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1000字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1000字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是一本由张景中 / 王鹏远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9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一):数学,少年,实验,以及兴趣

不得不说,我国的小朋友们很需要一本能够激发学数学兴趣的书籍。因为从小学开始孩子们被过早地被动卷入到题海战术中,学基本概念、背公式、反复解题反复练习。如何取得高分?无他 但手熟尔。在唯分数唯排名的背景下,在家长教育背景普遍提升后的鸡娃战略下,我觉得正常的孩子很难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即使是优等生,对数学最多的可能还是因擅长而产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数学的本质是抽象思维。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12岁到成年的形式运算阶段,孩子的抽象思维才成为可能。当然这是对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说,过早地让孩子学数学学几何,其实更多的不是培养兴趣,而是揠苗助长后带来其对数学和几何的挫折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对数学和几何感兴趣,那么恭喜你,ta的成绩虽说不一定是前几名,但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在兴趣的引领下,成绩还会继续进步。 这本少年数学实验的理念基本上和我是一致的。

首先,对象定位是少年。再小了孩子的抽象思维从生理上就没有发育完全,没必要揠苗助长的急着施肥。

然后,手段定位是实验。数学和几何较为抽象,即使是少年其抽象思维能力也还在发育,很多时候成人可以轻松理解的问题孩子较难领会。所以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如实验法来的直观有效。

最后,目标定位是兴趣。这本书不是以应试为向导,也不是以培养结题技巧为目的。而是让孩子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激发其对数学和几何的兴趣,锻炼其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能力。这些能力不只是数学的基石,也是以后从事一切创造性工作的根基。

如果我有娃以后读初中,我会在初一的暑假时给ta一本这样的书,陪ta一起读。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二):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育?

《少年数学实验》,给孩子们提供除了“教科书”和“习题册”以外的第三种选择,以“科普”的精神讲述数学原理,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

正如书籍封面上写的:发现数学的奥秘,体验数学的力量,理解数学原理,欣赏数学之美。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育?这个问题来源于前不久的一件小事。

暑假来临,一位同事把正在读初一的女儿带到单位来,在办公室上网课、写作业。

某天,孩子问妈妈,什么是无理数。妈妈翻开课本,上面写着“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是无理数”。

孩子一脸疑惑地看着妈妈,这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整数去比?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又意味着什么?无理数和有理数的这个“理”是什么道理?

问问网课老师吧?老师也是让记牢定义,或者讲一讲无理数的特征。孩子心里的疑问还是没法完全得到解释。

刚好另一个年轻的同事路过,了解到孩子的疑问,问她:“你听说过无理数的故事吗?”

孩子立刻来了精神,什么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数学家叫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数”,形成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当时他们所说的数是有理数,就是说世界上只存在整数或者整数相除得到的数。当时的人把这个理念看做真理。后来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徒弟发现,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算不出来,就是不能用分数来表示。我们现在知道是根号2,但是当时不知道。这个发现打破了“万物皆(有理)数”的“真理”,揭示了有理数的缺陷。后来这个徒弟被物理解决了。但是已经被打破的真理无法再继续了。后来,人们都在想不可写成两种数字相除的数本质是什么概念呢?争论很多,当时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数”或者“无理的数”,后来就叫无理数了。

孩子听完同事的故事,愣住了,晃过神跟妈说,“能把网课退了,让这个叔叔给我上课吗?”

就像无理数的发现填补了数轴上有理数之间的空白一样,《少年数学实验》这种科普书的出现,也能填补“教材”和“练习册”之间认知的空白。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三):数学玩起来,越玩越有趣

读书的时候把数学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什么函数啊、立体几何啊、相似啊,整天弄得脑袋里像装的浆糊,于是一路磕磕绊绊,终究还是成为了它的手下败将。

孩子上学之后给他们辅导,刚开始还可以剪个纸、择个角什么的,但是随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手段就不够用了,经常会出现“我懂,但是讲了孩子听不懂”,或者“我懂,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讲”的情况,大人、孩子都急团团转,只好到处求救。

有时候就想,要是数学能和物理、化学一样,做实验给孩子看就好了。比如展开的一张纸比揉成一团的纸落下得慢些,是因为展开的纸受到的浮力大些,还比如盐能溶于水,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能溶化了,是因为盐水达到了饱和。

这样多好啊,既清晰又直观,既简单又方便。哪像数学,全部都是抽象的概念,说也不好说,画也画不标准,看也看不懂。

当我看到《少年数学实验》时有点大吃一惊,发出了灵魂三问。数学还可以做实验啊?数学怎么做实验呢?数学实验结果怎么呈现呢?哈,答案就在书里。

由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张景中,联合北大附中退休数学教师王鹏远编著了《少年数学实验》,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学教育软件“网络画板”,设计了数十个深入浅出的趣味数学实验,让孩子真正玩转数学。

《少年数学实验》中,每一个实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内容,提出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第二部分讲解,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结论;第三部分实验过程,提供网站或者二维码,读者自己去操作验证;第四部分操作说明,教读者然后在“网络画板”里自己制作书本上的实验,当熟练掌握后,就可以拓展到书外,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实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这本书的应有之义。《少年数学实验》曾获第三届中国科普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喜欢数学的,可以用电脑玩数学;喜欢电脑的,可以借助数学的名义玩电脑。时隔9年,这本书出了第二版,对阅读环境和图书内容都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更便于阅读和理解。

数学越玩越有趣。比如,求几个特殊图形的面积,如果能将它们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不就行了吗?除了用在解题中,数学还广泛运用于生活和美学之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比如西腊巴特农神庙的设计就采用了黄金矩形。而《蒙娜丽莎》的构图也采用了黄金矩形。我们弄懂了这些原理之后,解题轻轻松松,还能运用到更为广泛地领域中去。

这本书非常适合5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孩子,他们既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又能理解很多的数学原理。如果您家的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学习有点困难,当他们看到这本书,一定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您要不要试试?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四):《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提升数学兴趣,发现数学之美

孩子今年小升初,小学阶段因为数学成绩不太好就一直很令人焦虑。这要上初中了,看着她依然对数学不是那么感兴趣,说不着急那是假的。

年年都在说素质教育,教育改革,那么到底怎么落实呢?这本《少年数学实验》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路。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2012年,当时就收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9年之后,出版社与时俱进,推出了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修正,更符合目前的环境,并丰富了一些内容。

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各种和数学有关的趣味实验,既可以手机扫码直接操作,也可以用网页登陆查看。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漫游数学百花园”,主要是通过一些小实验,让孩子理解平移、对称、旋转、相似等诸多数学概念。

带孩子一起感受了一下书中的实验,开始的几个还是挺吸引孩子的。特别是那个眼睛欺骗你的实验,小家伙居然一眼看出来说BC更长一点,还念念有词的说什么老师说过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有关的概念,我还真没太理解是不是这么回事。和她一起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一段的意思。原来书中是想表达眼睛是会产生欺骗性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线段的长短呢,用工具测量。但是在电脑上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是选中,再移动重叠两条线段。这个过程中能够很清晰的发现两条线段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

第二部分“计算机帮你解题”相对难度就高了一些,题目会涉及三角形、四边形、一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坦白说,高中之后数学滑坡的我对于这里面有些内容都有些陌生了,还得重新复习一下理论才能理解一些题目。 整本书的内容涵盖的估计不止是初中的数学,还有些高中的题目。作者之一王鹏远是一位有着40年教龄的数学老师,而另一位作者张景中院士则是国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两位老师的合作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以这本书才会这么受欢迎。

想到这些心里就特别感慨,孩子小学六年虽然安排了四年信息课,但是实际上都没怎么上过。和同龄很多优秀的孩子比,孩子对于信息化这方面真的了解太少了。也很庆幸有机会接触到这本书,有时间要带着孩子一点点的去尝试,学习书中的内容。同时希望有更多数学老师能够了解这本书,带领更多孩子去理解数学中的奥秘,发现数学的美,而非一味的刷题。

《少年数学实验(第2版)》读后感(五):数学差的都来看看!

朋友的儿子今年9月份就要升入中学校就读了,在挑选升学礼物的时候,我特别挑选了这本书——《少年数学实验》,因为我本身就是个数学学渣,高中开始数学就没有及格过,源于初中基础就没有打劳,更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你对一个学科不感兴趣又不得不学习那就会出现”度日如年“。如果当时我在中学时代有看到这本书,并且理解了这本书上的实验内容,也许对于数学,我就没有那么”恨“了。

容易地学数学

曾经网上流行一个段子,现在我们学习数学的那么复杂,有平面、立体图形那些,可是我真正用到的就是加减乘除呀,而且在这电子智能广泛应用的现代,采用电子计算器不就好了!

其实这个说法只是片面的,因为数学的应用领域很多,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的部分看似是只用比较浅薄的部分,但是数学确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提是你理解了数学,明白数学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

如果把抽象又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具象又简单,那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一定会点燃。

具象的数学运算,动态的几何图形,让高深的数学公式和定理都变得简单那不就是最好的诀窍嘛!!《少年数学实验》这本书讲的就是这样的“数学”。让数学学习变得so easy!

更动态形象地展示

都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没有生命的图形在书本上排列,却一定要孩子们从中找到规律的时候,教学实例解释公式定理,怎么变得有趣,那就一定要让图形和数字动起来。

当学数学就如每天侦探探究案子一样趣味解密,那还觉得“恨”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