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度读后感锦集

经度读后感锦集

《经度》是一本由[美]达娃·索贝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201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度》读后感(一):航行因你而有方向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出行变得异常方便,飞机游轮穿行世界,驾车或户外徒步,打开手机里的导航就能知道前路。然而在就在几个世纪之前,那时没有卫星,茫茫大海上航行的人们又如何确定方向呢? 本书兼具科普性与故事性,向我们讲述了航海钟的诞生过程,一位钟表匠是如何击败众多顶尖科学家,解决了当时困扰世界的确定地球经度的难题。 地球被分为经线和纬线,但这只是为了方便区分地理方位而划分的虚拟的线,在陆地行走可以依靠地貌辨别,而在一望无际的海上,以前的人们只能依靠观测天象大致判断方位,精度不高且遇上非晴天则无效。 解决思路分成两派,一派科学家们研究改良观测星空的仪器,以期提高精确度。另一派以书中的主人公哈里森为代表,希望能研制高精度的钟表,因为通过地区间的时差就可以推算经度,而不用考虑天气。以前陆地上的计时间依靠钟摆,但到了海上受颠簸影响钟摆失效,哪怕后来出现了每日误差才十多分钟的手表也不能满足要求。 依靠惊人的毅力,哈里森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期间还遭遇了包括牛顿在内的诸多科学大家的嘲讽,但最后他开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航海钟,也奠定了他在钟表界的不朽地位。 我感慨于哈里森几十年不懈的工匠精神,感慨于他研发的航海钟设计之巧妙精致,宛如一件件艺术品。他研制的航海钟出现,为海上航行的船只指明了方向,海员也终于可以解放双眼,去欣赏那璀璨星空。

《经度》读后感(二):地球的刻度也刻下人性

达娃索贝尔曾担任《纽约时报》科学专栏的记者,她的写作领域来源于她的家庭,她出生于一个科学家庭。她对天文的爱好尤甚,因为无法拥有严谨的科研生涯,她把这份兴趣转向了写作。《伽利略的女儿》《一星一世界》都是她笔下精彩的科普小说,最受欢迎的是《经度》。她原以为只有她做飞机领航员的母亲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也如书中哈里森最终赢得经度奖金一样波折不断。

今天,随便两块身居异地的手表,一个已知地的经度,我们身居地的经度可以轻易推算。而在经度被有效利用前,至少从公元前300年到18世纪,因为气温、风、海浪的晃动,没有这样的钟表可以在大海上精准地行走。因为推算错经度,海战中得胜的英雄却和他英勇的水手们成百上千地葬身大海,一次又一次。

我们通过索贝尔的笔,了解了经度是如何一步一步被识别并最终造福航海者的艰难过程。她让我们认识了执着的钟表匠哈里森,他在钟表制造行业有烈士一般的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身份,他用于准确方便的计算经度的伟大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跟他一起饱受折磨。这种折磨来自科学精英阶层的傲慢和偏见,让他们对自己瞧不起的群体取得的成果充满妒嫉。这导致了哈里森这个伟大的发明推迟了数十年造福那些航海人,导致了数十年不必要的死亡和事故。索贝尔并没有用惊心动魄的文字来渲染艰难,她平静的叙述却刚好映衬出过程的波折。以至于读者在看到,经过40年的抗争,年迈体衰的哈里森终于在乔治三世国王的庇护下,于1773年获得那份本应属于他的经度奖金时,会感到如释重负。

如今,哈里森的3台默默行走的航海钟,1只静止的航海表和它的复制品一起,仍陈列在格林威治的博物馆中,被照顾它们的馆员亲切地称为“哈里森一家子”。多少游客专门为此赶来。多少孩子在它们面前驻足。一个金发的小姑娘,一遍又一遍观看着H-1的演示片不愿离开。在争得她父亲的同意后,Sobel女士曾问小姑娘,为什么这么喜欢?她说,我不知道,就是喜欢它。哈里森为之抗争的40年中,他经历的政治阴谋、国际战争、学术诽谤、科技革命和经济动荡等种种考验,都淹没在航海钟平静的指针里。

索贝尔是科普作家,她并不善于使用华美的语言或者精巧的叙事结构,但是她的故事透露着一股朴实的真诚。她有着科普作家的严谨,还拥有把专业的内容用通俗的方式使普通人也能看明白的高超文字驾驭能力,所以《经度》作为科普小说,仍然扣人心弦。

索贝尔的《经度》里,我们不但会了解“经度”这个概念在科学界的地位,也全方位看到了人性在阻碍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因为是真理,就畅通无阻。

《经度》读后感(三):《经度》|看什么《罗辑思维》,看书!

《罗辑思维》跨年Show已落幕三天,这场Show原该如其他电视台跨年演唱会一样落幕。可不知从哪儿吹来的妖风,让这场Show的讨论到现在为止还未消停。我刷朋友圈,看见最多的标题不外乎:《罗辑思维》的社群江湖,《罗辑思维》的PPT流出来了,解构《罗辑思维》等不胜其烦的题目。

我无异去讨论转发和阅读这些内容的对错如何,反正大多数人看过这些文章后,明天依然要睁着个熊猫眼飞奔着赶上最后一趟公交车跑向公司,开始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

老祖宗有句老话说的好,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如果能在这些事都做好后,多看几本书,才有益提升自己,要知道,罗振宇还未创建《罗辑思维》时,不说读书破万,破千是有的吧。

我在一周前,也就是罗振宇还没搞跨年演讲之前,打开了一本名叫《经度》的书。书是好书,在《罗辑思维》店里买的,与我而言,这个品牌最大的价值就是有些书还不错,只是有点儿小贵,如果他哪天敢打五折,说不定我会把信用卡刷爆。

《经度》是本有意思的科普书,它开启了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大航海时代。

中学时学地理,老师就讲过经度和纬度,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们的地理老师没系统学过地理,加之中学时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所以大多数时候地理课能敷衍就敷衍过去,最后到了一定学时,随便考考就行。

我初中地理还不错,记性好,什么都记得住。山川湖泊、各个省市,都背得滚瓜烂熟,经纬度也是在那个时候记住的。

可记住归记住,有什么用,我不知道。我只晓得考试的时候将记住的内容填上去就行,至于它对人类进程带来何种作用,我一概不知。现在想想,若当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许我现在说不定就是个大航航家,穿越于各个港口之间。

《经度》讲了当年那个在海上测量经度的问题,书以地理问题展开,以海上触礁为由,牵引着人们走进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当我深入其中,一页一页的翻阅着,才发现这段历史总夹杂的,是人们求真、求准确的真理所在。

如何在无边无涯的海上找到方向,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书里提供了两个主要的测量方法,月距法和钟表法。大多数人在看电视或电影过程中,都会看见船长以月亮或星星进行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如果遇见阴天或雨天,船在航行过程中便会失去方向。不过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使用月距法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繁琐的观测月亮和大量的计算会花费人很多时间。书里甚至写到,为找准经度,有的船员会花费4小时进行计算。

然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木工却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在83年的岁月里,成功研发出4个不会因受热走时不准,没有摆杆,弹簧不会受热变软等一系不利于航海的钟表。他成功帮助海上航行人精确的找到经度,避免海上危险的危险的航道所导致的不必要的伤亡,为整个航海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长远来说,钟表上时间刻度的精确性与其说是为了帮助海上船员寻找到自己的彼岸,更不如说它成功帮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从而打开了我们国家关闭着的大门。人找准方向,便会一如既往的向前走,一个国家若找准方向,便会如如狼似虎的去侵略它。

任何一种发明和改进,在科学家眼里,是为了解决当下人所遇到的困惑。可总有人喜欢将它与政治挂钩。

或许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牛顿、伽利略、胡克、哈雷他们。从未想过去弄清楚手上所带手表的发明者到底是谁。

注:

看网上资料,说《罗辑思维》在讲这段故事时,有些常识性错误,大概有:

1. 认为钟摆是伽利略发明的;

2. 认为哈雷是哈雷彗星的命名人;

3. 认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是为了解决经度测算问题;

4. 认为伽利略几十年研究经度是为了西班牙王室的奖金。

我只看过两期《罗辑思维》视频,听过个位数音频,文章一篇未看。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淘书,如果你恰好看过这个视频,可以买书对照下。这不是撕逼,而是求真。

图片来源:哈里森发明的H1钟表。当你看着钟表由大到小,以至于能揣在怀里时,说不出有多惊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可在后台回复下「豆瓣」,谢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