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希腊人读后感精选

希腊人读后感精选

《希腊人》是一本由(英)H. D. F.基托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人》读后感(一):历史格局和局限中的理性和人性

本书成名较早,算是经典著作,不过可能也是因为行文习惯的原因,最后三章的分析稍显散乱,缺乏一定的条例;相较而言,前面几章尤其关于民族形成、国土、荷马、城邦的论述非常精彩。不得不说,古典意义上的希腊人天性中充满了同比而言较多的理性和人性,的确是我们理解现在西方文化根源的一种途径,当然还是要在历史中去理解这份理性和人性的程度。回头再看看另一本关于希腊人与非理性的名著。

《希腊人》读后感(二):希腊的历史与文明

罗素曾说过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为希腊文化、基督教文明和工业文明,当然也有其他说法,比较公认的西方文明的三大来源有古希腊思想、古罗马政治法律制度和基督教文明。希腊这个文明体/国家尽管面积不大,但它不仅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古希腊既有阿里斯托芬、欧波利斯、克拉提诺斯三大喜剧作家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也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巨擘。

对于国内读者而言,相比于美国史、日本史和德国史等大国历史,我们似乎对希腊历史了解并不多,希腊史方面的译著也极少。《希腊人》作为一部“探索希腊民族性的经典作品,鲜活呈现了希腊人的思想和性格”,通过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希腊的历史与文明,从而更为深入地探知“希腊人”这一共同体的民族特性。

该书作者H.D.F.基托可谓是希腊史与希腊文明方面的著名学者,他是古典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曾任布里斯托大学希腊语教授,著有《希腊悲剧——戏剧的形式与意义》,也曾翻译过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俄狄浦斯王》等著作。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十二章,既介绍了希腊的历史,如希腊民族的形成、国土疆域、城邦的兴起与衰落等,又阐述了希腊文明更为深层次的元素,如希腊思想、希腊神话和宗教以及希腊人的生活和性格等。正如本书简介所言,作者在这本书里“并不满足于复述历史记载和描绘文物,而是旁征博引,选取他认为最能概括希腊人特点的方面重点介绍”;在作者笔下,“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品达、苏格拉底等人仿佛共同演绎了一出历史剧,而希腊人也作为一个整体形象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欧里庇得斯说过,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这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的条件。今人看来这句话可能夸大其词,不知所云,但回到古希腊的历史语境,当时能够生活在希腊城邦文明之中,相比于其他“蛮族”地区,这句话显然并不为过,而是反映了希腊文明的璀璨与辉煌。

总之,如果对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前的历史感兴趣,这本书提供了不错的指南,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希腊人》读后感(三):走近古希腊

大多数人提及希腊,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希腊神话,然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希腊;再多一些了解的就是奥林匹克起源,然后就是是不是那个快要破产的国家呢?

勿容置疑,希腊,一个远在欧洲的国家对我们大多数国人而言,是既熟悉又较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它的鼎鼎大名,陌生的是我们仅仅知道它的威名,而不像对邻国般了解。

因为对希腊的好奇,让我翻开了这本《希腊人》。

这本书聚焦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前的古希腊历史,从当时的本地民族形成与文化融合,写到古时的政治、城邦,还有版图扩张。对古希腊初步认识还是颇为有益的。

与其他古文明相似的,古希腊人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神奇的出处。古希腊人自称是大洪水中乘船逃生的丢卡利翁与皮拉之子希伦的后代——“希伦人”。他们对民族的区分标准就是是否会古希腊语,不会古希腊语的其他民族皆为野蛮人(不含贬义)。古希腊人有自己的语言,以自己思考方式认知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自我文化认同,进而发展形成民族特有的观念系统,不断影响周围环境,实现同化,形成独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

形成自己文化的古希腊人并不是全然否定其他民族或者排外,他们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也会赞美和肯定,例如对古埃及和波斯文化的认可。但认可归认可,对其他民族“野蛮人”的称呼依然不会改变。

古希腊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有着自然的优越感,理性和自由是他们信奉的最高准则。他们理性处理实际事务,相关部门对应处理相关事务;他们崇尚自由,不仅是人身的自由,更是精神思想上的自由。正因为他们的思想的开化,才有了被后人熟知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

除了对希腊民族的形成进行了介绍,作者还对古希腊城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详解。

古希腊城邦,却不是单纯意义的城市,而是古希腊人的政治结构。它除了指物质上、实际中存在的城,还包含了整个希腊群体生活的公共中心。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在其中是可以参与政治生活的个体,当人数积累足够时,各种机构随之构建,进而形成不同的管理部门,不同的等级架构,从普通公民到国王或人主。古希腊人民主、理性、自由的特征在城邦有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但是书中仍有部分西方学者对东方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真正的文明来自于古代西方文明的创造,东方的古老文明的出色之处在于实际事务和少量的优秀艺术,理智上是荒芜的。

本书作者提及除了希伯来人创造的宗教诗和爱情诗,所有的文学形式基本都是希腊人创造并加以完善的。城邦的形成,来自于希腊人对政治的认知和发展,其起源于地方公共安全联盟,当其发展成为道德、理智、审美、社会、实践的焦点之后,城邦不断被丰富,进而发展为更为优秀的公共与个人生活方式。

古希腊人对古代西方文明的创造、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古代东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并行发展才让今人有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正所谓海纳百川,兼容并济,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向大众展示古希腊的形成与衰败,让我们看到独具特点的希腊人;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窥东西方的不同。

《希腊人》读后感(四):虽非完美无缺,但已足够傲视群雄

虽然说“四大文明古国”的时候并没有古希腊什么事,但不可否认,古希腊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贡献实在是太巨大了,视之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也丝毫不为过。如果对古希腊文明仅仅限于知道雅典和斯巴达,仅仅是知道那里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仅仅知道那些似乎总在“胡作非为”的希腊诸神,那就远远不够!还需要打开一本诸如英国人H. D. F.基托所写的《希腊人》这样的一本书,来了解关于希腊——并非现代希腊——更多的事情。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和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中华文明相比,在希腊这块地方形成文明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那么大。这一块地方岛屿多,多达1500个以上,而且海岸线长,境内多山,缺少较为开阔的平原,古代人类在这样一块地方生存的局限性还是相当大的。但至今人们所知道的是,古希腊文明就是在这样一块地方诞生的,而且不仅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还成为了西方文明的源头。其中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值得好好思索思索。

总体而言,古希腊文明属于一种外向型的海上文明。伯罗奔尼撒半岛虽然不适合农耕文明的诞生,但那里是地中海海洋性气候,适合种果木,葡萄、橄榄和无花果至今仍是这里最有名的资源。而且古希腊的雕塑实在是太牛了,那一种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典雅精致的美,善于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的古希腊雕塑,是当之无愧的西方美术世界或者说世界美术世界最崇尚的典范。

古希腊文明给西方文明以及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实在太多,在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建树颇多。史诗中,《荷马史诗》既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又蕴含着无数的史学信息;无论是悲剧以及喜剧,希腊的剧作家们都成就非凡;而史学著作也有如《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样的巨著;更不必说更为洋洋大观的希腊神话了,太阳系里以希腊神话人物命名的太多了——比如说,地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而天王星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天神乌拉诺斯等等。在这里,或许有人会争辩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一多半的名字直接就是罗马诸神的名字,那可是比希腊神话还要牛的存在!但,事实或许如此,却依然无法否认罗马诸神的真正渊源所在。

在《希腊人》这本书里,H. D. F.基托对希腊民族的形成、国土、荷马、城邦、战争及其衰落等等都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分析——毕竟单就任何一个来说,要是想说得比较细致一些,哪一个都至少得像《希腊人》这样厚的一本书来说才行。现代欧洲人的“性格”,继承自古希腊的还真不能算少,追本溯源,几乎毫无例外。

“优点”有多少,或许“缺点”就有多少。古希腊人、古希腊文明虽然远非尽善尽美,却依然足够璀璨,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曾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毫无疑问,那是堪称“真香”的一笔!

《希腊人》读后感(五):阅读体验如同感受希腊精神的再度复兴

希腊人的精神气质是怎样面貌、又何以养成?流传为经典的希腊艺术具备怎样的精神内核,哲学的发源拥有怎样的土壤?

首先应明确何以为“希腊人”。希腊人将异族通通视为“野蛮人”,而这一层区分身份认同的标准来自于是否拥有“自由”——这是古典学家H.D.F.基托告诉我们的、希腊人的无上追求。希腊语中的“eleutheria”的含义,首先包含有希腊人精神中身为人类不卑不亢的尊严,其次还有希腊人为激发和满足人最高能力而创造的城邦政体。前者是对人生目的的理性认识,来自于希腊人善于捕捉自然与人性之中的美并将其树为毕生为之奋斗的典范;后者以有意识地完善群体与个人生活之间关系的公共联盟形式,激发并满足了人的更高本能和能力。

古希腊文明产生吸纳了大量外来的营养因素,许多希腊语中的词汇最初不属于希腊人,很多历史上不曾属于希腊的地方也包含着希腊语的遗存。因而希腊文化的形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希腊的文化也伴随着人口的流动辐射在各地。

希腊人文化遗产的丰富度、精神生活的丰饶度令人对他们的物质生活有所猜测。基托否定了这种物质基础来自于奴隶制的观点。他认为,奴隶制在古代社会普遍存在,并非是古希腊悠闲生活的终极谜底,这种悠闲生活的实现,是古希腊人的自主选择,来源于他们对物质生活的低标准、节制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财富的态度。以英国人喜爱“宅家”的习惯对比,古希腊人并不追求家庭或衣物的精致复杂,也并不营营于财富,而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外出和交谈中,对智性的追求和高度自律感自然养成重精神而轻物质享受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特点也体现在希腊的恒河沙数的文化遗产中。

譬如荷马史诗,如此顺畅、练达的叙述和将宏大叙述游刃有余的情节构思,并不是写作技巧的产物,而是来源于核心理念,希腊人自律的精神。就如希腊艺术一般,既有智识主义,也有势不可当的活力和激情。然而这种势不可当恰是智识控制的结果。

又譬如语言。在某个民族所创造的事物中,也许唯有语言结构最能直接表现其精神。准确、微妙和清晰是希腊语言的本质,基托将它形容为“对理念的精准掌控,以及清晰简洁表达理念的方式”“敏锐的感受力和经久不衰的优雅”。

《希腊人》最初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战后的消费市场发展到史无前例的高涨期,古典学科的回溯探索显得如此独特而珍贵,而其后的60年代更是迎来了全球性的一次文化反叛主流的热潮,尤其是女性已不再愿意为母职束缚,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再屑于如传统般与父权制家庭中妻子的身份密切捆绑,如今再看《希腊人》第12章中对雅典妇女地位的(作者自认为的)正名,已经显得有些过时;关于经济地理的讨论,似乎也有些未能搔到痒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希腊研究的经典之作。

最早了解到《希腊人》这本书还是来源于《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斐德洛希望了解古希腊哲学思想而遍阅群书,读到《希腊人》时,他豁然开朗:

对荷马英雄精神的描述让斐德洛开始了荷马史诗的阅读和思考,基托提出的“卓越”(在本译本里翻译为“德性”)一词成为他对希腊的了解中“拼出整个图案的最后一块拼图”。可以想见基托《希腊人》的影响力之广泛和深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典雅的行文气质。基托张弛有度的叙述配合译者的优雅译笔,仿佛看到了古老的希腊精神跃然于纸上的再度复兴。

(2022.08.1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