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唯一的故事》是一本由[英]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一):安全与爱情无关

于是我决定成为一名律师,对我自己,我并没有勃勃野心,我的勃勃野心全在爱上。但是,我之所以想走法律这条路,是因为我有条理分明的头脑,以及全身心投入的能力。我记得一位女性朋友谈起她的婚姻观。婚姻是你应该按需「可入可出」的东西,也许这听上去太务实,令人沮丧,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但其实不然,她爱丈夫,而「逸出」婚姻并不意味着通奸,相反,这是她对婚姻的一种认知:婚姻是生命可靠的基础低音,是你一直的慢跑伙伴,你跑呀跑,一直跑到你需要进入它,寻求帮助,表达爱意等,也绝对没有必要苛求超出你的性情所需提供。但是就我当时对人生的理解,我需要的是恰恰相反的等式:工作是我的慢跑伙伴,而爱则是我的生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生活变成了愉快的例行公事,有足够的社交,不至于太无聊,也不至于打扰到正常生活。

每一份爱,无论开心与否,一旦你身陷其中,必成灾难。终生未婚,爱情是我唯一的故事。

婚姻的秘诀是浅尝辄止。是的,我知道这也许是安全的做法,但安全与爱情无关。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二):唯一的故事,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

“但只有一个故事至关重要,只有一个故事最终值得讲述。这便是我的故事。”

书里开篇的这句话,便提起了我的极大兴致,是呀,谁的故事,都不如“我”的故事重要和值得。而“我”的故事,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唯一的故事》简单来讲,是讲述的一个爱情故事,一位大学生遇上了一位大他许多许多岁的中年妇女,他们相识相爱分开。而贯穿其中的,除了他们的故事,还有一些不同的角度描写和观察。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感细腻的表达,更是一种全然在不同角度之中的“窥探”。

是呀,我们常常习惯于自己的主观表达,也就习惯了只有一个观察角度,渐渐地,这唯一的故事,也许变得乏味和无趣。

然而,我们一遍一遍的回述过去,回述事情,是让它变得更加真实还是更加远离。文中一开始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就好比,当我们理解了一篇课文后,我们一遍一遍背述它的时候,我们是更加深刻理解了,还是,这是我刚才看的那篇文章吗?

自然,我们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我们也只有在阅读《唯一的故事》时,才能去一遍一遍确认自己的感受。

故事无非是对于爱的探讨和感受。一个小年轻爱上一个中年人,男性小女性很多岁,一个单身一个有孩子,一个年轻气盛,一个中年平淡……当你回头时发现,他们身上有太多不同,甚至“对立”,如果我们不是一遍一遍回忆,那里能看得出这么多的“对立”。

可在爱情的开始里,一切都是“朦胧”。

有人说,这段爱情最终因分手而告终,是失败的。是吗?我觉得不是,因为这是唯一的故事,它和失败没有关系。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三):一定要读第二遍!心真的会痛!

巴恩斯又一本探讨爱情的小说 《唯一的故事》 讲述19岁的男主保罗爱上了48岁的女主苏珊 和之前的故事不同 这一次巴恩斯没有继续尝试从男女双方来解构爱情的模样 而是从人称与时态的视角变化来推进情节发展 不适应这种写法的话 可能会有点晕乎 这场爱情的开头不算新鲜 毛头小子被有故事的女主所吸引 有故事的女主也被一心倾慕的小鲜肉迷得不能自持 这段偷偷摸摸的地下情让一切都变得有难度有挑战也就有了爱情的助鲜剂 哪怕父母反对 母亲更是直接杀到苏珊家中接走了巨婴保罗 哪怕伤风败俗被网球俱乐部通报除名 两人仍旧是爱得那叫一个不管不顾 不自知地拽着从家人到闺蜜,一大帮子的相关人等一同奔赴爱情的终局 爱情的大旗摇摇晃晃却也“屹立不倒” 可是 光靠这离经叛道的爱情与反转的剧情好像并不足以掩盖掉故事里未曾想要弱化的 保罗对爱情,对人生的态度其实自私虚伪又幼稚 苏珊对隐秘婚姻生活的抗争也只是看似用尽了全力 阅读时,无论过程还是结局 都让人悬着一口气 憋得慌又无处施展 暗暗觉得巴恩斯怕是要在这部作品中走下神坛了吧 再也不能热情如初地给人安利他全部的作品了吧 诺奖更加遥遥无期了吧 (内心戏堪比艾美金球奥斯卡的)我竟然开始有些失落 这才意识到 看过了这么多作家的故事 唯有巴恩斯让我成为了他的事业粉 故事都读完了 却在一切尘埃落地回顾这个故事时我的心一点一点地被巴恩斯悄悄揪了起来 或许这个故事与以往不同之处 并不在于写法上的变化 (我男神巴恩斯也不至于以此来所谓炫技?) 而在于重读时突然出现的那一下又一下的钝痛感? 都说爱情只有三个月的保鲜期 此处的爱情 从开始到炽烈到败给现实后黏黏糊糊地走向一人死亡后的结局 这其中的挣扎 不甘 以及显而易见的自我毁灭无一不在昭示着巴恩斯写作时对二者的思考与态度 一如故事的第三章 他已如放弃一般地写道 【要是能控制 那就不是爱】 初初读时我想这一句大概只是在说两人的相爱初时 可好像不尽然是如此啊 或许 【爱 】有时是个瞬间的表达 有时可以是漫长而完整的过程 过程中的爱遭遇世事 便被蹉跎成各种形状 《唯一的故事》或许就是其中的一种 而已是保罗和苏珊的唯一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四):尚未读完,先做笔记

依旧让我想到作者对“真相和事实”的追寻。什么是真相?什么是事实?

我和苏珊(旁观者和当局者的想法)

记忆的真实性

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以下省略,还在继续看,刚看到20页。先凑字数再说啦啦

《唯一的故事》读后感(五):爱情中不确定的观察者

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总是探讨着爱情,这本《唯一的故事》则直接将爱情定义为值得反复讲述的唯一的故事。但却并不仅仅讲述爱情,从爱情出发,他又在生活的现实、何谓真实、以及“过气的一代”上多次着墨,使小说的内容显得非常丰富。当然,这些也是与主角的爱情息息相关的部分。也可以说,正是这些爱情之外的元素影响着爱情的进程,它们充斥在爱情中,有时,甚至主宰着爱情。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我”、“你”、“他”三种人称进行叙述,并划分章节,但这三种人称并不是彼此绝缘。正如主角自我叙述的那句,“初恋总是以强劲的第一人称呈现”,第一部分是绝对的第一人称,初恋的讲述显得极为叛逆。第二部分的开场继续以第一人称进行,直到矛盾初显,叙述者变成了“你”,而这个矛盾则是关于恋人的婚姻问题。人们都知道,婚姻不可能是延续爱情的良方,婚姻是激情逐渐褪去的过程,这是第二人称讲述的事情。

在第二人称结束的时候,叙述中出现了“麻木不仁”这个词语,它的力量穿透了整个第三人称的叙述。也只有第三人称才能客观地观察,姑且不论距离真实有多远。“失败的爱情也会有留下美好爱情的印迹和回忆——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他们都不想再挖掘下去。”是的,他说,“这是一个关于什么是心碎的问题”,在他去看望去世前的苏珊的时候,那个“我”回来了。只是这个“我”不再强劲,而是历经了三种人称之后的“我”,也是整本小说的叙述者,是叙述这一切的那个回忆的“我”。

这个“我”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唯一的故事反复地讲会有失去真实的危险,而故事也确实是悬浮在真实之上在讲述的。“我”的叙述足够独特,尤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对年轻时叛逆的和盘托出,这叛逆当然会有一层虚张声势在其中,但老年的讲述并不显得武断,有时也表达出痛苦对于人生和生活给予的体谅。是的,保罗曾经鄙视英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但他最后也变成了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英国人有千百种办法来逃避真相,体面就像衣服一样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褪下。”或许在第二人称中的生活使他认清了自己缺乏勇气的事实,但变成一个体面中产阶级也意味着,有些真相已经被他隐藏起来。

爱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看似三种人称分别讲述了爱情的三个段落,但实际上用三种人称分裂了独属于第一人称的真实。真实有时并不是一种客观,而是属于主观的记忆或创造。并且讲述爱情的人,始终是爱的参与者,是一个爱中的变量,而不是一个观察者。三种人称是属于爱情中不确定的观察者的爱的辩证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