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峡谷读后感精选

大峡谷读后感精选

《大峡谷》是一本由[美]陈振盼/著绘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峡谷》读后感(一):峡谷地质揭秘之旅------评《大峡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我们的世界很大,所以每一代的孩子都可以在畅游的路途中发现地球上发生的诸多精彩片段。

凯迪克奖五部曲之自然揭秘之旅用绘本故事的形式为孩子们开启着立体直观的地球探索旅程。正如编者推荐的,这套系列丛书确保着孩子们增长知识见世面,也培养着孩子们大事业大格局的能力。基于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我特地让家中的宝贝们读了《大峡谷》这部绘本。

尽管这是一本绘本读物,但是书中的内容其实还是很有深度和广度的。大开本的版面,栩栩如生的旅行画面,兼备着图文并茂的讲解---这本读物借由旅行为线索,引领书外的读者通过美国西南部大峡谷了解众多地质科普类的知识点。于本书之中,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将整个地球地质变化的动态过程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画面形式对比出现。确保着小读者们可以从动态的,直观的角度来深入学习解读。不同于以往文字解说形式的地质类科普读物,本书则是在言简意赅之中生动立体地分享着发生在大峡谷中的地质变迁进展。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唯有提炼想象的升华,这在某种程度意义上让小读者们培养着阅读兴趣,激发着更多的好奇心。虽然我们的孩子们足不出户,但是《大峡谷》却从全方位的角度有着巧妙地质知识点分享。从谷底向上攀登,我们见证着神奇的地质变迁。不仅仅有着动植物的介绍,更穿插入地层中的化石和遗迹画面展示。

最为有趣的是,这本书还非常有趣地涉及了一些互动的版面。前一页的今日发现旅途,后一页的曾经地质地貌,以及动植物生存状态大揭秘。洞中看乾坤,地质发展原来就是那么生动有趣。这仿佛是一场精神上穿越之旅;这仿佛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学习放飞契机;这更是揭开地球上地质变迁的大发现-----

峡谷的地质表现无疑展现着峡谷的发展历史,也同样是也激发着小读者们提升地质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于这本书中,它也许仅仅只是集中在大峡谷的分享。于本书之外,其实我们还有更多的地质地貌等等知识点等待我们着探索发现。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我不难发现家中的孩子很是乐意在本书之中探索和发现。也许作为绘本,它在某些的科普知识点上确发了深度。但是换个角度而言,它更是由点及面地开启着读者的思路去寻觅更多的知识内容。发现之旅变得并不无趣,发现之旅其实太有着精彩等待我们的发现!

《大峡谷》读后感(二):“红河”谷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也正应了大峡谷的颜色。《大峡谷》这本画册带我们走进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了解着红河的前世今生,感受着红河的宏伟壮丽。

我非常喜欢自然地理的图画绘本,当翻开绘本中四页展开的大峡谷风貌画时,左上方的那一行“地球上最宏伟的峡谷。”是那样有力。这也源于作者亲自游历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冲击感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绘本的后面标注阅读年龄在7-12岁,但对于我这个年近30的人来说读起来也是兴致勃勃。在于这本书不仅关注于图绘,还更多赋予历史和地理知识和有趣的故事构架。

我很确定有些人会和我一样,想要了解某些分类名词就会去百科一下。但百科总是在大量的文字里艰难穿梭(专业性强且大量枯燥数据、信息、理论)。很容易乏味并忘记。我把这个绘本当作是娱乐版百科丛书,它激起了我认知世界的热情,我现在还记忆着河谷形成的分图和大峡谷岩层的组成。这册书除了大图的故事脉络还在周边或下方分图科普了生态动植物与各时期岩层的形成,可见陈振盼老师对于科普知识研精致思。在最后又集中解决了大峡谷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图文并茂,自然生动,相映成趣。

当然重要的部分是故事主线,这里讲述的是爸爸带着女儿进入大峡谷游览探险。但在文本中从未出现“我”的人称,我认为这不仅表现了绘本的故事脉络清晰,无须文字注解,也能从文本里看出简而精化的解说——在大峡谷每一个高度贴近每一层岩组都会想象女孩儿穿越进入到当时的世界,在现实里的风貌遗迹和生物化石都变成了下一页鲜活的存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触碰到历史的变迁,这是一种丰富体验。

这本书无疑是精彩的。关于图画书我想说,不用搞得高深到不行或者画到无法欣赏,在保有描绘准确的同时能寓教于乐便是正道了。我们的图画产业还在慢慢发展的阶段,在商业模式下不断亲“日”画风并未做出很好的作品来给孩子阅读。在面对未来,面对孩子的阅读需求和读书体验中,《大峡谷》不失为最好的借鉴范本。能够在兴趣里学习知识不仅能专心投入还能记得牢靠。

在这样的世界里有众多选择,很多曲折弯路都有诱惑性。我当然会把好的书留给孩子,读书的选择从小的时候就应该教会他,也伴随教会他时间的宝贵。

《大峡谷》读后感(三):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大峡谷》

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一般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阶段慢向演变,而若想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绘本无疑是座很好的架接桥梁。因为不同的绘本其故事不同,主题也不同,而一本优秀的绘本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教给孩子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更能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从绘本的世界里获得的启发,更能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大峡谷》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以故事性、艺术性、创意性以及寓教于乐功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凯迪克奖,是这样评价《大峡谷》的:陈振盼用水彩、水粉和墨水再现了鬼斧神工的景观,用震撼人心的拉页展示了大峡谷史诗般的壮丽全景,用图解、剖面和依据实地考察绘制的动物、植物和化石插画表现了多重地层数亿年的演化形成。为什么《大峡谷》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呢?因为它区别于其他的硬性科普,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用温情软性的故事来讲述硬核科普知识。 当我们翻开《大峡谷》这本书时,映入眼帘的是大峡谷的整体地理面貌,随后是介绍大峡谷行成的原因及过程,仅用短小精简的五幅图画就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这远比枯燥的地理书上的介绍来的震撼,也能让孩子得到极好的理解。随后便是看到漫无边际的层峦起伏的山峦以及一头伫立在岩石上的花豹。紧接着是花豹沿着石块行走,而在另一边却有一座小小的散发光亮的帐篷,倒映着一大一小的影子,原来是一对来探险的父女。之后便是跟随书中一对亚裔面孔的父女从峡谷底部往上徒步、探险的故事,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过大峡谷所切割开的十多个岩层,跨越将近20亿年的地质历史,领略无比壮阔引人入胜的大峡谷之自然景观,途中他们还经过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生物和遗迹化石。以及穿插在书中满满的动物植物、自然生态和地质地理的知识。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感受壮美的自然场景,更像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了一次精彩无比的探险之旅,久久不能平息! 绘本无疑是帮助孩子打开广阔世界的天窗,当孩子领略过自然风光,然后通过科普知识拾级而入自然科学的殿堂,当孩子感受过四季变化、节气四时,便更能理解季节更替与丰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这些由绘本构成的知识加强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加深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因此,以阅读为起点,兴趣为轴心,探索为轴尺,来丈量这个世界,帮孩子成就不一样的人生视野与格局。

《大峡谷》读后感(四):能让孩子爱上地理的一本科普读物

在读《大峡谷》这本科普绘本之前,我并不知道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大峡谷,说起来有些惭愧,毕竟我最爱的学科是地理,却不知道这样一个大峡谷的存在。原本我以为这本书应该是讲的小女孩去大峡谷的各种冒险之旅,以及途中发生的各种小故事。直到翻开书的第一页,看到一副很壮观的大峡谷——国家公园亚利桑那州的手绘地图,再看到对作者的介绍是,对非虚构类题材特别擅长,我才意识到这和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绘本都不一样啊,这个大峡谷是真实存在的,而作者用这些手绘插画和文字讲述了大峡谷的故事。

之前看过的绘本大多是虚构题材,故事情节简单,文字内容扫一眼就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没有什么知识性,通常是教小孩一些道理什么的,而这本书作为科普读物,知识性非常强,每一页都有知识点,尤其是对于大峡谷的形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面貌和特性,这些都描述的很到位,更适合年龄大一些的小孩阅读,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家里不到三岁的娃也是积极的凑了过来,虽然不识字,但很明显是被书中的图画吸引了,还要抢过去自己看,指着各种小动物激动地大喊大叫,对于一个热爱小动物的娃我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先陪他认识各种小动物啦,从这方面来说,倒也挺适合低龄宝宝看的。

书中是通过一对父女去大峡谷旅行来循序渐进的讲述大峡谷的地理特征,精美的手绘图很好的展示了大峡谷的种种地貌特征,包括垂直生态特征,气候,地质构造和生物多样性等等,还着重介绍了不同时期大峡谷的特征,让读者能够从这些不同时期的大峡谷面貌中感受到地质运动和时间的神奇,对地理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小女孩在大峡谷中徒步旅行,一路上发现很多意外惊喜,各种化石很自然的引出了对大峡谷亿万年前模样的介绍,小女孩也仿佛跟着时光机器回到了那个时期,惊讶的表情大概会和很多小读者一样吧,虽然我们不能见证这些历史的变迁,但看看亿万年前的大峡谷,再看看今天的大峡谷,已经足够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了!

作为书中的主角,这对父女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语言交流,但却让人莫名感觉到温馨,父女俩始终走在很近的距离,虽然各有各的注意点,但一路同行的默契却很明显,爸爸陪伴女儿去观察任何她感兴趣的事物,也让她自由去探索和发现,陪伴与放手把握得很好,这一点其实很值得我们为人父母的去学习,要懂得更好地高质量陪伴,但也要在该放手的时候给孩子更多自由。

这本书不像普通的翻翻书那样藏着很多惊喜,但却隐藏着几个镂空的小彩蛋,前一页是小女孩发现的化石,后一页则是再现了化石中生物存活时期的大峡谷风貌,前后衔接特别棒,而且这些画看起来都栩栩如生,非常吸引人。可以说,看完这本书,我也很想带着宝宝去走一趟大峡谷了,当然大峡谷太远,今生也不一定能有机会去旅行,不过能带宝宝去别的地方多走走看看,也是很好的。

最后的部分是对大峡谷更详细的一些介绍,还有作者的后记和插图笔记,插图笔记中对于真实的大峡谷的一些介绍让我更加感觉到了作者的用心和认真,且不说我自己对地理很感兴趣,就算我是一个从未接触过地理学科的人,也会因为这样一本书而产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的。很期待宝宝在长大一点,然后我会陪着他好好阅读这本书,陪他去发现地理之美。

《大峡谷》读后感(五):孩子不爱学习?带他穿越,来一次独特的科普之旅吧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头疼地理。因为地理位置、面积、岩层分布、地貌特征等等,在我看来就像天书一样,理解不透,就只能死记硬背。偏偏我还记性不好,于是地理就拖了后腿。

所有的知识,如同标本一样,被永远定格在薄薄的纸张上。直到我偶然看到《大峡谷》这本绘本,才不禁感慨,原来知识还可以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获取。

乍一看,是爸爸带着孩子去游览大峡谷国家公园,但事实上,翻开书,你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跟随孩子和父亲的脚步,就像是体验了一次时光之旅,去探访大峡谷的前世今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籍华人陈振盼,他的手绘作品大多是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过的,让读者在收获美感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和幻想。该绘本获得了包括2018凯迪克银奖在内的11个奖项和最佳图书推荐。

《大峡谷》是《自然探秘五部曲》之一,陈振盼用水彩、水粉和墨水再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观。而它精美、细腻、震撼的手绘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同时,还能够学到不少知识。

一起来看看,它的独特之处吧:

既然是科普绘本,科普自然是重头戏。但是书中绝不是枯燥地普及各种名称,而是通过图画的方式,一步一步演示,岩层是如何形成的、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植被是如何分布的,等等。

以地质层的形成为例,作者用了七幅小图,完美地再现了岩层是如何接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横切面的演示,让孩子们能够一目了然,而且,知道这一点之后,后面的很多知识点就都能够融会贯通了。

而化石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什么是风化作用,作者也用几幅小手绘就非常生动地再现了整个过程。动态的展示过程,让人记忆更深刻。

事实上,将之称为一趟“时光之旅”,一点也不夸张。

绘本中提到了许多专业名词,比如:基底岩层、大峡谷超级群、光明天使页岩、红墙石灰岩、隐世组和凯巴布组等岩层。

虽然听起来都有些费劲,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存在,独特的动植物,以及化石的出现,让孩子们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

书中还有五个镂空小洞,读者上一页还在欣赏地表的风景,下一秒就像穿过地表,回到了十几亿年前,去探寻它们的成因。

许多当地特有的动物,被穿插在画面当中。而这些动植物与气候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借此机会,跟孩子科普一些其他知识,也是毫无违和感的。

其实,该不该带孩子出游,是很多父母比较纠结的。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说是去考古考察了。但带孩子出游,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一来,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再者,可以拓展孩子的眼界。

绘本中的小朋友自己背着大大的背包,并没有事事依赖爸爸。而在他们的背包里,装着他们探险的所有装备。比如:帐篷、地图、探照灯、望远镜、相机等。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应对;下次出游该选择带些什么东西,这些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父亲牵着孩子的手,站在高处眺望独特的大峡谷地貌时,眼前的开阔和震撼,相信会让孩子衷心地发出“好美”的感慨。

孩子也许记不住路上所有的风景,但是总有一个时刻,或者是一样东西,能够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回忆里。

有网友说,旅行就像是一颗种子,能够在内心生根发芽。好的科普绘本又何尝不是呢?当孩子被书中的知识深深吸引时,他们内心想要亲眼去看看和体验的种子,也会萌芽。而这种好奇心和渴望,能帮助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更好更快的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