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摘抄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摘抄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是一本由Sally Rooney著作,Faber & Faber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16.99,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一):孤独时代的亲密关系?

“always ruin everything”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这说的不就是我自己吗?

我也觉得自己总是得不到想要的回应,好像不被爱。前段时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友情与爱情之间纠缠不清。这本书对于这个阶段的我来说,可以算是答案之书了吧。

幸好作者借Simon之口给了解答:

或许自己不会像Eileen那么激烈地表达情感,但至少清楚要采取什么态度对待所有看起来”若即若离“的亲密关系了。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二):烂尾书(短评字数超了)

大团圆结局真是惊呆我,这结尾也太违和了吧。另外还有一个大bug:一次大吵架就能改变这么多人,我可不信。本来前面写Eileen的self-hatred和low self-esteem我还挺有共鸣的,结果最后怎么突然和Simon强行live together happily forever了?四个人物,除了Felix略显正常,Rooney把其余三人写得过于别扭,三人的言行就是为了别扭而别扭,让我觉得她写的十分做作和刻意。Simon这个人物一开始我读的时候很讨厌他,感觉他虚伪,后来读着读着反倒是觉得我跟他挺像的--不想麻烦/依靠任何人,不想被别人looked after,恐惧亲密关系,把所有靠近的人都推开。Alice的角色相比Eileen,写的很不立体,很单薄。直到最后从Simon口中说出Alice和他很像,这个角色才显得稍微完善了一点。Rooney确实擅长心理描写,很善于捕捉一些下意识的情绪和思维,从而引起读者共鸣。但相比之前的两本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和Normal People,这本明显像是为了赶稿仓促写出的,用词很plain,叙述方式也不出彩。总体还是三星吧。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三):萨利·鲁尼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短评写不下,长评又太短啦。)

萨利·鲁尼真的很擅长写这种不讨喜的千禧一代。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一个和发小搞暧昧,拒绝对方告白的理由是怕以后分手做不成朋友,这是什么青春期文学?另一个以萨利为原型的畅想书作家,和Tinder上遇到的仓库工人谈起恋爱,让我怀疑Felix这个角色是马克思左翼作者的政治正确。真正好看的是两位女主人公的相互邮件,我甚至能读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意味。那些占满了整章篇幅的自说自话,像极了陀爷笔下人物的自白。她们口中的气候变化、资本主义、少数群体,就是当代人的shang/*di,通过谈论它而获得某种救赎。我猜想这种对读是作者有意为之,她甚至安排女主角一出场,就在咖啡馆等人的时候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我不是说这本小说能比肩名著,事实上,当我读她们的日常生活,读她们怎么买菜工作聚餐,在社交网络上追踪前男友的现女友,禁不住感叹,当代小说真是无聊呀。但紧接着几页过后,作者自己就写到,”the problem of the contemporary novel is simply the problem of contemporary life”。这种预判了我的预判的小较量在全书比比皆是,比如作者就回应了我对Felix的质疑,你觉得多读了几本书就了不起吗?你以为读了谁的书看了谁的twitter,就了解她本人吗?作者甚至把这种浅薄的互联网关系,归结为宗jiao的缺位,完全像是驼爷会得出的结论。从这个角度,萨利·鲁尼真不愧是当代(白左)生活的精准捕捉者,我愿五星推荐。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四):略混乱,但不失亮点

只读了normal people的开头一点,目前看来这本书的风格介于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和normal people之间。就我个人来说这种叙事风格未免混乱了一点,在传统叙事和更具有现代感的意识情绪流动中跳跃,以至于阅读中很难follow作者的节奏。

虽然读得出鲁尼在整体情节框架之下还是有很不错的把控力的,但似乎进入多人视角和更为成熟多层次的社会关系之后,她的思考和视角就变得平面化起来。

非常意外的是在经历了平淡无奇到几近无聊的开头之后,Felix的部分变得出奇的sophisticated和立体起来,他和Alice的对话和互动场面极其生动且具有画面感。边读两人第二次见面后对话的场景,我脑子里一边浮现出连续剧一样的场面,甚至连Felix的样子都跳出来了:瘦高个儿,苍白却有肌肉感。柔软略带卷曲的黑发,细致的五官和下巴颏算不上特别方正,但棱角分明,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显得很有立体感,一言蔽之:是个年轻帅哥(废话,不帅Alice怎么可能替他出机票钱领他去罗马)。想想或许是normal people的大火,影响到了作者的创作也不一定。毕竟在读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的时候,我脑子里没有跳出任何画面,完全是在跟着作者的文字走。

再想想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里那种张力十足却又波澜不惊的叙事风格,或许只能感叹genuis can never last吧?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读后感(五):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看完后,分别上豆瓣和推考察了下读者反馈,很多人不喜欢。也有人对比前两本,觉得失望。没读过《聊天记录》和《正常人》,但这本我喜欢。

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我不能接受太“近”的小说。如果小说里出现社交软件,那简直是大不敬、是戏闹。但从《海边的房间》开始,这两年变得能看这类此时此刻、物象分明的小说。

Rooney频繁写到社交软件,写到塑料软饮、工业社会中“美”的覆灭、审美的堕落,以及对文明倾灭后重建的虚幻。可是,这本书的调子其实很低,以上所有宏大思考,起因并汇归于一个并不哲思的问题:我在世上,有没有人爱我,我活过,世界会不会记得我。

于是我想要拥抱Rooney。我们只不过是人,人类生生不息,可人会真实地面对孤独的恐惧、消失和被遗忘的恐惧。在最后,Rooney甚至写到大流行,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我真实地觉得感动。

还是很喜欢老式、经典和古典,但也开始渴望当代符号明显的小说。我思考并困囿于许多眼下正面临的问题,而她们/他们也正在思考,并且转化为如此体面的文字,这真是一种宽慰和友谊,是一种远距离的“爱”。

是老了吗,还是太困顿了。我越来越需要爱和陪伴。

早上听了「跳岛」谈这本书,淡豹说,政治问题和环保问题,可能我们很多人也想过,但是很少在公众场合聊,因为许多话被自我审查掉了。Rooney的书里,有很多朋友间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看英文版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当它们被翻译成中文,看起来简直触目惊心,但同时也让人有种乡愁似的好感。

出于对简中译本的不信任,我读的英文版,因此缺乏这种触目惊心的体验。淡豹真是个有意思的姑娘,让我也想下单简中版来读读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