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摘抄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摘抄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一):随笔

结尾揭露男方艾滋病的信件形成了具大的反讽。

离婚的四次庭审与男方家乡记载的两桩离婚官司遥相对应。清朝时尚需宗族势力同意方能离婚,该案的女性一忍再忍,终于难以忍受吃喝嫖赌下流无赖私通寡妇凌辱外甥女的丈夫,即便宗族亲戚百般劝阻,费尽波折也要离婚。

民国时的女性长年遭受家暴殴打性虐,终于对薄公堂。中国自古有传统,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被劝阻,只能再登公堂。

古籍里的这两位女性都是难以过活,才坚持要离婚。而现代女方提出离婚的十四条理由比起来似乎程度轻微不少。请律师打官司等制度性的进步似乎也昭示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若要古人看到,想必他们会说,你看看现在的女人竟然会为了这些事离婚,离婚能这么轻易?

其实不然,观念性的东西仍然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里。十四条理由条条不能容忍,男方恋爱时的所有欺瞒——人品不行,婚后既承担不了经济责任,又丝毫不担家务、照顾孩子,好吃懒做、不讲卫生,还增加对方的负担。这些并不能因得艾滋病而免责,难道没得艾滋之前他不是这样的吗?

女方在第四次庭审时道出离婚的真相——没有性生活。女性可以因为各种理由离婚,这无可指摘。男方得了艾滋瞒着家人,女方在结尾似乎感念牵挂不已。但读者不会,且不提以上种种劣迹无法因艾滋免责,单就这件事而言,倘若真为家人好,就不该一边继续享受着家庭的优势——丈母娘的饭菜、可爱的孩子等等,一边伤害着他们。

理论上,女性可以因为各种理由离婚,但实际上,两性的社会性结构、社会舆论与集体无意识的残留仍然阻隔着女性抽身离婚。比如女方的妈妈出庭反对离婚就是很好的例证,也许在她心里,觉得女婿没有杀人放火算不上大奸大恶没必要离婚,觉得女儿离婚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压力过大。事实上在今天,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一位女性但凡要下定决心离婚,仍然是忍无可忍实在忍不下去的结果,婚姻的另一方男性必然有十分不可取之处。所以,莫找离婚男。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二):别放大婚姻的期待值

这么文艺的一篇小说的名字居然是来自“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确实很应景。本来讲述一对小夫妻从满心满意结婚到幻灭迷失开庭离婚的故事,我以为这本书是告诉大家如何经营,其实这四次庭审离婚的过程反而让我对婚姻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 第一次离婚庭审,感情破裂。

第二次离婚庭审,家暴。 第三次离婚庭审,婚外情。 第四次离婚庭审,无性婚姻。 还好没有第五次第六次,终于离婚了。四次庭审,每一次都是都是一场鲜血淋淋的外科手术,揭开一段不幸婚姻背后的伤疤。站在女方的立场,好像这场婚姻她是“受害者”,婚前是父母的天之娇女,凭着不俗的外貌和学历应该是别人眼中的优秀股。如果不是被社会毒打,如果不是跟爸妈较劲,怎会甘愿进入这样的平凡人的婚姻中。男的婚前温柔体贴儒雅成熟,婚后变大型妖精现原形现场。懒惰,不注意个人形象、冷漠、缺少风情、精神世界PUA、吝啬自私,这样的婚姻听起来好像应该站女方,怜她遇人不淑。加上鉴于女方的陈述的每一条都是痛点,所以男方的陈述都感觉像是在狡辩。上面每一条,似乎都足以给这个男的定下黑名单标签,尤其是广大女同胞们深有体会。可是我们似乎都忘了,一段关系需要两个人经营。婚姻中的琐事也好,无奈也罢,每个家庭都会有。我们该改变的或许是认识爱,表达爱的方式。正如作者书页封面所说: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时刻需要的,是爱的耐心浇灌。。。。。 写在最后,男主背后的原因居然是因为病?特别不了解作者为啥要加这个情节。感觉就像韩剧里车祸癌症和兄妹情节,尤其是放在文尾的那种。难以GET到这个反转的点,所以因为这段,降低这篇评分。这么文艺的一篇小说的名字居然是来自“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确实很应景。本来讲述一对小夫妻从满心满意结婚到幻灭迷失开庭离婚的故事,我以为这本书是告诉大家如何经营,其实这四次庭审离婚的过程反而让我对婚姻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 第一次离婚庭审,感情破裂。

第二次离婚庭审,家暴。 第三次离婚庭审,婚外情。 第四次离婚庭审,无性婚姻。 还好没有第五次第六次,终于离婚了。四次庭审,每一次都是都是一场鲜血淋淋的外科手术,揭开一段不幸婚姻背后的伤疤。站在女方的立场,好像这场婚姻她是“受害者”,婚前是父母的天之娇女,凭着不俗的外貌和学历应该是别人眼中的优秀股。如果不是被社会毒打,如果不是跟爸妈较劲,怎会甘愿进入这样的平凡人的婚姻中。男的婚前温柔体贴儒雅成熟,婚后变大型妖精现原形现场。懒惰,不注意个人形象、冷漠、缺少风情、精神世界PUA、吝啬自私,这样的婚姻听起来好像应该站女方,怜她遇人不淑。加上鉴于女方的陈述的每一条都是痛点,所以男方的陈述都感觉像是在狡辩。上面每一条,似乎都足以给这个男的定下黑名单标签,尤其是广大女同胞们深有体会。可是我们似乎都忘了,一段关系需要两个人经营。婚姻中的琐事也好,无奈也罢,每个家庭都会有。我们该改变的或许是认识爱,表达爱的方式。正如作者书页封面所说: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时刻需要的,是爱的耐心浇灌。。。。。 写在最后,男主背后的原因居然是因为病?特别不了解作者为啥要加这个情节。感觉就像韩剧里车祸癌症和兄妹情节,尤其是放在文尾的那种。难以GET到这个反转的点,所以因为这段,降低这篇评分。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三):关于离婚的“奇葩说”,可还精彩?

这是我认识周大新的第一部小说,之前一直有一部他的书《湖光山色》躺在我的kindle里,应该是当时搜罗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时候放进去的,却一直没有翻开看,这次看到图书馆里有这部新书刚刚上架,便终于启读了周大新的作品。

读第一章介绍袁幽岚,觉得不错,通俗易读,故事性也挺强。读第二章介绍雄壬慎,就感觉作者实在是没啥可编,两个人的履历也太像了,这位叙述者都是因为与他们的父亲有“被救”的交情,所以一直转业了都没断了联系,都是在小时候与两个孩子有过一次接触,并都答应如果能考上北京大学,就给帮忙安排工作,两个孩子都很争气,考到了北京还挺好的大学,然后他们都在大学时有一次感情的麻烦事,一个因为失恋差点自杀,一个被拜金女纠缠差点坏了名声,然后两个又都是在文学或历史沙龙上,表现优异让这位位高权重的叙述者刮目相看。种种经历读起来都像是按照模板被安排了过往的男女主,如果这是电视剧,雷同无聊到此种地步,肯定弃了,不过书嘛,没几页就能看完。

接着他们就开始见面、恋爱、结婚,作者就安排叙述者在各种饭店或电影院见证他们足量的“狗粮”,如胶似漆的程度让我这个看书的都感觉有点太大张旗鼓。铺垫了这么多,该来虐了,先是什么听到半夜有打斗的声音,后来女方要闹离婚,叙述者在调解过程中分别从袁家父女那里各得来一份雄家历史上的离婚案件审理全程,看得这个雷同且充满戏剧性呢,不过不能否认新时代以前的女性肯定在家族里是受尽不公正待遇的。

然后就到了他们的庭审环节。我用“哈哈哈哈哈”来形容,前面铺垫一句因为庭长说之前做回访公民反映庭上给的时间太少,所以从他们这次审理就可以畅所欲言。真是畅得没边了,作者为了将他对离婚的考证、看法、整理的数据、当今的婚姻变化都能尽数呈现,让两个女方代表女律师,一个男方代表男律师大谈特谈关于离婚的种种,我相信我看到的这是一场关于离婚的“奇葩说”,绝不可能是严肃谨慎的庭审记录。

最后,当你一次次猜测男方是不是出轨、性冷淡、性无能后,出现了爱的反转,他在女方得偿所愿拿到离婚判决后,由代理律师说出了自己23个月不同房的真正原因——在一次车祸救助中感染了艾滋病,怕传染妻女遂强装冷淡,还将这场离婚官司定义为给女方重获自由后能再嫁、女儿上学能不受白眼的一场公开背书,他就能安心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原来,妻子是自己的全部,离婚了自己也不用再努力治病了,也不用托高中女同学寻找治愈的法子了,可以一死了之了。

也许结尾的这封信设定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与凄凉所在,但一个对事业有如此建树、对妻子深情眷恋、父母垂垂老矣的男人,会选择让所有爱自己的人知道真相后面对他辞世的重大打击?这未免有点不负责任,这个人设也如此地脆弱和理想化,就为了让爱情看起来更凄美,就引导这样单薄无力的价值导向吗?我深表怀疑。

其实整体读下来,这部作品有点生搬硬套地不和谐感,没有文字的行云流水,反而有东拼西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钝感,看来作家的写作生命并不是可随寿命自然延展的,近期也刚看完贾平凹的《暂坐》,同样有不熨帖的颗粒感,想来要从作家力不从心后的作品评价其写作功底,是多么不厚道的做法。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四):关于离婚的“奇葩说”,可还精彩?

这是我认识周大新的第一部小说,之前一直有一部他的书《湖光山色》躺在我的kindle里,应该是当时搜罗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时候放进去的,却一直没有翻开看,这次看到图书馆里有这部新书刚刚上架,便终于启读了周大新的作品。

读第一章介绍袁幽岚,觉得不错,通俗易读,故事性也挺强。读第二章介绍雄壬慎,就感觉作者实在是没啥可编,两个人的履历也太像了,这位叙述者都是因为与他们的父亲有“被救”的交情,所以一直转业了都没断了联系,都是在小时候与两个孩子有过一次接触,并都答应如果能考上北京大学,就给帮忙安排工作,两个孩子都很争气,考到了北京还挺好的大学,然后他们都在大学时有一次感情的麻烦事,一个因为失恋差点自杀,一个被拜金女纠缠差点坏了名声,然后两个又都是在文学或历史沙龙上,表现优异让这位位高权重的叙述者刮目相看。种种经历读起来都像是按照模板被安排了过往的男女主,如果这是电视剧,雷同无聊到此种地步,肯定弃了,不过书嘛,没几页就能看完。

接着他们就开始见面、恋爱、结婚,作者就安排叙述者在各种饭店或电影院见证他们足量的“狗粮”,如胶似漆的程度让我这个看书的都感觉有点太大张旗鼓。铺垫了这么多,该来虐了,先是什么听到半夜有打斗的声音,后来女方要闹离婚,叙述者在调解过程中分别从袁家父女那里各得来一份雄家历史上的离婚案件审理全程,看得这个雷同且充满戏剧性呢,不过不能否认新时代以前的女性肯定在家族里是受尽不公正待遇的。

然后就到了他们的庭审环节。我用“哈哈哈哈哈”来形容,前面铺垫一句因为庭长说之前做回访公民反映庭上给的时间太少,所以从他们这次审理就可以畅所欲言。真是畅得没边了,作者为了将他对离婚的考证、看法、整理的数据、当今的婚姻变化都能尽数呈现,让两个女方代表女律师,一个男方代表男律师大谈特谈关于离婚的种种,我相信我看到的这是一场关于离婚的“奇葩说”,绝不可能是严肃谨慎的庭审记录。

最后,当你一次次猜测男方是不是出轨、性冷淡、性无能后,出现了爱的反转,他在女方得偿所愿拿到离婚判决后,由代理律师说出了自己23个月不同房的真正原因——在一次车祸救助中感染了艾滋病,怕传染妻女遂强装冷淡,还将这场离婚官司定义为给女方重获自由后能再嫁、女儿上学能不受白眼的一场公开背书,他就能安心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原来,妻子是自己的全部,离婚了自己也不用再努力治病了,也不用托高中女同学寻找治愈的法子了,可以一死了之了。

也许结尾的这封信设定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与凄凉所在,但一个对事业有如此建树、对妻子深情眷恋、父母垂垂老矣的男人,会选择让所有爱自己的人知道真相后面对他辞世的重大打击?这未免有点不负责任,这个人设也如此地脆弱和理想化,就为了让爱情看起来更凄美,就引导这样单薄无力的价值导向吗?我深表怀疑。

其实整体读下来,这部作品有点生搬硬套地不和谐感,没有文字的行云流水,反而有东拼西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钝感,看来作家的写作生命并不是可随寿命自然延展的,近期也刚看完贾平凹的《暂坐》,同样有不熨帖的颗粒感,想来要从作家力不从心后的作品评价其写作功底,是多么不厚道的做法。

《洛城花落(周大新封笔之作)》读后感(五):《洛城花落》:爱情可浪漫 婚姻需“经营”

作者: 潘凯雄

周大新自2008年以《湖光山色》荣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后依然笔耕不辍,平均每三年左右就会推出一部新的长篇小说,而且这些新作的题材还在不断拓展,更加聚焦当下社会民生热点,比如《曲终人在》关注的是“反腐”,《天黑得很慢》则聚焦于中国已经到来且日渐突出的老龄化社会建设;在告别不平凡的庚子而迈入充满希望的辛丑之际,周大新又推出了探讨男女爱情婚姻问题的新作《洛城花落》。

在《洛城花落》这部被称为“中国人的情感教育小说”中,周大新先是以一个“月老”的口吻,叙述了一段姻缘的从何而来,继而用“拟纪实”的手法,通过法庭对这段婚姻濒临解体四次开庭的庭审记录,如实呈现出控辩双方对此的不同认识及看法。说实话,这段姻缘的起承转合并不奇葩,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或看到的远比这要更加富于戏剧性;大新在编织这个故事时也偶有欠周密之处,庭审过程中双方辩护人的陈述更时有冗赘之嫌。因此,就故事本身而言,《洛城花落》说不上有多么出彩,但作品提出的问题及留下的思考却无疑是十分重要和耐人寻味的。

《洛城花落》的叙述者“我”是这桩婚姻的“月老”,作为双方各自父亲曾经的战友,彼此间私交又甚笃。因此,这桩婚姻有了“我”这个了解双方家境与人品的“月老”从中牵线,在彼此开始交往之时就多了一重知情,少了一些盲目,理论上也可算是婚姻中保险系数甚高的一种;男主人公雄壬慎来自河南,女主人公袁幽岚则出生山东,双方家境虽说不上富足,但也衣食无虞,彼此水准都差不多,可算得上是另一种“门当户对”;俩孩子均毕业于名声显赫的985高校,毕业后都顺利留在了帝都,各有一份虽说不上富足但也还算体面的工作。在“我”的撮合下,俩人在北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终奉子结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也还称得上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自由恋爱、两情相悦的小家庭还没到人们常说的婚姻“七年之痒”时居然就要面临解体的危机,而且还直接一纸诉状闹上了法庭。

这是为什么?

《洛城花落》虽也完整地呈现出这段姻缘始末,但重点却是落在探究导致他们婚姻危机的缘由到底是什么?作品的思辨性远大于其故事性。在我看来,这也恰是周大新这部长篇新作的价值之所在。

在当下社会各种婚姻危机中,工作压力、买房压力、孩子成长、老人赡养、移情别恋等常常成为导致婚姻最终解体的一些重要诱因。这些几乎是多数新婚家庭都需要直面的问题在周大新笔下都没有被回避、被美化:壬慎和幽岚这两个外乡人所组成的新“北京人”之家所要面对的“妻子、孩子、票子、房子和车子”这现代“五子”问题一个也不少,孩子已经五岁,一家三口却依然还要挤在与他人合租的那两室一厅的小房子里,从老家过来帮他们看孩子的岳母只好将床安放于共用的客厅中,在床周围拉上布帘子勉强栖身。所幸的是,即使面对这样的生活窘状,小俩口日子依然过得也还算有滋有味,妻不物质不庸俗不嫌夫穷;丈夫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干着一份兼职,剩下的时间就是一门心思勤奋写作多挣稿费。遗憾的是,没有被日常生活种种艰难所压垮的这对青年夫妇最终依然深陷互相怀疑猜忌的泥淖而难以自拔。尤其是幽岚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冷淡,更是由猜疑直至转化成“原告”,一步走进了离婚的法庭……

由此可见,在《洛城花落》中,周大新更关注的显然是人在感情这个难以言说领域中的微妙变化。作品中呈现出的这场婚姻危机清晰地显示:生活的艰难远不如信任缺失更有杀伤力,壬慎和幽岚的经历便是如此。

在《洛城花落》后半部分,即壬慎和幽岚离婚案四次庭审、尤其是前三次的庭审实录中,读者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法庭上那种刀光剑影、女强男弱的基本格局:作为原告的幽岚伶牙俐齿、刀刀见血,一副欲将婚姻失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男方的阵势;而被告壬慎则完全处于消极防守的被动状态,不是小心翼翼地解释就是态度虔诚地认错,力欲挽回这段姻缘是他的全部表情。尽管如此,透过这些表面上的水火不相容,相信读者还是能够捋出一条双方从怀疑到猜忌到决裂之旅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路线图。

如前所述:壬慎和幽岚的这段姻缘说起来也算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自由恋爱、两情相悦,但细读文本又不难发现在这二人组合中,双方在心灵上那种平等的匹配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所缺失。壬慎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或许是因为自己皮肤黑,或许是因为自己不能给妻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或许是格外珍惜自以为来之不易的这段婚姻,因而在与幽岚的相处中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格外谨慎,自己有事特别是负面的事更是不敢对妻子坦率直陈;而幽岚的心思又显然不及夫君那么缜密,性格上总体更要阳光率真一些,平日里虽大大咧咧,未必在乎细节,但女性天然的相对细腻与敏感又使得她对丈夫的任何变化都不会浑然不觉。这样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平等”之根自然来源于壬慎骨子深处的那种自卑或不自信,再加上幽岚总体上的粗线条,因此一旦彼此间有了缝隙,男性不敢言,女性更不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壬慎第一时间将自己不幸意外染上艾滋病的遭遇对幽岚和盘托出,既不是悄悄地去找自己的女性同乡大夫医治,也不是刻意回避妻女以防传染给她们,幽岚会因此而断然提出离婚吗?遗憾的是,现实从来就无法假设,当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时,裂口已然形成。此情此景,伤口虽可缝合,但疤痕却已是去之不掉。

尽管《洛城花落》以幽岚发出“天哪!庭长,快派人去救他呀……”这般撕心裂肺的呼号而戛然而止,但我们继续不妨大胆想象下去:即使壬慎被救了回来,即使幽岚撤回了诉讼,这两口子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吗?即使日子还在继续,那法庭上的相互攻讦字字刺骨句句诛心,能不在双方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可见,当婚姻走到了这一步,无论结局如何,且不说是否死亡,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毋庸置疑,尽管现代社会法律为保护婚姻还设置了“离婚冷静期”这样的缓冲区,但能被“缓冲”的恐怕还只能是婚姻之形式却未必能抵达双方之心灵。

上述这样一番论证其实就正是周大新《洛城花落》这部新作的社会价值之所在。据国家民政部披露:2018年我国一方面有1010多万对新人结婚,另一方面又有380多万对夫妻离婚,离婚与结婚之比为38%。面对如此不低的离婚率,《洛城花落》其实传递出一个十分朴实的道理:爱情需浪漫,婚姻更需学习与经营,其内容则不外乎平等、坦诚、理解与包容。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有关婚姻的“秘诀”往往要到离婚的法庭上才令人幡然醒悟,从这个意义上看,《洛城花落》何尝又不是一部小说版的“婚商学”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