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摘抄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摘抄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是一本由罗敏畅 著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一):温和而坚定的与孩子一同成长

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和群聊里,都有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崩溃的家长,新闻里甚至见过盛怒之下,一掌把自己拍成骨折的爸爸,平时母慈子孝,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不停默念“亲生的亲生的”……孩子与家长不是对立的关系,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家长可以做什么?首先要冷静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作者罗敏畅是正面管教资质导师,有十年正面管教授课和深度家庭辅导经验,也《小学生导刊》教育心理专栏作者,她在本书中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也列出了无数场景实例,教我们如何“好好爱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正如扉页题词:“育儿不是漫长的修行,是见证和陪伴彼此变得更好的一段人生历程。”希望我们都能温和而坚定的与孩子一同成长!

书籍实物

书籍实物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二):温和而坚定的教养:始终如一的持续的

很喜欢普迪教育创办人罗敏畅这本新书的书名《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它与网上所盛传的鸡飞狗跳的辅导作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读罢此书,深深地感到教育孩子之路任重而道远。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十章,第一部分用三章内容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了解孩子,解除我们的焦虑和愤怒。在这部分中,罗敏畅专门在第三章教读者如何破除吼孩子的难题,当然这个对家长和老师都是有指导作用的;第二部分共有四章,主要是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罗敏畅认为如何让孩子“有兴趣学、有信心学、能主动学”,最关键是是要让孩子端正学习的目的,找到学习的意义;第三部分是解决一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事儿,比如校园霸凌、家校沟通等事宜,这些如果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

罗敏畅在每个章节都会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小场景,通过错误和正确的两种处理方式,告诉读者是因为我们应对方式不严谨,才造成亲子关系的冲突。罗敏畅从业十余年,实际跟踪指导超万户家庭,这些案例都真实而且特别具有指导意义。你也可以按照问题索引的方式直接到对应的章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只是照搬照抄,很有可能没有认可效果。在第五章“自信,让孩子敢于学习”中,讲到“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孩子表达出来”这部分内容时,作者讲到有个妈妈孩子不想吃饭,于是她对孩子说:“妈妈理解你现在有些烦,不想吃饭,妈妈知道。来,张开嘴巴,我们继续吃一口。”前面一句识别孩子的情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后面一句话马上就暴露目的——还是想继续自己对孩子的控制。这显然无法让孩子自然地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起不到任何沟通的效果。因此,除了了解具体的方法之外,你还必须了解它的原理和目的,这样才不会因为不知原理,将方法用偏。

两会时,有专家曾提出父母要“持证上岗”,一时让家长唏嘘不已。我们习惯有什么问题,最好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了。但如果想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必须温和而坚定的教养,而且是始终如一的持续的。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三):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习

辅导孩子作业时,无数家长情绪崩溃,不自觉声音高八度,甚至对着孩子咆哮怒吼。 还有忍了又忍,把自己身体忍出毛病的父母。 每当我们认为孩子拖延或者笨时,不妨从更客观的角度来了解孩子。 作为家长,不和孩子形成对立面,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 很多时候,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教导孩子。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综艺,演员林永健的儿子大俊在看到桌上一堆喝的饮料时,偷偷往怀里装饮料。 林永健以为是儿子贪吃自私,于是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儿子。 可后来和儿子推心置腹聊天中,林永健才得知是自己误解了儿子,儿子只是想到其他小朋友没有喝到,所以想带回去给小伙伴一起分享。 因此,不由分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定义孩子,很容易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看过这本《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真的是给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方式。 育儿第一招:识别出孩子的困难,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很多时候,孩子令人不如意的表现背后,都是孩子遇到了问题或者困难,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甚至孩子自己也没有察觉。 此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责怪、孤立孩子,而是和孩子在一起,解决问题。 育儿第二招:了解孩子 我们所看到的很多表面现象并不是孩子真实的情况,发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当孩子出现了错误行为,父母更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或者目的。 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还是自暴自弃,关注孩子的内心,不给孩子贴标签,多角度去了解孩子。 育儿第三招: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苦口婆心不如激发孩子自己的内驱力,人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分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每个孩子当下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父母就可以结合孩子的这些需求去匹配,为孩子讲述学习和需求之间的必然联系。 从而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内驱力。 最后,育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每当我们情绪激动想要发脾气时,可以学习书中的两个冷静技巧:一个是用愤怒选择轮,一个是家人相互支持。 面对孩子的学习难题,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只是因为我们教会多次的东西孩子依然不会。 那么换种孩子能够理解的讲解方式或者多练几次,是不是就好了呢? 发脾气的作用是微小的,可能只是当下几秒钟震慑到了孩子,可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也不会有大的改善。 父母要做的是把人和事分开,不要情绪化,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及时给孩子鼓励,养成自信的底气,循序渐进,带孩子走向独立。 最后,也要说,当大人情绪独立时,孩子才会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成长。 适当陪伴,培养孩子的独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四):温和而坚定的教养

家长需要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也是其成长的奠基阶段给予合适的教养,孩子的性格、智力、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将在这时逐步成型,对孩子未来发展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最近我读了《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这本书,这是一本融合心理学、教育学的关于如何“好好爱孩子”的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学习到很多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

在作者罗敏畅看来,育儿的技能成长,并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心态对了,方法对了,是可以很快学有所成的。找到每个家庭的核心问题,用经过检验的系统学习模型,支持家长高效思考与练习,形成独立而自信的育儿能力、才是关键。

在这本书中有提到很多具体的事例,以及我们作为家长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这些方法是非常实用的,而态度,认知方面的调整则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时候,当我们的孩子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比如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爱玩游戏,家长也很有可能因为这些情况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倘若这些负面情绪导致家长对孩子大吵大闹,其实根本就不利于解决问题,也会破坏亲子间的关系。

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应该保持情绪稳定,要能觉察出孩子的情绪反应和需求。有问题出现并不意味着这个责任就应该全由孩子来承担,作为家长应该多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共同面对这些问题。

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都会承受非常多的压力。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彼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会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更加冷静的思考,去解决那些问题。

从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更多地转向对孩子具体行为的描述,而不是告诉孩子,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总是对孩子本身有过多的评价,就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也很容易变得自卑。

在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暂时没有做好而已,并不意味着孩子完全没有能力做好获得,以后也不会做好。

给孩子温和而坚定的教养,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一种比较温暖的状态下健康的成长。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去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读后感(五):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在平时教育孩子中,你是否很容易对孩子发火、命令催促孩子呢?

怎样培养孩子才能激发他的活力,让孩子有自信力、自驱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持续竞争力呢?答案就在《温和而坚定的教养》这本书中。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学、教养学的育儿圣经,深受家长们的喜爱。书中提供了从了解孩子、如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到怎么构建孩子的自信心自驱力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它是由十年正面管教授课经验和辅导家庭超万户经验的罗敏畅老师所写,同时她是普迪教育创办人,正面管教导师、《小学生导刊》教育心理专栏作者、湖南卫视《放学后》节目内容支持专家团带领者。

一直以来,敏畅老师是正面管教的传播者、实践者,正因为她有着非常丰富的辅导家庭经验,所以她把方法分享出来,希望更多的家庭受用。

01 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遇到了困难

朋友的孩子小学三年级,经常被老师投诉:上课发呆、东张西望,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低下等。朋友的对孩子又是批评又是威逼利诱,甚至用打骂来解决,要求写保证书改正,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样。到了孩子上六年级,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有时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去网吧上网,无论家长怎么批评怎么打骂,都不听劝。

这本书中,作者罗敏畅的观点是:「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来面对,所以以一种“习惯”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所谓的问题行为,只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面临的困境而做出的不恰当的行为表达。」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发现孩子的困难,并和孩子一起解决。

孩子七岁上一年级,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及格,回到家害怕父母的责骂而不敢告诉父母,最后还是拿着试卷告诉了妈妈。妈妈拿到试卷后,首先控制情绪,把问题关注在知识点而不是分数,然后坐下来耐心地和孩子沟通考得差的原因。孩子告诉她,自己写字写得慢,考试时间到了还没答完题。了解原因后,妈妈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时间安排表,每天晚上放学回来,先和孩子把当天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完成作业后预习新课程的内容,紧接着练字一小时。经过每天的温故知新和练字,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书法比赛也得了奖,慢慢对学习有了信心。从此,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成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原本孩子以为妈妈会因为自己考得差而责备她,相反妈妈的理解和鼓励让她有了进步的动力。

孩子出现了一些遇到了“问题”,如果家长只关注眼前的现象,就很容易对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孩子也会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反效果。因此,我们要多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遇到了什么困难,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孩子才能改变。

02 读懂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

从小到大,“棒下出孝儿,不听话的孩子就该打”这句话常常被大人们挂在嘴边,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孩子稍不听话或不按父母的方式去做,就用打骂来让孩子屈服。但,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邻居男孩子小学三年级,在学校经常跟同学打架,捉弄同学、影响同学上课,老师和同学都远离他。妈妈每次接到老师投诉,都会情绪失控,用鞋子或其他物件在孩子身上不停地抽打,还夹杂着脏话,打骂声、孩子的哭声、求饶声时常惊动左右的邻居。孩子读到六年级,就开始和班里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一起抽烟、组团欺凌弱小,甚至和社会一些小混混有交集。

很显然,这位妈妈用以暴制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发生的问题,这不但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模仿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当孩子犯错,我们不但要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还需要考虑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不是能够帮助孩子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行为。就像发生火灾时,消防员一方面要负责救火,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总在救火,最重要的是去消灭可能发生火灾的各种隐患。所以,要关注当下不当行为也关注长远消除不当行为的方式。」

因此,书中提供了一个读懂孩子错误行为背后4个目的方法,在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应关注相应的心理需求:

1.寻求关注:心理需求是唯有得到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解决方法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积极回应孩子,让孩子被看到、被肯定、被认可;

2.寻求权力:寻求权利,心理需求是“我”说了算,你制服不了我。解决方法是不能强迫孩子,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帮助孩子解决眼前的困难;

3.报复:心理需求是以牙还牙,反正没人疼爱。解决方法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坦诚和孩子表达错误,真诚道歉,与孩子建立联结;

4.自暴自弃:心理需求是“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怎么努力都做不好,选择放弃。解决方法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和不离不弃,帮助和鼓励孩子解决当下的困难。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具体原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寻找4个错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而真正长远消除孩子的不当行为。同时,妈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并鼓励孩子积极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

5岁的老大有个2岁的妹妹,老大通常在老二安静做某件事的时候逗她一下、抓一下她的头发、把她心爱的画划脏,惹得老二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大的心理需求是:寻求关注。妈妈意识到平时太关注老二了,老二一哭就批评老大,忽略了老大。于是爸爸妈妈把注意力多放在老大身上,每天有固定的2个小时的时间高质量陪伴老大,陪伴下象棋、看喜欢的动画片、搭积木等,遇事也会多听听老大的意见,慢慢的老二感觉到了爱,捉弄妹妹越来越少了。

或许老大不是真的想弄哭老二,而是他觉得这样做可以得到大人的关注。正如书中所说:寻求关注的孩子,是希望被看见、被肯定、被认可,用高质量的陪伴满足孩子,寻求机会让孩子体会到参与感或价值感。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这本书通过心理学知识+练习的方式,让读者学会温和而坚定地教育孩子。罗敏畅老师说,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而这本书提供的方法,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挑战行为,我们如何用始终温和、始终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无论经历什么都会感受到:我很好,我很重要,我是被尊重的!当孩子有了爱、价值感、归属感,就有自信心、自驱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