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精选

《精神与爱欲》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一):谷神不死

歌尔德蒙接着思考:神秘,正是我心之所爱,心之所向,已多次向我示现,也是我作为艺术家,希望有朝一日去表现的。它将是最伟大的产妇,原始之母的身影;与别的雕像不同,她的秘密不在于某个细节,不在于丰满或清廋、粗糙或细腻、力量或优雅、而在于她融合了世间最极致的矛盾:生与死、善良与残酷、生存与毁灭,她让这些在别处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达成统一。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二):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原始之母并不是一个想象,我不是想出了她,而是看见了她!她就住在我的身体里,我总能与她相遇。第一次感知到她,是在一个村庄的冬夜,我持灯站在一个分娩的产妇上方,那个身影就在我心中鲜活起来。她也常常远去,消失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又忽然闪现,像今日这般。我自己母亲的形象,那个曾经挚爱的形象,如今也完全化作这个崭新的形象了。后者包裹着前者,如同樱桃包裹着它的核。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三):见相非相

正如灵魂中所有真切的身影:无形无状,像一个遥远的、美丽的可能,让人向往,却又云遮雾罩,意味深长。碧水幽深处,颤抖的刹那,一道难以名状的金光或银光反射上来,是虚空,也是一种充满至福的承诺,像某个人失落的面容,朦朦胧胧 ,无限美丽,无限哀伤。又像一辆夜行马车后面挂的风灯,将车轮的滚动辐条的巨大阴影投射到墙上,短短一瞬间,这辐条的投影竟可蕴藏如此多的眼神 情态和故事,如同维吉尔全书。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四):灵魂碰撞的精神与爱欲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两种不同灵魂的碰撞。理性压抑感性的冲动,走在稳定、合乎规矩、秩序井然、严于律己的生活;放弃世俗的彼岸度过平白无辜的生活,在追寻自我的路上流浪、犯罪、调情。 歌尔德蒙的人生是一条找寻自我的道路,他放下舒适的生活,流浪度过孤苦伶仃的日子。但是你不会觉得他是同情可怜的,从他的身上,有属于与大自然为伴的归属感,自由无拘无束的神秘感,放荡不羁的愉悦感。 他的爱欲中渴求母性的爱意,他在与他所接触的女孩身上追索,通过雕塑艺术刻画。这样的爱欲并不能通过一成不变找到,从他没办法雕塑像师傅那般的女性雕塑,直至最后为寺庙,为莉迪亚所塑造的形象,他找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爱。 纳尔齐斯的一生在寺庙中度过,平淡无常的日子却也可以接受。他会羡慕歌尔德蒙的性格和态度,他深觉自己身上缺乏追寻自我的崇高理想。纳尔齐斯的身上,却有着理性与精神的融合,这份汇聚将他打造成一位精神思想交织在理性之上的人物。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精神与爱欲。他们是彼此的挚友,互相灵魂的感知者。那份深厚的爱意存在于他和他。

《精神与爱欲》读后感(五):殊途同归的两个人

《精神与爱欲》

一个是笃定的修士生活的纳尔齐斯,一个是尝试未知的社会生活、一路流浪过着游手好闲的乞丐日子的歌尔德蒙,性产生的爱情、放荡生活、自卫杀人、瘟疫、爱人的逝去、友谊的背叛、诱惑女人,然后他走了回头路,一路忏悔和找到自己的枝枝蔓蔓,玛丽唤起了他的善良天性和成为艺术家的炽热渴望。

遇到阿格尼斯爱上她互相吸引,第二次幽会被出卖了,从而又见到了纳尔齐斯。收获了和纳尔齐斯类似的精神境界,殊途同归。但是他的终极是艺术家,在回归修道院后他打开了艺术的天赋并成为艺术家。

歌尔德蒙和纳尔齐斯互相羡慕彼此生活,互相开悟对方,到底是纳尔齐斯引导了歌尔德蒙还是反之很难讲清楚,幸运的是黑塞并没有过度宗教化本书以及过度标签化两个主人公。

自由和秩序、冲动和理智,我们总得牺牲其中一样,才能成全另一样,只是牺牲的那一样也同样珍贵、同样值得追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