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帮助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随着孩子身心的进一步发育,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总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摆脱父母的安排,完成自己的意愿。比如想要自己摆积木、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等。

虽然2岁的孩子在这些事情的完成度上可能不好,但是依然会很努力地去完成。

随着孩子身心的发展,他还会逐渐出现占有意识,能够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物品,在众多物品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玩具、餐具等。但与此同时,2岁的孩子语言发展能力也出现了质的飞跃,不但词汇量明显增加,而且已经能够和大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管是爱说“不要”的贝贝,还是书中总爱说“不”的珍妮,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之中。

值得让父母注意的是,2岁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念,知道做哪些事情能够受到表扬,做哪些事情会受到批评。不过,因为内心对自我意愿的表达更加强烈,所以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忤逆父母的意愿,满嘴“不”“不要”“我不要”等表达否定的词语。

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便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帮助他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准确认知。千万不要像绘本里珍妮的妈妈那样崩溃大吼,不管不顾。

不过,珍妮的妈妈也在书中给出了所有父母一个正确的做法,那就是满足孩子的心愿,送她去苏菲家,感受苏菲和妈妈的相处情景,明白了还是在自己的妈妈身边才是最自由自在的,也慢慢地改正了张口就说“不,不,我不”的习惯,安然地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的一生会有无数个叛逆期,不管是这“可怕的2岁”,还是之后青春期的叛逆,需要的都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和足够的耐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孩子出于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陪伴,静待花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