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移动风暴》读后感1000字

《移动风暴》读后感1000字

《移动风暴》是一本由[美]弗雷德·沃格尔斯坦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动风暴》读后感(一):苹果和谷歌的恩怨情仇

不管怎么辩护,要说安卓没有模仿ios,那肯定是没人信的。乔布斯曾是佩奇和布林的偶像,不过商业的驱动使得偶像和粉丝变成对手。在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里,苹果产品系列和安卓生态系统,肯定是一场生死较量。从现在看来,没有了乔布斯,苹果似乎很难再造辉煌了。

《移动风暴》读后感(二):基本是按照一本小说来看的

里面提到的细节非常有趣,比如苹果的工程师们是如何疯狂的准备iphone的出场show,比如超有创意的广告公司是如何包装拯救Droid。

iphone vs nexus, apple vs google,他们都很cool,但是不一样的cool法,也许一个是道明寺一个是花泽类?哈哈哈哈。

《移动风暴》读后感(三):不做评论,就写感想

1,苹果和谷歌的地图之战

人们都优质产品的诉求不是硬件壁垒可以阻扰的。

产品要做到极致, 从一点出发

2,伟大产品背后的无名英雄同样值得称赞

3,一款革命性产品的问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移动风暴》读后感(四):苹果向左,谷歌向右

读到一半,决定不再往下读了。。。没有新的收获,或许是我对那些开发与竞争的细节不太关注的问题。。。

苹果和谷歌在手机上的竞争,实际上反映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之争。手机——可见未来最重要的移动设备,谁占领了这个平台谁就占领了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就像PC时代的微软。

苹果和谷歌从一开始就走的是两条完全相反的路子。苹果一如既往的坚持从硬件到软件的封闭帝国,正向其在PC机时代的想法一样;谷歌则从一开始就是想通过一个开放的体系,与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等等一起构筑移动空间,而谷歌在这个体系中提供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平台。因此,苹果向左,走的是封闭道路;谷歌向右,走的是开放道路。本质就是平台体系的封闭与开放之争。

当然,事态的发展往往是走向中间状态,苹果没有极左、谷歌也没有极右。苹果为提高iPhone的用户粘性,嵌入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软件,谷歌就是最大的收益者之一;谷歌开放安卓平台,也是想将其搜索、视频等等已经占领的PC端的应用推广和占领移动端。更进一步,苹果上线了App Store,向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了IOS平台;谷歌最近也传出要将数据众多的安卓应用商店统一到谷歌自有的平台上。从这些动作上看,苹果在走向适度的开放,而谷歌也正在走向适度的封闭。

开放与封闭是平台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握好度,才能即使整个生态能够持续生长,而又不威胁到平台提供商在整个生态中优势地位,这或许将成为一门艺术。

《移动风暴》读后感(五):后移动时代的苹果和谷歌

在这本书里面写的还是移动时代刚刚开始崛起的故事,当时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市场,而今天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趋于饱和,而后移动时代的苹果和谷歌该要如何发展,如何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1、谷歌与pixel手机

书中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苹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谷歌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苹果需要掌控自己的软硬件来获得大部分的利润,但是谷歌不需要,它需要的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来帮助它进一步获得广告投放的市场,它更多的宗旨是合作。但是有趣的是,近些年,谷歌开始推出属于自己的手机pixel,同时也收购了部分的HTC,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于传统的谷歌准则所背离。当然,这个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未来关于AI和VR的增长点,迫使谷歌需要增强对于硬件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开发出更适合的人机交互的设备。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谷歌所面对的竞争者就不仅仅是苹果一家公司,三星甚至是其他具有虚拟设备生产能力的公司,曾经他们的合作者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竞争者,这个恰恰是和谷歌传统的文化所背离的。

2、苹果的homepod及iphone X

这些年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苹果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基于外观上的调整居多,而真正核心的颠覆性的改变是很少的,iphoneX算是一个很大的改动,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也使得其成为了一个电子高端品。一方面通过推出不同的外观(大屏手机)和不同价位线(SE)的手机可以促进原有的iPhone用户的换机行为,一方面X的出现也会提升单个产品带来的利润率,但是问题是这些改动和升级都是基于苹果的传统强势产业手机。而随着这些年手机和平板产业的增长放缓,手机将成为苹果的利润来源,而增长点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而苹果也开始了诸多的尝试,包括向熟悉的内容产业的拓展进行视频内容的制作,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推出智能音箱。但是,在这些领域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当年像iPhone,iTunes一样横空出世令人经验的产品,甚至可以说一个和其他产品同质的产品。但是,苹果已经积累的产业链也足以使得其能够在新产品出现时具有一争之力。但是我们或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今天的苹果依旧是曾经的创新巅峰吗?

3、字母表与无人驾驶

虽然今天的人们习惯于称呼谷歌为谷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谷歌已经转身为字母表旗下的一家公司。其中的古怪的创意让人不禁想起书中两位创始人执意穿着滑轮鞋献身G1手机发布会现场的故事。基于《浪潮之巅》的描述这样的转化有助于在谷歌的内部孵化具有不同的企业基因的公司,其中作为无人驾驶研究先去的waymo就是其中一位。有一个观点是,今天的汽车可以类比成为数字时代的手机市场,和windows之前的PC市场,属于硬件软件都是各家生产的时代,但是总有一天汽车会像前两者一样成为一个虽然有不同的硬件厂商,但是其中的软件厂商只有少数的存在。各种原因很简单,硬件生产有自己的扩张规模,但是软件没有,在到达一定程度以后,软件的扩张的边际成本几乎是0但是带来的收益却是存在网络效应的。在基于车联网愿景的当下,这个观点是有足够的支撑的。虽然当下苹果和谷歌都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车载系统,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困难的。就像当年的手机研发,需要协调整体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一样,无人汽车和车联网的开发谷歌和苹果也同样要面对主机厂、tier1,tier2,图商、运营商之间的问题。在汽车这个行业如何创造颠覆性的产品,或许是一个漫长而又有趣的过程,甚至足以写出第二本这样的书来。因为汽车的问题远比手机复杂的多,毕竟第一代iphone可以在开发的前几个月还存在诸多问题,可以在后续的版本中进行无限的完善和迭代。但是,对于汽车而言,一次失误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会提高在无人驾驶过程中测试成本,降低测试的迭代频率。

最后,用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来结束这篇文章。我非常赞同本书作者的一个观点是,移动时代正是因为有这两个巨头之间的斗争从而促使了智能手机的完善,而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异常便利。希望这样精彩的故事可以继续上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