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希腊人》读后感100字

《古希腊人》读后感100字

《古希腊人》是一本由[英]菲利普·马特扎克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希腊人》读后感(一):“从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希腊人”

从初中时追寻希腊的遗产,痴迷古希腊神话中纷繁复杂的悲欢离合,反复阅读希腊波斯战争,闲暇时脑海中总浮现出蔚蓝的爱琴海上雅典的三列浆战船与敌人鏖战,自己脑补列奥尼达在温泉关的最后怒吼,希腊不仅仅对我而言是一个学术概念,一个文化概念,更是承载我青少年时代对理想与自由的憧憬。

这本书书是我近几年来所读到关于古希腊遗产的上乘之作。再一次论证了希腊的“大概念”。近代以来人们“言必称希腊”,这个“希腊”多半是指“雅典的希腊”,“伯里克利的希腊”,而非希腊文化这个概念。古希腊,无论从地缘还是文化艺术上,都绝非仅限于希腊这个国家地理范围,而应该是整个地中海,就像去年新书《古希腊人》中所说的“青蛙”(哈哈),甚至要囊括数百年间的埃及,西地中海,以及广袤的西亚与中亚地区,这么看的话,当年希腊人好多啊!

希腊确实是全人类的学校!

《古希腊人》读后感(二):古希腊,古希腊人,希腊性

(短评有点长,顾放在书评中)

这次我们观察的古希腊人并不是以雅典斯巴达为中心的古典时代,而是用希腊性的属性涵盖了跨越更为广阔的地域和时空,这样也就可以理解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希罗多德等众多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也属于希腊人,因为他们都共有的“希腊性”。看历史,于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战争军事篇,但历史不仅仅只有这些,艺术科技生活政治医学地理林林总总。

看一个划时代的诞生,可能在某一强权凋零之时又马上上演了另一个划时代,亚历山大大帝是最典型的,拜占庭帝王希拉克略也可算一位。而地震、来自亚洲的黑死病,甚至美洲的火山爆发引起的粉尘都会导致地球的其他地方改变。

希罗=海伦=Heron,还好书后有“译名对照表”,不然我就好奇海伦公式被人抢走了版权?

虽然点评装帧会被人嫌弃,但不得不提一句,裸脊线装是我非常喜欢的,阅读时候除了内容,在形式上也给了我舒服的体验。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是哪些时候有了洲际之分,分割的标准又是什么?古希腊的地域范围如果单列成洲,冲突会不会减少?也不知道希罗多德会不会从地底下爬出来投反对票?

《古希腊人》读后感(三):古希腊人,人是重点

如果把历史以地域圈划来看,谈论的学术往往偏见。人类历史的变革总是伴随各种战争、灾难,以至于无数次的迁徙、人种融合,文化、资源与语言的互通。所以这本《古希腊人》是惊喜之作,作者菲利普·马特扎克脱离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去到了古希腊人更广阔的大国大陆中,搜索历史的联系,掀开被忽视遗忘的史实,在独特的角度与敏锐准确的研判中找到了不一样的古希腊人的故事。

其实在此之前我有读到过英国古典学者伊迪丝•霍尔的《古希腊人》,她也从人的角度切入进历史,总结了古希腊人的十大独特品质。在学术研究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质疑古希腊人的成就,这成为不可回避的讨论热点,在封闭的辉煌与开放的衰落中我们忽视了历史进程的改变总是在人的改变中产生的,马特扎克谈论到了古希腊在亚历山大统治后期的形态,在汲取了大量资源与能量之后扩散生发,在欧洲遍地都有古希腊文明带来的进步与成就,这是世界性的改变,我们能在地域的划分中看到国界的变化,却无法在地图中看到在线条变化之外的交融,其实那线条越来越模糊,这也是读历史最琐碎与有趣的关键。

在历史中无法确定一定的事情,常态是流动与改变。正如古希腊人的变迁,我们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古希腊大家们的卓越表现,不仅仅在一个地方做出文明成就,而是遍地开花。这也证明了古希腊人的同一性质与概念,这正与伊迪丝•霍尔的研究理论契合,看起来是在理论中又给她强力的不可驳辩的佐证。

以史为鉴,我们总能谈到今天的现状。会发现在不同的地域也会上演类似剧情。我们跟邻国日本之间总有种相关性,日本的文化可谓是中国的翻版,却在现代文化的回溯中影响着中国的年轻人,不难发现在其中的“式”与“化”中总有中国汉唐的影子,受广泛关注与认同,甚至能找到一些根源性。所以重要的不在于国家怎样,地域版图怎样。是人形成了进步的文化和改善了社会的和谐,这些在古希腊人身上得到了无限放大的验证与给后人的笃见。

流行源于古典,创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复制,我一直有这样的认同感,所以说进步永远是踩着历史巨人的肩膀前行的,古希腊人是这样做到的,也是其的伟大之处,连接了东西方文明,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才是重点。

《古希腊人》读后感(四):当我们讨论希腊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希腊,欧洲文明的摇篮。群星璀璨的古希腊人创造的财富,至今仍为全人类所珍享。

何为希腊,何为希腊文明?如果你将希腊文明的发生地和辐射范围,仅仅圈定在现今希腊所处的那一方天地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希腊人”,并不来自希腊本土: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诗人萨福、荷马,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等等,然而,我们从未怀疑他们“希腊人”的身份,他们是希腊文明的缔造者。这是为何?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马特扎克的著作《古希腊人:在希腊大陆之外》就从这个角度再次审视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明。

古典的希腊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地理或文化概念,甚至当考察希腊文明的起源时,“我们可以发现,希腊人的许多东西其实都不是原创的。闪米特人(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的影响明显而清晰,巴比伦人的早期成果也是其重要基础。”甚至有假说认为希腊哲学的大部分都来自经由埃及传入的非洲思想。——文明的融合和再创才是历史的本色。

随着希腊广泛的海外殖民,以及对外征服,当然也包括被征服。伟大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在迫使希腊诸城邦屈服后,挥师攻占波斯,进军印度。他所征服的土地,相当于现今美国的大陆部分。“如果用‘多样化’来形容亚历山大的帝国,可能还远远不够,它包含着数以千计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有着上百种不同的语言。”伴随亚历山大的征服,一个泛希腊的世界呈现出来。强势的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不断交融,乃至永久地改变其固有的文化传统。

罗马的崛起以及对希腊世界的征服,使得希腊的生活方式和哲学在罗马找到了扎根的沃土。作者写道:“移植到罗马土壤中的希腊文化仍然茁壮成长。那些生活在共和国末期或帝国初期,有着良好教养的罗马贵族无一例外,都会说希腊语和拉丁语,而且随时都能引用荷马的作品。”尼禄和哈德良两位罗马皇帝更是对希腊文化青睐有加。直到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希腊世界才消失,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度被发掘。

通过历史的梳理,作者认为,在认定何为“希腊人”,何为“希腊性”上,希腊人采取了今天被我们称为“自我认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讲希腊语,跟希腊文化关系紧密,践行希腊的宗教习俗,并且自称希腊人,那这个人在所有方面就都是希腊人。”这也回答了开头的问题,做一名希腊人从不需要真正出生或居住在希腊大陆上,荷马们是无可争议的“希腊人”。

《古希腊人》读后感(五):古希腊人

发现自己对历史充满兴趣之时曾计划过要略微系统的将基础补足,结果无从下手。疑惑从国内史启程还是放眼全球史,纠结之后选择去它的吧,我又不做历史研究,仅是个人兴趣而已,那不如就从感兴趣的地方起步阅读。

因为近日在读盐野七生那相对较浅显的《希腊人的故事》,所以对古希腊文明相关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于是一同伴读了这本《古希腊人:在希腊大陆之外》。此书的装帧看上去挺美,线装裸脊加护封,既保护书籍本身又能平摊开来方便阅读,内页纸质印刷以及排版皆是我喜欢的样子。

本书作者菲利普.马特扎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研究方向侧重世界古代史,著有《罗马帝国》、《古罗马的二十四小时》等作品,《古希腊人》是其中一本。与我之前预想中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讲述的内容偏向于希腊大陆之外地区的希腊人对整个希腊世界及其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整本书不足三百页的内容,翻其目录先有个大致的阅读思路。除却文前的大事年表、引言及文后的译名对照表、参考文献等,书的主体内容只有八章加结语,而每个章节名下也标有相应关键词来做阅读指引。

对于历史读物,我期待它不要局限于一个特定时空,比起历史线性发展轨迹,我更好奇同一个时期内,整个世界的历史演变。尤其是欧洲史与亚洲史的分割阅读,导致我对历史事件的年代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总是处于断层状态。

在本书对于希腊大陆之外的历史论述中,作者以其丰富通达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梳理出另一个角度来观看古希腊人的故事,于我来看是补充了自己所残缺的部分知识,尤其是作者以通俗的语言来讲述更让人容易理解与消化,这种有学识但并不以高深专业术语来炫学的写作风格让人阅读起来更为轻松愉快。

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文中亦配有相应的图片,图文结合向来给我以好感,更加提升了阅读兴趣。此书唯有一点缺憾是没有配以相应地图,仅有随书附赠的两张明信片上有所呈现,而我期待的则更为详细。

我在通篇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最为感兴趣的部分是“亚历山大与东方”以及“马其顿与埃及”。在我的阅读历史计划中,《希腊人的故事》之后便是对《马其顿的亚历山大》这本书的阅读,而《古希腊人》恰逢其时的给予我指引,正如我一开始对自我阅读的期待,不要将古希腊文明局限在雅典与斯巴达之间,通过进一步阅读让我对希腊大陆之外的古希腊人所产生的文明有所认知。

生动的历史讲述所带来的乐趣使我一度陷入其中,仿佛文本中的人物仍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因为距离很远所以才不得见。本书在正文之后提供的“译名对照表”是十分必要的,我遭遇过同一人物因不同译者得出不同译名所带来的困扰,尤其是历史书籍,因此有译名参照对阅读来说十分方便。

目前还未知这历史相关的阅读终会将我带到何处,但抱着一些些期待慢慢来尝试,终归是好的。

疯猴勿杀20191021

�T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