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茶一会》读后感1000字

《一茶一会》读后感1000字

《一茶一会》是一本由《美食与美酒》杂志社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茶一会》读后感(一):目录

前言

问茶龙井村

径山茶事

最是洞庭碧螺春

竹林深处有茶香

踏青福泉山

太平猴魁

原色抹茶

梨山茶翠

伏夏的茉莉

和茶之意

一日茶满足

摘朵花儿来泡茶

且将新火试新茶

冻顶乌龙

玉桂物语

举茶邀明月

琴茶会

秋时观音好

凤凰栖深巷

天凉红茶暖

柚子茶香处,橙黄橘绿时

惊艳八宝茶

千两不换

食饮擂茶

一盏沉水香

武夷的水仙

围炉茶话

绝世老班章

附录

寻找好水

寻找茶具

寻找茶点

《一茶一会》读后感(二):为什么我已习惯在无印良品买茶

工作闲暇之余从同事那顺来一看,内容编的有点杂乱,文笔倒是尚可,毕竟顶着三联的招牌,再怎么不专业、不深刻,始终有架子撑着场面。之于我这种浅尝辄止的观光客,倒是诉求足满。

中国作为茶文化滥觞,茶叶消费大国,今观之市场:既没有像立顿那样标准管控、认可于世的消费品牌;也没培养出如一保堂那样自成一家,小而精美的高阶茶号。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其中缘由想必和其他产业一个道理,国内市场太大,做的好与不好都能过活,而且沉下心来做好物太费时费力不易出彩,「劣币驱良」搞不好因为成本压力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市场上一时风行的所谓高端茶品,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总带有炒作意味,包装极尽繁华、工艺极费物力、原料极端稀有。一耸肩,whatever,反正买不起就当它不值这个价好了。倒不是说国内没了好茶,但好茶总归不能轻易买到,要么是各茶庄私藏自饮或专供贵人,要么是良心之物有价无市,说到底王家雀燕寻常百姓难觅也~

既然我没那精力去寻茶、没那物力去挑茶,还是安安分分喝我的muji吧。至少人家质量上可以放心,如梅山红茶这样的良品也不失为佳茗。

ps 我真的只想写短评,无奈话没说完就提示超字,干脆坐在饭馆好好打字当消食了……

《一茶一会》读后感(三):茶与回忆

回想一下,作为一个不喝茶的人,然而其实茶在生活里或许也是无处不在吧。

春茶龙井,带着清明的露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除了西湖自然要带上西湖龙井,明前茶,雨前茶。印象里都是电视屏幕宣传杭州时透明玻璃杯里绿绿的茶叶。

黑茶擂茶算是比较耳熟的茶,毕竟是家乡里闻名遐迩的茶叶,擂茶也是夏日吃着麻辣烫的必备良品。和同学一起去安化茶马古道玩的时候古寨路边有卖茶砖,圆圆的一个厚饼,用韧性挺强的貌似宣纸包着。当时只道是茶马古道,有茶有马,却是没有想到有这么著名。

黄山猴魁是当时大学在宏村写生时村子里见到的茶叶,年轻的我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背着速写本在宏村巷子里走街串巷后在入口的茶叶店抖嗦着看茶叶在长玻璃杯中飞舞旋转。也再也不会有这样单纯的写生激情迸发的时光了吧。

毕业后呆的第一家公司,有个甲方来自峨眉山,送过峨眉雪芽,茉莉绿茶,很是清香袭人,我毫无兴趣,全带回去给我爸喝,他倒是喜欢喝,后来我就陆续送他茉莉花茶了。借着这个甲方的项目倒是和合作的景观公司的小妹成了很好的朋友,和当时有点看不顺眼的实习生也成了“忘年交”不表,离职的时候,那个方案也并没有继续推进。

第二家公司去武夷山拓展时,看完印象大红袍表演后让导游带着我们几个同事大晚上的去茶厂“品茶”,看着老板泡了一杯又一杯的茶,正山小种,大红袍,带着浓郁花果香的,花果香味没那么浓的,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大家买了茶叶满载而归。

再去安吉拓展时,满山毛茸茸的竹子很是可爱,据说是08年雪灾,竹子顶部挤压了太多雪把好多竹子都压垮了,现在都把竹子尖端去掉,所以竹子林顶部看上去没有那么尖锐,都是毛茸茸的一片,甚是可爱。因为是冬季至竹海,溪流都干涸枯水,漂流也没法玩,酒店逛了一圈又一圈,倒是看到酒店角落里有安吉白茶的茶味,可惜没有前去品尝一下。说安吉白茶带着竹叶香,看看漫山遍野的竹海,自是竹香蔓延到茶叶上了吧。

夏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去买奶茶,后来想想委实不够健康,就买了twinings红茶加牛奶和蜂蜜自制奶茶。味道清淡许多比不上店里的甜度,好歹算健康奶茶,冰镇之后倒也滋味俱佳,总归喝的是安心。

茶可能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如何做到和今日咖啡一样,恢复往日茶的风靡全球的雄风任重而道远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