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浪的景观》读后感1000字

《浪的景观》读后感1000字

《浪的景观》是一本由周嘉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的景观》读后感(一):不如活在二十年前。

刚刚在极速飞驰的火车上看完了《浪的景观》,在看最后一个短篇的时候,窗外涌起了一片葱郁的绿色,午后的阳光和绿意浸染在一起,和文字里的梦幻相交织,打湿我的眼睛。

看《再见日食》的时候我刚刚从景德镇回家,整个人浸泡在陶瓷和live的余韵里,我时常会想起那些短暂相遇的人们,他们鲜活又炙热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是如拓所说,“自己正身处世界中一个更小的世界,更小的世界中一个更小更小的世界,是世界中最小的世界,没有其他人可以到达。”我有时候想起他们时,好像手心中握着一只小小的刺猬

《浪的景观》读后感(二):景观的浪

“我们的演出可不可以叫明日派对?”

在这本书里,是两个世纪狂悖又潇洒的擦肩。有的文字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有的文字是写给记忆的,小说正如从那个年代留存到现在的香烟,不可点燃,但却寡淡而无垠地将烟草味散布在整个房间。我们从角逐一生的浪潮中退到岸边,那里有亮晶晶的,埋着易拉罐、硬币、树叶、海鸟的泥。

干净明亮的旧时光是玻璃糖,甜而不能细细咀嚼,一旦你走进书中,你会发现风干入尘的你的前二十年发着一种清寡的味道,说不上苦,也说不上甜,只是那是一个时代的味道,是二十年后的绝世珍宝。于是你吹一吹浮灰,含在嘴里,珍惜这最后一片归途。

《浪的景观》读后感(三):我们都是浪潮,不是么。

“为什么我感到那么开心啊” “因为你向来热爱脱离现实的集体生活” 我太爱这两句了。 我爱的从来就不是伦敦、不是上海,我爱的是这种由陌生的城市、丰沛的自由、集体的记忆带来的充满生命力的不真实感受。 作者笔下90年代的浪潮和我们亦无所差别。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混乱、贫穷、原始的环境,但他们也有更多机遇和希望。他们更加缺乏物质,所以需要面对更强烈的虚无感,但他们也会更专注于精神寄托,以此更加干净和纯粹。 作者站在时代的废墟上回望,拾起几块记忆的碎片,映射出属于一代人的记忆,他们或许迷茫,或许热忱,或许真挚,但毫无疑问,那是一段令人着迷的难忘时光。 我们一代一代的浪潮都是从远方呼啸而来,有的只是埋没在海下的一朵浪花,有的会是海上一道优美的弧线,也有的会成为冲上沙滩的潮汐,但我们都是浪潮的一部分,不是么。

《浪的景观》读后感(四):不是书评,字数太多了,只能转来书评

终于在逃学这一天回家的公交车上读完了这一本书。 我很想夸赞自己这一段时间很棒,很好。至少真的有努力用平和的心态过日子,撒了不少让人看出来的谎,但也算足够真诚。 收到这本书真的是很久以前了,至少有几个月。那时翻开看到周嘉宁的签名就差点流泪,并且为此发了微博。 遇见钢笔的墨迹丝滑地在空白的扉页上舞蹈,那种感受我想这一生都很难再有几次。 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想要流泪。阅读的感受真的是需要生活里真实的经历来富裕的,我读很悲惨的,山里的小说不会有这种“感动”,外国文学也一样。我想差异就在这里。 “风是怎么样的,草又如何翻涌成浪。” 在嘈杂摇晃的公交车里读到这一句,有点体会到人生宽阔吧。有点。 好像仔细说来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也就是很平常的那些。不过三篇“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能让人读来感动、又感到平常,真是十分不易的事情。就像周遭的一切,让我踏在地面上又感到轻飘飘。

谢谢周嘉宁。也感谢我自己。

逃学,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兴,只是在冲刺出校门的瞬间,真的在与宇宙说你好。

《浪的景观》读后感(五):纯真美好年代的丧失

《再见日食》里的美国文学写作营,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周嘉宁在2016年参加爱荷华写作计划而得来的灵感,拓和泉,马里亚诺、蒂娜和乌卡的故事,又让人想起四十多年前王安忆和陈映真也同样是在爱荷华写作计划相识,再往前几十年,张爱玲也是在美国类似的文学营中遇到赖雅。若干年后,几个不再年轻的老朋友,回到年轻时带给他们日后无限回忆的地方,参加曾经的老师的葬礼,随后又跟着人流去看日食,路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我的想象中仿佛又是一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过后,盛行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反文化思潮慢慢退去,之后,嬉皮士们老去,新的文化秩序建立起来,纯真美好的年代逐渐丧失。

《浪的景观》和《明日派对》里的“浪”的意象时而出现,同时又穿插着“梦”、“幻觉”,二十一世纪初的聚会、派对、乐队、电台、地下服装厂、服装个体户……自由自在的年轻人过着“脱离现实的集体生活”,“与朋友们一起度过法外之徒的时光”,然而周嘉宁又反复描写想象中的浪,同时又让人物说出“我的前半生都在幻觉中”,“万物随之如梦如幻”,“造梦也不过如此”,“这已经是好久的一个梦,随时结束都值得”,然而那几年稍纵即逝,随后是二十年,梦醒来,幻觉消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