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田园的忧郁》的读后感大全

《田园的忧郁》的读后感大全

《田园的忧郁》是一本由[日] 佐藤春夫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田园的忧郁》读后感(一):敏感的人最寂寞

文/舒念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即使是在对每个人而言都稀松平常的日常中,还是感觉到了别人都没有感觉到的一些声息和影像,说是幻觉也好,幻听也好,但更像是生活的真实映照,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场景,突然某天迸发在一个安静的时刻,于是就构造出了幻觉的产生。恰恰是对生活太过于敏感,所以每个细小的感受都会深刻地留在心上,也难免感叹忧郁,情绪就像一道轨迹,时刻联系着生活的主线,构成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看似是一篇随想的散文,但却是主角每天的生活记录,只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和一般的小说中强调的时间、地点、人物完全不同,这个故事连一个姓名都不需要,只是慢悠悠地记录着,但渐渐地,我们也能读出这个主角的性格,也读懂这个故事,更感受到了那深藏在生活中的忧郁。

一对年轻的夫妻来到一个乡村的深处,住进了一栋离群索居的田园村庄,极少的邻居,极少的资源,极少的交流需要,虽然原本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但在这里,迎接他们只有漫漫长日与无所事事。与东京的灯红酒绿全然不同,田园的生活黑暗沉闷,时间仿佛都能在墙上划下痕迹一样,再也没有时髦男女与新奇事物,只有一闪而过的天象,偶然间点亮黑白色的生活。

原本在城市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出路,在田园生活中似乎也不再重要。不知为何,原本困窘的夫妻两人,在这里就只需要满足温饱,便可以躺在榻榻米上度日一般,恰恰是什么都没有,所以也没有了欲望,至少对于青年而言是这样,但妻子还是普通的社会人,即使住在乡村,也没有真正融入乡村的生活,只是秉持着日本的妇道,忍耐着充斥在生活中的田园的忧郁。

然而青年是真的享受着这种沉静又孤独的生活吗?如果真的融入其中的话,大概也没有如此多的忧郁吧,也许会像是邻居们一样,将所有的忧郁都化作抱怨,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言语,讲给所有愿意或不得不听的人。他们对生活的纾解很简单,只要将自己的忧郁发泄出来,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足以填平一天的欲望沟壑。

只是青年没有这样的意志,他是衰弱的、沉默的,总是以一种退缩的姿态面对外界的攻击,他分不清事物的本质,究竟只是一个人的抱怨,还是一种情绪的转嫁,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连乡间的蛾虫都不再只是昆虫,而成为了不能伤害的魂灵,他小心翼翼,却不胜其扰,甚至还没有妻子的魄力——如果想念城市,就承认自己的欲望。

在这种犹豫的氛围中,青年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精神,反而感受到自己的意志力被不断地消耗,被偶然静下来的夜、被不安分的两条狗、被纠缠灯火的蛾虫、被夜间不停的流水消耗着。即使远离了城市的压力,他的肉体却一再地虚弱下去,“黑暗乃是一种紧紧集聚在一起的、有分量的东西。”

若不是天性的敏感,恐怕也感受不到来自自然的这种力量。越是荒僻之地,自然的压迫越是露骨,何况在青年的生活中,连做饭这种小事都无需自己动手,唯一一次妻子出门前往东京,他连生活做饭都难以做到,饿一顿也不会怎样的感受,更像是抛却了生存的本能,连饮食这种基本的欲望都不能将其拉回生活的常轨,他甚至在期待一场大火带走这些生活的碎片。疲倦、颓废、失望的感受像是浪潮,而他能做的只有随波逐流,沉沦在生活中。

《田园的忧郁》或许是秉承了日本文学的阴郁或是失格,也启发了更多在生活中寻找真相的敏感的人,或许只有对自然麻木的人才能一直积极地面对生活,因为他们忽略了生命的抛物线,而敏感的人总能抓住抛物线的顶点,然后一路观察着生命的渐渐衰败。他们就像是那株病蔷薇,用尽全力也只能开出有限的生命力,光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样子就让人怜惜。

与其沉沦生活之中,不如寻找更多的可能,无论是田园还是城市,忧郁总是敏感人的答案,可是我们仍然能在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共鸣,敏感的人亦不会孤独,即使内心是寂寞的,但是遥远的忧郁化成一声呼唤,等待我们的应和。

《田园的忧郁》读后感(二):这就是倦怠忧郁小说吧

这是我看的佐藤春夫的第一本作品,在阅读之初有一种宁静与祥和,随着阅读的进行又涌现出荫翳和颓废之感。故事是以第三人称展开,阅读起来也有着第一人称的视角。故事里诉说着的是主人公的观察、思考与沉吟,是他内心深入的触动,也是他的自我自话。

这本由《田园的忧郁》、《都市的忧郁》两个短篇构成。故事的开篇,主人公选择了一处宁静的穷乡僻壤之地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地——那里拥有着连绵不绝的山丘、天空、杂木林的原野、水国、旱地和云雀的乡村。在主人公看来,城市里的压力感让人喘不过气来,在平凡无奇的大自然里,宁静、幸福和喜悦在等待着人们。满怀热情地向往乡村的他,居住在这样一个安静、清爽的地方,能否拥有与闲适隐居的心情相适应的情趣呢?

很可惜,并没有!

搬家后的一段时间里,主人公的心情看起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平静,文中也透露出他能敏锐地感知大自然对身体的影响。然而,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开始发现,他显得缺乏耐心和毅力,经常漫无边际地想象。在此期间,他时而思考生活的价值,时而细致入微地注意到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可是他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他似乎在逃避或寻找着什么,但显然田园的生活并未使他如愿。

主人公能明白让自己摆脱去外界所感到沉闷困惫的厌倦,只能是能过彻底转变自己的心境。但或许正如人们所常说的那样,许多人能明白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他在日复一日的思索当中,明白这些道理,但却不明白有什么办法才能使自己这种状态得以改变,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振奋起来。

起初我觉得书中可能会有一种格外的明媚感,可全文给我的感受似乎一如书名当中的“忧郁”二字一般,类似于阴沉的天空,不散的层层白雾——一种庸人自扰的苦闷感。

在妻子眼中,丈夫是一个独来独往、随心所欲、把自己关闭在象牙塔里胡思乱想的人,他终日在俯看自己根本看不见的人生。主人公把生活看作了一个逃脱不了的牢笼,无法从人生的郁闷当中摆脱出来。他与外人的沟通交流通常看起来都是无效、争吵与不和的。他生活在对世界的臆想和对周边人的臆测当中,日为无足挂齿的小事终日忧郁。

主公公看起来是一个丧失信心的人,他的妻子除了鼓励,还将他重新带回了城市。然而他却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关在不见阳光的黑屋子里。环境不同了,自已却没有停止思考那些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事情,或者说,他无法停止。

作者在文中对动作、场景和主角思绪及至幻影处处细致入微地描述,也是主人公心境的投射,这恰恰反映出主人公内心自我沉溺的程度——沉浸在一种幻听和幻影当中。事实上,主人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细腻而敏感的,也有着独特的艺术思维,但他的喜怒哀乐以及恐惧惊怕,却变成了与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的人们难以相通的东西。有时他会对脑子里一个想法兴趣盎然,也时常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感到悔恨,但在奋力捕捉的时候却很快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种焦躁的情绪。

经常沉浸、陶醉、漫游于一种童话般的想象王国,终日无精打采、百无聊赖,人的思想、想象力与现实生活极不相适应。在这种心境之下,一个人是很容易觉得疲惫而无聊的。虽然很多人也不时会产生这种想法,但能明显感觉他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矛盾体,似乎内心一直在挣扎,却又差了那么一点挣脱的动力。他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然后从中流露出的却是一种生活的无意义感。

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是很少被自己以外的人所理解,甚至他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奇异的忧郁。他是一个沉睡的、虚无缥缈地思考着,进行着一种迟缓的、无意义的自我反思。他过着一种毫无自我意志、随心所欲的生活,勉勉强强维持的在他看来不好不坏的日子。

书中是一种平淡的叙述,读起来却感到消极而压抑、孤独、无为与彷徨,让人感觉生活过于窒息。要深切感受事物,其实需要灵活的心态。热爱生活、真正快乐地生活,是要发自内心地享受生活中细小的日常,而非纠结于沉重苦闷的轮回。

同样的文字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文章拆分了看,可以是许多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但连在一起,让在我阅读过程中一直想起一句话——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和消除脑海里孳生出的一种无意义感?

《田园的忧郁》读后感(三):忧郁的人生

心若荒芜,不管身处何地,都是一片苍凉;心若忧郁,不管身处田园还是都市,都不会快乐。

《田园的忧郁》中,主人公带着妻子逃离都市,逃离朋友的纷扰,逃离都市里那个无法拥抱生活的自己。初来乡村时,带着满怀的欣喜,甚至在没有进屋子就开始动手拔掉遮挡蔷薇花阳光的杂草和树枝,当时也满心喜悦地望向生机勃勃的田野。可是,当他真正开始田园生活后,他逐渐开始厌倦甚至惧怕乡村夜晚的一切,甚至包括云层里的月亮,连绵不断的雨终于让他厌弃一切东西,甚至开始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迁怒于比他更弱的妻子和狗,甚至会产生杀死梦中熟睡妻子的念头,最终他像个失败者一样逃离了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

《都市的忧郁》中,他从田园逃回到都市,他的生活有所改变吗?不,他依旧像一条没有生活气息的狗,窝居不出,生活的一切都是妻子料理。他珍惜早上照进屋子里二十分钟的阳光,为里享受这一会儿阳光,他选择和外出上班的妻子一起起床,当阳光从屋子里离开后,他继续回被窝睡觉,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屋外就是满世界的阳光,后来他的出租屋里可以成天的晒太阳,可是享受了三天之后就变成煎熬,不得不说,他对阳光的喜好有点叶公好龙了。伴随着这一切发生的是朋友生病住院,房子用作抵押,最后妻子也离开了他。

不管是生活在田园里还是都市中,他都懦弱胆小,对生活没有希望,对自己没有信心。他就像是一个困在自己思绪里的迷惘者,对自己真实的生活充耳不闻,他独来独往随心所欲,把自己关闭在象牙塔里胡思乱想,打算俯瞰根本看不见的人生。所以他欣赏不了田园的幽美,也享受不了都市的繁华。

当然,主人公和我们一样,他每天仰望晚霞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今天难道虚度光阴”,这种悔恨交加的心情顿时涌上心头,然而,这种思考只是暂时性的一瞬间,对自己实质性的生活毫无帮助。读到此处,想到自己生活的时时刻刻,不都是处于悔恨“今天又是虚度光阴的一天”吗?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另一面都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当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控中时,无能为力地挣扎,最后成了逃避。

我们常说逃避可耻却有用,也许生活在苦闷窒息的城市中心,渴望把自己融入到柔和温馨,因而平凡无奇的大自然里,和自然一起荒废,也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诗意。

而事实是自然从来都不是被被时间弃置,被世界忘却,被文明抛弃的孤独而毫无意义的所在,而是万物竞相生长,郁郁葱葱,欣欣向荣,而主人公看到的只是颓废和荒凉,究其原因,只是自己心灵的荒芜。

一方面他进行着毫无重点、虚无缥缈的思考,一方面嫉妒着妻子每天的忙碌和精力充沛;一方面自己无力应付生活,一方面又暗自嘲笑友人的盲目乐观……固步自封于自己的盲目而不自知。的确,他是一个缺少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生活的人,像是一个沉溺于忧郁的幽魂。

尽管表面上看不出他的不高兴出于什么原因,可是他深藏着一种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奇异的忧郁,所以,他满怀这种忧虑,却不去寻找原因,一直处于忧郁的生活状态,任自己的灵魂和躯体一起落魄,甚至最终被生活所抛弃。

在他妻子最初的眼里,他是一个具有老者的理智,年轻人的感情和孩子般意志的青年。所以她跟随他的意志去乡下生活,照顾他的衣食起居,甚至是情绪。后来回到都市,妻子选择去上班,仍然照顾他的生活,只是很明显,已经是两个世界中的人物,所有后来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其实作为一个读者,我很想读一读妻子面对一个每天沉思于未知世界丈夫时的心思,她从以丈夫的一切为中心到后来的离开,她在乡村雨夜中的思绪,当丈夫告诉她见到了一个突然消失了的人时的想法……

那何为生活呢?生活就是遥远的梦想和当下的烟火气。梦想是我们人生的希望和憧憬,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和追逐的旗帜,当下的烟火气则是将当下的日子过的热气腾腾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记得胡适说过人生本无意义,但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而我们在寻找人生意义的旅程中,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身处田园中,听旷野里的风声,闻蔷薇的香气,赏夜晚的月色……就是快乐的意义。身处都市,去电影院院观看一部让人泪眼婆娑的电影,周末和朋友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头,欣赏一次冲击心灵的展会……就是幸福的意义。

当然,困难和挫折是伴随着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幸福和快乐的意义之余,努力追求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在死亡还没有来临的时候,不必去思考死亡的意义,踏实勇敢地走出每一步当下的路,就是生的价值。

也许忧郁是另一种情绪,但是在生的意义里,还是希望我们活的开心和快乐。

《田园的忧郁》读后感(四):也许你忽略了你“心”的感受

选择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作为一个对封面设计有好感的女生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前段时间一直阅读沉浸其中的的小川系作品。毫不犹豫的选择买回家消磨时间。但是当开始阅读时就发现自己的想法颇为幼稚,反而对书本失去了本该有的敬畏。

随着我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我慢慢意识到这本书并没有看似那么简单。书的外表似乎跟作者一样,悄悄地跟你开了一个玩笑,虽然晦涩但是总感觉有股莫名舒心的。

如果说小川系跟小森林系列是让我在行为上对他们的生活感到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放空以及通过寄情于他们的作品缓解了的日常压力。但是对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来说,作者更想让你通过他的文字感受你自己的内心。

日本唯美派大家——佐藤春夫。好像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慢慢理解了这几个字的重量也激发起了我对日本唯美派真正深处的好奇。作者用散文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带你走入文中的深处与他一同体会书中的故事。

其实故事本身很简单,就是描写了一位不堪忍受都市喧嚣的青年携妻子前往偏远乡村,以求获得自我的解脱。在《田园的忧郁》这本书中,同与他同是唯美派作家的永井荷风与谷崎润一郎不同,佐藤春夫更不是对“美”的盲目崇拜者,他是一个欣赏自然美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有着自然美与人的性格缺陷中激烈的交锋。

在佐藤春夫的百度词条中,职业中排名第一的是诗人,我其实奇怪为什么不用诗歌的方式来展现这样子的田园生活,而是用散文的方式进行书写。当看完之后才感受到散文的魅力,好像在样的散文中忽明忽暗,找到了有种陶渊明的风格魅力。

“眼前这有着绵亘的山丘、天空、杂木树林、田地和云雀的乡村,就像是一首小小的散文诗。”

在故事的开篇,佐藤春夫便已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自己对于田园风光的看法。而本身便像是散文诗的动人景致,自然最适合采用散文化的写法来展现其美感。佐藤春夫将诗歌与散文在本书中进行了不经意间的糅合,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晰但是也可以让你感受到这样的细腻。

其实这本书读完之后并未让我有了真正岁月静好的感觉,深思过后也并未真正有深切的体会到田园对作者的治愈,好像也就回归到了原点这就是田园的忧郁。

“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回头的浪子”,他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大都会中心,心里早就渴望着能有皈依温情而平凡的自然界的一天。”文中写道,男青年是为了躲避城市的各种压力选择回归到文中将田园比喻为“母亲的怀抱”,在此时我看到男青年对于田园是充满了向往,他是希望田园可以治愈自己缓解自己的某些无法化解的情绪,但往后看却发现这并非他的真心,这也导致了本身动机不纯的他即便逃到了田园中也无法化解真正的忧郁,反而平添了一些别的烦恼…

在刚到乡下时,青年是有感受到田园的治愈,精心养花,接受大自然的沐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回到了心里的那个谜团当中无法自拔,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苦恼人生的意义。

“雨下小了,某天,下了一整天的小雨。不料第二天却下起大雨来,而且比以前更大。第三天倒是转小了,但是第四天又变得大而密了...这雨时大时小,就是不....天天下,天天....简直要使他的身心腐朽了...简直要使这世界本身腐朽了......”他是这样描写的,他一开始对于乡村的热爱已经消散地差不多了,而等到每年一次的梅雨季节来临,他便觉得更加烦躁,甚至对乡村生活产生了厌倦和排斥感。此时此刻的乡村,不再是那个温情的母亲,男青年又回到了自己的内心封闭空间,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更糟糕,自我封闭起来成了最后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被田园治愈但是唯独男青年并未被治愈,我想深层次的原因来说就是本身。男青年无论在哪里都没有这真正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看似追寻着属于自己人生的意义,但是意义探究明白与否不得而知但是男青年一直都在探索这意义的过程当中,用老话来说就是“想的多,做得少”。

这也就有了答案,在这场交锋中人的缺陷打败了自然的美,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佐藤春夫眼里有着十足美感的大自然在男青年身上确一点用也不管,根本无法化解男青年心中的苦闷。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后真正想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寄情山水只能暂缓烦忧,彻底的解脱仍然得靠你自己内心的选择。

也许看完这本书我也理解了那句“行胜于言”的真正深层次的内涵,四个字确解决了所有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

《田园的忧郁》读后感(五):当现实照进生活,才能知否能撑住野心?

佐藤春夫作为近代日本耽美派诗人、作家,活跃于明治末期至昭和时期的文坛,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理智主义倾向。佐藤春夫是日本近代为数不多的亲近崇尚古典的作家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对日本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和造诣,以及对日本文学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本《田园的忧郁》是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说,创作于1916年~1918年,而《都市的忧郁》创作于1922年。从书中其实能看到他代入其中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章,让我想起电影《龙猫》中小梅一家搬到乡下的场景,风和日丽的某天,一辆三轮车驮着大件行李,奔走在乡下的小路上。当那栋房子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小梅和小月对视一眼说“简直太棒啦”!书中也有这样的场景“那屋顶掩藏在绿得发黑的浓郁阴翳的树丛里,在刺眼得令人烦躁的夏日早晨的阳光下,闪烁着钝涩静谧的深灰色亮光。”他和他的妻子收回各自在屋顶上巡睃的目光,互相对视着,用眼神交换意见,彼此都觉得这个房子很不错。

从城市来到偏僻乡村的一对小夫妻,选择了回归原始的生活方式来寻找自我解脱和大勇猛之心。从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描述来看,男主人应该是个桀骜不逊、郁郁不得志的理想青年,或许是因为理想无法照进现实,所以想逃避?我曾也想过远离城市喧嚣躲进乡下静谧的环境里,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收获,过一段悠闲、自给自足的生活。那应该是一段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大自然的生活,每天都怡然自得。

屋舍旁边潺潺流动的渠水,道路两旁随处开着的野蔷薇、百合花、葵花,迎着水流和微风振翅飞过的蜻蜓,高声鸣叫的夏蝉,以及院子周围栽满的泡桐树和生意盎然的竹林。就这样,两人两犬一猫,便在这风景秀丽的田园农舍安住下来。但如女主人所怀疑的“他真的会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在这穷乡僻壤的乡下,终其一生吗?”

果然,和平与幸福在短暂的人生中最为短暂。正如秋日阳光照射的拉门上忽然落下一只飞鸟的身影一样,倏忽而来,瞬间消失。他短暂的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逐渐平和,甚至以为自己能像花草树木那般敏锐的感知大自然对身体的影响。可田园生活的乐趣被一成不变的吃食和琐碎单调的日常消磨殆尽后,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苦闷和忧郁。他开始沉迷于夜晚带给他的慰藉和宁静,开始耽于自己的幻想,着魔一般陷入忧郁的世界、呻吟的世界、灵魂动荡的世界。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与女主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于是……

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回到了都市。

他尝试放弃他的人生之道,也逐渐丧失了引以为傲的艺术自尊,开始勇敢踏出那一步,他提笔创作,不停的写作、午休无眠的开始写作。然而这些感觉像是写在废旧草稿纸上的文字,让他及其绝望。他迷迷糊糊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情感中,勉勉强强维持这不好不坏的生活,却丝毫没有振作起来的毅力。父亲忍受不了他的古怪,妻子忍受不了他的冷漠,连岳母也开始责备他的懒惰。在这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他是否又开始怀念春光明媚、风景秀丽的乡下农舍了呢?

阅读完全书,我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男主人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这点显而易见,他甚至将艺术道路奉为人生道路,认为艺术这东西在世间极为罕见,他对艺术的热爱非常执着深沉,几近是一种信仰的皈依。但他这个人才华平平,撑不住他的野心,他或许博览全书但是缺乏自我意识,书本读到的知识便是他全部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空有想法却无法付诸行动,在自我精神上不能独立。除了空谈空想以外,男主人还十分软弱,性格多疑。这样一个人纵使他寄情与山水田园,也会郁郁寡欢终生不得志。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也缺乏勇气。

看到结束的那一句“呵!真的要小心啊,人往往就是在这种时候被轧死的!”突然觉得,如果他真想结束这一切纵身一跃,可能还能看到某些价值,就是用死亡来成就自我。但是很可惜,佐藤春夫并没有用死亡让故事戛然而止,反而是让男主人继续迷茫不知未来该去向何处,继续困扰人生的意义究竟何为?继续彷徨不安的活着。我猜不透佐藤春夫的用意,或许是觉得用死亡来结束一切也很软弱,不如让他继续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