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经典读后感有感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经典读后感有感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是一本由徐鲁 / 严晓萍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一):梅兰芳辉煌而又灿烂的一生

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分别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这四个派别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流派形成的条件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

二是在表演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三是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

梅派唱腔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平和中正、圆熟匀称、蕴藉流畅、恰到好处。梅先生精通音律,吐字讲究五音、四呼、四声,但不拘泥,在字音与唱腔的相互衔接一体上,十分讲究。他以皮黄的唱法为底功,在这个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的唱法,字咬得灵活、清真,梅派唱腔的每一个字都是出口就由字头转到字腹,听起来非常自然,接近生活。

因为我一直都对戏曲不是很感兴趣,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戏曲的那种悠悠的唱腔确实有些违和。所以我对于梅老板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李碧华的《霸王别姬》这本小说,其中的国仇家恨,情愫暗生都让我沉浸其中。但是小说毕竟是艺术创作,想要真正的去了解梅兰芳,还是要去读一本他的传记,这一本刚好简单易读,薄薄的一本书,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本书。

提到梅兰芳,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他的戏剧,例如《贵妃醉酒》,很少有人了解到梅先生的一腔爱国热情,当日本人要求他去给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时,他一方面给日军带口信说近期要去外地演出,一方面带领全家连夜乘船到了香港,并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这种爱国情怀也是值得我们动容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于日军的威逼利诱,在力量上无法与之抗衡的情况下,自然要以智慧与之斡旋,也正是因此,才会将梅派这一技术瑰宝保护和传承下来。

了解了梅兰芳的一生之后,会对他的戏曲产生兴趣,很想知道在生活在如此环境中的人创造出的是怎么样的艺术瑰宝,京剧的四大流派又究竟有何区别,产生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二):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大名在成年人中间是无人不晓,但是小朋友可能对他并不是十分熟悉。很大原因在于京剧跟孩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且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在追星,但是他们追的星一般都流于表面,以青春靓丽为主。而梅兰芳先生,他的名气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戏曲功力,更多的是由于他并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位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为中国外交及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虽然出生于京剧世家,但他并不是“祖师爷赏饭吃”的那种天才,他的老师手下有三个学戏的孩子,梅兰芳是资质最低的,但是老师十分耐心地教导,梅兰芳也很用功地学习,在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去公园吊嗓子了。所以说天赋固然重要,但是有了1%的天赋,也需要用99%的努力将其发挥出来。这一点肯定会给现在众多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以启发。训练是枯燥的,但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梅先生的成功除了用功,还在于他的敢于创新及博采众长。他一开始专攻青衣,但是陆续地跟大师们学习刀马旦、小生的技术以及昆曲唱腔。1915年至1921年间,梅先生着力于京剧改良,排了很多符合进步精神的戏,极大地振奋了大众的精神,同时创立了自己的梅派艺术!

在这之后梅兰芳先生就不断到国外交流演出:日本、美国、苏联……他将京剧艺术传扬到国外,让世界人民都了解了京剧艺术的魅力。美国的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都给梅兰芳授予了博士学位。这给了当时轻视戏曲家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194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之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不再登台,不给日本人演戏,靠卖画为生。这足可见梅先生的气节。反观现在的明星,与他们相关的消息都是天价日薪、代言不合格产品、演技掺水、德行有失……艺术二字尚且与他们不沾边儿,更不用说“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如果艺术界的公众人物都如梅先生一般在精进个人业务的基础上以身作则、心系人民,那么这个社会的风气想必会更好。我们应当教育孩子选择充满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偶像,而不要流于肤浅,只看光鲜亮丽的表面。外表的美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真正打动人的美是来自心灵的,且历久弥坚。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三):带领我们的孩子认识一个天赋、努力、创新的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传奇的一生也是常被人们所提起。少年时的略显木讷,青年一举成名,成年时演技炉火纯青、风光无二;把京剧艺术,发扬光大,并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宣扬抗战、赈灾义演,在香港沦陷时,蓄须明志,绝对不给日本人做宣传的工具。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还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梅兰芳的一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范。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京剧好像距他们非常遥远,虽然梅兰芳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对他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少年励志成长书系可以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曾经那些成就卓著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人生道路,了解他们是怎样到达他们人生的制高点的。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有着普通人的一面;但他们也一定比普通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没有人随随便便能成功,这些努力就应该成为孩子心中的那根种子。再给孩子寻找书籍时,这类书籍无疑是最好的,既有故事性,又可以把一颗成功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植在孩子的心中。 《艺术大师梅兰芳:勤奋与天分》就是这套书系中的一本,是关于梅兰芳的整个人生经历。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赋”。我们无法忽略1%的天赋的作用,天赋可以让我们去选择从事我们更擅长的领域。梅兰芳必定有着天赋的,他出生在梨园世家,京剧就是他从小到大、潜移默化养成的一种习惯,这也是他天赋的一部分,但他的成功更多的依靠的还是他的努力。优秀如梅兰芳,在京剧大师朱小霞眼中都是“愚钝”的存在,这样我们就更加不得不提到努力、勤奋的重要性,京剧这种艺术形式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天赋和努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如果仅仅有天赋和努力,培养出来的更多都是工匠,而“”表演艺术家”这个称号主要来自于梅兰芳的创新。青衣和花旦的组合不属于梅兰芳的创新,但却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而花旦和刀马旦的结合就完全来自于梅兰芳了;话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和京剧的结合改良;传统戏剧和新型体裁的发扬,一直都是梅兰芳毕生的追求。京剧也要与时俱进,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梅兰芳一生都在致力于新的京剧形式的开发,一部《霸王别姬》见证了梅兰芳为之做出的努力,不断地进行改良京剧,让京剧发扬光大,梅兰芳这才配得起“艺术大师”的称号。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天赋、勤奋、创新也是缺一不可的。天赋是选择的需要,自己的喜好是什么?自己更擅长什么?这也是需要考虑的,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之后需要的就是更加的努力的练习,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努力,这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在现代社会中,仅光靠努力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创新才是有成功的最高要求。没有创新,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最普通的人才;而有了创新,才有可能成为精英,成为和梅兰芳一样的“艺术家”。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四):梅兰芳,滋养艺术节的一束清香

我是个俗人,从记事起听过梅兰芳的名还是从电影《霸王别姬》里面听到的,当时就很感慨,哥哥饰演的这个人很舒服,而这次,看了这本书才明白,他何止是看着舒服。

对别人否定的评价最好的回击是成就自己。

梅兰芳,原名梅澜,字畹华,艺名兰芳。

因为父亲的离世,身在梨园世家的他从小就寄人篱下跟着伯父去学习演戏。可是刚开始请来的朱小霞老师的反映是说了一句:祖师爷没赏你这口饭吃。然后就离开了,当然,他当然也想不到,他师父的这个没有天赋的孙子,日后将京剧推上了全世界,也在另一层面挽救了昆剧。

所幸的是,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这个评价而自暴自弃,经过第一任恩师吴菱仙的悉心栽培,经过他一遍一遍的重复,终于在自己天资不好的基础上用勤奋和钻研在10岁登台亮相。

谦虚求教,是通往圣人最基本的品质。

梅兰芳最终通过变声期,慢慢的在唱腔上的稳扎稳打的唱法打动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而经过学习新的舞台效果,戏服设计,一场旧戏新唱让他名声大噪。

可是他并没有随着这些名声而骄傲自满,相反,他还是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其他前辈的唱法,经常买了票坐着去观戏,去揣摩一个小小的动作。

在排练《霸王别姬》的时候,就因为观戏的一名观众在看完戏后摇了摇头,他就追着问那位观众的意见,最终明白原来是舞的剑法不是那个时期的,就立马请专业的人改。

在美国演戏的时候,追问去美国游学的学者的意见,从而调整一些演出的细节,才有了美国演戏的成功。

所以,梅兰芳即使誉满全球,也还是一个愿意钻研的,虚心听取建议的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梅兰芳最后因为去日本和美国,甚至欧洲演戏,已经可以说誉满全球了,但是后来跟日本的战争开始,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在香港推辞了几次之后,所幸蓄起了胡子,再也不开嗓子。

等到8年抗战胜利后,他才重新开始唱。最后还在周恩来总理的指派下去日本演出,为了两国的正常建交出了一份力。

而在那段时间,他的积蓄已经很少了,在沿路还是救济同行,甚至免费义演。最后还未保留昆剧做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所以,梅兰芳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当下的我们,应该也能从梅兰芳的身上吸取一些营养。被别人否定的时候,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名利双收时,虚心对待同行和老师,救济苦难人名。在遇到家国情怀的大是大非面前,从来不含糊。这才是一代真的大师。

梨园里因为有梅兰芳这样的以为大师,清香悠远。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五):《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艺术大师的传奇一生

小时候不喜欢看戏,总觉得咿咿呀呀个没完的拉长唱腔是多余和累赘,所以能不去就不去,不过因为母亲喜欢看戏听戏,尤其是我们这里的大鼓书和豫剧,早些年有人下乡唱戏,如果没有什么事情耽搁,她总会一场不落,听到散场。

后来很少有下乡唱戏的了,但是电视节目的戏曲频道《梨园春》又几乎成了父母每周的最好消遣。耳濡目染的,我也知道了一些唱戏的名家和戏剧人物,不过都是唱豫剧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对豫剧曲目和名角却是了如指掌,我的每一个疑问她都能说上好久。

梅兰芳虽然不是豫剧名家,却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名角。之前总是听闻梅兰芳的大名,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通过《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这本给孩子们的励志成长传记了解了他的传奇一生。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是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名人传记·少年励志成长书系中的一个分册,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生平故事,知道他的童年生活的不易,少年学戏时的勤奋,一曲“旧戏新唱”崭露头角,一鸣惊人之后又博采众长,随团出访日本、美国、苏联,让京剧的影响扩大到国门之外,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剪画抗争,长达八年的沉默之后又通过大量练习重返舞台,举行庆祝抗战胜利义演,虽然没能恢复到之前最好的状态,仍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解放之后,梅兰芳选择了留下,而且以极高的热情加入了新中国的重建中,并加入了共产党,这些是我们所不熟知的部分,正如我们不知道梅兰芳在成名之前也因为学戏太慢而并不被看好一样,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一个名人的高光时刻,他成名前的艰辛和成名后的结局,基本上都很难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内。

这点是看名人传记中应当给孩子讲明的一点,让小朋友们从只关注名人的高光时刻转向全面的通盘了解,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就认为他就是这样固定不变了,应该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才来对一个人做出客观的评判。

而且,从梅兰芳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是名满天下,他的一生中也是铺满了成成败败,而且失败的远远多于成功的。对比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挫折,我们可以以此来鼓励孩子——在成长中不要害怕失败,要向梅兰芳学习应对失败的方法,从中找到有益的经验,学习揣摩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成长更有帮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