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1

有一个民族,顶天立地,从未倒下,那就是华夏民族;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泯灭,那就是中华文化。

很高兴可以代表高一学生参加我们学校举办的首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参加了这次比赛,我深有感触。

当韩国伸臂欲将我们的屈原、我们的端午、我们的印刷术揽走时,当我们的春节越过越没有“年味儿”时,当我们的视线从电脑荧屏上转移到书本上时,当我们的手握起钢笔对着穿越历史长河的方块字感到陌生时,当嘹亮的秦腔没几人能唱时,当精美绝伦的剪纸没几人会剪时,当《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没几人可以品读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已随着越来越淡的节日气氛堙没在了岁月中?面对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逐渐淡远,面对我们老祖宗智慧结晶的遭受冷落,我们真的要坐看这场“”么?

当然不能!我们中国人,是有觉悟的。当“汉子英雄”“说文解字”这类节目开播时,当“中华文化传统知识竞赛”这类活动举办时,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文化正被国人用双手一点点拾起来。

很感谢我们的学校紧跟时代潮流,为我们举办了这场知识竞赛。作为高一新生,我们确实不如学长学姐们理性冷静。我们遇到问题时,总是想迫不及待的指出,在赛程中提出的疑惑有些不妥,反映了我们对礼节的缺失。赛程中,我一直在想:我们答题时,有多少道题是我们通过排除法或“蒙”的办法答对的?又有多少题是因为我们高考要考而记住的?应该有很多,我们不应让我们的文化穿错衣服、带错帽子,我们不应如此功利,我们应该发自肺腑去敬重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典。

还记得入学时发的《论语》《弟子规》么?学过吗?没有。资料还在吗?早丢了。没错,就是这样。比起幼儿园摇头晃脑背诵《三字经》的孩子们,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文化经典,大多是被强迫灌进脑海的,并不是为了弘扬文化、传承经典而去自主了解学习的。想起这一点,真让人羞愧不已。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典,他们就在哪里,不喜不悲,但却在期待我们主动去握紧他们的手。我们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从现在做起,从主动做起!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2

坎耶里说:“书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书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里,没有书就不可能有整个庞大的社会,因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依靠书流传到现在由我们来传承的。一本书也是一位有灵性的朋友,能给你带来许多温暖,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我也和多数人一样,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读书,这里也还有一个故事。以前,我和书还势不两立,一提到看书我就头疼,有几次想看看书,但一想到密密麻麻的黑字,我就望而却步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又想读书了,我会回答:“这是爸爸的功劳。”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句谚语不懂,就去请教爸爸,结果爸爸只淡淡的说了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没办法,我只好向天敌——书投降了,拿起一本《谚语大全》,不一会儿,我就被书给俘虏了,开始了我的书海之旅。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到了一本《水浒传》,放学就进了卧室,拿起《水浒传》就开始看,对于缺少精神粮食的我,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啊!我正投入到书里,全然不觉时间的流动,直到妈妈使用“狮吼功”对我连吼三声,这才把我的思绪从布满硝烟的战场上拉回来,我刚一分神,又听到了妈妈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吃饭啦!”话音未落,妈妈便出现在卧室门口,把我连拉带拽地拖进餐厅里,我立马开溜,边走边说:“正和张清打呢,我先看完后再说。”妈妈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坐下吃饭。我又投入到战鼓擂明的战场上去,当看到没羽箭张清飞石打伤四员大将时,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又看到吴用劝降张清时,我才长舒了一口气。但不久我又被妈妈的喊声打断了思路,显然这次她用了祖传秘法“魔音灌耳”功。妈妈来到我的卧室,对我说:“儿子,快吃饭,要不饭菜都凉了。”我头也不抬说:“你们先吃吧,我稍后就来。”妈妈生气的说:“我们吃过了,就你一个了,快些,赶快来吃饭。”我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一声,又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过来,怒不可遏的说:“王晓林!你再不吃饭就不给你买书了。”我抬起头,惊讶地对妈妈说:“我不是已经吃过了吗?”妈妈没好气的说:“你吃过晚饭了,太阳就从南边落了。”我不解的问:“你不是说吃过了吗?”妈妈露出愠色,大声说:“那是说我们吃过了,你也太投入了吧!”我学《水浒传》里的一个片段说:“母亲有令,孩儿不敢不从,速速去也。”妈妈也扑哧一声笑了,一场风波也过去了。在我这个小书虫的身上还发生过许多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想知道,那就找到我,我会给你慢慢道来。

最后,我想用刘向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我和诗经的的缘分起源可以说是从这句话开始,第一次的阅读不自觉的被它所吸引,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在一本读刊上看到它,便对它回味无穷。

带着这种感情,走到书店前,停下脚步,只是为了在书的海洋里来寻找我期待已久的《诗经》。当我翻开了那本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的古书时,我才发现自己了解的有多么浅显,还有多少的诗词和经典等待着我去发现。读起悠扬的诗词,感受着每一首词带给我的哀转与凄切,感受着每一幅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或许是一对有情人即将分别,或者是黄发垂髫的孩童在我眼前奔跑,又或者是年过花甲的老叟老媪在田间耕种……让我更加感叹的是作者可以用寥寥数语便可以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词将桃花的明艳、生动与美丽融为了一体,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阳春时节出嫁时的幸福情景。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李夫人,当年有她哥哥为她所写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来形容她容貌的美好,但是我却觉得用这句词不光可以作为赞词,更可以来形容她的容貌。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这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妙。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桃花的寓意除了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同样可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以及那些不慕名利但求潇洒一生选择归隐的诗人们,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见证了汪伦和李白的友情。我觉得桃花代表着的更是一类人的心境,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将自己此时的心境融入到了这幅农家景色中去,相比较《诗经》的直接抒情各有各的韵味。

《诗经》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在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的画面时,更是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作为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可以做到想起每一首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感受每一首诗,感受它所想要表达的更深的境界。

《诗经》一书写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也写清了人心的所向,它会是一本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真正去品味中华的经典以及那来自远古的声音吧。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4

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纵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运动中迷失方向,于“抛弃旧文学”中走向极端,甚至郭沫若大师亦公开批判国学大师陈寅恪,似乎要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见,似乎创新便是“不破不立”,便与传承相对立,但我以为,创新自寓于传承。

传承,并非狭义上的继承,其本就蕴含了扬弃的智慧。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传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时弃其糟粕,此等选择过程本就是一种再加工,并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所谓创新,本就是厚积之后的薄发,本就是薪火相传之后的水到渠成,二者从未对立,相反,创新始终寓于传承之中。

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大家于传承的瀚海中披沙拣金,而同时孕养于传承之中的创新之思想终得以璀璨于人类群星。艾略特诉诸古典,传承从但丁到德莱顿的传统,他的次次创作都是对古典文化的再致敬,营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钟暮鼓般唤醒人们内心“没有雨只有雷电”的荒原;木心远赴异国却仍凝古典文化于心,于传承中融汇中西,其“文学嘉年华”之创新思想便于传承中应运而生……当传承的文化弦诵不绝,寓于传承中的创新自然会从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喷薄而出,创新方成为其创新。

然而,厚黑学和致富秘籍畅销的当下,无数人急功近利,无数抛弃传承的“标新立异”堂而皇之戴上“创新”的面具,进入公众视野。君不见,各种架空文学横空出世,“创作鬼才”层出不穷,然而,未经传承孕育的“伪创新”,带来的雷点频出,以致贻笑大方。更有甚者,假借传承的包装,如“气功大师”王林,欺骗乃至危害大众,不仅可笑,更为可怕,是为荼毒社会之蛆虫。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传承的文脉滋养,所谓创新,不过是跳梁小丑,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创新寓于传承,我们将拒绝抛下一切的天马行空,也不再会有“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弃传承的悲剧。我们将有更多的白先勇,于对昆曲的深刻传承与解读中,方迸发出艺术创新的灵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余音绕梁;我们将有更多人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中窥见人性的渊薮,从传承之泉中采撷寓于其中的创新。

“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卡尔维诺如是说道。我们本身处传承之中,让我们于传承中创新出自己的历史。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5

我,很自豪出生于我们多富多采的千年之邦。这儿,拥有着恒久的中华美德;这儿,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儿,拥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拥有它,传播它,传承它。

在我的家中,除了一个年龄尚小的妹妹,爸爸,妈妈,我,皆是古风痴迷者。

爸爸素爱诗词,闲得无事,便会独自一人遛向书店,不一会儿工夫便搜罗个满箱子的书籍。然而,回家之后,又独自一人躺在躺椅,对月自酌。恰好遇一佳句,惊呼:“妙哉!”父见我闲得,又忙拉我与他观看诗词朗诵。偶见胜处,便也附和着一句。对着我们道:“我诵得也不差?”我们也只好为父亲戴高帽,在一旁鼓掌忙道不差不差。呼儿将出换美酒……呼儿将出换美酒……

妈妈对诗词的喜爱不及爸爸,但她却对古文小说颇有情趣。一日,放学回家,一推门,眼前一片灰暗,走进家门三四步,远处吊灯一闪,一缕青烟飘起。我的母亲又在修身养性,捧着一本书,不入厨房半步。我又如何能扰乱她的闲情雅致。只得顶个空肚,埋头与我的语数英物化决一死战。

我的父母如此,我亦不会与他们大相径庭。当我完成了作业,也会去书架上浏览一周。偶遇《牡丹亭》甚是好奇,便取下一读。一女子生性优柔寡断,梦中见一书生,最后日日思念此人,终因相思成疾。或因年龄所致,正值花季,素爱此类书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甚爱,妙绝!

唉!我的妹妹虽诗词无法与我们相较,但在绘画上却极富天性。水墨一着,一画便可成。

我的家中,我的家人,皆由衷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虽日日接触西洋文化,但父母始终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传承绵延在我们血液中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

我爱我所在的民族,我爱我的祖国,我爱那如长江奔腾不息,永不流逝的文化!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6

记忆的月光宝盒中有一段红丝带,它象征着童年的“沙琪玛树”,记录着天真烂漫,蕴藏着外公外婆甜蜜的爱。

三岁的记忆仿佛发生在昨天,我还触手可及。那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总在工作日将我送往外公外婆家。那时外公外婆的爱仿佛是我对陌生世界的解药。很快,我忘却了爸爸妈妈不在身旁的失落。在没有电脑、手机、微信的岁月里,除了吃喝睡大觉,与外公外婆一起种“沙琪玛”树大概是我那时最美好的游戏。

游戏的起源源于我对沙琪玛的喜爱。一天,我端着装满沙琪玛的盘子站在盆栽的小树旁若有所思时,外婆走了过来问:“好孩子,怎么不吃啊?”我指着花盆咿咿呀呀道:“想吃……把它种成大树就可以吃更多了!”天真烂漫的话语在外婆眼里却别出心裁,外婆抚摸着我的头,轻声细语到:“真好,我的乖孙女懂得了要耕耘才会收获,那我来教你。”她将我手中的盘子拿过去,一边盯着我依依不舍的眼神微微一笑,一边将盘中的沙琪玛碾碎后放入我的小手心。“好像雪花啊!”我拍手大笑起来,小心翼翼地撮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外婆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嗔怪道:“小馋猫!”然后,握着我的小手,手把手地教我将沙琪玛碎一点一点放进花盆的土壤里,用小铁铲将浮土盖上拍实。种完沙琪玛后,她把我抱起来:“走,我们睡午觉去,醒来沙琪玛就长大了!”我拍手叫好,而这也成了她一次次说服我去睡午觉的美好借口。

一觉醒来,我冲到阳台,望见那绿树上挂着一个一个用红丝带系着的、金灿灿的沙琪玛,像风铃一样随风摇摆,我开心地笑了指着小树对屋内的外婆外公大喊:“快看啊,沙琪玛!”

去年暑假回到老家,外婆给了我一束红丝带,我好奇地望着她,外婆问道:“还记得这些红丝带吗?”见我摇摇头,外婆笑眯眯地说:“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沙琪玛吗?每次你吵着要种,为了逗你开心我手把手地教你种,你外公趁你午睡时,用这些红丝带把一个个沙琪玛挂在树上。可惜,那棵树前几年枯死了,我们想树迟早会死,沙琪玛会过期变质,只有将这些红丝带留存下来给你做纪念。”外婆话语里流露出一丝惋惜,她望着窗外似乎在回忆,我心疼地将她手中红丝带接过来,挽起她的胳膊靠着她的肩膀笑了,为自己童年的天真浪漫笑,为如此充满爱的回忆笑。

是的,树会枯死,沙琪玛会过期变质,但那留存在红丝带里的美好记忆,永远不会枯萎变质,那是外公外婆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我会将这一束红丝带好好珍藏着,她不仅仅是一段红丝带,更是外公外婆给我的甜蜜的爱!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7

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优美诗句荡过小学生纯洁的心灵时,当大数据借小学生之手为苏轼点缀出别样色彩时,无论如何,国人都应向这些学生点一个赞一他们让经典开出了时代之花。

诚然,以小学生之力很难完成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使得论文以专业面目呈现,但作为假期期间的课题研究,学生接受家长的指导完成研究,本就无可非议,遑论各种研究涉及大数据等科技,加之是以传统文化价值再现为出发点。至此,无论是学生分析还是家长操作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此次活动的意义便在于它让我们领略了一种方式,那便是除却吟诗作赋,朗读背诵,我们还可以以科技等新方式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新意,便以此次活动为例,吟诗,写字、作赋无疑是致敬苏轼的传统文艺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当今科技数据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真正有意义便是另当作论了。而让学生利于大数据进行,课题研究,即使多是家长出力,也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意义,其一,学生在数据整合中透过诗词书画更了解到不一样的苏轼,体会到他别样的风采,其二,学生更可以从这次活动中体验到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便是首句所言一除却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我们还可以以新方式领略经典之花。

放眼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全民学习经典文化的社会氛围也在逐渐兴起,《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更是掀起阵阵热潮。不难预见,中国传承经典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也会不断实现。而此等美景无疑也为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有力挑战。

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如何促进经典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是广大教育、文化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而此次清华附小教育活动的开展便为此问题提供了良好借鉴,学会运用现代技术为经典文化提供良好环境,学会创新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个值得学习与实践的方法,唯有如此,方能使经典文化穿越历史尘埃,以新的姿态绽出夺目先芒。

大数据析苏轼,新科技醒经典小学生先行,新时代紧跟一承经典文化,绽时代之花,朵朵璨璀,朵朵芳华,先我文化,兴我中华!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8

世界上最经典的智慧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十分好看的书《世界上最经典的智慧》。

这时有一阵奇怪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你好啊!”我吓了一大跳,我向四周看了看一个人也没有呀?我顿时感到毛骨悚然,“我在这里呀!”我这才察觉到这阵声音是从《世界上最经典的智慧》这本书里面传出来的,我简直不敢相信,一本平凡的书竟然会像人一样会说话,于是我就朝着书问了问:“是书本在说话吗?”“当然是我。”我的胆子大了起来 。“今天我来到这里是先要谢谢你把我保管得那么好,还为我穿上了一条这么美丽衣服。我原来是住在明明家的《红楼梦》书里,那本书可有名了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原以为我是四大名著之一而感到十分得自豪,可是明明不但不把我保护好还把我的脚折断了,弄破了,我是迫不得已才逃了出来,逃到了这里,不过踏破铁鞋无觅处我总算找到了一个爱护我的小主人了,可是……可是我的同伴不知有没有找到一个好主人,这时书本上有一滴滴晶莹的泪珠我擦擦它的眼泪,安慰着说:“放心吧它们现在可能也找到一个爱护它们的小主人吧!”我以前被人们这折磨得遍体鳞伤,有人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使我原来白白的衣服变得很难看,有人把我的脚折起来,有人把我买来我一位可以传递给别人知识了感到很开心,可是没有想到小主人却一眼都不看我,就把我扔在一旁,过了一段时间我身上有一层厚厚得灰尘,离开了小伙伴,我感到特别孤单。我可是一本书呀!我是传递给人知识的,不是小孩子玩的东西,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会保护书,保护我们。”我听了书本的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说要爱护书本,可是还有许多人在破坏它。

我只想说一句和书本一样的话:“真心希望人们要保护书!”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9

君不见经典之作天上来,奔流到此无人赏;君不见文人墨客喜古语,朝如晨露晚似霞。

古之圣人爱书,古之众人也爱书。那汇集了风雅颂的诗集,被人们奉为经典;那承载着浪漫文字的奇作,被无数名士瞻仰。

精致的文字如跳跃的音符,奏响了历史的长河。经典著作,应该是国家最为珍贵的文化财产,他凝聚的不仅是作者一人的才与情,更带领了一个时代的浪漫旅程。

快节奏的现代,让那些厚重的文化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二次元中的世界,似乎比真实的纸张更有吸引力。方便并且有趣的网络小说,取代了文化典籍,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主餐。

经典正经历着一场百年的孤独。人们不爱白鹿原上的家族、爱情,而钟情高楼大厦间的都市言情,豪门恩怨;人们不爱西游记的八十一难,错怪理解,而钟情于十里桃花的青丘九重天。那些已失去的经典之作的作家们,当初想要表达的,想展现给世人的情理,似乎被编织成了一场梦,拘禁在那一方红楼中。

莫使经典空对月,请君携之共前行。不读经典,如何前行?没有文化之气,如何称作一个国家?现代的小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跳楼以成全穿越梦想的愚昧,挥刀以为遁入仙境的痴狂。在蔚蓝的天空下,你想拥抱的是无稽的幻想,还是闪烁着智慧的阳光?

爱书之人范用,其收藏的书堪比小型图书馆那般多。每开始读一本书,不读完绝不做其他事。而相比之下,那些只将经典拿来装点门面的土豪,未免可悲可笑。逢人做客,沾沾自喜于古色古香的豪华书房,全套的名家之作,却对书中内容一概不知。经典竟被冷落至此!

赏析经典,赏析屈原在《九歌》中的浪漫瑰丽;品味经典,品味四大名著后的战场风云,人情冷暖。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中,有人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料峭春风,一蓑烟雨中,有人着芒鞋傲岸独行。读经典,静电带给你人生百味。读经典,经典带给你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带给你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带给你绿山墙的生动活力,带给你巴黎圣母院的勇敢执着。

人间最美是清欢,书间最美是经典。

关于传承经典的作文篇10

流行的虽然能在短期内引起轰动,但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只有经典的,才会在脑海中深藏,像一坛美酒,越陈越香!

经典流芳百世,流行过眼云烟!

想想那一个叫洛晴川的女孩,那一部叫宫锁心玉的电视剧曾引起多少轰动。

一个古董店继承人,现代少女竟然离奇的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四百多年前的清朝,又参与了九子夺嫡等一系列故事,该剧使用另一种手段演绎古装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观念的眼球,成为一时的流行,可现在呢?现在它去哪儿呢?它被一波一波新拍出的电视剧压过,早就云深不知处了。

曾经它那么流行,引起了“穿越”狂潮,可终究难逃被新电视剧掩住的命运,就是因为它的恶俗,人怎么可能穿越时空,这种奇思怪想在短时间里能获得观众喜爱,但想长期存在就不可能了。

相反,想想那一个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想想那一个虽怒时而苦笑,即瞋视而有情的贾宝玉,那一部老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的细节,仍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一场贾府盛衰变,一段姻缘曲折寻,一个时代的剧变!

我至今仍记得老版红楼梦中黛玉痴痴的眼神带泪,贾宝玉发狂摔玉,宝钗扑蝶等等,这一部由名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博得观众一致好评,即使后来又有人翻拍红楼梦,也无法捍动它经典的地位。

这一场梦不是梦,它没有宫锁心玉那么荒诞的情节,却深深地让人记住了它的每一个细节,仿佛印在脑海中一样。

现在的电视剧浪潮一波接一波,翻拍也只遭到白眼,背上骂名,而你,老版红楼梦,依然站立在那里,如同以往一样。

因为你是经典,你没有用荒诞情节吸引人,而是用演员精湛的演技刻画了那一段姻缘,那一个时代的悲剧,你的经典地位不可超越。

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的,低俗的不可能成为主流的,时间会证明,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