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锦集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锦集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是一本由魏炜,朱武祥,林桂平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一):对商业模式有理论了解

在网上下的pdf,116页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全...

花了两个周日的下午读完,里面的内容偏理论,需要花点力气的。主要在讲商业模式的分析和构建方式,与战略定位(用户向、市场向等)不同,商业模式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交易价值和风险。BM凌驾于战略定位之上,通常不是同类BM打败,而是新的BM颠覆旧的BM(这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后半本书在讲企业应该怎么做,比如把握核心资源能力,比如利用现金流去评估和设计BM。

对小白理解商业有不错的帮助,有空可以再回来细读。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二):学习商业常识

关键5要素:核心是业务结构和现金流结构

定位、盈利模式和关键资源能力是另外3个要素。

窃以为,关键资源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

如何了解商业模式,首先必须了解几个问题:

@消费者是谁?有什么需求?你怎么满足这个需求?

@产品或者服务是什么?怎么计价?在此之前,你需要跟哪些利益相关方交易?

@(内外部)相关利益方有哪些?怎么分配利益?

@交易成本(搜寻、讨价还价、执行)有多高?

@怎么交易?交易风险有多大?

@还需要调整交易结构吗?

@是先收入还是先投入?是一次性的还是多次持续性的?

@这里面的关键资源能力是什么,你怎样可以获取这样的关键资源?

关于盈利模式:

P119的图是核心,成本支付和收入来源是两个坐标轴,在此坐标系里基本可以将所有从传统到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盈利模式全部框进去,很给力。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三):一次商业模式的深度解密

老实说我对于“商业模式”不是很熟悉,只是经常看一些媒体的经济报道中看到这个词,抱着学习的心态,我阅读了这本书。通过这本书,对商业模式我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是魏炜和朱武祥。魏炜,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是一位顶尖商业模式专家。其主持参与过40余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在《管理世界》《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等国内学术和财经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已经出版论著:《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现代企业管理》等。朱武祥,是一名著名的金融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主任,狮城国际教育集团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两人合作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已经好几年了,提出了原创性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在学界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

什么是商业模式?这是我首先关心的问题。按照作者的说法,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理论框架要达成共识,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商业模式的特征或者形态是什么样子?第二,不同商业模式的绩效或者说企业业绩差异体现在哪里?第三,支撑该商业模式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或者说,要使该商业模式运营需要什么?如果从本质上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可以有很多种,那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剩余于利益相关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很多学者就是在研究和比较各种商业模式,试图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魏炜和朱武祥通过合作研究,提出了原创性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这个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包括六个要素:业务系统、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一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这六个要素中,核心是业务系统,它强调了整个交易结构的构型、角色和关系;定位要素强调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赢利模式强调与交易方的收支来源及收支方式;现金流结构强调在时间序列上现金流的比例关系;企业价值是最终实现的结果。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这本书是对商业模式的一次深度解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对商业模式有了初步了解。正如作者自己指出的那样,这本书只是作者解读商业模式逻辑的一个起点。我们期望作者有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更精彩的著作问世。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读后感(四):商业模式新解释

尽管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时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但它真正得到产业界重视的是上世纪90年代信息经济的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商业模式有逐步取代竞争优势的趋势,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虽然商业模式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得到了众多老牌企业的热捧,但实际上能够像苹果公司一样取得成功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没有认识,以为商业模式就是盈利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赚钱的方式,更不了解自身现有的商业模式,即使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有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催生了大批商业模式的著作,这些著作有些只注重赢利模式,且不知道这只不过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方面,有些著作对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无法区分开来,甚至打上了中国式管理的标签。这些著作一度程度上误导了读者对商业模式的正确认识,而在笔者最近阅读的《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一书对商业模式有全新的解释,它澄清了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区别,重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新概念,并且把赢利模式作为商业模式的一个要素,而不是全部。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一书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上具有独特的说服力,在写作方式上也具有层次感,阅读的过程也比较便利,譬如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诠释了商业模式的概念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在建立交易结构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即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并且提出了交易结构的六要素,即业务系统、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从第三章到第十章,全面围绕着这六要素展开,并结合案例全面深度地解码商业模式密码,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延伸了商业模式在信息经济时代下的两种具体类型,为丰富本书的内容起到了压轴作用。

首先谈及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那么谁是利益相关者呢?作者提出了商业模式不但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且关注内部利益相关者,还关注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内部利益相关者,这三类利益相关者又便于更好分析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的好的商业模式呢?根据交易价值减去交易成本和货币成本等于价值增值的公式,好的商业模式是焦点企业剩余与利益相关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简单地说是高价值创造和低价值耗散。

定位一直管理学上常用的术语,通常指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但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位却很少有人提及,作者认为,商业模式定位与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有所差别,战略定位偏向于市场和产品,营销定位关注客户的需求,而商业模式定位注重满足方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价值主张,只是偏向不同。在商业模式定位分析上,作者提出了三个维度,产权的转移、交易过程、客户需求的方式,企业可以依照这三个维度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那么赢利模式呢?赢利模式是商业模式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包含盈利来源和计价方式两个方面,其中计价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固定、剩余和分成的方式,它根据资源能力的固定贡献与可变贡献选择合适的收支方式;第二种是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分享费的方式;第三种是组合计价,而组合计价又分为产品组合计价和消费群体组合计价,这些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中前两种方式必须考察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三个要素,这样才能确定赢利模式的组合。收支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即资源能力、业务、利益相关者。

关键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对应,但对于山寨时代的到来,竞争优势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关键资源能力是支撑商业模式的关键,用作者的话说是“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能力”。那么如何获得这种能力呢?根据获取方式不同,通常有向外部获取和向内部积累两种,又因为这种方式与战略驱动力有很大关系,可以分为资源能力导向型、环境机会适应型和目标理念驱动型。关键资源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和商业模式配合,创造高的企业价值。

现金流结构是决定商业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它有三大功能,首先它是商业模式设计的起点,受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影响;其次,可以检验企业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和赢利模式所创造投资价值状况;最后它可以作为金融工具的设计依据。

虽然商业模式可以学会,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初创企业都可以获得成功,从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商业模式并不从一开始就有,而是企业在不断的逐步摸索、转型、进化,甚至还有些迫不得已的成分,譬如以IBM为类,最初是一家硬件产品供应商,而后是软件产品供应商,现在是知识解决方案供应商。如此说来,商业模式的选择确定了企业的行业,而不是相反,同样是商业模式定位选择了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而不是相反。

发表与《市场与管理》 2012年8月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