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摘抄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摘抄

《奇妙的身体旅行》是一本由[英]马克斯·彭伯顿著作,精装出版的2021-3图书,本书定价:6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一):《奇妙的身体》:照顾好你的身体,那么它也会照顾好你

周末带孩子去上海科技馆参观,其中有一个项目叫“食物的旅行”,就是进入人体的模拟肠胃,了解食物吃进去以后,身体消化吸收的整个过程,参观完以后,孩子对于人的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他会经常问我一些身体运转的相关问题,说实话,曾经的生物课程我学得一点都不好,这么多年过去,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既然孩子对身体产生了兴趣,我就得想办法满足他的求知欲。

于是,我就找到了马克斯·彭伯顿写的《奇妙的身体旅行》,大人带着孩子一起看,重新认识一遍我们的身体。

我们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照顾好我们的身体,身体才会反过来照顾好我们。

照顾好身体的前提是,对身体内部的运转过程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具体该怎么照顾它。

01 我是怎么来的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大概率会问家长: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搁平时,还真不太好回答。

但要是孩子在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时,问出这个问题,结合手边的书籍,解释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家孩子是9岁的男宝宝,在一开始阅读《奇妙的身体旅行》时,也问过我们,他是怎么出来的。

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把书翻到54页,把“非同凡响的女孩子和女人们”这一章的内容跟他一起阅读,然后再回答他不懂的问题就好了。

孩子是真聪明,通过阅读,他知道小宝宝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但他还是问我们,精子和卵子是怎么结合的,这个问题真问到了点子上。

我们可以把书翻到下一页,让他看一下“令人惊叹的男孩子和男人们”,对照书上的图片,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的差异。

再跟他说男女结婚以后,老公和老婆的身体结合,精子就有机会碰到卵子,受精的卵子会在女人的子宫里会长成宝宝,然后就从一个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

有《奇妙的身体旅行》这本书做参照和铺垫,就把一个原本有点难为情的生活问题转变成了科学问题,家长在给孩子解释时会容易许多。

生宝宝的问题,说开来孩子也能懂。

02 咬牙切齿 爱护牙齿从小做起

去亲朋好友家里时,我心里特别反感人家拿各种糖果给孩子吃。我们都知道吃糖对牙齿不好,可爱吃糖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拒绝,大人当着外人的面也不好直接阻拦孩子。

我们对孩子重复很多遍,吃糖对牙齿不好,但小孩子暂时体会不到牙齿不好带来的烦恼。他们并不会因为家长的唠叨去改变自己的爱吃糖、不认真刷牙的习惯。

深究背后的原因,这是因为孩子听多了家长的唠叨,可对牙齿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他们并不明白其中的关联。

以我家孩子为例,最近看了《奇妙的身体旅行》中的“咬牙切齿”,孩子学习到牙齿由牙根、牙髓、牙本质、牙釉质构成,糖会导致嘴巴里的细菌生长,细菌会腐蚀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使牙本质暴露出来,最终导致牙疼。

学习了牙齿相关的知识,晚上不用我提醒,孩子刷牙比过去主动和认真了许多。

其实只要孩子知道利害关系,心里还是有分寸的。

03 神奇的消化系统

少食多餐这种正确的道理我们听过多次,但在生活中管住自己的嘴巴并不容易。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吃食,总想一次吃个过瘾。

因为我们在面对美食的诱惑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吃下去嘴巴和心理都舒服了,身体消化那些食物的负担我们却看不到。人对看不到的地方,天然地不想去管它。

但是看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阅读《奇妙的身体旅行》第28到33页的内容,可以系统学习消化系统的运转过程。

概括来说,我们的嘴巴吃进各种食物,牙齿咀嚼时,口腔里分泌的唾液,会把食物变得滑溜溜的,通过食管送到我们的胃里。

食物到达胃里后,胃部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将食物和胃酸混合,形成一种浓稠的“汤”,胃部肌肉再将汤推入肠管。

食物到达肠管里时,先在小肠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进入大肠。食物在肠管旅行时,食物中的大量水分以及有益的营养成分都已经被身体吸收,剩余的东西就形成了粪便。

整个消化过程需要24~72小时,如果吃得食物过多,会大大增加消化系统的工作量,经常暴饮暴食,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时间久了,消化系统的器官肯定会受到损伤,对身体健康不利。

总之,健康的身体才是根本,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会过。

可我们做家长的,如果只是口头跟孩子强调,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孩子并不能完全领会我们的良苦用心。

但如果能让孩子将身体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化,那效果会事半功倍。

因为对孩子来说,懂得某方面的知识然后自发做出的改变,永远要比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要有效。

所以,《奇妙的身体旅行》这本书,建议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才会反过来照顾我们。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二):神奇的人体探险之旅:了解真正的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生命中的第一个科普敏感期

顺势而为的教育是怎样的?常常有很多家长会在心中生起这样的疑惑。其实,顺势而为不过就是在充分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捕捉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加以引导。这样的教导,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对于绘本的阅读,很多家长都知道其重要性。在实践中,也有很多人深耕其中,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对绘本的种类,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带领孩子阅读的时候,常常只关注到孩子的兴趣,却忽视了绘本内容营养的均衡性。

就比如说科普这个类别,很多家长觉得科普很难,孩子不一定能看懂。但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除了故事类型的绘本,2-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读一些基础的科普书籍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与人体有关的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关人体领域的科普绘本,近些年来,引发了众多出版商的重视。这主要基于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人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建构,可能我们很多大人对身体的了解也都不过尔尔。想要从小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也正因此,人体科普绘本才有着重要的阅读价值。

《奇妙的身体旅行》,作者马克斯·彭伯顿是一名执业医师,除了拥有医学学位,他还拥有人类学学位。所以,在创作这本《奇妙的身体旅行》绘本的时候,他不仅会给到大家医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同时也会从整个人类演进的历史进程角度,为我们剖析人体这一精密仪器的神奇之处。

不仅仅如此,克里斯·马登的插图,也生动有趣,在符合科学的前提下,又保留了很多有趣味的点,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拥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从内容设置上,《奇妙的身体旅行》给了我们独特的设定。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旅程,旅程的地点就是我们的整个人体。它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在作者的带领下,依次了解人体的基本构造。从微观的细胞到DNA,从宏观的肌肉到骨骼,我们走进自己的大脑,探索神秘的生命领域。马克斯·彭伯顿及时地给出我们健康的提示:睡眠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对于人体这个复杂的机器来说,睡眠会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修复,身体的垃圾和毒素也需要通过睡眠来清除。保证充足的睡眠,我们才会有精力去应对更多的挑战。所以,关注睡眠,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命本身,意义重大。

神经网络遍布全身,它们采集信息,并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到我们的大脑中,让我们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想要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马克斯·彭伯顿告诉我们,可以多玩一玩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游戏。这些游戏对于人体敏捷性的训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超级脊柱支撑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眼睛又是如何能够看到东西,耳鼻牙齿这些人体构件都是如何工作,心肝脾胃肾又是怎样科学运转。这些内容,在《奇妙的身体旅行》这部科普绘本中,都有着很好的呈现。

不仅如此,对于男女的差异,对于皮肤血液的科学,这本书也都有着独特的视角。

科学与趣味性的结合,让这本书可以很好地走进孩子的视野。孩子们通过了解自己的身体,来感受生命的美妙。也因为尊重身体的贡献,进而更加爱护我们的健康。

守护健康,首先基于科学的了解。唯有我们真正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才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守护。

对于每个看似平凡的个体来说,身体的运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奇迹。因为这种神奇的构造,各个部件的齐心协力,才有了我们鲜活的生命。

爱护生命,从爱护自己的呼吸开始。敬畏生命,从尊敬我们的身体开始。

《奇妙的身体旅行》,一本医生写给孩子的健康大书,同时也是在提醒各位家长,要关注健康。

大开本,色彩鲜明的画面,让孩子拥有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奇妙的身体旅行》备受孩子的喜欢。

这个世界神奇瑰丽,对于生命的探索永不停歇。用科学的态度去揭秘人体,了解人体的神奇,才真正知道,我们活着的意义。

守护这个妙不可言的你,从了解身体的科学开始。这一切就像马克斯·彭伯顿笔下的旅行一般,充满惊喜,充满刺激。

常怀感恩的心,感谢生命的悸动,感谢命运的波澜,珍惜每一刻的平凡。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三):想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来一场奇妙的身体旅行吧!

我家孩子已经读幼儿园了,还没有学会如厕,有时候,忘了给孩子带裤子,还要请假给他送裤子,真的太痛苦了。

我家孩子已经6岁了,智齿也长了一颗,但是就是不肯刷牙,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

……

小朋友参加早教后,宝妈们凑在一起都会讨论这些育儿的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这些这些痛苦,可能你需要一本专门的关于身体奥秘的绘本,让他们知道身体的运行机制和不同,来一场不同的身体之旅。

《奇妙的身体旅行》是一本来自英国的人体科普书籍,作者马克斯·彭伯顿是一名执业医生,除了医学学位,他还获得了人类学学位。所以他的书籍中并没有太多晦涩的医学理论,更多是一些阅读性非常强的生理性知识,能让孩子在翻阅绘本的过程中了解我们的身体的变化。

绘本的颜色主要以不饱和色为主,即使是描绘人体的器官,也不会让你有血淋淋的感觉,除了保证其真实性外,还兼顾了孩子的可接受度,让孩子不禁暗叹:哇,原来我们的心脏是这样跳动的。

书本比普通的A4纸还要大上一些,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可以将书本放在她看书的座子上,她可以俯瞰整个人体的整体脉络。

整本书共包含了24个身体主题,每一个主题之后,作者都给出了一些科学的健康提示,让孩子能跟着书本的脉络,更快地找到这个书的主题。

我家娃从6个月开始就给她买了婴儿牙刷,所以我每次和她将牙齿这部分的时候,都会让她拿着牙刷一起看我们可爱的小牙齿。

每次喝完奶之后,也会给她白开水漱口,因为如果不刷牙,就会有小虫虫把牙齿吃掉。

除了牙齿之外,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和她分享排尿和排便的问题。

现在有了了这本书之后,我会更加细致地和她说,我们的尿液是怎么从膀胱通过尿道排出来的。

在和孩子阅读这本大部头之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阅读法国作家艾德兰的《我们的身体》。

虽然很小,但是她对于流动的羊水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经常可以盯着羊水里的孩子看很久。

而且这本书有着很强的互动性。你想知道关节怎么动的?拉一拉她的小手,关节就动起来了。

你想知道孩子是怎么成长的?倏忽一下,你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

孩子看着我们这样摆弄书籍,他们也会对不同的生理构造感到好奇。

等我们慢慢地过渡到《身体的奇妙旅行》时,孩子的接受度真的非常高,她甚至会自己对比两本书对于同一器官不同的绘制手法。

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她奶奶天天和她一起唱《我的头我的肩》。只有一岁的她已经能顺着奶奶的歌词奶声奶气地说,我的腰,我的脚。

然后慢慢地长大了,她会懵懵懂懂地和我说,我的牙齿,我的眼睛,甚至会不厌其烦地摸我的牙齿和眼睛。

有那么一天,她都在期待,她会不会懵懵懂懂地和我说,妈妈,我的胃,我的心。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要做就是让他们可以尽可能客观地了解这个世界,他们知道自己身体的奥妙,更好地照顾好自己。

《奇妙的身体旅行》读后感(四):孩子生活习惯不好,屡教不改?停止说教,带他来趟身体探险吧

文|颖妈

我家颖宝很喜欢吃糖,这一点,我觉得是遗传了她爸,要知道,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糖,还是这几年才慢慢接受各种甜味食物。

我说这话的时候,娃爸也不反对,这还没什么,关键是我有次看到他趁我没注意,睡前偷偷带颖宝吃糕点,父女两个都是无甜不欢,我也是服了。

这不,经常吃甜食的坏处来了。

上上个周末在陪颖宝玩,我想起来好久没观察她的牙了,没事就想看看(平时都是她自己刷牙,不让我们检查)。结果仔细一看,立马就发现问题了。在她左上方两颗尖牙之间有个隐蔽的小洞,一看就是被蛀的。

清理以后的蛀牙

当时里面有点变黑了,塞了食物残渣,我用牙签一点点给她弄干净了。看来以后刷牙后的检查程序肯定是要的,照她自己刷的方式,这种地方肯定刷不到。

爸爸这时才有点后悔了,觉得她这段时间甜食吃得频繁了,也不该放任她睡前吃东西,经常是饭后立马零食,嘴巴都没空过。

我说“我们不吃零食了好不好”,颖宝说“不行”。口头上的强制很难执行,聪明的我从过往经验中立马想到了最好的一种方式。我没有再进行任何说教,颖宝却懂得了如何正确保护自己的牙齿,还了解了很多身体知识哦。

当孩子慢慢长大,会对自己的身体更加好奇,小脑袋也常常藏着十万个为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对自己的身体并不了解。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身体自然而然就能让我们运动和呼吸,却从来没有想象过,人体这架大机器内部正在发生的运转过程有多么不可思议。

我的秘诀是给孩子选择一本趣味与知识性兼顾的科普读物,让孩子在轻松阅读体验中了解身体的神奇,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时懂得各器官如何正常运转,该如何保护,比单纯的语言说教更有用,激发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爱惜之情。

《奇妙的身体旅行》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权威科普工具书,是我对比多家机构的人体科普读物后的慎重选择。区别于市场上低幼年龄段的风格杂乱、不够写实,和大年龄段的过于严肃、充满学术性,枯燥无味,这本书用新颖的“漫游人体”的方式,带着孩子去人体探游一番,探险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同时配图画风也非常活泼可爱,整体既严谨又不失有趣活泼。适合小学三年级之前(6-10岁)的孩子。

这本书很大,比标准的A4纸还要大、还要长。制作精良,封面是硬纸板,书页也比一般书页厚实得多。

内文的目录页通过不同颜色的线条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除了人体的主要器官、骨骼、血液循环等这些大块内容之外,还设立专门的章节讲述细胞、基因、神经系统等;

全书包含24个身体主题、24个健康加加油(健康提示),通过学术词汇、知识树梳理、词汇索引等方式,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帮助孩子们更主观细致理解,轻松学到各种人体知识。

50余幅高清手绘图片、加上300余个精致细节描写,身体精妙的细枝末节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你可以爬进鼻孔,也能溜到眼珠上去四处张望,还可以在曲折复杂的血管里漂流,但你最好别在胃里玩高空跳水。

通过探险的新奇方式,了解身体各部分的结构组成,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像疾病发生时,身体各器官的应对机制是怎样的,你吃的那些食物如何影响体内器官的运转。

拿吃糖来说,吃糖过多,会让嘴里生活的细菌生长,腐蚀牙釉质,引起蛀牙;对于胃来说,吃了太多含糖高食物,胰腺就会疲劳,导致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停止反应,容易诱发2型糖尿病。而想让心脏更健康,就得注意健康饮食,少吃含盐分、脂肪和糖分的加工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

语言很容易理解,通俗又易懂,但知识点却很丰富,轻松的画风裹着又酷又炫的知识内核,每个孩子看完,估计都会爱上我们的身体。就如作者想传达的:“照顾好你的身体,那么它也会照顾好你”。

我们的身体是如此精妙,又是如此不同寻常。按照马克斯医生提供的健康贴士,希望每个孩子心情愉快,身体顶呱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